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室裏一片寂靜,蘇軾心裏有些忐忑。


    有人說秦王殿下性情剛毅暴烈,他深信不疑。沒有這樣的性子,是斬不下近十萬顆夏軍首級的。


    可是預料中的暴跳如雷沒有來到,蘇軾看到趙似臉上的神情隻是微微閃動了一下,依然平靜如山嶽湖泊。


    蘇軾心中不由一凜,想起書信中的十三哥,還有某些人口裏的簡王。不同的人影開始重疊,卻跟眼前這位,重合不到一起。


    “小王不知先生所言的意思,還請明言。”趙似依然很恭敬客氣地說道。


    蘇軾一咬牙,決定豁出去了。


    “大王,曆來立儲有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大王聰慧,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小王知道。賢德這個標準,各說各有理,到最後還是免不了做過一場。不如按照看得見的標準來,是不是嫡出?不是嫡出,誰年長?一目了然,不用爭得你死我活。”


    “大王是明事理的人,說得極對。儲位爭起來,不僅是你死我活這麽簡單,更是生靈塗炭,動搖國本。大王,想必也是極清楚的。”


    “這點小王知道,請先生繼續。”


    蘇軾想不到趙似回答得如此爽快,心中突然有些猶豫。可是想到生靈塗炭,動搖國本這些危害,又鼓起了勇氣,繼續往下說。


    “官家身體羸弱,而今皇子又不幸夭折...現在官家情況如何,想必大王比我等更清楚。他千秋之後,繼承大寶的無非是幾位皇弟。隻是慶壽宮向娘娘無子,先帝諸子皆非嫡子。屆時立儲,應該是立長不立賢...”


    蘇軾看了看還是一臉平和的趙似,看到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再猶豫遲疑,反倒居心叵測,於是幹脆挑明了主題。


    “大王前麵還有九哥申王和十一哥遂寧王。申王眼疾,難承大寶,那麽就隻能剩下遂寧王殿下了。”


    趙似端起茶壺,給蘇軾和自己各滿上一杯茶水。


    水流嘩嘩輕響,在偏室裏回響著,讓蘇軾莫名感到一陣心慌。


    他遲疑了一下,還是繼續開口了。


    “大王,何不遵循禮法,謙讓遂寧王?這樣既能免去一番動蕩和兵戈,又能在青史留下美名。”


    聽到這裏,趙似全明白了。


    他端起茶杯,細細地品味了兩口溫熱的清茗。


    “本王素聞先生灑脫,不拘禮數,怎麽也口口聲聲說起禮法來?”


    “大王,此禮法能安定社稷,讓百姓免除戰火之苦,蘇某願意遵循,也苦勸大王能遵循。”


    趙似端著茶杯的手在空中停了一下。


    “先生是擔心本王執意爭儲,會引起戰火,使得百姓飽受蹂躪,甚至會讓北遼西夏有了可趁之機?”


    “正是!站在蘇某立場上,還有私人情感上,我當然希望大王能繼承大統。但是站在天下蒼生的立場上,我萬般不願,也必須要站出來勸導大王。”


    說到這裏,蘇軾長身站起,深施一禮,誠懇地說道:“請以社稷蒼生為念!”


    趙似全明白了,也知道了蘇軾為何才華橫溢,卻半生多舛。


    他滿腹錦繡,偏偏在政治上極為幼稚;為人灑脫豁達,卻容易輕信他人。所以才屢次被人陷害,仕途坎坷。


    “先生,你覺得他們憑什麽跟本王爭?”趙似上前去扶住蘇軾。


    聽了趙似似乎有些不在意的話,蘇軾急了。


    “名分大義在他們那邊。還有清流,士林名士,以及河北韓家、文家,河東王家等諸多地方世家,都站在那邊。蘇某也知道,大王有兵權在手,可就是因為如此,一旦有了爭端,就是滔天大禍啊!大王!”


    看著蘇軾痛心疾首的樣子,趙似有些恍惚。


    倒不是蘇軾在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赫然倒塌。


    在趙世看來,如果按照遊戲角色的定位,蘇軾在智力或者文學方麵,一定是過九十分的頂尖人物。但是政治方麵,能不能過六十分及格,實在很難說。


    趙似實在沒有想到的是,那邊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無所不用其極,居然連他們非常討厭的蘇軾都利用上了。


    病急亂投醫啊。


    看著蘇軾焦急的樣子,趙似覺得他有些可愛。


    或許隻有這樣心地純真的人,才寫得出“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這樣不在凡間俗世的句子來。


    “先生,你知道嗎?”


    “什麽?”


    “副相呂惠卿暗中聯合樞密院副使安燾和溫益,要上書官家,為親母上太後尊號。禦史中丞範仲公,吏部尚書許將,戶部尚書蔡京,刑部侍郎劉逵,中書舍人張商英,權知開封府事張叔夜等數十位重臣,都在奏章上簽名。章相沒有反對,故而副相黃覆,最後一位簽名。”


    趙似這和風細雨一般的話,在蘇軾的耳朵裏卻像是炸雷一般。


    他聲音哆嗦著問道:“上太後尊號,合禮法嗎?”


    “安有子為帝而母未為太後者?”趙似反問一句。


    是啊,官家為天子,親母為什麽不能上太後尊號?隻要朱氏被尊為太後,那在法理上趙似就成了嫡子。


    立嫡不立長,申王和遂寧王,連屁都吃不到了。


    蘇軾更想不到的是,不聲不響中,朝中居然大半文臣同意給朱氏上太後尊號,就連曾經跟趙似在垂拱殿打過擂台的執相章惇,也不反對。


    站在他的立場上,不反對等於默許,就是讚同。


    剩下李清臣、趙挺之等少數文臣,再反對也於事無濟。至於趙挺之、白時中之流,已經不重要了。


    為什麽朝堂上的潮流,跟自己知道的完全不同?


    蘇軾這顆能寫出驚天地泣鬼神的絕妙詞賦的腦袋,實在想不明白政局為什麽變成了這個樣子?


    他有氣無力地問道:“大王,為何他們...”


    “先生,你是不是在問,為何朝堂大部分重臣會站在本王這邊?”


    蘇軾點了點頭。


    “因為他們擔心,就算本王不想爭,身後的三十萬京畿禁軍,二十萬西軍,也會推著本王去爭。到時候,真就要生靈塗炭,戰火連綿。最後的結局,很有可能是武將盡收擁戴從龍之功。文臣士子們,反倒成了陪襯。”


    說到這裏,趙似淡笑地問道:“先生,你說河北韓家、文家,河東王家等諸多地方世家站在那邊,本王是怎麽都不相信的。那些家夥,各個老奸巨猾,什麽會輕易押寶賭上家業呢?先生,你被他們誑了。”


    蘇軾深思一會,露出生無可戀的苦笑。他是政治幼稚,可不傻啊。稍一點撥,他很快就從迷魂湯裏清醒過來。


    唉,格老子的,老漢我都被誑習慣了。


    猛然間,他想到什麽,反問一句:“如果,大王,蘇某隻是問,假如真到了不可開交的那一天,你真的會去舉旗嗎?”


    趙似笑了笑,隻是含蓄地答道:“先生,本王整飭京畿禁軍,宣慰陝西的心血,不能白費啊。”


    蘇軾愣了一下,突然仰首大笑,笑得眼淚水都出來了。


    “我明白了,那些家夥就是知道大王你有敢掀桌子的魄力和能力,才如此忌憚啊。大王,你真是拿捏住了那些色厲膽薄、好謀寡斷的家夥。”


    趙似也跟著一起大笑起來。


    大蘇先生雖然政治分數不及格,但智力確實卓絕,一點撥就全明白了。


    坐在摘星軒裏的人,聽著從偏室裏傳出的笑聲,麵麵相覷,有驚有喜,也有暗憂。


    “先生,還是安心去崇文館吧。三四好友相聚,邀明月枕清風,問青山酌碧水,逍遙自在,再作神仙佳作。那些勾心鬥角的煩心事,還是交給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吧。”


    聽著趙似無比真誠的話,蘇軾的雙目微紅,“大王不記恨糊塗的蘇老漢?”


    “先生這樣的人,真是讓人恨不起來啊。”趙似笑著答道。


    蘇軾仰首大笑,笑聲中老淚縱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