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相,你何必去相送趙十三。”


    坐在章府書房裏,李清臣雙手捧著一杯清茶,悠然地說道。


    “曾子宣去了,本相就不得不去了。”章惇坐在座椅上,就像一棵青鬆,捋著胡子淡淡地答道。


    “曾子宣,他去送趙十三幹什麽?”李清臣抬起頭,好奇地問道。


    “曾子宣以為十三郎去西北,為質夫而去,要斬老夫的一臂,所以才去獻殷勤,煽風點火。”


    “章質夫?他是知秦州事,沿邊五路經略安撫使。趙十三陰鷙酷烈,宗澤、郭永,原本就是他派往西北五路的爪牙。現在查出如此大的案情來,難道不是他授意的嗎?不管怎麽查,章質夫難咎其責啊!”


    說到這裏,李清臣意味深長地說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趙十三去西北,肯定是盯著章質夫,然後再從他身上查到章相你的身上!子厚,難道你就這樣坐以待斃?”


    “意在沛公?邦直,十三郎要想對付老夫,這些日子有很多機會,用不著費盡心思,繞到西北去那麽麻煩。”


    李清臣放下茶杯,盯著章惇看了好一會,“子厚,你哪裏來的信心,認定趙十三不會暗中對章質夫,對你下毒手?”


    章惇端起茶杯,細細抿了一口,那雙三角眼仿佛看透了世間一切迷霧。


    “直覺。”


    聽了章惇的話,李清臣氣極而笑。


    “章子厚,你是在誑我嗎?直覺!難道你宦海浮沉數十年,曆經凶險,就學會了直覺?”


    李清臣叨叨地說了一大通,看到章惇毫無反應,頓時覺得心中寂寥索然。


    “也罷!而今官家與吾等離心離德,不再複以前那般信任。我倆的相位,早晚是別人的。隻求那一日,能乞骸骨還鄉,用不著客死他鄉。”


    見到李清臣起身告辭,章惇突然又開口。


    “邦直。”


    “嗯。”


    “你我相交相知數十年,同心同德效命官家,宰執天下...”章惇遲疑了一下,最後還是說出口來,“聽說你最近跟申王和遂寧王走得很近。”


    “沒錯,吾與九哥和十一哥這等明經義,知禮教之人,誌同道合。”李清臣傲然說道。


    “邦直,你我這樣的人,沒有必要著急下場。隻要關鍵時刻,大勢已定時,再表明態度即可。否則的話,後患無窮。”


    章惇好心地勸道。


    李清臣臉色一斂,那雙丹鳳眼吊了起來。


    他昂著頭,傲然道:“君子坦蕩蕩,不欺暗室。”


    說罷,揚長而去。


    章惇第四子章援從隔壁轉了出來,小心地換茶換水,又把茶具重新洗了一遍。等水開後,又泡上一壺新茶。


    “大人1,李相似乎有些不滿。”章援小心翼翼地說道。


    章惇端起飄著縷縷水汽的茶杯,悠悠地說道:“大風大雨之下,眾人的選擇各有不同。不可勉強。”


    “李相臨走之時,大人的話語間似有勸慰之意?”


    “老夫已經看得很明白,現在沒有人能爭得過十三郎。因為他們沒有十三郎那樣的城府和心計。一味的心狠手辣,有何用?而且趙十三的心黑手毒,不輸給他們,偏偏世人都認為這是一位任俠尚義的賢王。”


    章惇笑著說道。話語裏卻帶著幾分落寥和無奈。


    “大人,再過一個月賢妃不是要生了嗎?大家都說,一定是位皇子。”章援大吃一驚。


    “很快就不是賢妃了。我們簡王殿下挑頭上書,請冊立劉娘子為後。官家允了,叫太史局選這月的黃道吉日。生皇子,我相信是位皇子。隻是這位皇子不生則罷,一生出來,就是個禍害。”


    章援的臉色越發驚恐,“大人何出此言?”


    “有人不希望這位皇子出生。一個月後,劉娘子真要是生出一位皇子來,恐怕會引來一場刀光劍影。”


    說到這裏,章惇的臉上露出讚許的笑容,“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得出,趙十三拿得起放得下。借著這次西北變故,離開開封這個漩渦。等到大局已定,他再回來,萬法不沾,因果不染。”


    章援的聲音有些哆嗦,“大人,你說...誰不想...皇子出世?還是皇子出世,會引來什麽風波?”


    “你不必去問,冷眼旁觀就好。”


    “簡王西北之行,是避禍之舉。”章援遲疑地問道。


    “是啊。非常聰明的一招。不是皇子,回開封城後繼續來過。是皇子,又安然無恙,他在西北鬧騰一番,無疑是向官家表明,他誌在宏先帝遺願,收複河西燕雲,做一位為大宋開疆擴土的皇叔。”


    “皇叔...”章援有些明白了。


    “阿郎,李十四郎來了。”


    “請進來。”


    李簡被帶進來後,他恭敬作揖道:“小的見過章相,見過四郎。”


    章惇揮揮手,和氣地說道:“李十四郎,李相把你托付給老夫,幾件事辦下來,件件順手。你是個人才!”


    “謝章相誇獎。”李簡不卑不亢地答道。


    “簡王帶人去西北,你知道嗎?”


    “小的知道。”李簡連忙答道。


    “隨行的有王府內侍殿頭李芳,側妃明朝霞。”


    “護駕的有王府三教頭和帶械侍衛岑猛率領的一百護衛,也就是開封軍民所言的拔刀隊。以及劉法、楊可世、折彥質、楊宗閔率領的左翊衛精銳三百,號赤騎義從。”


    “同行的還有建武軍節度使、知熙州州軍事姚麟,新任的兵部侍郎陳師錫,樞密院河西房承旨郭忠孝。”


    章惇滿意地點了點頭,“老夫給你一個差事,悄悄盯住簡王一行。不要驚擾他們,隻需看他做了些什麽,回來稟告給老夫。”


    “遵命!”


    過了兩天,王府前院書房裏,曹鐸和於化田一臉的焦慮,坐立不安地看著長孫墨離。


    長孫墨離看著手裏的文卷,臉色變得冷峻起來。


    “想不到這麽多人不想殿下回來。嗯,居然這兩位也參與其中,曹六郎,於高品,情報準確嗎?”


    “我們核實過,準確無誤。”曹鐸和於化田異口同聲地答道。


    “根據我手裏的情報,西北有些人狗急跳牆,竟然勾結了河西家,準備借刀殺人。這些人,應該勾連在一起了。”


    長孫墨離的話讓曹鐸的臉更黑,於化田的臉更白。


    “玄明先生,怎麽可能?”


    “關鍵人物是這兩位。有他們牽針引線,數方人馬勾連在一起,就成了可能。”長孫墨離的手指在文卷上的兩個名字上點了點。


    “那怎麽辦?”曹鐸和於化田著急地問道。


    “殿下知道他這次出去,是很多人的機會。他常說的一句話,危機危機,有危險也有機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獲悉的情報,及時傳遞給他。”


    說到這裏,長孫墨離默算了一下。


    “按行程算,殿下應該進了函穀關。”


    1.此時的大人,是對王公貴族,或者父母長輩的尊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