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冠禮,是大禮。年代不同、地區不同,行禮歲數也不同,十二、十五、二十都有。鼓勵生育的地區和年代,十二歲為多。實際上虛歲十二歲確實也是男孩子的一個坎兒,醫療條件不好時,男孩兒易夭折,過了十二就好多了。當然,十五歲意味著性成熟了。二十弱冠,多少有點兒“閱曆足以當官了”的意思。


    十二歲而冠,行成人儀式,高樂想來可能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這個年齡往往是叛逆期的開始,成人意味著擔負責任。這何嚐不是一種教育智慧呢。


    四個孩子一起加冠,儀式簡單。當然大院也有不同之處,祭祖祭的是“炎、黃、蚩尤”。加“冠中”、“帽子”、“襆頭”之後,理發為髻。長者祝福,禮畢。


    劉天祥神采飛揚,高海十分羨慕。“小海,過幾年你也會有今天。到時候咱哥倆一起幹大事業。”


    “好。”


    另外三個孩子也湊上去,不僅在大院,整個海河邊上,天祥都是孩子王。


    孩子們走了,留下一群大人。馬明最近忙著實驗,很多事情不太留心。今天的祭拜覺得有些奇怪,“為什麽祭祀蚩尤?”


    四虎看了高樂一眼,“皇上身邊不光是一群腐儒,有高人。王道還需霸道輔。”


    “我看沒那麽簡單。”趙萱接口,“好多邊民都是蚩尤遺裔。”


    “蚩尤不是邪惡象征嗎?”


    “蚩尤是秦漢祭祀第三神,主兵。蒙人當然不能容忍漢人祭起蚩尤旗。”高樂回答了馬明的問題。


    “可蚩尤的下場不好。”大姐也插嘴了,透出一絲擔心。


    “大姐,你知道青鳥的上任部落首領叫什麽嗎?”老九在大姐麵前十分規矩,“也叫青鳥,部落名字也叫青鳥。現在他部落裏加入了好多戰敗的部落頭領或者接替者,名字也和部落名稱一樣。”


    “你的意思是蚩尤是一個部落的名字,戰敗後加入到黃帝部落?”


    “我看上古時代和樂州相似。”四虎點頭。


    “可那個戰敗的部落首領還是死了。”


    四虎又看了高樂一眼,馬明也在看,“始皇帝和漢武帝都祭蚩尤。”


    高樂暗點了一下頭,“蚩尤是炎帝一支裏最強大的部落,戰敗後部落融入黃帝部落。擁有共同祖先有利和睦相處。”


    老九想起了什麽,“對了,記得大廚說在樂州見過有部落祭祀無頭之人。我沒見到,回頭問他一下。”


    “你說是蚩尤遺裔?”馬明也感興趣了。


    回到屋裏,趙萱給高樂打了個眼色,哄孩子去了。


    “天祥繼承其父的伯位,你擔心?”


    巧兒的目光複雜難名,“樂樂,夫君,我。。。”


    高樂輕聲說:“你要相信孩子們,況且兒孫自有兒孫福。身後的事我管不了,身前不會出問題。”


    他輕輕抹去了女人臉上的淚水。


    十一月某日,徐大人派人請高樂和張四虎過府商議,兩人做了充分準備。


    老將軍須發花白,凝視二人片刻。“此去樂州,何止萬裏,一路風險莫測,非要帶家眷嗎?”


    張四虎笑言:“我常年在外,家中早已習慣,景宇探索洋州,大姐三姐就受不了那相思之苦,何況八年之約。”


    老將軍望向高樂,高樂堅決道:“生死相依。”


    沉吟半晌,老人說:“既然如此,好自為之。老夫不知能否等到那一天。”


    “世伯長命百歲,隻要小侄活著,一定回來,如果不在了,孩子們也會代我前來拜見。”


    “天祥也走嗎?”


    “天祥立誌為大明開疆拓土,不負其父英名。”高樂緩緩說道。


    老將軍眼中精光一閃,“那小子隻有這麽一條根,你們給我護好了。”


    “是。”兩人連忙答應。


    “哎,兵戰凶危,死傷難免。你們盡力吧。”抬頭看了兩人一眼。“你們怎麽計劃的?”


    高樂取出一個圓球---地球儀。


    “這是什麽?”老將軍詫異。高樂趕緊做了簡明而要的解釋。


    “這可能嗎?”


    “這是司天監提出的,這個說法古已有之。我們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驗證它。”


    老將軍勃然大怒,“驗證它?!拿幾萬人的生命去驗證它?!”


    高樂趕緊解釋:“世伯息怒,對皇上和司天監來說,這是天大的事兒。”看著老人神色變換,情緒漸漸穩定,指著汪洋中的一片狹長模糊地帶,接著說:“您看這是我們估計的樂州。”


    “細長的島,這麽長?”


    張四虎接口:“東麵部分還沒有實際去過,根據一些土著的說法,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走二十天,翻過兩座大山,就可以到達海邊。”


    “那最多不過一千裏,不值。”老將軍反應很快。


    “北邊是森林,這裏算是草原,我們駐紮之地適合農耕,目前探索過的地區養活二十萬人沒問題。再向南非常熱,毒瘴密布,再向南是山,周奇的船還沒探到頭。”張四虎簡單介紹了一下樂州地形。


    老將軍看著這個球沉思,緩緩的轉動它。目光從北京轉到漠北,轉到安南,又轉到西域,接著向西,轉到樂州,又轉回北京。“世界真大!”撫摸著這個球沉思,高樂和四虎不敢打攪。


    向下轉,摸索著汪洋中的一個巨大的島嶼,“高樂,這就是你發現的洋州?”


    高樂趕緊回答,“是,船隊沿著它轉了一周,繪製了地圖,我們發現沿岸不少地區適合農耕和放牧,深處有待探索,探索隊即將出發。”


    “土地呀!”老將軍感歎。


    “主要是人口,五十年後大明的人口。”


    “人口?五十年後。”老將軍再次陷入沉思。高樂和四虎對視一眼,張四虎暗自舒了口氣。


    “未雨綢繆。那樂州呢?”徐大人抬眼看著兩位。


    高樂沉吟一下,“如果適合大規模移民,就在合適的時候遷人過去。如果不適合,二十年內,在對岸建立一支大明水軍。”


    “皇上?”看到高樂點頭,老將軍有些後悔,“我老了,以後是你們年輕人的天下。”


    “格物致知,教書育人是我的目標。”


    “教書育人?是教化蠻夷吧?”老人忍不住笑了。


    商量一些遷居事宜,兩人告辭而去。


    老人端坐沉思半晌,“出來吧。”,暗門裏閃出一個身影。


    兄弟二人漫步在城中街道,他們剛到此處時,還是一座土城,到永樂十五年時,已經成了石城。城中人來人往,沿途不停有人打招呼,二人經常停下來回應。這座城市繁華卻又安逸。


    當初城中置辦的幾十座宅院至少翻了十倍,城裏四所蒙學書院的地價更是無人敢問。路過的幾間店鋪,掌櫃的也出來打招呼,高先生和張大財神在他們眼裏一樣可愛。聽著他們互相說著恭喜發財之類的吉祥話兒,高樂微笑點頭致意。


    出了城,兩人並肩站在海河邊,海河已經結冰,並沒有船隻往來,但這並不影響它的繁華。這裏貨棧倉庫林立,來自大明北方各地(姑且稱之為三北地區)的商人們雲集,貨物交易仍就繁忙。對三北地區的很多商人來說,這可能是今年的最後一趟買賣。完了之後回家過個好年。


    大院眾人曾是這裏最大的地產商,如今部分已轉手他人,換成了糧食物資。今日剩餘產業也交給了天津衛和大院剩下的孤兒,畢竟書院計劃還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他們剩下的僅有大院和城中的幾所宅子,當然海河書院本身是獨立的運作體係,不能盈利卻也自給自足。


    多年的經營轉手,兩人心中的滋味誰能體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永樂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原蠍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原蠍子並收藏從永樂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