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最後投靠而來的呂布,董卓卻是沒有給他什麽好臉色,直接封他個並州刺史了事。(.好看的小說)呂布雖然心中不滿,可也沒有奈何,誰叫自己寸功未立呢!對於自己手下的那些立功大將,董卓絲毫沒有吝嗇,不僅每人賞賜了大量錢財,還封賞了將軍的官職。
董卓也沒有虧待自己,給自己封了個大將軍,統領天下所有兵馬。不過他所說的天下兵馬估計也隻有關西或是關中的兵馬了,隻有那些兵馬他才能夠真正地指揮的住。
第二條命令便是令關東的勤王兵馬速速回歸治地。若是仍然不願,便以造反的罪名加以論處。
第三條便是將那戰死的盧植、朱俊等人判了個造反的罪名,並將自己標榜為清君側的忠臣。朝中有些正直的大臣當場就反對,還對董卓加以喝罵。董卓是什麽人,豈會容得下這些辱罵自己,不知好歹的家夥?當場就令門外的甲士將這些家夥拖出去。門外傳來幾聲慘叫,幾人頓時喪命,堂上餘下的眾人都戰戰兢兢,不敢言語,遂附議了董卓的提案。
陽城中的袁吉此時聽到洛陽已破,朝中文武大臣皆被董卓殘害的消息後,心中一陣悲痛。不是悲痛盧植、朱俊等人被殺,而是悲痛叔父袁傀一家。此時雖然沒有傳來叔父一家被害的消息,但是按照當時洛陽被破的情形,叔父袁傀一家是很難幸免的。
要不是自己擔心實力不濟在此等待大軍會合,自己早就提兵去洛陽了。可是如今自己雖然等來了大軍,卻是丟失了叔父一家的性命。自己現在提著大軍又有何意義可言呢?
看著袁吉一臉悲痛的樣子,一旁的淳於瓊卻是忍不住了,大聲道:“將軍在此徒自悲傷有何用處?倒不如領著大軍奔赴洛陽與那董賊決一死戰!上報國恨,下報家仇!”
“仲簡所言在理!雖然那董賊擁兵四十萬,我軍隻有六萬。(.)但是其連連征戰,如今卻是疲憊不堪,西涼軍士久離西涼,必然求歸心切。此時兵進洛陽,我軍定可勝那賊軍!”鮑信低頭細說道。
處在悲痛中的袁吉聽後,也沒有多想,咬牙道:“就依允誠之言,明日我等便發兵洛陽,與那賊軍決一死戰,以報叔父被殺之仇!”
眾人轟然應諾!
沒有再等待前來陽城會合的曹操等人,袁吉與鮑信、淳於瓊等人在翌日清晨便領著手下的六萬兵馬徐徐向洛陽的方向開進。
大軍一路所過,揚起漫天的灰塵,將原本就不是很明朗的天空染得更加得昏暗。經過一天的行軍,大軍行到了軒轅關處。
隨軍的戰鼓”隆隆”地響了起來,沉悶的鼓聲敲打著軒轅關上每一位守軍的心頭。城下大軍一字排開,擺成了一座大大的方陣。漫天的旌旗在殘風的吹拂下,獵獵作響。六萬多人延綿數裏,城上的守軍看不到城下軍馬的盡頭。
袁吉與眾人立馬於大軍前列,手中長劍望天上一指。六萬軍陣中,手拿兵器的眾將士將大刀往盾牌上一拍,長槍在地上一搗,夾雜著眾將士的一聲怒吼,頓時一陣震天的氣勢直衝雲霄,仿佛要將前方的軒轅關的城牆震塌。
那軒轅關的守將看到城外密布大軍的氣勢,沒做絲毫抵抗,當場開關納降。袁吉不費吹灰之力便將這通往洛陽的第一關卡給拿了下來。當晚大軍在關內休息一日,第二日在軒轅關處留下一千兵馬後,袁吉領軍繼續向下一個關卡大穀關進發。
此時正在洛陽的董卓將洛陽中的一切都整頓完畢後,將自己的西涼心腹全部召到了自己的府上。
“此次能夠將這洛陽這麽快地攻下,首功當屬牛輔!”眾人全部集合完畢後,董卓一開口就對一旁的牛輔大聲誇讚道。
聽到嶽父誇讚自己,牛輔臉色不由得有些潮紅,拱手道:“多謝嶽父的誇讚!”
沒想到那董卓臉色卻是一翻,厲聲喝道:“速速與吾道來,此計是何人所處?!”
堂上眾人突聽董卓大喝,心中立時便一驚。那首當其衝的牛輔更是驚得雙膝跪倒在地,心中驚訝,臉上卻是露出一股茫然神色,道:“嶽父何處此言?此計乃是小婿晝思夜想,連想三天才想出來的啊!”
董卓嗤笑一聲,絲毫沒有給牛輔什麽麵子:“你小子肚裏有什麽貨,吾難道還不知道?就是給你小子想個一年,恐怕也想不出來。你要是能想出如此絕妙的計策,那豬都會上樹了!”
李儒等人聽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牛輔憋著一張紅臉,見自己嶽父對自己如此的了解,不由得訕訕地笑了兩聲:“還是嶽父對小婿了解,小婿對嶽父的睿智甘拜下風。不錯,此計的確不是俺老牛想出來的。”
眾人聽罷,沒有任何的喧嘩之聲,都是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要是這計策真的是這牛輔想出來的,那眾人可就要真的驚訝了。
“說說吧,你那幕後的軍師是何人?將他引進來讓吾見見吧!”董卓一張胖臉微笑地說道。眾人也一臉好奇地看著牛輔,想要知道此次能夠幫助大家將洛陽城攻下來的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奇人。
這時一旁的李儒看著牛輔一臉的為難之色,不由得一笑道:“嶽父還是不要為難牛輔了。那人說起來也是儒的一位好友。此人乃是我西涼武威人氏,姓賈名詡,字文和,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本來儒想是要將其引薦給嶽父的,沒想到卻是出了那一場事。此人嶽父萬萬不可放過,有此人相助,嶽父離大事則不遠矣!”
李儒所說的那件事,董卓自然明白,因那件事,要不是胯下那匹神馬,說不定自己現在已經成了一黃土了。每次想到這,董卓心中就一陣憤恨,若不是李儒的極力勸諫,自己早就將那袁家除了幹淨了。
“此人的確大才,從其設計將洛陽攻下便可看出。此人吾必用之,不為我所用也要盡早除去!”董卓說道。
“報…”突然府外傳來一聲長長的報告聲。一員小校疾步奔來,對著董卓抱了一拳:“啟稟主公,前方傳來戰報!”
李儒將小校手中的戰報接過,準備遞到董卓的手上。董卓擺了擺手,示意李儒拆看。董卓卻在一旁冷哼了一聲:“想必那些不識時務的關東勤王兵馬還舍不得回去吧!那吾不介意,讓吾的西涼鐵騎來個殺雞駭猴!”說完,董卓的眼中露出陣陣凶光。
那李儒一將戰報看完,頓時大驚失色,忙將那戰報遞給董卓。董卓詫異,翻開一看,頓時怒不可遏,大聲咆哮道:“這個袁吉真不是東西!老夫不計較他前次襲吾之過,放了他袁家一馬,沒想到這小子恩將仇報,領著大軍前來攻吾。哼!以為老夫的西涼銳士是吃素的嗎?老夫要好好地教訓教訓這小子,讓他知道老夫可不是拿捏的軟柿子!”
正在這時,府門外又是傳來一聲長報,又是一員小校遞來戰報,董卓看罷,怒極反笑:“哈哈,好!好得很!既然你袁家的子孫做了這天下的討伐老夫的帶頭人,那麽你袁家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傳老夫之令,將那袁傀一家全部打入大牢,待得老夫親討那些叛賊時再將他一家拿來祭旗!”
李儒拾起董卓扔在地上的竹簡,仔仔細細地看了一番,沉靜道:“如今關東在那袁家的牽頭之下,兵分三路向我洛陽開來。雖說我洛陽有聯軍四十萬,但想那關東聯軍恐怕也不下四十萬。雙方兵力相等,其分三路,那我等亦須分三路抵之。我軍四十萬皆是訓練有素的精銳,而那關東之軍大部乃新近招募的軍卒,訓練不足,裝備不齊。再加上我軍守把洛陽各處關隘,他關東軍想要攻入洛陽,難比登天!”
“不過那袁吉已經連破洛陽三座屏障,如今其直抵虎牢關,我等理應派軍加強防守,否則虎狼關一旦落入其手,後果堪憂。”李儒又說道。
“文優所言在理!吾當親自領西涼銳士十萬前去抵之!”董卓哼了一聲道。
“不可!洛陽剛剛穩定下來,正需嶽父統籌全局,嶽父若是離開了洛陽,隻怕洛陽中的那些宵小會趁機作亂,屆時洛陽恐怕不為我等所有。”李儒勸諫道。
董卓點頭嗯了一聲:“那以文優之見?”
“這虎牢關一路便交與那呂布和投靠過來的關西或是關中的那些人來替嶽父把手。而那箕關則交與馬騰和韓遂,至於那汜水關,嶽父隻派一員上將前去鎮守便可。待得嶽父將洛陽中的大事辦妥,再領剩餘的西涼大軍出關便可將那關東三路大軍各個擊破了!”李儒分析道。
董卓聞言一喜,接著看向李儒,見李儒對其微笑點頭,董卓瞬時便明白了這樣安排的好處,哈哈一笑:“文優所言在理,就如此去辦!明日大軍便拔營去各地抵敵,到時拔營之時吾將那袁家老兒拿來為吾大軍祭旗,到時吾大軍則戰無不勝矣!”
“嶽父不可!萬萬不可!”李儒忙阻止道。
董卓自然知道李儒所說的不可是什麽事,瞪著一雙牛眼喝道:“為何不可?他袁家的子孫都已經帶起頭來反老夫,完全與老夫撕破了臉。難道老夫留著袁傀那老兒,他袁家就會乖乖地聽老夫調遣?”
董卓也沒有虧待自己,給自己封了個大將軍,統領天下所有兵馬。不過他所說的天下兵馬估計也隻有關西或是關中的兵馬了,隻有那些兵馬他才能夠真正地指揮的住。
第二條命令便是令關東的勤王兵馬速速回歸治地。若是仍然不願,便以造反的罪名加以論處。
第三條便是將那戰死的盧植、朱俊等人判了個造反的罪名,並將自己標榜為清君側的忠臣。朝中有些正直的大臣當場就反對,還對董卓加以喝罵。董卓是什麽人,豈會容得下這些辱罵自己,不知好歹的家夥?當場就令門外的甲士將這些家夥拖出去。門外傳來幾聲慘叫,幾人頓時喪命,堂上餘下的眾人都戰戰兢兢,不敢言語,遂附議了董卓的提案。
陽城中的袁吉此時聽到洛陽已破,朝中文武大臣皆被董卓殘害的消息後,心中一陣悲痛。不是悲痛盧植、朱俊等人被殺,而是悲痛叔父袁傀一家。此時雖然沒有傳來叔父一家被害的消息,但是按照當時洛陽被破的情形,叔父袁傀一家是很難幸免的。
要不是自己擔心實力不濟在此等待大軍會合,自己早就提兵去洛陽了。可是如今自己雖然等來了大軍,卻是丟失了叔父一家的性命。自己現在提著大軍又有何意義可言呢?
看著袁吉一臉悲痛的樣子,一旁的淳於瓊卻是忍不住了,大聲道:“將軍在此徒自悲傷有何用處?倒不如領著大軍奔赴洛陽與那董賊決一死戰!上報國恨,下報家仇!”
“仲簡所言在理!雖然那董賊擁兵四十萬,我軍隻有六萬。(.)但是其連連征戰,如今卻是疲憊不堪,西涼軍士久離西涼,必然求歸心切。此時兵進洛陽,我軍定可勝那賊軍!”鮑信低頭細說道。
處在悲痛中的袁吉聽後,也沒有多想,咬牙道:“就依允誠之言,明日我等便發兵洛陽,與那賊軍決一死戰,以報叔父被殺之仇!”
眾人轟然應諾!
沒有再等待前來陽城會合的曹操等人,袁吉與鮑信、淳於瓊等人在翌日清晨便領著手下的六萬兵馬徐徐向洛陽的方向開進。
大軍一路所過,揚起漫天的灰塵,將原本就不是很明朗的天空染得更加得昏暗。經過一天的行軍,大軍行到了軒轅關處。
隨軍的戰鼓”隆隆”地響了起來,沉悶的鼓聲敲打著軒轅關上每一位守軍的心頭。城下大軍一字排開,擺成了一座大大的方陣。漫天的旌旗在殘風的吹拂下,獵獵作響。六萬多人延綿數裏,城上的守軍看不到城下軍馬的盡頭。
袁吉與眾人立馬於大軍前列,手中長劍望天上一指。六萬軍陣中,手拿兵器的眾將士將大刀往盾牌上一拍,長槍在地上一搗,夾雜著眾將士的一聲怒吼,頓時一陣震天的氣勢直衝雲霄,仿佛要將前方的軒轅關的城牆震塌。
那軒轅關的守將看到城外密布大軍的氣勢,沒做絲毫抵抗,當場開關納降。袁吉不費吹灰之力便將這通往洛陽的第一關卡給拿了下來。當晚大軍在關內休息一日,第二日在軒轅關處留下一千兵馬後,袁吉領軍繼續向下一個關卡大穀關進發。
此時正在洛陽的董卓將洛陽中的一切都整頓完畢後,將自己的西涼心腹全部召到了自己的府上。
“此次能夠將這洛陽這麽快地攻下,首功當屬牛輔!”眾人全部集合完畢後,董卓一開口就對一旁的牛輔大聲誇讚道。
聽到嶽父誇讚自己,牛輔臉色不由得有些潮紅,拱手道:“多謝嶽父的誇讚!”
沒想到那董卓臉色卻是一翻,厲聲喝道:“速速與吾道來,此計是何人所處?!”
堂上眾人突聽董卓大喝,心中立時便一驚。那首當其衝的牛輔更是驚得雙膝跪倒在地,心中驚訝,臉上卻是露出一股茫然神色,道:“嶽父何處此言?此計乃是小婿晝思夜想,連想三天才想出來的啊!”
董卓嗤笑一聲,絲毫沒有給牛輔什麽麵子:“你小子肚裏有什麽貨,吾難道還不知道?就是給你小子想個一年,恐怕也想不出來。你要是能想出如此絕妙的計策,那豬都會上樹了!”
李儒等人聽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牛輔憋著一張紅臉,見自己嶽父對自己如此的了解,不由得訕訕地笑了兩聲:“還是嶽父對小婿了解,小婿對嶽父的睿智甘拜下風。不錯,此計的確不是俺老牛想出來的。”
眾人聽罷,沒有任何的喧嘩之聲,都是理所當然地點了點頭。要是這計策真的是這牛輔想出來的,那眾人可就要真的驚訝了。
“說說吧,你那幕後的軍師是何人?將他引進來讓吾見見吧!”董卓一張胖臉微笑地說道。眾人也一臉好奇地看著牛輔,想要知道此次能夠幫助大家將洛陽城攻下來的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奇人。
這時一旁的李儒看著牛輔一臉的為難之色,不由得一笑道:“嶽父還是不要為難牛輔了。那人說起來也是儒的一位好友。此人乃是我西涼武威人氏,姓賈名詡,字文和,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本來儒想是要將其引薦給嶽父的,沒想到卻是出了那一場事。此人嶽父萬萬不可放過,有此人相助,嶽父離大事則不遠矣!”
李儒所說的那件事,董卓自然明白,因那件事,要不是胯下那匹神馬,說不定自己現在已經成了一黃土了。每次想到這,董卓心中就一陣憤恨,若不是李儒的極力勸諫,自己早就將那袁家除了幹淨了。
“此人的確大才,從其設計將洛陽攻下便可看出。此人吾必用之,不為我所用也要盡早除去!”董卓說道。
“報…”突然府外傳來一聲長長的報告聲。一員小校疾步奔來,對著董卓抱了一拳:“啟稟主公,前方傳來戰報!”
李儒將小校手中的戰報接過,準備遞到董卓的手上。董卓擺了擺手,示意李儒拆看。董卓卻在一旁冷哼了一聲:“想必那些不識時務的關東勤王兵馬還舍不得回去吧!那吾不介意,讓吾的西涼鐵騎來個殺雞駭猴!”說完,董卓的眼中露出陣陣凶光。
那李儒一將戰報看完,頓時大驚失色,忙將那戰報遞給董卓。董卓詫異,翻開一看,頓時怒不可遏,大聲咆哮道:“這個袁吉真不是東西!老夫不計較他前次襲吾之過,放了他袁家一馬,沒想到這小子恩將仇報,領著大軍前來攻吾。哼!以為老夫的西涼銳士是吃素的嗎?老夫要好好地教訓教訓這小子,讓他知道老夫可不是拿捏的軟柿子!”
正在這時,府門外又是傳來一聲長報,又是一員小校遞來戰報,董卓看罷,怒極反笑:“哈哈,好!好得很!既然你袁家的子孫做了這天下的討伐老夫的帶頭人,那麽你袁家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傳老夫之令,將那袁傀一家全部打入大牢,待得老夫親討那些叛賊時再將他一家拿來祭旗!”
李儒拾起董卓扔在地上的竹簡,仔仔細細地看了一番,沉靜道:“如今關東在那袁家的牽頭之下,兵分三路向我洛陽開來。雖說我洛陽有聯軍四十萬,但想那關東聯軍恐怕也不下四十萬。雙方兵力相等,其分三路,那我等亦須分三路抵之。我軍四十萬皆是訓練有素的精銳,而那關東之軍大部乃新近招募的軍卒,訓練不足,裝備不齊。再加上我軍守把洛陽各處關隘,他關東軍想要攻入洛陽,難比登天!”
“不過那袁吉已經連破洛陽三座屏障,如今其直抵虎牢關,我等理應派軍加強防守,否則虎狼關一旦落入其手,後果堪憂。”李儒又說道。
“文優所言在理!吾當親自領西涼銳士十萬前去抵之!”董卓哼了一聲道。
“不可!洛陽剛剛穩定下來,正需嶽父統籌全局,嶽父若是離開了洛陽,隻怕洛陽中的那些宵小會趁機作亂,屆時洛陽恐怕不為我等所有。”李儒勸諫道。
董卓點頭嗯了一聲:“那以文優之見?”
“這虎牢關一路便交與那呂布和投靠過來的關西或是關中的那些人來替嶽父把手。而那箕關則交與馬騰和韓遂,至於那汜水關,嶽父隻派一員上將前去鎮守便可。待得嶽父將洛陽中的大事辦妥,再領剩餘的西涼大軍出關便可將那關東三路大軍各個擊破了!”李儒分析道。
董卓聞言一喜,接著看向李儒,見李儒對其微笑點頭,董卓瞬時便明白了這樣安排的好處,哈哈一笑:“文優所言在理,就如此去辦!明日大軍便拔營去各地抵敵,到時拔營之時吾將那袁家老兒拿來為吾大軍祭旗,到時吾大軍則戰無不勝矣!”
“嶽父不可!萬萬不可!”李儒忙阻止道。
董卓自然知道李儒所說的不可是什麽事,瞪著一雙牛眼喝道:“為何不可?他袁家的子孫都已經帶起頭來反老夫,完全與老夫撕破了臉。難道老夫留著袁傀那老兒,他袁家就會乖乖地聽老夫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