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有什麽感激的,不過是互惠互利罷了!唉!如今天子被董賊劫持到關中,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不能夠迎回聖駕,反而互相攻伐,真是大逆不道!”陶謙苦笑了一聲說道。
袁吉聽了,心中一赧,隨即抱拳道:“迎回聖駕之事還是需要我們的,我想以後有了實力,各個英雄豪傑必然還會打到關中將陛下迎回的。”
陶謙聽完袁吉所言,眼睛灼灼地看了袁吉一眼,有些動情道:“以後這天下便是你們這些年輕人馳騁的天下了,我們這些老骨頭都已經老了!你們袁家世代忠良,希望左將軍能夠繼承,以後有了實力一定要將陛下迎回!”
袁吉看著陶謙灼灼的眼神,心中一緊,感情這老家夥在擠兌我呢!不過同時袁吉在心中對這陶謙暗暗佩服,這些老人可真是對漢王朝忠心耿耿啊!可惜了,這大漢就算我能夠將他給扶持起來,這大漢也是名存實亡。
“陶使君說笑了,陶使君老當益壯,正是為大漢效力之時,如何要說自己老了?今後說不定還要和陶使君一起會盟共同將陛下迎回呢!”袁吉拱手笑說道。
陶謙聽了哈哈一笑,擺了擺手,心中很是快慰:“左將軍盡管放心,我敢保證孔豫州定會接納與你的。”
“那就有勞了!”袁吉拱手謝道,心中狂喜萬分,有了陶謙的說項,這豫州今後說不得要入我袁吉的手中了。
陶謙點了點頭,“這對孔豫州來說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隨即袁吉問了一番如今鮑信的情況,陶謙嗬嗬一笑:“允誠也是才俊之人,泰山郡一向賊寇橫行,擾亂徐州治安,本就是我頭疼萬分的地方,沒想到允誠做了那太守一個月便將泰山的賊寇剿滅,治安也為之好轉,百姓也過上了太平日子啊!”
袁吉聽了心中很是快慰,鮑信能夠在徐州紮下根做出一番事業來真的令自己很高興。(.)
“允誠文武雙全,今後定是使君的一個好幫手,還望使君不吝提拔!”袁吉陳懇道。
陶謙聽了,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放心,不瞞你說,我徐州正是缺少像允誠這般的才俊,像允誠這般人,就是再多點也無妨啊!老夫如何不不會盡心提拔?”
袁吉聽了,也是微笑點頭。
正在此時,從帳外走進來一員小將,袁吉一看居然是陶商。那陶商見了袁吉,一臉的歡喜:“左將軍怎麽來了?”
“商兒不得無禮!”陶謙板著臉道。
陶商聽得,趕緊正色對著袁吉抱了一拳,大聲唱諾:“陶商見過左將軍!”
見陶商那一本正經的神色,袁吉嗬嗬一笑,拍了拍陶商的肩膀,笑道:“陶將軍不必多禮!”
那陶商聽袁吉叫他陶將軍,心中頓時有些歡喜,“左將軍實在是不厚道,上次吃宴席居然讓那麽多人灌我水酒,弄得我酩酊大醉,今日將軍可不要走了,我可也要設一席把將軍給灌醉嘍!”
袁吉一聽,頓時老臉不由得一紅,卻是說不出話來。一旁的陶謙見了不由得嗬嗬一笑:“不錯!是該準備宴席,來好好地慶祝一下今日的大勝!”
袁吉一聽頓時苦了臉,道:“陶使君,我軍營中還有事情要處理,這慶祝勝利的酒宴,我看恐怕有些….”
“左將軍不要再找什麽借口了,不就是吃一頓宴席嘛,有什麽大不了的,不會耽誤什麽事情的,難道左將軍不願留下給我父一個麵子嗎?”陶商說道。
袁吉一聽,頓時有些苦笑,隨即無奈地拱手道:“好吧,如此那就從命了!”
陶商見袁吉答應,麵上頓時一喜,隨即轉身對陶謙說道:“父親,我這便下去叫人準備宴席!”
陶謙聽得,點了點頭,陶商一見,拱手對袁吉道:“那左將軍先在此處與我父繼續,商這便下去。”
說完,一撩身後錦袍,大踏步向外行去。看著陶商的背影,陶謙微微地歎了一口氣。
袁吉心中納悶,不由問道:“使君又何故歎氣?”
陶謙看了袁吉一眼,道:“實不相瞞,老夫有兩個兒子,可歎的是他們資質平平,要文沒文,要武沒武,除了有著一身的紈絝之氣外別無所長,要是在太平日子裏這也不算什麽,可惜的是,唉,真是令老夫擔憂啊!”
聽了陶謙所言,袁吉卻是說道:“陶使君所說,吉卻是不敢苟同。陶小將軍一身武藝不俗,待人也是好爽至極,將來必可成就一番大業!使君卻是不必擔憂!”
看了袁吉一眼,陶謙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麽,隨即和袁吉探討一些其他方麵的事情。
晚宴在陶謙的軍帳中擺開了。在宴席中,袁吉認識了陶謙的另一個兒子陶應,還有一些陶謙的幕僚之人。
在宴席上,陶商聯合陶應和其他人一起來向袁吉敬酒,袁吉苦笑一聲,哪裏不知道這家夥是在報當初的仇。不過還好,袁吉有許褚幫助,許褚就是一個大酒缸子,凡是來敬袁吉的酒基本上都被許褚給接了過去,許褚喝得不亦樂乎,連連大呼痛快,將陶商和陶應他們驚得連連直叫,最後倒好,幾個人沒有將許褚灌醉,他們自己倒先倒下了。這到令袁吉有些哭笑不得。
酒宴過後,陶謙對袁吉說到明日便會到孔那裏將一切情況說明,一定會說服孔將豫州的防禦之事交給袁吉,叫袁吉在營寨等候消息。袁吉自然連連點頭,說了很多感激的話,以後一定好好地保護豫州的百姓,不讓強盜,山匪來打豫州百姓的主意,要將豫州變成人間一大樂土。
至於後麵所說的一大樂土,連袁吉都不覺得有些臉紅。亂世已來,豫州又是處在中原之地,曆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怎麽可能成為一方樂土?這樂土也許便是戰爭的樂土吧。
第二日淩晨,陶謙留下小兒子陶應在軍寨中鎮守後,便帶著大兒子陶商,以及幾百親兵到了豫州州治譙縣。本來袁吉也是應該要去的,畢竟打了勝仗將劉岱逐出了豫州,見一下豫州刺史孔那是必須的,但是陶謙卻是讓袁吉現在不要去,等其將那事對孔說完之後,等到消息之後再來。袁吉自然同意。
陶謙等人剛到譙縣便見到孔帶領豫州大小官員已經在城門處等候了。兩人相見之後相互間施了一禮後,便由孔領頭,將陶謙一行領到府中。
路上孔自然好奇地問起了袁吉不來的緣故,陶謙自然說昨日大戰,袁吉受了點傷,此時在營寨中養傷。
孔聽到袁吉受了傷,臉色不由得有些怪異,連說明日要親自去看望。陶謙嗬嗬一笑,說到袁吉受傷不是很重,明日會來譙縣相見,孔沒有說什麽,隻是看了一眼身後的一名文士,那文士對著孔點了點頭。之後孔也沒有再和陶謙說話。
此時的刺史府早已擺下了豐盛的宴席,眾人分賓主落座之後,自然是東道主孔先敬酒,說了一大番感激的話語,豫州的那些大小官員也是隨聲附和。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眾人自然而然地談論到了此次大戰的結果,以及今後的擔憂。
陶謙聽到孔的意思,微微一笑,“徐州與豫州毗鄰,此次能夠及時救援也是我徐州無事,若是今後徐州有事恐怕卻是無法救得了豫州了。靠我徐州兵馬保護支援終究不是正道,隻有豫州有自己的精兵強將方可無虞啊!”
聽了陶謙之言,孔不由得苦笑一聲:“老友所說吾如何不知道?可是這精兵不是一天兩天便可訓練出來的,而猛將,恕老夫汗顏,我豫州卻是無一人可稱得上猛將啊!老友若是不顧我豫州,那我豫州百姓將如何生活?”
孔這話一說,在席的豫州官員紛紛點頭。這些在席的官員幾乎全部都是文吏,連一個真正的武吏都沒有,由此可以看出孔是個重文輕武之人。
陶謙聽了孔所言,搖頭擺手道:“老友此言卻是差矣!豫州地大物博,人傑地靈,英雄豪傑層出不窮,何來無人可言?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吧!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於天下,這袁家可是有著一位英雄人物,此人手下兵多將廣,乃是地地道道的豫州人,老人如何說無人也?”
孔聽了,心中一驚,忙說道:“老友所說的莫非是左將軍袁吉?”
“正是!”陶謙拱手點頭道。
“啊!”在座的眾豫州文吏都不由得驚歎一聲,有人點頭稱讚,有人卻是不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絕大部分對袁吉還是比較欣賞和認可的。
孔一聽陶謙將袁吉給提了出來,臉色頓時一變,扭頭看了一眼一旁的文士,隻見其向孔搖了搖頭,孔見得,尷尬地對著陶謙一笑:“老友說的沒錯,左將軍的確是個英雄豪傑,但是此人卻是有些複雜!”
陶謙聽得,眉頭一皺:“有何複雜之處?老友不妨說出!”
孔此話一出,席上的眾文吏皆是默然不語,自然知道孔心中所想和所擔憂的是什麽。
孔道:“宴席之後定當說出!”
陶謙聽得點了點頭。孔這話一出,這宴席自然吃得不是很長,眾人早早地散了,隻有孔和陶謙二人。
袁吉聽了,心中一赧,隨即抱拳道:“迎回聖駕之事還是需要我們的,我想以後有了實力,各個英雄豪傑必然還會打到關中將陛下迎回的。”
陶謙聽完袁吉所言,眼睛灼灼地看了袁吉一眼,有些動情道:“以後這天下便是你們這些年輕人馳騁的天下了,我們這些老骨頭都已經老了!你們袁家世代忠良,希望左將軍能夠繼承,以後有了實力一定要將陛下迎回!”
袁吉看著陶謙灼灼的眼神,心中一緊,感情這老家夥在擠兌我呢!不過同時袁吉在心中對這陶謙暗暗佩服,這些老人可真是對漢王朝忠心耿耿啊!可惜了,這大漢就算我能夠將他給扶持起來,這大漢也是名存實亡。
“陶使君說笑了,陶使君老當益壯,正是為大漢效力之時,如何要說自己老了?今後說不定還要和陶使君一起會盟共同將陛下迎回呢!”袁吉拱手笑說道。
陶謙聽了哈哈一笑,擺了擺手,心中很是快慰:“左將軍盡管放心,我敢保證孔豫州定會接納與你的。”
“那就有勞了!”袁吉拱手謝道,心中狂喜萬分,有了陶謙的說項,這豫州今後說不得要入我袁吉的手中了。
陶謙點了點頭,“這對孔豫州來說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隨即袁吉問了一番如今鮑信的情況,陶謙嗬嗬一笑:“允誠也是才俊之人,泰山郡一向賊寇橫行,擾亂徐州治安,本就是我頭疼萬分的地方,沒想到允誠做了那太守一個月便將泰山的賊寇剿滅,治安也為之好轉,百姓也過上了太平日子啊!”
袁吉聽了心中很是快慰,鮑信能夠在徐州紮下根做出一番事業來真的令自己很高興。(.)
“允誠文武雙全,今後定是使君的一個好幫手,還望使君不吝提拔!”袁吉陳懇道。
陶謙聽了,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放心,不瞞你說,我徐州正是缺少像允誠這般的才俊,像允誠這般人,就是再多點也無妨啊!老夫如何不不會盡心提拔?”
袁吉聽了,也是微笑點頭。
正在此時,從帳外走進來一員小將,袁吉一看居然是陶商。那陶商見了袁吉,一臉的歡喜:“左將軍怎麽來了?”
“商兒不得無禮!”陶謙板著臉道。
陶商聽得,趕緊正色對著袁吉抱了一拳,大聲唱諾:“陶商見過左將軍!”
見陶商那一本正經的神色,袁吉嗬嗬一笑,拍了拍陶商的肩膀,笑道:“陶將軍不必多禮!”
那陶商聽袁吉叫他陶將軍,心中頓時有些歡喜,“左將軍實在是不厚道,上次吃宴席居然讓那麽多人灌我水酒,弄得我酩酊大醉,今日將軍可不要走了,我可也要設一席把將軍給灌醉嘍!”
袁吉一聽,頓時老臉不由得一紅,卻是說不出話來。一旁的陶謙見了不由得嗬嗬一笑:“不錯!是該準備宴席,來好好地慶祝一下今日的大勝!”
袁吉一聽頓時苦了臉,道:“陶使君,我軍營中還有事情要處理,這慶祝勝利的酒宴,我看恐怕有些….”
“左將軍不要再找什麽借口了,不就是吃一頓宴席嘛,有什麽大不了的,不會耽誤什麽事情的,難道左將軍不願留下給我父一個麵子嗎?”陶商說道。
袁吉一聽,頓時有些苦笑,隨即無奈地拱手道:“好吧,如此那就從命了!”
陶商見袁吉答應,麵上頓時一喜,隨即轉身對陶謙說道:“父親,我這便下去叫人準備宴席!”
陶謙聽得,點了點頭,陶商一見,拱手對袁吉道:“那左將軍先在此處與我父繼續,商這便下去。”
說完,一撩身後錦袍,大踏步向外行去。看著陶商的背影,陶謙微微地歎了一口氣。
袁吉心中納悶,不由問道:“使君又何故歎氣?”
陶謙看了袁吉一眼,道:“實不相瞞,老夫有兩個兒子,可歎的是他們資質平平,要文沒文,要武沒武,除了有著一身的紈絝之氣外別無所長,要是在太平日子裏這也不算什麽,可惜的是,唉,真是令老夫擔憂啊!”
聽了陶謙所言,袁吉卻是說道:“陶使君所說,吉卻是不敢苟同。陶小將軍一身武藝不俗,待人也是好爽至極,將來必可成就一番大業!使君卻是不必擔憂!”
看了袁吉一眼,陶謙笑了笑,沒有再說什麽,隨即和袁吉探討一些其他方麵的事情。
晚宴在陶謙的軍帳中擺開了。在宴席中,袁吉認識了陶謙的另一個兒子陶應,還有一些陶謙的幕僚之人。
在宴席上,陶商聯合陶應和其他人一起來向袁吉敬酒,袁吉苦笑一聲,哪裏不知道這家夥是在報當初的仇。不過還好,袁吉有許褚幫助,許褚就是一個大酒缸子,凡是來敬袁吉的酒基本上都被許褚給接了過去,許褚喝得不亦樂乎,連連大呼痛快,將陶商和陶應他們驚得連連直叫,最後倒好,幾個人沒有將許褚灌醉,他們自己倒先倒下了。這到令袁吉有些哭笑不得。
酒宴過後,陶謙對袁吉說到明日便會到孔那裏將一切情況說明,一定會說服孔將豫州的防禦之事交給袁吉,叫袁吉在營寨等候消息。袁吉自然連連點頭,說了很多感激的話,以後一定好好地保護豫州的百姓,不讓強盜,山匪來打豫州百姓的主意,要將豫州變成人間一大樂土。
至於後麵所說的一大樂土,連袁吉都不覺得有些臉紅。亂世已來,豫州又是處在中原之地,曆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怎麽可能成為一方樂土?這樂土也許便是戰爭的樂土吧。
第二日淩晨,陶謙留下小兒子陶應在軍寨中鎮守後,便帶著大兒子陶商,以及幾百親兵到了豫州州治譙縣。本來袁吉也是應該要去的,畢竟打了勝仗將劉岱逐出了豫州,見一下豫州刺史孔那是必須的,但是陶謙卻是讓袁吉現在不要去,等其將那事對孔說完之後,等到消息之後再來。袁吉自然同意。
陶謙等人剛到譙縣便見到孔帶領豫州大小官員已經在城門處等候了。兩人相見之後相互間施了一禮後,便由孔領頭,將陶謙一行領到府中。
路上孔自然好奇地問起了袁吉不來的緣故,陶謙自然說昨日大戰,袁吉受了點傷,此時在營寨中養傷。
孔聽到袁吉受了傷,臉色不由得有些怪異,連說明日要親自去看望。陶謙嗬嗬一笑,說到袁吉受傷不是很重,明日會來譙縣相見,孔沒有說什麽,隻是看了一眼身後的一名文士,那文士對著孔點了點頭。之後孔也沒有再和陶謙說話。
此時的刺史府早已擺下了豐盛的宴席,眾人分賓主落座之後,自然是東道主孔先敬酒,說了一大番感激的話語,豫州的那些大小官員也是隨聲附和。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眾人自然而然地談論到了此次大戰的結果,以及今後的擔憂。
陶謙聽到孔的意思,微微一笑,“徐州與豫州毗鄰,此次能夠及時救援也是我徐州無事,若是今後徐州有事恐怕卻是無法救得了豫州了。靠我徐州兵馬保護支援終究不是正道,隻有豫州有自己的精兵強將方可無虞啊!”
聽了陶謙之言,孔不由得苦笑一聲:“老友所說吾如何不知道?可是這精兵不是一天兩天便可訓練出來的,而猛將,恕老夫汗顏,我豫州卻是無一人可稱得上猛將啊!老友若是不顧我豫州,那我豫州百姓將如何生活?”
孔這話一說,在席的豫州官員紛紛點頭。這些在席的官員幾乎全部都是文吏,連一個真正的武吏都沒有,由此可以看出孔是個重文輕武之人。
陶謙聽了孔所言,搖頭擺手道:“老友此言卻是差矣!豫州地大物博,人傑地靈,英雄豪傑層出不窮,何來無人可言?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吧!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於天下,這袁家可是有著一位英雄人物,此人手下兵多將廣,乃是地地道道的豫州人,老人如何說無人也?”
孔聽了,心中一驚,忙說道:“老友所說的莫非是左將軍袁吉?”
“正是!”陶謙拱手點頭道。
“啊!”在座的眾豫州文吏都不由得驚歎一聲,有人點頭稱讚,有人卻是不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絕大部分對袁吉還是比較欣賞和認可的。
孔一聽陶謙將袁吉給提了出來,臉色頓時一變,扭頭看了一眼一旁的文士,隻見其向孔搖了搖頭,孔見得,尷尬地對著陶謙一笑:“老友說的沒錯,左將軍的確是個英雄豪傑,但是此人卻是有些複雜!”
陶謙聽得,眉頭一皺:“有何複雜之處?老友不妨說出!”
孔此話一出,席上的眾文吏皆是默然不語,自然知道孔心中所想和所擔憂的是什麽。
孔道:“宴席之後定當說出!”
陶謙聽得點了點頭。孔這話一出,這宴席自然吃得不是很長,眾人早早地散了,隻有孔和陶謙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