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袁吉靠著昨天和袁烈所學的那兩招劍法根本就不是袁洪的對手,兩三招之後便被袁洪給打趴在地上,來了個“狗啃泥”,而且袁洪下手也不太注意分寸,打得袁吉“唉吆”之聲連天。袁吉也是被袁洪給打怕了,連叫了幾聲“停”,表示自己認輸之後,袁洪這才住了手。
袁洪看著袁吉的樣子,有些恨鐵不成鋼地說道:“三弟啊,你的武藝也真是太差勁了。看來你昨天沒有將大哥教你的那兩招劍法給學好呀。”
聽了袁洪所說之後,袁吉露出一臉的委屈道:“不瞞二哥,小弟昨日回家吃過晚飯之後便一直在練習大哥所教的劍法,已經練得很熟了。”
“既然練熟了,那怎麽連我都打不過呢?”袁洪一瞪眼說道。
聽了此話之後,袁吉不由得在心裏翻了個白眼,你以為我是超人啊,學了一天的兩招劍式便可以將你給打敗啊,要是真的把你打敗了的話,估計你連死的心都有了。
不過這話袁吉隻是在心裏想想罷了,哪會說出來。於是袁吉隻得苦笑著說道:“可能我還沒有將那所有的劍法都學會吧,估計小弟我全學會了,就可以打敗二哥了吧。”
聽了袁吉所說的之後,袁洪當然明白袁吉所說的是什麽意思了,也知道自己剛才說錯話了,於是隻是嘿嘿地笑了兩聲之後,便對袁吉說道:“三弟,那麽今日二哥就教你這青龍劍法中的第三招和第四招…….”
當袁吉拖著疲憊的身影帶著袁平和袁耀離開軍營的時候,袁烈的臉色不禁顯得有些沉重。不無擔心地對袁洪說道:“二弟,你和三弟過招的時候也忒不知輕重了些,你怎麽在大庭廣眾之下一點麵子也不給他?要是以後…”
“大哥莫要擔心,從這些日子的相處之中,我對三弟的脾性也是了解了一番。觀三弟其人,對人溫和,心胸寬闊,從來不與人在任何事情上斤斤計較。我們是結拜兄弟,要是我們真的把他當兄弟的話,那麽便要真實地待他,那麽當他感覺到我們的真性情的時候,他高興好來不及呢。他是個有大誌的人啊!和他過招的時候,我也是故意那樣的,為的是活絡一下他全身的經脈,這樣三弟學起武藝起來便會事半功倍了。”袁洪打斷了袁烈的話之後,悠悠地說道。
聽了袁洪所說之後,袁烈用手指了指袁洪,很是無奈地搖了搖頭,道:“看來你把三弟的脾性也給吃透了啊,要是碰到袁家其他二位公子的話…”
“要是袁家的那兩位少爺的話,我還不願意呢。”袁洪哼了一聲道。
“是不敢吧。”袁烈笑著說道。
見被拆了老底,袁洪趕忙說道:“咱們不說這些了。三弟帶來的那兩個侄兒,我看中了袁平侄兒,我以後就收他做徒弟了,你可別和我搶。”
“二弟,你這做人也太不厚道了些吧,見到好苗子便自個兒吞了?不行,袁平侄兒我看還是我來教合適。”袁烈看了袁洪一眼說道。
“大哥,那袁耀侄兒也不弱啊,隻是比平兒差了一點而已嘛,你就讓給我吧,要不我請你喝酒怎麽樣?”袁洪拉著袁烈手滿臉的懇求之色。
袁烈心想,反正那袁平侄兒也是適合走剛猛路線的,跟著二弟才能學到真正的本事,罷了便讓給他吧,不過可不能便宜了他。於是袁烈清了清嗓子,道:“讓給二弟你,那也沒關係,不過請我喝酒可就要喝你珍藏多年的竹葉青,怎麽樣?”
袁洪一聽袁烈要喝自己的竹葉青,頓時顯出一臉的肉疼樣,自己這竹葉青可是自己在山上學藝的時候自己釀的啊,現在也沒剩下幾瓶了。不過袁洪咬了咬牙之後,似乎下定了很大的決心似的,道:“好,就請大哥喝竹葉青。不過大哥可不能貪杯啊!”
春去冬來,站在自家臥室的門窗前看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水的袁吉便回想到,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一年多的時間了。回想到自己剛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自己還有著一絲的茫然。在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後,曾經也有過傍上自家兄弟大腿的想法,不過熟通三國曆史的袁吉在知道自家的那兩個兄弟的最終下場後,為了避免與他們陪葬,不得不自己開始積累起了資本。袁吉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將來在亂世之中有個自保之力罷了。以前在前世的時候,袁吉也經常聽人說,曆史是不能改變的,改變曆史的話,那麽你便會在這個世上消失。
袁吉也曾經想到過這一個問題,也是很怕改變曆史,但在發覺,自己若是不改變曆史的話,那麽等待自己的便是死亡,改變曆史的話,還不知道自己是死還是活之後,袁吉便決定賭上一把。(.無彈窗廣告)反正都是一個死,還不如來改變曆史,說不定自己還能活下去。
袁吉漸漸地發覺自己好像是賭對了,也許自己所處的這個空間是個平行空間吧,自己已經改變了不少的曆史,至少通過收留流民,改變了那些本該已經死亡或是將來可能會參加黃巾軍的流民的命運。
還有幾個月,或是準確地來說還有四個月的時間,黃巾起義可能就要爆發了。不過此時的袁吉並沒有多少擔心和害怕的樣子。經過一年多的準備之後,現在的汝陰城可謂是城郭堅厚,兵精糧足。在汝陰城牆修繕完畢的時候,袁吉果斷地再次招募了兩千多人,交給袁烈他們去訓練。而袁烈、袁洪、陳到、紀靈和廖化他們果然也沒有辜負袁吉對他們的期望,為袁吉訓練出了一支四千多人的精銳兵馬。如果再加上袁吉的兩百親兵的話,那麽如今的汝陰城裏至少已經有了四千兩百多名精銳至極的人馬。
在人馬已經訓練已成的時候,為了增加人馬的殺氣和實戰經驗,袁烈他們向袁吉請命帶著這些訓練而成的人馬出城去剿匪。袁吉當然是同意的了,自從汝南的幾個縣城被破之後,附近的山賊土匪士氣大振,參加賊匪的人也越來越多,已經給汝南郡的治安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汝南郡的郡守為了整治治安,特地下令汝南治下的幾個縣城的縣令出城剿匪。
不過響應者卻是寥寥無幾,畢竟那些悍匪也不是好惹的,再加上縣裏的縣卒實在太少,除了防守縣城,哪還有多餘的兵力用來剿匪呢?要是縣裏的縣卒都派出去剿匪去了,萬一賊匪來攻打縣城的話,那又怎麽辦呢,所以大家對郡守的命令幹脆是置之不理,郡守見縣令都不聽他的,他也沒有辦法。
正好現在汝陰城的兵馬已經訓練成功,正需要一場實戰來檢驗一下自己軍隊的戰鬥力,而這些擾亂汝南治安的賊匪卻為袁吉他們提供了最大的訓練。袁吉在上報太守汝陰願意出兵剿匪之後,太守大喜過望,直誇袁吉不愧是“四世三公”的子孫,說要是袁吉能夠剿滅賊匪的話,他一定會上報朝廷為袁吉請功。袁吉聽了也隻是一笑了之。
在得到袁吉的下達剿匪的命令之後,留了一千人守衛汝陰城之後,其餘的三千人馬在袁烈等人的帶領下裝備著幾個月前打造好的衣甲兵器,如狼似虎般地撲向汝南地界的那些嘯聚山林的賊匪。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些山賊流匪如何是袁烈他們的對手?在袁烈他們幾個武藝比較高強的人打死那些山賊土匪的頭頭之後,餘下的三千人馬便呼嘯而上,開始攻打那些剩下來的嘍嘍們。袁烈他們所率領的那三千人馬把那些山賊流匪給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那些賊匪也是降的降,死得死。其餘的賊匪一看勢頭不妙,趕緊領著一眾手下連夜逃竄到其他的郡縣之中。
在剿匪一個月之後,汝南郡中的賊匪也是為之肅清,治安也是一時大好。不少縣中的百姓也知道了這一次出兵剿匪的汝陰縣,百姓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汝陰縣的縣令叫袁吉。郡守在知道汝陰剿匪大捷之後,喜出望外,除了親自到汝陰感謝袁吉出兵的義舉之外,還親自寫了一份給袁吉請功的奏折。
剿匪的成果是喜人的,在戰鬥中不僅鍛煉了士兵們的實戰經驗以及膽量殺氣,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剿匪之後所繳獲了大量的錢糧和大量的衣甲兵器。在用所繳獲的錢糧賞賜了那些剿匪的士卒和撫恤了那些陣亡的士卒之後,其餘的錢糧和所有的衣甲兵器都全部放置到了汝陰的府庫之中。得到賞賜的軍士們也是歡聲雷動,高呼袁吉威武。
在這一年中,不知道汝陰肯收流民的這個消息是如何傳出去的,越來越多的流民開始湧向汝陰。汝陰畢竟隻是一座小縣城,起初還有地方可以容納一些,但是隨著流民的越聚越多,汝陰城也很難再容得下了。
沒辦法,袁吉隻好向郡守求救,並向郡守分析了如果不接納這些流民的話,會出現什麽可怕的後果。郡守聽了袁吉的分析之後,也很後怕袁吉所說的產生的情況,於是采納了袁吉的建議,將那些流民分散在各個縣的周圍開始一邊救濟,一邊讓他們自行開荒。
在所來的流民之中,袁吉他們也發現了很多以傳道救濟百姓為口號的道士。袁吉也知道那些道士是張角派來傳教的弟子。為了避免今後治下的流民和百姓成為張角的支持者和響應者,袁吉派出軍隊對那些道士們進行驅趕,嚴禁自己的治下出現那些道士的布道。這也招致了那些道士對袁吉的嫉恨。袁吉哪管這些,再過幾個月說不定就要和這些人交鋒了,沒必要去討好他們。而且自己也是他們的打倒對象啊。
在這一年中袁吉也學會了袁烈所教的青龍劍法上篇的九招。袁吉和袁洪的賭約算是袁吉嬴了,袁洪也是照約給了袁吉一把寶劍,那把寶劍也是名曰青龍,在劍柄上也是刻著青龍兩個篆字。青龍劍也是鋒利異常,劍鋒也隱隱含有一股寒氣,讓人不敢逼視,真得不愧是一把絕世寶劍。當袁吉手握這把寶劍的時候,袁吉隱約地感覺到手中的這把似乎有著一絲興奮和喜悅之色,據袁洪所說,這把寶劍是他們下山的時候,其師傅贈送與他的,現在他把這把劍又轉贈給了袁吉(其實袁洪沒說,他師傅將這把劍給袁洪他們的時候,是讓他們在尋找到明主的時候,將其轉交給明主的)。
這時,袁吉感覺到自己的肩上正有一雙玉手在撫摸著自己,袁吉的思緒一下便回過來了,袁吉知道在自己身後的是自己的夫人。
“夫君在想什麽呢,想得如此入神。”袁夫人盯著袁吉的眼睛笑問道。
“沒有想什麽,隻是如今附近的流民越來越多,夫君有點擔心這天下恐怕很快便要大亂了。”袁吉拍著袁夫人的手悠悠地說道。
“有什麽好怕的呢,夫君在這一年中已經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即使到時天下真的大亂了,夫君想要保護好汝陰城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袁夫人安慰著袁吉說道。
“是啊,自保應該沒有問題的,隻要在這天下大亂的時候,你們不受到傷害,我就滿足了。”袁吉看著袁夫人的眼睛默默地說道。
聽了袁吉所說之後,袁夫人將頭靠到袁吉的肩上,心中感覺到很溫馨。
袁吉摟住袁夫人的肩膀,怔怔地看著窗外的連綿細雨,無奈地歎息了一聲,大亂將至,不知有多少人要家破人亡,死於非命。
袁洪看著袁吉的樣子,有些恨鐵不成鋼地說道:“三弟啊,你的武藝也真是太差勁了。看來你昨天沒有將大哥教你的那兩招劍法給學好呀。”
聽了袁洪所說之後,袁吉露出一臉的委屈道:“不瞞二哥,小弟昨日回家吃過晚飯之後便一直在練習大哥所教的劍法,已經練得很熟了。”
“既然練熟了,那怎麽連我都打不過呢?”袁洪一瞪眼說道。
聽了此話之後,袁吉不由得在心裏翻了個白眼,你以為我是超人啊,學了一天的兩招劍式便可以將你給打敗啊,要是真的把你打敗了的話,估計你連死的心都有了。
不過這話袁吉隻是在心裏想想罷了,哪會說出來。於是袁吉隻得苦笑著說道:“可能我還沒有將那所有的劍法都學會吧,估計小弟我全學會了,就可以打敗二哥了吧。”
聽了袁吉所說的之後,袁洪當然明白袁吉所說的是什麽意思了,也知道自己剛才說錯話了,於是隻是嘿嘿地笑了兩聲之後,便對袁吉說道:“三弟,那麽今日二哥就教你這青龍劍法中的第三招和第四招…….”
當袁吉拖著疲憊的身影帶著袁平和袁耀離開軍營的時候,袁烈的臉色不禁顯得有些沉重。不無擔心地對袁洪說道:“二弟,你和三弟過招的時候也忒不知輕重了些,你怎麽在大庭廣眾之下一點麵子也不給他?要是以後…”
“大哥莫要擔心,從這些日子的相處之中,我對三弟的脾性也是了解了一番。觀三弟其人,對人溫和,心胸寬闊,從來不與人在任何事情上斤斤計較。我們是結拜兄弟,要是我們真的把他當兄弟的話,那麽便要真實地待他,那麽當他感覺到我們的真性情的時候,他高興好來不及呢。他是個有大誌的人啊!和他過招的時候,我也是故意那樣的,為的是活絡一下他全身的經脈,這樣三弟學起武藝起來便會事半功倍了。”袁洪打斷了袁烈的話之後,悠悠地說道。
聽了袁洪所說之後,袁烈用手指了指袁洪,很是無奈地搖了搖頭,道:“看來你把三弟的脾性也給吃透了啊,要是碰到袁家其他二位公子的話…”
“要是袁家的那兩位少爺的話,我還不願意呢。”袁洪哼了一聲道。
“是不敢吧。”袁烈笑著說道。
見被拆了老底,袁洪趕忙說道:“咱們不說這些了。三弟帶來的那兩個侄兒,我看中了袁平侄兒,我以後就收他做徒弟了,你可別和我搶。”
“二弟,你這做人也太不厚道了些吧,見到好苗子便自個兒吞了?不行,袁平侄兒我看還是我來教合適。”袁烈看了袁洪一眼說道。
“大哥,那袁耀侄兒也不弱啊,隻是比平兒差了一點而已嘛,你就讓給我吧,要不我請你喝酒怎麽樣?”袁洪拉著袁烈手滿臉的懇求之色。
袁烈心想,反正那袁平侄兒也是適合走剛猛路線的,跟著二弟才能學到真正的本事,罷了便讓給他吧,不過可不能便宜了他。於是袁烈清了清嗓子,道:“讓給二弟你,那也沒關係,不過請我喝酒可就要喝你珍藏多年的竹葉青,怎麽樣?”
袁洪一聽袁烈要喝自己的竹葉青,頓時顯出一臉的肉疼樣,自己這竹葉青可是自己在山上學藝的時候自己釀的啊,現在也沒剩下幾瓶了。不過袁洪咬了咬牙之後,似乎下定了很大的決心似的,道:“好,就請大哥喝竹葉青。不過大哥可不能貪杯啊!”
春去冬來,站在自家臥室的門窗前看著窗外淅淅瀝瀝的雨水的袁吉便回想到,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一年多的時間了。回想到自己剛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自己還有著一絲的茫然。在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後,曾經也有過傍上自家兄弟大腿的想法,不過熟通三國曆史的袁吉在知道自家的那兩個兄弟的最終下場後,為了避免與他們陪葬,不得不自己開始積累起了資本。袁吉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將來在亂世之中有個自保之力罷了。以前在前世的時候,袁吉也經常聽人說,曆史是不能改變的,改變曆史的話,那麽你便會在這個世上消失。
袁吉也曾經想到過這一個問題,也是很怕改變曆史,但在發覺,自己若是不改變曆史的話,那麽等待自己的便是死亡,改變曆史的話,還不知道自己是死還是活之後,袁吉便決定賭上一把。(.無彈窗廣告)反正都是一個死,還不如來改變曆史,說不定自己還能活下去。
袁吉漸漸地發覺自己好像是賭對了,也許自己所處的這個空間是個平行空間吧,自己已經改變了不少的曆史,至少通過收留流民,改變了那些本該已經死亡或是將來可能會參加黃巾軍的流民的命運。
還有幾個月,或是準確地來說還有四個月的時間,黃巾起義可能就要爆發了。不過此時的袁吉並沒有多少擔心和害怕的樣子。經過一年多的準備之後,現在的汝陰城可謂是城郭堅厚,兵精糧足。在汝陰城牆修繕完畢的時候,袁吉果斷地再次招募了兩千多人,交給袁烈他們去訓練。而袁烈、袁洪、陳到、紀靈和廖化他們果然也沒有辜負袁吉對他們的期望,為袁吉訓練出了一支四千多人的精銳兵馬。如果再加上袁吉的兩百親兵的話,那麽如今的汝陰城裏至少已經有了四千兩百多名精銳至極的人馬。
在人馬已經訓練已成的時候,為了增加人馬的殺氣和實戰經驗,袁烈他們向袁吉請命帶著這些訓練而成的人馬出城去剿匪。袁吉當然是同意的了,自從汝南的幾個縣城被破之後,附近的山賊土匪士氣大振,參加賊匪的人也越來越多,已經給汝南郡的治安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汝南郡的郡守為了整治治安,特地下令汝南治下的幾個縣城的縣令出城剿匪。
不過響應者卻是寥寥無幾,畢竟那些悍匪也不是好惹的,再加上縣裏的縣卒實在太少,除了防守縣城,哪還有多餘的兵力用來剿匪呢?要是縣裏的縣卒都派出去剿匪去了,萬一賊匪來攻打縣城的話,那又怎麽辦呢,所以大家對郡守的命令幹脆是置之不理,郡守見縣令都不聽他的,他也沒有辦法。
正好現在汝陰城的兵馬已經訓練成功,正需要一場實戰來檢驗一下自己軍隊的戰鬥力,而這些擾亂汝南治安的賊匪卻為袁吉他們提供了最大的訓練。袁吉在上報太守汝陰願意出兵剿匪之後,太守大喜過望,直誇袁吉不愧是“四世三公”的子孫,說要是袁吉能夠剿滅賊匪的話,他一定會上報朝廷為袁吉請功。袁吉聽了也隻是一笑了之。
在得到袁吉的下達剿匪的命令之後,留了一千人守衛汝陰城之後,其餘的三千人馬在袁烈等人的帶領下裝備著幾個月前打造好的衣甲兵器,如狼似虎般地撲向汝南地界的那些嘯聚山林的賊匪。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些山賊流匪如何是袁烈他們的對手?在袁烈他們幾個武藝比較高強的人打死那些山賊土匪的頭頭之後,餘下的三千人馬便呼嘯而上,開始攻打那些剩下來的嘍嘍們。袁烈他們所率領的那三千人馬把那些山賊流匪給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那些賊匪也是降的降,死得死。其餘的賊匪一看勢頭不妙,趕緊領著一眾手下連夜逃竄到其他的郡縣之中。
在剿匪一個月之後,汝南郡中的賊匪也是為之肅清,治安也是一時大好。不少縣中的百姓也知道了這一次出兵剿匪的汝陰縣,百姓們也是第一次知道了汝陰縣的縣令叫袁吉。郡守在知道汝陰剿匪大捷之後,喜出望外,除了親自到汝陰感謝袁吉出兵的義舉之外,還親自寫了一份給袁吉請功的奏折。
剿匪的成果是喜人的,在戰鬥中不僅鍛煉了士兵們的實戰經驗以及膽量殺氣,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剿匪之後所繳獲了大量的錢糧和大量的衣甲兵器。在用所繳獲的錢糧賞賜了那些剿匪的士卒和撫恤了那些陣亡的士卒之後,其餘的錢糧和所有的衣甲兵器都全部放置到了汝陰的府庫之中。得到賞賜的軍士們也是歡聲雷動,高呼袁吉威武。
在這一年中,不知道汝陰肯收流民的這個消息是如何傳出去的,越來越多的流民開始湧向汝陰。汝陰畢竟隻是一座小縣城,起初還有地方可以容納一些,但是隨著流民的越聚越多,汝陰城也很難再容得下了。
沒辦法,袁吉隻好向郡守求救,並向郡守分析了如果不接納這些流民的話,會出現什麽可怕的後果。郡守聽了袁吉的分析之後,也很後怕袁吉所說的產生的情況,於是采納了袁吉的建議,將那些流民分散在各個縣的周圍開始一邊救濟,一邊讓他們自行開荒。
在所來的流民之中,袁吉他們也發現了很多以傳道救濟百姓為口號的道士。袁吉也知道那些道士是張角派來傳教的弟子。為了避免今後治下的流民和百姓成為張角的支持者和響應者,袁吉派出軍隊對那些道士們進行驅趕,嚴禁自己的治下出現那些道士的布道。這也招致了那些道士對袁吉的嫉恨。袁吉哪管這些,再過幾個月說不定就要和這些人交鋒了,沒必要去討好他們。而且自己也是他們的打倒對象啊。
在這一年中袁吉也學會了袁烈所教的青龍劍法上篇的九招。袁吉和袁洪的賭約算是袁吉嬴了,袁洪也是照約給了袁吉一把寶劍,那把寶劍也是名曰青龍,在劍柄上也是刻著青龍兩個篆字。青龍劍也是鋒利異常,劍鋒也隱隱含有一股寒氣,讓人不敢逼視,真得不愧是一把絕世寶劍。當袁吉手握這把寶劍的時候,袁吉隱約地感覺到手中的這把似乎有著一絲興奮和喜悅之色,據袁洪所說,這把寶劍是他們下山的時候,其師傅贈送與他的,現在他把這把劍又轉贈給了袁吉(其實袁洪沒說,他師傅將這把劍給袁洪他們的時候,是讓他們在尋找到明主的時候,將其轉交給明主的)。
這時,袁吉感覺到自己的肩上正有一雙玉手在撫摸著自己,袁吉的思緒一下便回過來了,袁吉知道在自己身後的是自己的夫人。
“夫君在想什麽呢,想得如此入神。”袁夫人盯著袁吉的眼睛笑問道。
“沒有想什麽,隻是如今附近的流民越來越多,夫君有點擔心這天下恐怕很快便要大亂了。”袁吉拍著袁夫人的手悠悠地說道。
“有什麽好怕的呢,夫君在這一年中已經做好了足夠的準備,即使到時天下真的大亂了,夫君想要保護好汝陰城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袁夫人安慰著袁吉說道。
“是啊,自保應該沒有問題的,隻要在這天下大亂的時候,你們不受到傷害,我就滿足了。”袁吉看著袁夫人的眼睛默默地說道。
聽了袁吉所說之後,袁夫人將頭靠到袁吉的肩上,心中感覺到很溫馨。
袁吉摟住袁夫人的肩膀,怔怔地看著窗外的連綿細雨,無奈地歎息了一聲,大亂將至,不知有多少人要家破人亡,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