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好看的小說)”鄧尼金笑著點了點頭,很自豪的說了起來:“這幾年來,美國方麵對於西科爾斯基的拉攏越來越露骨了,我估計如果我們俄國在沒有什麽動作的話,這個天才將來一定會為美國效力的。所以,我必須為帝國做出努力,即使是合作也不能把這樣的人才拱手讓給美國人。看看這份資料的,我相信你會滿意的。”說完隨手遞過來一份資料,“伊裏亞-穆羅梅茨”雙翼飛機,每台發動機的功率162千瓦,飛機長15.5~22米,翼展為24.9~35.5米,飛行重量6.1~7.5噸,飛行速度每小時137公裏,最大升限達4000米,最大航程為540公裏,機組成員4~8人。飛機上安裝的機槍最多的達到8挺,並曾做過在飛機上安裝76毫米機關炮的試驗。機身內可掛航空炸彈,並且首次采用了電動投彈器。飛機載彈量400公斤,超載時可達700~800公斤。飛機上裝有駕駛和領航儀表以及轟炸瞄準具。


    “伊裏亞-穆羅梅茨”主要有三大改型:a型1914年製成,機身側麵有一些機窗,有兩個浮筒,用於教練,4座,無武裝。裝備有100馬力的“百眼巨人”發動機2台,140馬力的“薩姆爾鬆”星形空冷發動機2台。


    v型1915年製成,機頭較鈍平,裝150馬力“日光”型發動機4台,尺寸比a型略小。擁有3~7挺機槍,可載彈522千克。飛行員風擋為地鐵機車頭雙方窗形式,很易識別。


    e型是1917年製成的最好的改型,有多塊玻璃鑲成的大型蛋形機頭駕駛室。裝備4台270馬力的“雷諾”發動機,尺寸為諸改型中最大者,時速可達137千米,總重7000千克,升限4000米,續航時間5小時,帶7挺機槍和800千克炸彈,乘員7人,航程540千米。


    機組人員編製,機長、副駕駛、領航員、通訊員、左側機槍手、右側級機槍、頂部炮塔機槍手、旋轉炮塔機槍手、尾部機槍手、投彈手。


    “很不錯的東西……”趙雲認同地點了點頭,華夏也不是沒有自己的飛機研究所,可是眼下刨除那些歐洲貨,新式的飛機隻拿出了水上飛機“江鳳”係列,這些隻能算是輕、中型飛機,和重型飛機的研發之間還有著很大的技術鴻溝,怪不得這個老頭這麽有底氣,老毛子有些東西的確不錯。就拿1917年製成e型來說,趙雲手頭一直沒有武裝起來的“空中炮艇”就指望它了。


    這還是沙俄6、7年前的東西了,沙俄一直被稱為歐洲憲兵,他們手裏的東西的確是令人側目。這從側麵證明了,為何歐洲各國對於繼承了沙俄遺產的蘇俄的擔心。誰知道這些野心勃勃的蘇俄人會幹出什麽樣地事來?所以,為了未雨綢繆,歐洲各國才會慫恿波蘭支持烏克蘭和蘇俄大打出手。而協約國也在背後搖旗呐喊,就差直接出手了。


    要不是鄧尼金的話,就算趙雲有著法萊爾塔克這麽一波人在歐洲替營地收集各種技術,恐怕在短時間內也無法達到完全繼承一個帝**事科技的成果。而且即使是派出了大量人手在歐洲四處搜刮,可是原創的東西畢竟還是占了上風。這就好比後世,華夏的航空業每隔幾十年還是得向老毛子的航空業學習一樣,此時華夏的創新能力的確需要向歐洲列強學習。而如果得到俄國的科學家,那麽趙雲一係列的科技,也沒必要一定得等之前滿清時期就派出去留洋的人才回國,眼下就可以提前開始進行科研了。


    不過,鄧尼金真的願意和自己共享沙俄的科技成果?這可是沙俄殘部除了戰列艦等實物外,最大的遺產了。


    本著先小人後君子的作風,趙雲問出了自己的狐疑。


    麵對趙雲的疑問,鄧尼金隻是高深莫測的說了一句:“一切為了帝國!”


    “……”一句話堵得趙雲直翻白眼,滿清有滿遺,那這個對沙俄帝國忠心耿耿的老頭,算是,沙遺呢?還是俄遺呢?


    不過在心裏罵歸罵,趙雲的心情倒是不錯。臉上也是難得的露出了真心的笑容,今天假借軍火商兼情報販子萊爾塔克的身份來一趟比利時圖書館,收獲之大,已是遠遠出了趙雲的想象。[]扒拉扒拉算算,這一趟不但請到了一位沙俄時代的傳奇將領加入,還打包到了一群實力不弱的俄國科學家和軍事將領的加入,另外還搭上了歐洲沙俄勢力的線,日後也會有不錯的回報。


    雖然眼下這位傳奇將領的加入目的還不怎麽明確,但那群俄國科學家和軍事將領的加入,卻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如果不出什麽意外的話,這些俄國科學家和軍事將領將會使烏蘭烏德的白俄從地方勢力,一躍發展成最大的白俄勢力。這裏的勢力不是說軍事上的實力,而是說對於整個沙俄帝國的影響力。烏蘭烏德的杜馬在歐洲的那些沙俄眼中,雖然已經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勢力,但在他們的眼中卻還不是能夠左右政局的勢力。隻有俄國資產階級政府和蘇俄政府才是爭奪沙俄繼承者的最佳人選,而鄧尼金則曾經出任俄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最高統帥參謀長、西方麵軍和西南方麵軍司令,輔佐三任總司令。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俄國資產階級政府軍隊的選擇。而烏蘭烏德隻是成立了杜馬,並沒有推選出最高領導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一些想上位份子的一個希望。


    所以不管這個鄧尼金是以什麽目的,才選擇了烏蘭烏德的白俄,就算是日後有什麽反複,趙雲憑著“僧侶”,這一利器,有信心這群俄國精英全部拉到自己的這一方陣營來。


    “不過法萊爾塔克大人,有一件事我必須要提醒你,托洛茨基領導的那支軍隊,有些古怪,對待他們是不可以以普通軍隊去看待的,你要是將來遇到他們的話可要小心一點。”


    趙雲聽得一愣:“什麽古怪?”


    “這我可就不清楚了,幾年前我曾經和他對陣過數次,有一次我甚至已經到達距離莫斯科200裏的地方,可是我還是敗在了他的手下,後來在蘇俄南方戰線司令員葉戈羅夫和軍事委員斯大林的反擊下,一路敗退到克裏米亞。現在據說蘇俄內部也起了內亂,那裏似乎跟以前已經不太一樣,至於到底有些什麽人還在位置上,有哪些我那時的對手被調到什麽地方去了,我可就不知道了。沒辦法,我這一把老骨頭,可經不起折騰了……”


    “斯大林……”其實,聽到這老頭提到這個名字後,趙雲對他之後的話,就壓根沒聽進去。至於老頭說,經不起折騰,趙雲就忍不住直翻白眼,你還一切為了帝國呢?要是不惦記著莫斯科的那些家夥的話,那還待在比利時的圖書館幹嘛?


    斯大林!這個才是重要人物,這個人物一出場,趙雲就沒啥心思了。接下來又和老頭閑聊了幾句。覺得該聊的都已經聊得差不多了,也不打算繼續逗留,就指揮著法萊爾塔克離開了圖書館。


    在回去的一路上,法萊爾塔克依然是一臉諂媚的表情,就好象一個奸臣一樣。


    而這個時候,趙雲卻是忙著吸收剛剛談話的內容。


    時間很緊啊……


    蘇俄經營歐洲的沙俄地盤已經3、4年的時間了,有多少人已經倒向了蘇俄,還有多少人能夠聽從鄧尼金這些白俄遺老遺少的召喚,都是未知數啊!這蘇俄占領的地方要塞和城市,又豈是能讓人隨隨便便攻克的,自己這一路西進,還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呢!而在東方,日本人也已經是磨刀霍霍了。幸好,此次得到了弗蘭格爾白俄軍和日軍相互生疑的事情,眼下協約國控製的白俄軍不希望日軍在遠東做大。而日軍又因為國內的經濟問題,急於解決戰事。所以這兩家都相互提防著,無法齊心協力的對付那滯留在遠東的蘇俄軍隊。導致,現在遠東的戰事遲遲未決,不過看情況,日本人的耐心快要耗光了。而到底是西進,接收沙俄的遺產呢,還是東征,先把登上遠東土地的日軍全部消滅?一東一西,要是不想讓華夏大傷元氣的雙線作戰的話,趙雲隻能選擇一個方向。全力搞定了這個方向後,再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另一個戰場。


    “法萊爾塔克,你繼續和這個老頭保持聯絡,一有什麽情況就通知我。”吩咐完法萊爾塔克之後,趙雲又急急忙忙的聯係上了西伯利亞的三位英雄,“現在的情況確實有些麻煩,留下一個鎮場子後,隻能有四萬營地人馬能夠調動了,看來得給他們叫上幾個幫手才行。”


    做為一名曾經的國企小職員,趙雲在國企中學到的一點就是在第一時間去做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最緊迫的事。有時看起來這兩種事都是同一件事,但“動腦子”思考一下後,卻會發現事實並沒有那麽簡單。有時最急迫的事會一件接著一件的發生,導致最終沒有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而被上司指責,甚至永無出頭之日。而有時放棄了一些眼前的利益,去做了那件最重要的事,那麽也不會令自己去後悔。而眼下日本在“旅大”問題上的不讓步,很明顯就是屬於急迫的事,但是這和有機會吞並蘇俄歐洲部分的精華相比,又顯得不是什麽重要的事情了。若是趙雲放棄眼前的這個機會,然後打敗日本,得到了遠東,那麽趙雲現在有實力打到日本本土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稍加思考,趙雲就采取了拖延的策略。談!先談,要是國內意見太大,日本又死不讓步,就舉行軍演,反正華夏眼下除了海軍菜了點,陸軍對付一下屬於二流近三流的日軍還是有希望的。


    “旅大”的事件在華夏民間已經醞釀的快爆發了,可是雙方的政府卻都采取了“按兵不動”的策略,雙方民間的“口水仗”打的“呱呱”響,但是隻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華夏國內的“暴兵”行動,和“遮遮掩掩”的海軍“租借”計劃是針對誰的。也正是因為這兩點,所以此次國內民憤雖然高漲,但是對於南北兩個政府,難得的沒有出現指責之聲。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次南北兩個政府是準備“大幹一場了”。


    而華夏南北政府的“同仇敵愾”,也令一直穩坐釣魚台的日本人,終於坐不住了。在經過反複商量、反複考慮之後,日本高層決定,先難後易,在兩個月內先把最難啃,又牽扯了日本大量兵力的蘇俄遠東軍拿下,然後一鼓作氣,南下東三省,消滅華夏北方政府軍的主力後,兵臨薊縣,逼華夏做出城下之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軍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太湖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太湖西並收藏鎮軍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