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帝仔仔細細地詳酌了好一會兒,很是無奈地歎了一口氣,道:“還是算了吧,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還是不要行此險招。[]”


    蹇碩見靈帝拒絕了自己的建議,很是無奈,不過蹇碩還想盡自己最後的一絲努力,道:“陛下,誅除何進勢在必行,如若不然,二皇子如何才能登上太子之位?”


    靈帝擺擺手,歎道:“不需再說了,朕今後自有辦法。對了,那新軍如今的訓練情況如何?何時才可堪大用?”


    蹇碩見皇帝不願意在糾結了何進之事,反而問起新軍,眼中露出少許的失望之色後,拱手回答道:“陛下,那西園新軍如今卻是在訓練之中,各個校尉都在努力操練。到得明年開春之時必會訓成精銳之師,到時陛下劍指之處,大軍必為所趨!”


    “好!如此甚好!”靈帝拍手稱讚道,接著又露出滿臉的擔憂之色,道,“那新軍之中有那袁家的兩個年輕後生,而最近朕聽說那司空袁傀又和那何進走得很近。你說這袁家的兩個後生是否可靠?”


    蹇碩聽罷,沉思少許道:“袁家四世三公,累世受恩,必是忠君愛國之人至於司空袁傀之所以與那何進走得近,也許是因為陛下遲遲未冊封太子,而按照祖訓立長不立幼的規矩,那大皇子理應為太子。而何進又是大皇子的母舅,這就不難理解司空為何與那何進走得近了。至於陛下所說的那兩個袁家的後生,陛下卻是不用擔心。此二人皆有大才,又是年輕之人,難免氣血旺盛,從他們最近訓練的士卒來看,卻是盡心盡力,由此可以看出他們是絕對得忠於陛下的!”


    “嗯,如此便好。這兩人你一定要加以籠絡,最好給與他們一點甜頭,向那袁傀示好一下。”靈帝說道。


    “謹遵陛下之意!”蹇碩拜服道。


    ……


    中平五年四月,經大漢朝的召喚,匈奴和鮮卑兩族答應了出兵幫助大漢朝對付西北的羌人。匈奴出兵五萬騎兵,鮮卑出動十萬控弦之士,沒有多久便到達了西北和羌人交戰起來。皇甫嵩也是老奸巨猾,見匈奴和鮮卑兩族出兵幫助,於是就遣他們為攻擊先鋒去對付羌人的主力,自己卻是帶兵繞到羌人的後方去襲擊他們的老巢。


    叛亂的羌人見匈奴和鮮卑兩族居然舉兵幫助漢人打自己,頓時便火冒三丈,發誓與匈奴和鮮卑兩族勢不兩立!最後整個戰爭演變成了外族之間的交戰了。皇甫嵩一見此情況,便放緩了偷襲羌人老巢的行軍速度,樂意見著他們互相攻伐。


    匈奴和鮮卑兩族,一個是老牌的遊牧民族,另一個卻是新興起來的。一老一少一齊對付羌人起先還是遊刃有餘,不過最後羌人卻是大規模地增兵,想要在冬末來臨之前搶掠到更多的過冬物資,結束這場戰爭,匈奴和鮮卑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傷亡也是成幾何倍的增長。


    這些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那是直接以騎兵對抗騎兵,在野外的大曠地上直接交鋒,以硬碰硬,這往往會造成很大的傷亡。再加上胡人一般血性都很重,也很是悍勇,這廝殺起來往往便是不死不休之局。


    整個西北的曠地上,到處流淌著胡人廝殺的鮮血和遺留下來無人掩埋的死屍。不過那些死屍也不必擔心沒人處理,他們最敬畏的狼神會幫助他們清理的。


    經過幾個月的戰鬥,到了八月的時候,雙方都到了強弩之末,不過此時誰也不願意放棄,誰能支持到最後,誰就會勝利!羌人不願意放棄,那是因為他們已經是走投無路,隻有死戰到底才能生存下去。匈奴和鮮卑兩族卻是因為此時和羌人結下了大仇,若是不把羌人打到無力還手的話,今後肯定會遭到他們的報複。


    皇甫嵩見這些胡人相互之間打得差不多了,也不願意看著他們中的任何一方被其他人給消滅。(.無彈窗廣告)那匈奴和鮮卑兩族已經催促皇甫嵩進軍協助好幾次了,皇甫嵩都隻是口頭答應,實際卻是按兵不動。他在等待一個消息,羌人主動來請降的消息。


    終於在九月的時候,西北的天氣有些寒冷的時候,羌人終於抵擋不住了,羌人內部爆發了內訌和叛亂。那羌人在叛亂的時候也是裹挾著不少的漢人,尤其是一些在西北有些名望的漢人,例如韓遂、邊章等人。羌人之所以要裹挾著這些漢人和他們一起反叛,主要是這些羌人有著野心,想要利用這些漢人的名望來達到他們統治西北的野心。


    起先那些漢人也是願意的,不過在看到羌人成不了什麽氣候的時候,又開始思量著如何回到大漢的懷抱了。


    終於在九月份的時候,趁著羌人和匈奴、鮮卑交戰,營內空虛之機,韓遂率先起兵發難,首先便殺死了羌人的走狗邊章,接著便在營中放起大火,將羌人剩餘不多的糧草輜重燒得一幹而盡。


    正在前方作戰的羌人,發覺自己身後的營地突然燃起大火,心中頓時慌亂,無心戀戰,被匈奴和鮮卑抓住機會痛殺一頓,羌人立即便敗下陣來,倉皇而逃。匈奴與鮮卑在其後趁機掩殺,羌人死傷無算,就連其主帥北宮玉伯都死於亂軍之中。


    皇甫嵩在得知羌人內部發生叛亂,羌人大敗的消息之後,立馬便揮軍直殺羌軍老巢。羌人在得知前方軍隊大敗的消息之後,立馬便向更西的方向逃跑,不時地派人到皇甫嵩處請降。


    皇甫嵩考慮到鮮卑這幾年的發展勢頭,必須要靠西北的羌人來牽製西北的鮮卑人,於是一邊準予這些羌人請降,一邊將請降的文書和自己對羌人的見解一齊送往朝廷。


    朝廷在得知西北的羌亂平定之後,又看到了皇甫嵩差人送上的文告,經過討論之後於是便準許了皇甫嵩的建議。在厚賞了那些派兵幫助平亂的匈奴和鮮卑之後,朝廷又任命皇甫嵩為涼州刺史,全權負責涼州招降羌人的事情。


    而這次隨軍出戰的中郎將董卓也因為在此次作戰當中的英勇表現被朝廷任命為河東太守。董卓的大名第一次出現在了朝堂之中,也是第一次在洛陽城中為百姓所知。


    那匈奴和鮮卑兩族經過此次援漢大戰,在戰場上折損了不少族人。雖然大漢王朝給與了一定的補償,可是那補償根本和付出的不成比例。不過令這兩族感到一些寬慰的是,大漢朝冊封了他們不少人的官職,這令他們感到很自豪。能夠得到中原王朝的冊封,那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


    西園新軍從中平五年初建軍,到九月份末,已經初步形成了戰鬥力。靈帝為此還特地舉行了一次相當於後世一樣的閱兵式。身為新軍的八校尉還得到了靈帝的大量獎賞。尤其是袁紹和袁吉二人還各自得到了靈帝賜予的禦馬一匹。把那些在場的武將羨慕得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在這期間,那荀家的荀攸也從西北返回了洛陽。為了能夠結識這麽一個人才,袁吉特意跑到荀爽的府上前去拜訪。


    袁吉也沒有像曆史上的劉備那般,在拜訪諸葛亮的時候要三次才能夠得見。袁吉隻去了一次便見到了那荀家的荀攸。


    荀攸是一個瘦瘦高高的年輕人,一雙眼睛總是透露出智慧的光芒,給人一看上去就是有種智者的形象。


    在看到袁吉時,荀攸也是仔細地打量。對於袁吉這個人,荀攸其實在祖父那裏已經得知了一些關於他的事跡。這個大漢朝若說袁家是整個世家門閥的龍頭老大,那麽荀家可以當之無愧地為老二。作為世家門閥的龍頭老大自然會受到老二的全方麵關注。


    袁家的這一代中出了不少的人傑,尤其是那袁紹和袁術二人。除了有著不凡的才華之外,最為主要的是有一顆精明的頭腦。從他們來到京師所做的一切可以看出,那袁紹和袁術的確是治世的能臣。


    不過眼前的這個袁吉在袁家似乎不是太出名,至少在賊亂之前為人不是很高調。若不是荀家有著確切的情報說這袁家還有一個不世之才,名叫袁吉的話,估計很少有人會知曉。


    以前那麽低調的一個人,如今為何變化如斯呢?這是荀攸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也是荀攸為何一見袁吉便仔細打量的原因。


    在古代若是長時間地打量一個人的話,是不禮貌的。作為世家門閥的子弟,荀攸不會不知道,所以也沒有打量太久,其實憑著荀攸的那雙慧眼也沒有必要打量太久。


    兩人起先見麵時都很是矜持,不知談論什麽話題。不過還是袁吉為人處世深一點,立馬便拋出了如今士人所關心的話題,和荀攸討論起來。雖然話題很是老套,但時下之人就是喜歡如此不知疲倦地談論著,荀攸也不例外。


    袁吉與荀攸講解了大量關於治世的理論和方法,並且與其剖析了自古以來王朝興替的原因。聽得荀攸兩眼直放光,一個勁地誇讚著袁吉乃是當世之奇才。說得袁吉自己都不好意思,臉麵發燙。不過為了在這荀攸的腦海中留下自己的印象,袁吉可不管什麽盜版不盜版的問題了,直接將那些後世對漢末黃巾之亂的評價給挪用了過來,聽得荀攸大為讚服,幾乎有種相見恨晚之感。


    說到最後,袁吉自個也深入其中,不能自拔。眼看天色都快黑了,荀攸便挽留袁吉在府中過一晚,繼續與其談論。袁吉當然不會拒絕,一個勁地點頭答應。袁吉已經斷定,這個荀攸恐怕已經被自己給搞定了,心中頓時歡心異常。


    經過幾個月的相處,袁吉和荀攸也成了好朋友。平日裏有事沒事的,袁吉總要帶著鮑信和荀攸等人去城中的醉香樓去喝酒聊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漢袁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雲1988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雲1988並收藏東漢袁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