因為黃巾不斷向冀州方向移動,關鍵是宗寶見到這麽大波敵軍在不斷地離開青州,慢慢脫離自己所能掌控的地域,可自己就是不能輕舉妄動。
李文建剛剛趕到宗寶這邊的大部隊,通過這幾日的觀察,李文建也提出不能隨意攻打敵軍,而且斷定敵軍的人數實在不是個小數目。
“前麵斥候傳來的情報如何?”李文建見宗寶走進營帳,開口問道。
宗寶進來本就是言明此事的,所以直接開口道:“正如先生所料,黃巾已經進入了青州與冀州的邊界處,想必幾日後便是吾等發起總攻之時。”
李文建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宗寶站在一旁沒有出去,之時靜靜地看著李文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李文建複抬起頭來,笑道:“怎麽了?宗寶將軍是不是有什麽想要問某的?”
宗寶見李文建問起,自己皺著眉,想了一會兒還是搖了搖頭,言道:“先生說什麽呢,吾沒什麽問題,有先生在,吾想必能給那些黃巾賊子好看的!”
“汝是想問我們為什麽跟隨其那麽久還不和他們來一場對決,是不是?”
“不瞞先生說,吾之前是這麽想的,可是這幾日吾思來想去,也知道雖然吾等可以采取戰術策略將其打敗,但這幾日敵軍的戰力遠不是我們之前探到的那樣,敵軍實力可能,可能遠在吾軍之上。吾明白李先生是為了穩妥起見,所以才按兵不動,尋找機會。”
“不錯!如今孔大人不在,這兩萬北海城精兵是北海城立足亂世的根本,就算吾等與黃巾拚個你死我活,讓吾等可以對朝廷有個交代,但日後呢?如今天下大亂,這一波黃巾打沒了還有下一波,但我們北海城就是靠我們這幫人護著,我們必須扛著!畢竟,現在可以確定這些黃巾不會對北海城有危害,所以我們就是在確保能有把握打敗他們的時候再來個總攻,這樣才算真正地既保全了北海,又沒能讓這黃巾賊逍遙法外!”
宗寶聽完這話,立刻站直了,對著李文建抱拳道:“多謝先生教誨,先生之言為某完全解惑,哈哈哈!”
李文建麵上平淡無奇,內心極度鬱悶,心想這騙人的活真不好幹,這孫逸教自己說這番話,自己倒是清閑了,唉。
而就在此時,黃巾營帳內的孫逸,正在與張燕交代著去往冀州的最後部署。
“按照計劃,吾等應立刻護著十萬軍民撤走,采用計策騙過北海城軍的跟蹤,隻要有充足的時間,吾等便可順利撤軍!”孫逸風輕雲淡地言道。
張燕看著孫逸的樣子,知道其心中有了計策,於是也不緊張,隻是恭敬地對著孫逸道:“想必先生已經有了計策了,先生放心,您有什麽計策盡管說,現在您就是這黃巾營內的頭領,先生有什麽計策我必命令辦到!”
孫逸有感於張燕的豪氣和信任,當然自己也不是故意賣弄,隻是自己也在思考自己這一步走得到底對不對。[.超多好看小說]
“好吧,那我們就如此行事吧。麻煩張將軍請幾位帶兵將軍進來,吾等謀劃下一步的行軍計劃,此仗不用打,但是要一步一步來。”
北海軍軍營,李文建,宗寶,以及北海軍的一種校尉們都在李文建的營帳內商量著如何進行總攻的事情。
“先生,據斥候來報,黃巾軍內好像一直在進行著行軍訓練,而且每天都在大規模的埋鍋造飯,好像是在為什麽做著準備。”
李文建看了眼宗寶,心中想到他們確實是在做準備,隻不過這準備還有我的一份功勞呢。
“繼續加強斥候監視,同時注意千萬不能讓敵軍斥候發現吾等的兵力,還有看看他們何時再啟程,密切注意敵軍的動向!”“諾!”
就這樣幾天過去了,黃巾軍那邊照樣每日都有著大量的灶火,但同時又有著大量的人員朝著冀州的方向跑去。
期間李文建分析到感覺敵軍不斷地朝著冀州撤離兵力,但卻每日還是開著大量的灶火,可能是敵軍逃亡冀州的幌子,其實這軍營內應該所剩兵力不多了。
於是宗寶便謹遵李文建的命令帶著數千前鋒軍前去挑戰,發現還沒到黃巾軍軍營出便看到張燕帶著萬餘黃巾出來迎戰,宗寶隻好急忙撤退,這仗還是沒打起來。
後來李文建分析道,這是敵軍的誘敵之計,大量敵軍逃亡冀州是假,其目的就是要讓北海軍主動攻出去,以誘圍之。
不知不自覺地,十數日過去了,黃巾軍十萬的百姓基本上已經逃入冀州,黃巾軍營裏隻剩下張燕的精銳部隊兩萬黃巾軍了。
而在這一天,黃巾軍軍營內突然出現了大的動作,數萬兵力突然擺出了陣型,而這一消息北海軍的斥候第一時間通知了李文建和宗寶。
李文建當即果斷下了命令,兩萬北海軍武裝了起來,可是就在他們準備要迎戰黃巾軍的時候,突然斥候前來報告,北海城附近突然出現了大量的黃巾軍的身影。
李文建聽到後喊道糟糕,宗寶也意識到北海城現在的困境,畢竟那是他們的大本營,誰也沒有想到,黃巾居然會出現在北海城,此時每個人都擔憂了起來。
李文建和宗寶當然是十分的自責,但他們是這個隊伍的指揮官,不能就這麽讓大家在這裏慌了神。
李文建第一時間布置好了撤退的陣型,並設好了埋伏。宗寶不疑有他,立刻帶著先鋒軍前去北海城。
李文建見到遠去的宗寶,堅決留下的李文建露出了不易被人察覺的笑容,自己也深深送了口氣,“這事情終於結束了,希望此事沒有後續的影響,唉,這人老了經不起折騰了,這嘯行以後不能幫他忙了,幫一次就減壽十年啊。”
李文建帶著埋伏的北海軍等了半天也沒見到黃巾軍前來,當等到快晚上的時候,終於有斥候來報,言道敵軍好像都撤回營了。
李文建聽完後,眉頭一皺,‘十分懷疑’地斷定道,這黃巾軍應該不下了疑陣,估計是撤回冀州了,說吧便帶著大部人馬前去轆戰。
結果他們轆戰了半天,黃巾軍營前也沒人回應,更讓人起疑的是,營前居然連站崗的人也不見了。
李文建此刻確信敵軍已然撤走,直接帶著人衝了進去,看到黃巾軍果然撤退已久。不過讓他們意外地是,黃巾走時居然留下了很多輜重和糧草,而且還是原封不動的保存了下來,像是贈與他們北海軍的。
這或許隻有李文建知道,這是孫逸給予的,小小的心意和感謝。
李文建剛剛趕到宗寶這邊的大部隊,通過這幾日的觀察,李文建也提出不能隨意攻打敵軍,而且斷定敵軍的人數實在不是個小數目。
“前麵斥候傳來的情報如何?”李文建見宗寶走進營帳,開口問道。
宗寶進來本就是言明此事的,所以直接開口道:“正如先生所料,黃巾已經進入了青州與冀州的邊界處,想必幾日後便是吾等發起總攻之時。”
李文建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宗寶站在一旁沒有出去,之時靜靜地看著李文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李文建複抬起頭來,笑道:“怎麽了?宗寶將軍是不是有什麽想要問某的?”
宗寶見李文建問起,自己皺著眉,想了一會兒還是搖了搖頭,言道:“先生說什麽呢,吾沒什麽問題,有先生在,吾想必能給那些黃巾賊子好看的!”
“汝是想問我們為什麽跟隨其那麽久還不和他們來一場對決,是不是?”
“不瞞先生說,吾之前是這麽想的,可是這幾日吾思來想去,也知道雖然吾等可以采取戰術策略將其打敗,但這幾日敵軍的戰力遠不是我們之前探到的那樣,敵軍實力可能,可能遠在吾軍之上。吾明白李先生是為了穩妥起見,所以才按兵不動,尋找機會。”
“不錯!如今孔大人不在,這兩萬北海城精兵是北海城立足亂世的根本,就算吾等與黃巾拚個你死我活,讓吾等可以對朝廷有個交代,但日後呢?如今天下大亂,這一波黃巾打沒了還有下一波,但我們北海城就是靠我們這幫人護著,我們必須扛著!畢竟,現在可以確定這些黃巾不會對北海城有危害,所以我們就是在確保能有把握打敗他們的時候再來個總攻,這樣才算真正地既保全了北海,又沒能讓這黃巾賊逍遙法外!”
宗寶聽完這話,立刻站直了,對著李文建抱拳道:“多謝先生教誨,先生之言為某完全解惑,哈哈哈!”
李文建麵上平淡無奇,內心極度鬱悶,心想這騙人的活真不好幹,這孫逸教自己說這番話,自己倒是清閑了,唉。
而就在此時,黃巾營帳內的孫逸,正在與張燕交代著去往冀州的最後部署。
“按照計劃,吾等應立刻護著十萬軍民撤走,采用計策騙過北海城軍的跟蹤,隻要有充足的時間,吾等便可順利撤軍!”孫逸風輕雲淡地言道。
張燕看著孫逸的樣子,知道其心中有了計策,於是也不緊張,隻是恭敬地對著孫逸道:“想必先生已經有了計策了,先生放心,您有什麽計策盡管說,現在您就是這黃巾營內的頭領,先生有什麽計策我必命令辦到!”
孫逸有感於張燕的豪氣和信任,當然自己也不是故意賣弄,隻是自己也在思考自己這一步走得到底對不對。[.超多好看小說]
“好吧,那我們就如此行事吧。麻煩張將軍請幾位帶兵將軍進來,吾等謀劃下一步的行軍計劃,此仗不用打,但是要一步一步來。”
北海軍軍營,李文建,宗寶,以及北海軍的一種校尉們都在李文建的營帳內商量著如何進行總攻的事情。
“先生,據斥候來報,黃巾軍內好像一直在進行著行軍訓練,而且每天都在大規模的埋鍋造飯,好像是在為什麽做著準備。”
李文建看了眼宗寶,心中想到他們確實是在做準備,隻不過這準備還有我的一份功勞呢。
“繼續加強斥候監視,同時注意千萬不能讓敵軍斥候發現吾等的兵力,還有看看他們何時再啟程,密切注意敵軍的動向!”“諾!”
就這樣幾天過去了,黃巾軍那邊照樣每日都有著大量的灶火,但同時又有著大量的人員朝著冀州的方向跑去。
期間李文建分析到感覺敵軍不斷地朝著冀州撤離兵力,但卻每日還是開著大量的灶火,可能是敵軍逃亡冀州的幌子,其實這軍營內應該所剩兵力不多了。
於是宗寶便謹遵李文建的命令帶著數千前鋒軍前去挑戰,發現還沒到黃巾軍軍營出便看到張燕帶著萬餘黃巾出來迎戰,宗寶隻好急忙撤退,這仗還是沒打起來。
後來李文建分析道,這是敵軍的誘敵之計,大量敵軍逃亡冀州是假,其目的就是要讓北海軍主動攻出去,以誘圍之。
不知不自覺地,十數日過去了,黃巾軍十萬的百姓基本上已經逃入冀州,黃巾軍營裏隻剩下張燕的精銳部隊兩萬黃巾軍了。
而在這一天,黃巾軍軍營內突然出現了大的動作,數萬兵力突然擺出了陣型,而這一消息北海軍的斥候第一時間通知了李文建和宗寶。
李文建當即果斷下了命令,兩萬北海軍武裝了起來,可是就在他們準備要迎戰黃巾軍的時候,突然斥候前來報告,北海城附近突然出現了大量的黃巾軍的身影。
李文建聽到後喊道糟糕,宗寶也意識到北海城現在的困境,畢竟那是他們的大本營,誰也沒有想到,黃巾居然會出現在北海城,此時每個人都擔憂了起來。
李文建和宗寶當然是十分的自責,但他們是這個隊伍的指揮官,不能就這麽讓大家在這裏慌了神。
李文建第一時間布置好了撤退的陣型,並設好了埋伏。宗寶不疑有他,立刻帶著先鋒軍前去北海城。
李文建見到遠去的宗寶,堅決留下的李文建露出了不易被人察覺的笑容,自己也深深送了口氣,“這事情終於結束了,希望此事沒有後續的影響,唉,這人老了經不起折騰了,這嘯行以後不能幫他忙了,幫一次就減壽十年啊。”
李文建帶著埋伏的北海軍等了半天也沒見到黃巾軍前來,當等到快晚上的時候,終於有斥候來報,言道敵軍好像都撤回營了。
李文建聽完後,眉頭一皺,‘十分懷疑’地斷定道,這黃巾軍應該不下了疑陣,估計是撤回冀州了,說吧便帶著大部人馬前去轆戰。
結果他們轆戰了半天,黃巾軍營前也沒人回應,更讓人起疑的是,營前居然連站崗的人也不見了。
李文建此刻確信敵軍已然撤走,直接帶著人衝了進去,看到黃巾軍果然撤退已久。不過讓他們意外地是,黃巾走時居然留下了很多輜重和糧草,而且還是原封不動的保存了下來,像是贈與他們北海軍的。
這或許隻有李文建知道,這是孫逸給予的,小小的心意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