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有司請上皇太後尊號奏。伏以王者立顯親之殿,所以尊母儀。開長樂之宮,所以伸子道。稽諸曆代,實有彝章。”
荊湖北路靖州城,汝州司禮參軍蔡卞拿著一份報紙,在搖頭晃腦地讀著。
“伏惟親母聖端宮太妃朱氏,象葉陰靈,功深厚載。塗山助夏,首冠於三王。文武興周,名存乎十亂。徽號未正,闕孰甚焉。謹按漢書曰:帝祖母曰太皇太後,帝母曰皇太後。皇帝陛下膺圖資始,孝治攸先。宜彰墜燕之祥,式表濯龍之貴。伏請上尊號曰皇太後。詔曰恭依典禮,仍令所司。即追冊四親廟畢,吉日備禮奉冊,尊皇太後製。”
讀完《東華朝報》上刊登的這份詔書,蔡卞一言不發。
他身邊的親隨輕聲道:“阿郎,開封城每期不落地給你寄來此報,想必是有人記得阿郎。隻要朝中有臂援,阿郎早晚能再回東京的。”
蔡卞抬頭看了親隨一眼,隨口問道:“那你知道這朝報是誰給老夫寄來的?”
“不是章相府上嗎?”
“章子厚沒有這麽心細。一期不落地給老夫寄《東華朝報》的,是秦王府。”
“秦王府?”
親隨不敢置信,怎麽可能!
蔡卞懶得理他,翻到了第二版,看到上麵刊登著一份門下明文。
“趙挺之,懷怨謗上,貪贓瀆職...著貶為雷州別駕,交象州地方安置看管,其家產抄沒...原門下侍郎李清臣,擅權舞弊...著提舉延福宮,濮州安置...”
“...範純仁,擢門下侍郎,同執政事;黃覆移判吏部事;許將擢尚書右丞...張商英,擢禦史中丞;蔡京判戶部事...”
看到這裏,蔡卞忍不住長歎一聲。
身邊的伴隨問道:“阿郎,又是怎麽了?”
“遂寧郡王一黨,全軍覆沒,再也成不了氣候。且朱氏被尊為皇太後,秦王入繼大統,再無障礙。”說到這裏,蔡卞自嘲地說道:“世人都說蔡心章嘴,靠被啊!老夫這顆老謀深算的心,早就被人給算計得幹幹淨淨。”
有伴隨慌慌張張地跑了過來,中間摔了一跤,幹脆連滾帶爬地跑到跟前。
“阿郎,剛收消息,一隊禁軍進駐隔壁的武岡軍,把邢恕邢官人給看管起來。“
“禁軍?什麽禁軍?”蔡卞也是一頭霧水。
“聽說是從開封城直接開來的,旗號也不是三衙所屬某軍,而是右翊衛羽林左三營第一隊前哨。”
“右翊衛...左翊衛...”蔡卞喃喃地念道,突然臉色一變,變得無比慘白。
兩位伴隨連忙問道:“阿郎,怎麽了?”
“邢和叔,完了。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以為躲在武岡軍,與遂寧王暗中密信聯絡,遙遙指揮,就能瞞過官家和秦王了嗎?”
“阿郎,你說的什麽意思?我們怎麽一句都聽不懂?”
“唉,祭天的三牲,在被牽去宰殺前,都會嚴加看管,免得走失了。還不懂?算了,聽不懂才好。”
說到這裏,蔡卞抬頭看了看陰沉沉的天,“現在已經是十二月,元符二年,沒有幾天了。”
此時的開封城,鵝毛大雪漫天飛舞,給天地間籠罩上一層無邊無際的霧靄,大風一吹,如同灰白色的帳紗,縹縹緲緲。
一行人冒著大雪,從巷道走出,轉進聖端宮。
這裏寂靜無聲,帶頭的尚宮除去外套,在外間等了一會,散去身上的寒氣,這才走進內殿來。
在側殿的佛堂裏,上月被尊為皇太後的朱氏,跪坐在白衣觀音大士像前,手持念珠,嘴裏念念有詞。
“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尚宮在門口靜候著,一直等到朱氏把《白衣大士神咒》全部念完,這才出聲。
“娘娘,奴婢回來了。”
“進來吧。”朱氏輕輕地說道。
尚宮進來後,把堂門關上,把閑雜人等和他們的耳目,全部關在外麵。
走到朱氏旁邊,跪坐在她的身後,先向白衣觀音大士像拜了三拜,然後低著頭,等著朱氏問話。
“事情都辦好了?”
“回娘娘的話,都辦好了。陳三香的兩個侄兒,合家分別安置在湖州。每戶買了三百畝上好水田,一個三進的青瓦大院,還有烏程縣城裏四間商鋪,當個富足翁足以。”
尚宮低著頭答道。聲音輕細,但是很清楚。
“辦事的人呢?”朱氏又問道。
“奴婢找了皇城司相熟的人,假口辦事的那兩人偷了聖端宮的東西,叫他們悄悄地...屍首也埋了,沒有手尾。”
“記得去觀音院做場水陸道場。”
“是。”
朱氏又閉上眼睛,嘴裏不知默念什麽。過了一會,她才開口說道。
“下去休息吧。辛苦你了。”
“謝謝娘娘!”
佛堂又隻剩下朱氏一個人,她雙掌合十,虔誠地看著觀音大士畫像,臉上露出痛苦之色。
“大慈大悲的觀音大士,饒恕俺吧。俺的孫兒,也請饒恕俺吧!你活不久,不如早死早超生。下一世,投去富貴好人家,不要再來這不見天日的皇家了。”
話剛說完,朱氏已經是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垂拱殿,趙似在左,李香藥在右,扶著官家走上階陛,在塌椅上坐下。
今天官家臉色相對好些,在大紅的朝袍襯托下,紅潤了些。說話的底氣也壯實了三分。
他掃了一眼滿殿的大臣,點點頭,開口道:“諸卿都在,那就宣詔吧。”
入內東頭供奉官武球站了出來,捧著一卷詔書,緩緩展開,朗聲念道:“禦筆下——!”
章惇、範純仁領著數十位大臣,手持笏板肅然而立。
“朕纘紹慶基,寅恭寶命,緬懷聖緒,祗守大倫。旰食宵衣,納隍馭朽。兢兢業業,日慎一日。然維我祖宗,繼天統業,是為國之根本。”
武球的聲音洪亮清脆,在垂拱殿回響著。
“皇十三弟,尚書令、檢校太尉、橫海鎮海雄武靜難軍節度使、雍州牧、監秘書省、兼功德使、行開封府尹、領樞密使、使持節領左右翊衛武衛大將軍,秦王似,符彩昭融,智謀宏遠。聰明文武,本於天賦之才;孝友溫恭,發自生知之性。振星宸之彩,既耀於皇圖。推樂善好賢之德,彰愛民育物之心。是宜承祧廟之尊,為邦家之本。立為儲位,著繼大統,踐於守器。惟天祐於餘家,衍寶祚之靈長。元符二年十二月初六日。”
聽武球念完,眾人的心裏都忍不住長舒一口氣。
經過一年多的明爭暗鬥,儲君之位,終於落定,而且是毫無爭議。
好吧,就算某些人心裏有異議,也於事無濟了,秦王已經占據壓倒性優勢,那些人再有想法,都是蚍蜉撼大樹。
章惇、黃覆、蔡京等一直在朝堂上,親眼目睹這一切的大臣們,覺得恍如隔世。從三月十八日金明池落水,當時還是簡王的十三哥,異軍突起。
當時他是儲君熱門之一,同時又是諸多明槍暗箭交匯的焦點。有自身的優勢,但是劣勢更大。
偏偏他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同時也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讓有心人意識到,皇權最大的來源,在於大家都看不起的“賊刺配”身上。
這時,官家又說話了。
“朕身體欠安,難以視事,故朕請秦王臨朝觀政。朕病乏不能視政,就由秦王監國...”
說完,官家猛地咳嗽起來,趙似連忙輕撫他的後背,李香藥連忙端上一碗溫參湯。
喝下後,官家慘白的臉多了一絲血色,他指了指趙似,“十三哥,你來說。”
荊湖北路靖州城,汝州司禮參軍蔡卞拿著一份報紙,在搖頭晃腦地讀著。
“伏惟親母聖端宮太妃朱氏,象葉陰靈,功深厚載。塗山助夏,首冠於三王。文武興周,名存乎十亂。徽號未正,闕孰甚焉。謹按漢書曰:帝祖母曰太皇太後,帝母曰皇太後。皇帝陛下膺圖資始,孝治攸先。宜彰墜燕之祥,式表濯龍之貴。伏請上尊號曰皇太後。詔曰恭依典禮,仍令所司。即追冊四親廟畢,吉日備禮奉冊,尊皇太後製。”
讀完《東華朝報》上刊登的這份詔書,蔡卞一言不發。
他身邊的親隨輕聲道:“阿郎,開封城每期不落地給你寄來此報,想必是有人記得阿郎。隻要朝中有臂援,阿郎早晚能再回東京的。”
蔡卞抬頭看了親隨一眼,隨口問道:“那你知道這朝報是誰給老夫寄來的?”
“不是章相府上嗎?”
“章子厚沒有這麽心細。一期不落地給老夫寄《東華朝報》的,是秦王府。”
“秦王府?”
親隨不敢置信,怎麽可能!
蔡卞懶得理他,翻到了第二版,看到上麵刊登著一份門下明文。
“趙挺之,懷怨謗上,貪贓瀆職...著貶為雷州別駕,交象州地方安置看管,其家產抄沒...原門下侍郎李清臣,擅權舞弊...著提舉延福宮,濮州安置...”
“...範純仁,擢門下侍郎,同執政事;黃覆移判吏部事;許將擢尚書右丞...張商英,擢禦史中丞;蔡京判戶部事...”
看到這裏,蔡卞忍不住長歎一聲。
身邊的伴隨問道:“阿郎,又是怎麽了?”
“遂寧郡王一黨,全軍覆沒,再也成不了氣候。且朱氏被尊為皇太後,秦王入繼大統,再無障礙。”說到這裏,蔡卞自嘲地說道:“世人都說蔡心章嘴,靠被啊!老夫這顆老謀深算的心,早就被人給算計得幹幹淨淨。”
有伴隨慌慌張張地跑了過來,中間摔了一跤,幹脆連滾帶爬地跑到跟前。
“阿郎,剛收消息,一隊禁軍進駐隔壁的武岡軍,把邢恕邢官人給看管起來。“
“禁軍?什麽禁軍?”蔡卞也是一頭霧水。
“聽說是從開封城直接開來的,旗號也不是三衙所屬某軍,而是右翊衛羽林左三營第一隊前哨。”
“右翊衛...左翊衛...”蔡卞喃喃地念道,突然臉色一變,變得無比慘白。
兩位伴隨連忙問道:“阿郎,怎麽了?”
“邢和叔,完了。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以為躲在武岡軍,與遂寧王暗中密信聯絡,遙遙指揮,就能瞞過官家和秦王了嗎?”
“阿郎,你說的什麽意思?我們怎麽一句都聽不懂?”
“唉,祭天的三牲,在被牽去宰殺前,都會嚴加看管,免得走失了。還不懂?算了,聽不懂才好。”
說到這裏,蔡卞抬頭看了看陰沉沉的天,“現在已經是十二月,元符二年,沒有幾天了。”
此時的開封城,鵝毛大雪漫天飛舞,給天地間籠罩上一層無邊無際的霧靄,大風一吹,如同灰白色的帳紗,縹縹緲緲。
一行人冒著大雪,從巷道走出,轉進聖端宮。
這裏寂靜無聲,帶頭的尚宮除去外套,在外間等了一會,散去身上的寒氣,這才走進內殿來。
在側殿的佛堂裏,上月被尊為皇太後的朱氏,跪坐在白衣觀音大士像前,手持念珠,嘴裏念念有詞。
“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尚宮在門口靜候著,一直等到朱氏把《白衣大士神咒》全部念完,這才出聲。
“娘娘,奴婢回來了。”
“進來吧。”朱氏輕輕地說道。
尚宮進來後,把堂門關上,把閑雜人等和他們的耳目,全部關在外麵。
走到朱氏旁邊,跪坐在她的身後,先向白衣觀音大士像拜了三拜,然後低著頭,等著朱氏問話。
“事情都辦好了?”
“回娘娘的話,都辦好了。陳三香的兩個侄兒,合家分別安置在湖州。每戶買了三百畝上好水田,一個三進的青瓦大院,還有烏程縣城裏四間商鋪,當個富足翁足以。”
尚宮低著頭答道。聲音輕細,但是很清楚。
“辦事的人呢?”朱氏又問道。
“奴婢找了皇城司相熟的人,假口辦事的那兩人偷了聖端宮的東西,叫他們悄悄地...屍首也埋了,沒有手尾。”
“記得去觀音院做場水陸道場。”
“是。”
朱氏又閉上眼睛,嘴裏不知默念什麽。過了一會,她才開口說道。
“下去休息吧。辛苦你了。”
“謝謝娘娘!”
佛堂又隻剩下朱氏一個人,她雙掌合十,虔誠地看著觀音大士畫像,臉上露出痛苦之色。
“大慈大悲的觀音大士,饒恕俺吧。俺的孫兒,也請饒恕俺吧!你活不久,不如早死早超生。下一世,投去富貴好人家,不要再來這不見天日的皇家了。”
話剛說完,朱氏已經是淚流滿麵,泣不成聲。
垂拱殿,趙似在左,李香藥在右,扶著官家走上階陛,在塌椅上坐下。
今天官家臉色相對好些,在大紅的朝袍襯托下,紅潤了些。說話的底氣也壯實了三分。
他掃了一眼滿殿的大臣,點點頭,開口道:“諸卿都在,那就宣詔吧。”
入內東頭供奉官武球站了出來,捧著一卷詔書,緩緩展開,朗聲念道:“禦筆下——!”
章惇、範純仁領著數十位大臣,手持笏板肅然而立。
“朕纘紹慶基,寅恭寶命,緬懷聖緒,祗守大倫。旰食宵衣,納隍馭朽。兢兢業業,日慎一日。然維我祖宗,繼天統業,是為國之根本。”
武球的聲音洪亮清脆,在垂拱殿回響著。
“皇十三弟,尚書令、檢校太尉、橫海鎮海雄武靜難軍節度使、雍州牧、監秘書省、兼功德使、行開封府尹、領樞密使、使持節領左右翊衛武衛大將軍,秦王似,符彩昭融,智謀宏遠。聰明文武,本於天賦之才;孝友溫恭,發自生知之性。振星宸之彩,既耀於皇圖。推樂善好賢之德,彰愛民育物之心。是宜承祧廟之尊,為邦家之本。立為儲位,著繼大統,踐於守器。惟天祐於餘家,衍寶祚之靈長。元符二年十二月初六日。”
聽武球念完,眾人的心裏都忍不住長舒一口氣。
經過一年多的明爭暗鬥,儲君之位,終於落定,而且是毫無爭議。
好吧,就算某些人心裏有異議,也於事無濟了,秦王已經占據壓倒性優勢,那些人再有想法,都是蚍蜉撼大樹。
章惇、黃覆、蔡京等一直在朝堂上,親眼目睹這一切的大臣們,覺得恍如隔世。從三月十八日金明池落水,當時還是簡王的十三哥,異軍突起。
當時他是儲君熱門之一,同時又是諸多明槍暗箭交匯的焦點。有自身的優勢,但是劣勢更大。
偏偏他把自身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同時也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讓有心人意識到,皇權最大的來源,在於大家都看不起的“賊刺配”身上。
這時,官家又說話了。
“朕身體欠安,難以視事,故朕請秦王臨朝觀政。朕病乏不能視政,就由秦王監國...”
說完,官家猛地咳嗽起來,趙似連忙輕撫他的後背,李香藥連忙端上一碗溫參湯。
喝下後,官家慘白的臉多了一絲血色,他指了指趙似,“十三哥,你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