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哈哈笑道:“不著急,不著急,以後你有的是機會。”


    譚世績也意識到自己的冒失,連忙拱手道:“微臣失態,還陛下恕罪。”


    趙似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繼續問道,“彥成,你覺得朕的軍改和政改,目的何在?”


    蔡卞聽到這句問話,不由地倒吸一口涼氣。這個話題問得有點大,不好回答啊。


    譚世績想了想,答道:“微臣覺得,陛下的軍改是為政改做準備,政改卻是為經改做準備。”


    此言一出,蔡卞臉色一變,還沒等他開口,趙似昂首大笑起來。笑聲洪亮,在東禦書房裏回響著。


    蔡卞眉毛挑了幾下,那雙老奸巨猾的眼睛終於透出笑意來。


    “沒錯,軍改是一切的基礎!而政改是在為經改做準備。你能體會到這一點,朕很欣慰。”說到這裏,趙似轉向蔡卞,笑著說道:“元度先生,你慧眼識英才,能在上百位秘書郎裏找到譚彥成,他很合朕的脾性。”


    “邦成,你就留在東禦書房,做個校書郎。你默言少語,但是有話不要憋在心裏,說出來。朕要的不僅僅是你的手,還有你的腦子。”


    “是,陛下!”譚世績應道。


    “朕給你第一個任務,醞釀幾篇文章。”


    “請陛下吩咐。”


    “伊川先生最近跳得很厲害,‘存天理、滅人欲’在士子中影響很大。駁一駁它!”


    “陛下,”譚世績默然一會,沉聲問道,“微臣想知道,陛下對這一點的看法。”


    趙似和蔡卞都露出讚許之色。


    聰明啊!這才是東禦書房校書郎的職責。你的看法不重要,關鍵是官家的看法,你要做的就是妙筆生花,圍繞這個看法打造一係列雄文出來。


    “‘存天理、滅人欲’,在朕看來,就是壓製人性,接受禮教德化,安分守己,做一個順民。但是現在的大宋需要順民,不需要愚民。朕要打造一個超越漢唐的大宋,建立一個真正的盛世,需要大宋億萬百姓用勤勞和智慧去創造。”


    譚世績問了一句,“陛下,是創造?”


    趙似心裏更是讚許,這個譚世績,真的很聰慧,一語就問到要害了。


    “是的,創造。朕說的創造,是想出以及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比如創造奇跡!”


    “創造奇跡?!”譚世績喃喃地念道,蔡卞在旁邊,心緒也是翻騰不已。


    “朕再說一句,‘生之所以然者,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乃人性,天生難除。”


    譚世績默然想了一會,突然問道,“陛下,司馬文獻公曾在給神廟先帝的奏章裏寫道,‘為國者,當以義褒君子,以利悅小人’。微臣一直覺得有所不妥。剛才聽陛下一言,驟然明悟。”


    “君子僅褒以義,利卻悅於小人。重義輕利,豈不是君子清貧,小人富足?如此下去,誰還做君子?都要爭先恐地去做小人了。子貢贖人不取金,孔子曰,‘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複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之理,與陛下之意類同。”


    “沒錯,義和利不矛盾!孔先師周遊列國,如果不是子貢經營有道,供應不斷。孔老夫子和他的諸弟子,怕不是周遊列國,而是組團乞討諸國了。”


    趙似繼續說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喜歡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同理,‘已所欲勿施於人’,你喜歡的,也不能強要別人喜歡。你喜歡的別人卻不喜歡,你不喜歡的別人卻喜歡,這類人就是不道德的。這比朕這九五之尊還要霸道啊!”


    譚世績起身深施一禮,“陛下,微臣明白了。先有人性,才有天理。而不是隻有天理,沒有人性。”


    “彥成所言極善!”趙似轉向蔡卞,心滿意足地說道:“元度先生,你給朕找了一位好校書郎!”


    “這是臣下該做的。”蔡卞恭敬地答道。


    一位內侍進來稟告。


    “官家,機要局送來了緊急奏章。”


    “呈進來。”


    趙似接過那份奏章,看完後,臉色微微發白,露出淡淡慍色。


    “外患未除,這些家夥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內鬥了。朕才剛剛在與外敵爭鬥中獲得初步勝利,現在卻要逼朕,調頭來清理內患。”


    趙似一邊感歎著,一邊把奏章遞給蔡卞,吩咐道:“你們倆都看一看。”


    蔡卞看完後,臉上閃過複雜的神情。


    “這些人,心裏還惦記著新舊兩黨之爭啊。”


    趙似冷然地說道:“這些人想錯了!在朕的朝堂裏,沒有新舊黨之分。煌煌朝殿,是議論軍國大事,決定萬民富足、國家強盛、民族命運的地方,不是他們勾心鬥角,爭一己之念的地方!”


    “陛下,攘外必先安內。大宋與北遼、西夏正在和議,不如趁著這個時機,如陛下此前所言,統一思想。”


    趙似的眼睛盯著譚世績,盯得他後背發麻,不知不覺地流出冷汗來。


    “彥成的意思,借著這個機會清理下。”


    譚世績彎腰低頭,恭聲答道:“是的陛下。”


    趙似想了一會,又轉向蔡卞,問道:“元度先生,你如何看?”


    “陛下,言官當不以言事獲罪。雖然陛下新製裏要求言官當言之有物,依法度據紀規,但新法製還未頌行,如何論罪?且和議未成,戰事懸而未解,不宜大動幹戈。”


    趙似眼睛微微一眯,又問道,“元度先生,不是朕想大動幹戈,是這些人想大動幹戈。你看他們彈劾的人,直奔要害啊,要打亂朕的政改計劃。他們也是聰慧之人,見朕力主和議,定是有所顧忌。他們便開始肆無忌憚了。”


    蔡卞默然想了一會,“臣覺得,即如此,不如掀起另外一場大風浪,把那些人的興風作浪掩蓋下去!”


    “找那些禿驢的麻煩?”


    “這一個多月,諸多報紙對開封城內外的磐涅寺、般若寺、覺則寺等寺廟的僧人醜行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巨大反響。同時,也著重報道了河東鹿台山臥雲寺不受錢財、隻收物施,清心苦修的事跡。”


    “尤其是其寺僧人十二人,徒步八百裏,一路求施舍,不掛單、不入宿,風餐露宿,前往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薩。引得京城內外百姓,交口稱讚,說這才是真正的僧人。一正一反,火候差不多了。”


    趙似點點頭,對譚世績說道:“彥成才智銳氣可用,但欠缺通達老練,跟著元度先生好好學習一番。等明白了其中道理,對你是如虎添翼。”


    譚世績連忙起身,拱手道:“臣謹遵陛下口諭。”


    說完轉向蔡卞,恭敬道:“還請蔡公多多指教。”


    “好了,大伴,替朕送送兩位。賈祥,去把章公、玄明和曹六郎請來。”


    “喏!”


    第一百八十五章譚世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