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忽悠德國和意大利,同時答應以後作為他們的代言人,但是張一凡並不擔心暴露之後的後果,因為自己準備從德國還有意大利將折算1個億白銀貸款的機器設備槍炮等一次性的拿過來,那麽他們知道了也沒有辦法的,而且不久就要一戰了,德國和意大利能有什麽辦法啊。(.好看的小說)


    將德國意大利忽悠完畢,張一凡接著就是要忽悠日本了。


    想要怎麽忽悠小日本呢,張一凡是要想一個巨大的坑將小日本給坑了,但是無奈想不出什麽好的坑,但是無奈小日本惦記著福建呢,所以張一凡還是用同樣的方法從小日本哪裏忽悠來了將近3000萬兩白銀的貸款,給小日本的條件就是允許小日本在福建鐵路築路權,張一凡想的可好了呢,那就是要讓那個小日本白白替自己把福建境內的鐵路修好的,反正自己用不了多久就一定會把小日本驅除出去的。


    張一凡的這些貸款都是空手套白狼的,打開的缺口是那些帝國想要培植屬於自己的中國勢力,中國的代言人。如果張一凡不是張一凡不打算還的話,那麽張一凡將會被這些條件苛刻的貸款壓迫得永遠隻能聽從帝國的命令了,但是張一凡不準備還,那麽情況自然就不同了。


    張一凡有一點肯定估計不到的那就是自己將後來軍閥混戰中各國尋找代言人的日程提前了,隻不過是要在自己的行動曝光之後才會提前的,目前自己和德國人的商議是在暗中的,所以並不會被別人得知,也就是目前一時半會各國帝國並不會急於尋找他們在中國的代言人的。


    不久張一凡就得到了德國意大利以及日本的回複,那就是同意貸款,同意這種以機器設備形勢的貸款,這三個帝國正在得意,卻沒有想到張一凡更加的得意了。


    得到了這三個國家的回複,張一凡即刻在自己的清單上開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向三個國家總共要年產20萬噸鋼的煉鐵廠,20萬噸是鋼不是生鐵,同時要了三座中型火電廠,還有三家內燃機生產的工廠,以及三家可以日產50支步槍的槍炮廠。然後開始讓陳嘉庚,林成庚找來了一對專業的人才,需要什麽樣重工業軍工業的設備,盡管提,不要錢的提。


    經過合算之後,補上張一凡分別向德國還有意大利以及日本通貸款購買了步槍,總額達到10萬支,各種型號的加農炮,榴彈炮,達到100門,外加上子彈炮彈等等。


    張一凡找了專門的行家問過那些清單上的機器設備的行情之後,張一凡清楚那些機器設備如果在中國正常購買的話市價不會超過1個億的白銀,張一凡在讓他們在清單上加,使得三家帝國三份清單上的機器設備等加起來總共加到市價1億6千萬白銀為止,其中德國8000萬兩白銀,意大利和日本各自4000萬兩白銀。


    張一凡將清單分別交到了三個帝國手中的時候,他們呢的報價都要比張一凡的報價高出一倍,張一凡極力和帝國一番交涉,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將自己的清單上的東西一直裁減,使得自己在德國意大利日本三份清單上的機器設備的市價分別是4000萬兩,2000萬兩,2000萬兩的時候,才達成交易的,三個帝國暗中竊喜,以為張一凡是個笨蛋,殊不知誰是笨蛋呢,在他們看來張一凡是絕對沒有膽量不還錢的,他們根本就沒有往那方麵想的。


    張一凡並沒有說什麽,他得到的回複就是大部分有現貨,少部分需要等待,張一凡急於騙到手,哪裏要等,萬一哪一天事情曝光了怎麽辦,直接不等啊。


    值得一說的是,張一凡的機器設備中有不少是用來生產醫藥的機器設備,馬上就要一戰了,都是後醫藥絕對暴利。


    和機器設備同來自然是需要一些技術人員了,沒有技術人員怎麽行,雖然說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中國了,但是有一些洋人的機器最好還是需要洋人技術人員過來指導指導的,張一凡同時還向幾個國家要來幾個研究細菌的專家。


    要來這些專家的目的非常的簡單,那就是要研製出青黴素,在一戰之前要研製出青黴素,隻要一戰開始後,子可以批量生產青黴素的話,那麽銀子大批大批的有。


    將這麽一樁很大很大的忽悠忽悠完成之後,張一凡的心算是安定不少了,這麽一樁忽悠,後果估計就是自己會背負不少罵名的,不過也無所謂的了,有的時候忍辱負重,背負罵名也是沒有辦法的,隻要民族強大,那麽自己背負一點罵名算什麽呢。


    張一凡自己將這麽一大樁忽悠完成之後,在回頭看看自己其他方麵吸引資金投資的方案,銀行一時半會沒有見效,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不喜歡將錢存進銀行,隻有商人有那個需要,有那個願意。


    招商引資的話,也才開始,沒有那麽快見效的。


    張一凡動作不停,遠在北方的袁世凱也是動作不停的,最主要的動作還是對南方的裁軍,還有就是擴充自己的北洋軍以及歸附自己的滿清新軍,巡防舊營等。


    辛亥革命南北議和成功之後,袁世凱在北京任職大總統,此後開始裁減南方的軍隊,裁減了將近20個師的規模,南方裁減掉的軍隊都是一些民軍,並不是原來的清朝留下的新軍,不是現在的主力軍隊,所謂的民軍其實就是在辛亥革命中臨時拚湊起來的軍隊,當中有很多的社會流氓在其中的,那些人說白了就是一些混蛋,算不得上是真正的軍隊。那些人就是在革命的大勢下,投靠了革命黨,為的還是要取得權力,上海的陳其美所依靠的也大多是當時上海的青幫人員,由此可見當時的那些臨時拚湊的民軍是什麽貨色了。


    在張一凡看來將那些軍隊裁減掉的話,反而更好,那些人留下來的話除了禍害當地的百姓,張一凡想不出什麽好的方麵。就連當時的南京留守黃興也帶著江蘇的一個旅回到老家強迫湖南的民軍5個師全部解散,雖然這其中也有守了袁世凱欺騙的原因。


    南方經過一輪的裁減剩下的軍隊大多是原來清朝的新軍改編的,這些軍隊軍紀或許不是很好,但是起碼比起那些民軍要好很多的,而且戰鬥力也更加的強橫。當時受原來同盟會革命當控製的軍隊還有江蘇、江西、安徽、廣東、湖南、四川、浙江和上海、南京等,擁有的軍隊約10餘萬人(江西二個師和一個混成旅;南京三個師和留守府警衛團;廣東二個師和一個獨立旅;安徽一個師;四川、湖南、福建、浙江等各一個師)。(薑克夫:《民國軍事史略稿》第1卷第54頁。


    其實張一凡對於袁世凱裁減軍隊,也是無話可說的,因為雖然現在的南方各省名義上是遵從北京中央政府的號令,其實袁世凱根本就叫不動南方各省的人馬,南方各省就連應該交納的稅收都找各種借口不上交的,所以袁世凱想要統一政權,他作為北京中央中樞政權也是無話可說的。


    不過張一凡自己可是沒有一點要計劃裁軍的,反而準備擴充軍隊的。


    袁世凱一方麵盡量的裁減南方的軍隊,一方麵又不斷的擴編自己的軍隊。


    將自己的北洋軍擴編,將原來清朝末年的新軍9個師11萬人,巡防營舊軍4萬人,擴大為新式陸軍12個師另16個混成旅,約計22萬人。再加上舊巡防營軍和張作霖等軍,共約計30餘萬人。”(薑克夫:《民國軍事史略稿》第1卷第52頁。)


    對於袁世凱這些軍事上的行為,張一凡不好說什麽,如果是僅僅站在一個統治者的位置上說是沒錯的,可是袁世凱到底還是錯了。


    而南方革命革命黨同意裁軍的原因其實主要的還是缺少經費,另外一方麵他們認為袁世凱會按照臨時約法來,遵守共和,所以所以他們爭取通過法律手段重新取得政權的。


    所以同盟會等革命勢力,組建國民黨;而立憲派以及舊官僚在袁世凱的作用下,將原來的幾個黨派合並為進步黨,企圖在國會中和國民黨競爭,袁世凱也是想要通過合法的手段掌握政權的,那樣他自己就名正言順了;張一凡並沒有加入任何一個黨派,維持著自己先前很早就成立的複漢黨。


    時間在各方的行動中很快到了1913年初,這個時候三個帝國答應給張一凡的機器設備都已經基本上都到達了,雖然這些帝國知道張一凡還有和其他的帝國合作,但是貨物都已經到了張一凡的手上了,除了發出一些恐嚇以及威脅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動作,而被張一凡預見到的就是自己的名聲確實不少了,不僅僅是在福建境內,國內的其他地方也大多在批評自己,甚至袁世凱一度想要罷免張一凡的都督職位,但是袁世凱考慮到時機沒有成熟,這才作罷的。


    而在這一年的時間裏,張一凡並沒有浪費光陰,他還是有點動作的,不管是黨派上,還是軍事上,又或者是民生教育上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民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豆腐青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豆腐青菜並收藏縱橫民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