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思,昨晚胡公子提議兵分四路,我覺得這個辦法很好,尤其是可以節約許多不必要損耗在路途上的時間!”老管家在把眾人迎進大廳後,對著風塵滿麵的軍爺說道。


    “噢,怎麽個兵分四路法?”軍爺突然來了興致,將正在臉上擦拭的濕毛巾丟進木臉盆中,望著胡戈問道。


    隻聽胡戈把自己的計劃娓娓道來:“昨晚見你沒有回來,我和老管家商量了一下,打算將這四萬餘隻雞鴨兵分四路,各自負責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四個區域中的一處,這樣一來,可以節約不少時間,因為肯定有不少地方,根本不需要四萬隻雞鴨同時剿殺,我估計一萬隻雞鴨足以獨擋一麵了!”


    軍爺低著頭思考了一會,說道:“就按你的意思辦,打仗我擅長,滅蝗還是要聽你的意見,對了,本村的情況如何?”


    “還有點殘餘,不過已經不成氣候了,我留了兩千隻鴨善後,軍爺放心!”胡戈點頭答道。


    “兄弟,這次滅蝗的意義重大,還望你全力助我!”見胡戈一切布置得緊緊有條,軍爺也沒其他意見,不過“隻能成功不能失敗”這八個大字重重的壓在他的心頭,所以軍爺很誠懇的對胡戈說道。


    “我便留在永興村,四路之中如有任何問題,可即時派斥候回報,軍爺,請放心,我一定竭盡所能,打贏這場仗!”胡戈的回答十分堅定。


    “嗯,看來,這就是一場無法避免的仗!”軍爺若有所思著。“該來的遲早會來,沒有人願意自動退出曆史舞台。”


    其實在昨夜李世民傳下口諭時,軍爺就感受到了一股壓力。這股壓力既是複雜的局麵帶給皇帝的,也是皇帝因為對他的信任而間接加於他身上的。


    這話還要從李世民的壓力說起。


    李世民自武德九年動玄武門之變,到現在已經快兩年的時間了,這朝堂之上的情況頗為複雜。剛登基時為了安定人心,太上皇的心腹,還有隱太子、齊王的部下皆沒有進行清理,要論資曆,自己秦王一係的謀臣當然比不了當年追隨太上皇從太原起家的開國元勳,所以現在執宰位置上諸人可以說很難跟自己一心,似杜如晦這般才幹與資曆的重臣,都隻能出任一個檢校侍中,當一個名譽上的宰相(三省的長官:左、右仆射、中書令、侍中為真宰相),又何況自己手底下其他人。


    自打自己登基以來,就黴運連連,禍事不斷,剛剛改元貞觀,關中便鬧饑荒,米價沸騰,百姓無食,趁著大唐虛弱,那突厥人又起兵數十萬入侵,好不容易到了年底,又有禁軍將領勾結外官謀反!今年一立春後便遇幹旱,現在又鬧蝗災,種種情況對自己非常不利,李世民知道,有些不甘寂寞的人是不會放棄這麽好的機會的,因為他們絕不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被新的士大夫集團(秦王係)所取代而無動於衷。


    ……


    正午時分,諸事齊備,軍爺和胡戈站在村口大路邊,給即將出的四路車隊送行。


    雖然不似從前那般即將上陣搏殺,可是軍爺還是習慣性的走到出征將士身前,為他們扯扯衣角,扶扶頭盔。


    “和禁軍兄弟們配合好,不要處處擺出一副老大的做派!”軍爺邊往前行邊囑咐眾老兵。


    “將軍,你和他們永遠都是我們的老大哥!是不是啊,兄弟們?”禁軍中一個將領模樣的軍人回應著軍爺,並向身後的同袍大聲問道。


    “是!是!是!”百騎精銳連聲大喝!


    這些百騎將士多是從當年的元從禁軍中挑選出來的,而軍爺和他手下的老兵本就出身於元從禁軍,再加上自己當年從戰場上一刀一槍博出的威名,在這些崇尚鐵血的軍人眼中,他就是他們的榜樣,是代表軍人無上榮譽的所在,所以這些平時驕傲異常的禁軍將士,在自己的前輩麵前,無一絲驕意。


    見士氣可用,軍爺大吼一聲:“全軍出!”


    隻見混雜著退役老兵與現役禁軍的四隻隊伍,在崎嶇不平的鄉間小道上,各自領著從未執行過的任務,朝著未知的征程,前進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耕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悟不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悟不空並收藏耕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