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由他們應該過了武城了吧。”
“官家,按行程,應該過了。”
“希望小蘇先生能夠明白朕的苦心,在這次出使北遼中交涉成功。”
“官家,臨行前,你好生點撥了他,又給他派了那麽精幹助手,應該能交涉成功。”李芳彎著腰答道。
“該做的我們都做了,剩下的就要靠這些文官士子們出力了。”
崇政殿裏東偏殿,現在是被改為東禦書房,是趙似單獨處理國事的地方。他背著手,在書桌前踱來踱去。
“官家說的是,這天下的事,總不能讓你一個人把心都操完了,總得讓這些臣子們費費心,出出力,要不然高官厚祿,養著他們幹什麽?”
李芳沒有緊緊相隨,而是隔了一段距離,免得礙著趙似漫無目的地踱步,但他卻總是能保持著與趙似不過三步的距離。
“君即國家,國家即朕,這天下是老趙家的,其他人無論是熱衷仕途,還是濟世安民,說到根子裏,都是替老趙家打工...大伴,你說要是到了社稷傾覆的危急時刻,這些打工人會不會願意與老趙家同生共死啊?”
李芳的腰似乎更低了,“官家,這個老奴說不好。”
“大伴你心裏明白的很。”趙似轉過身,對著李芳,似笑非笑地說道。
“說不好,是不想說,想給朕留個臉麵。朕心裏清楚,多數的人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了。願意與老趙家同生共死的也有,但多半是朕看不起的那些迂腐老頑固...真是一場笑話啊!”
趙似踱到窗戶前,透過窗戶,看到外麵高聳的宮牆和屋簷。
堅固的宮牆,把整個皇城與外界隔開;高挑的屋簷飛龍舞鳳,宣示著與世不同的權勢和榮貴。
“皇帝,天下至尊,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權勢,就要經受住孤家寡人的代價。”趙似背著手繼續說道。
停了一會,趙似轉向李芳,問道:“大伴,要是小蘇公交涉失敗,北遼為了逼我大宋吐出涼州等地,興兵南下,該怎麽辦?”
“官家,這等軍國大事,老奴怎麽知道?老奴隻知道,官家心裏肯定有了主意。”
趙似在北邊的窗戶旁邊停住了腳步,他背著手,看著北方,目光似乎看到了廣袤無邊的河北大地。
“沒有二話,開打!北遼興兵南下,無非兩條路,一是走河北,二是走河東,匯集一起渡黃河直入河南腹地。林希在太原,除了配合整飭河東諸軍,還奉朕的密詔,重建太原城。”
說到這裏,趙似笑了,轉頭問李芳,“大伴,你信晉陽有天子之氣嗎?”
李芳想了想答道:“老奴不大信。雖然前唐李家、沙陀李、石、劉家,都興於晉陽,但老奴更信天時人和,要勝於地利。”
“哈哈,大伴你有點耍滑頭啊。”趙似笑完後,繼續說道,“許將在河北,勞心勞力,除了理政撫民、勘察黃河外,也在配合整飭軍隊,加強軍備。可是時間太短,沉屙太深,難以扭轉啊。遼兵南下,可能是土崩瓦解、眾叛親離之勢。”
說到這裏,趙似的語氣淩厲,如同寶劍出匣。
“朕不怕!就算連吃敗仗,退到陝西,朕也會堅決打到底!這片土地,安逸得太久,骨頭被泡軟了,眼睛被蒙住了!...不脫胎換骨,重塑靈魂,朕寧可把一切推倒了再重來!”
李芳看著趙似的背影,不喜不悲,不大的眼睛裏,溢滿了一種慈愛、驕傲混雜在一起的感情。
“官家,蔡侍中帶著秘書郎譚世績候見。”賈祥在殿門外稟告道。
“請進來。”
“見過陛下!”蔡卞和一位個子不高,壯實微黑的官員走了進來。
“元度先生來了。這位就是你推薦的譚世績?”
“是的陛下。譚世績,字彥成,荊湖南路潭州湘潭縣人。湘地名士、元祐六年進士胡岱胡宗澤的學生。元符元年隨胡岱進開封,被舉薦入太學。去年陛下判秘書省,招募文士,應試成了秘書郎。”
說到這裏,蔡卞看了看一臉拘謹的譚世績,繼續說道。
“譚彥成是熙寧六年生人,今年二十八歲。一口湘音,不大好懂,一緊張激動又會結巴,所以不善言辭,名聲不顯。但沉穩好學,頗有悟性,《宋、遼、夏辨析論,以及《義利新辨實際都是出自他之手。”
“‘義,大義者;利,公利者,何須再辨?’這《義利新辨開首第一句,朕記得,想不到也是出自你之手。”趙似讚許地說道。
蔡卞微笑著答道:“原來陛下慧眼如燭,早就注意到彥成。正是看到他的才華,陛下征辟東禦書房校書郎,臣就想到了他。”
趙似笑了笑,指了指下首的座位,“坐下來慢慢說。”
等蔡卞和譚世績坐下後,趙似開門見山問道:“彥成,你讀過朕欽定的《三省會典草案?”
“回...回陛下的...話,微微...臣讀...過過《三省諸部及地方官製會典。”
“說說你的想法,有什麽說什麽,無所顧忌,朕都不會怪罪你的。”
蔡卞側過頭來,微笑著看著譚世績,滿臉都是鼓勵。
譚世績想了一會,緩緩說道:“陛下...眾人皆...皆說說,陛下新官製是...是...是上繁下...下簡。微臣不以為然...然。微臣覺得應該是...是...是上繁中簡...下繁。像陛下推行的鍛煉器械...械,啞鈴...”
“上繁中簡下繁?你繼續說。”
這小子確實一緊張激動就結巴啊,趙似在心裏把他的結巴過濾掉,聽明白了他話裏的意思。
“中樞決策,舉重若輕,不得不慎重。但又忌令出多門,政令混亂。故而陛下以各部統領天下政務。政令無論繁簡,皆出此諸部。各部再按治政不同分設諸司,以求體察地方實情、督檢政令執行。”
“體察地方實情,督檢政令執行?邦成,你說詳細些。”
“是陛下。各部諸司,主要職責是上傳下達。上傳,就是初審地方郡州縣的呈請,匯總地方實情,報於本部。由本部侍郎、尚書合議決策,形成政令,下發地方。該司再根據職責督檢地方執行政令情況,糾其偏差,責其改正...此為下達。”
趙似點點頭,“不錯,理解得很透徹,繼續。”
“是陛下。以微臣愚見,陛下在地方施政最注重縣一級。”
趙似打斷了譚世績的話,“這一點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回陛下,縣官直接親民,一言一行直麵萬千百姓,政務繁瑣雜多。且臣研究過《三省諸部及地方官製會典後,覺得陛下把縣當成征收賦稅的基本單位,州隻是會計和審核中心,郡是審計和運轉中心。”
“根據內參裏,陛下常提到的經濟是政製基礎,微臣鬥膽猜測,陛下認為縣是地方施政親民最重要的一環。相比縣,州、郡擔負的職責,更多的是上傳下達,以及層層督查...”
趙似默然了一會,終於點了點頭,“彥成很有見地,能看出朕的新官製的確實用意。”
“縣一級,確實是地方施政親民最重要的一環。正如你剛才所說,縣府直麵萬民百姓,一言一行,都可能讓小民百姓福禍難測。所以是朕的新地方官製的重中之重。”
“開封府諸縣,河南郡洛陽、宋州兩直隸州各縣正在試行新官製。郡縣府分六曹,各曹下設各所,比如由戶曹副主事兼督稅令史分領,專管催收糧賦雜稅的課稅所;由刑曹副主事兼治安警督分領,專管治安巡戒的治安所...不與六部諸司一一對應,隻是根據實際政務,設立機構把相應職責一一擔當...”
譚世績默然了一會,突然開口問道:“陛下,能否讓微臣去這幾縣實地調研?”
蔡卞臉色一變,心裏忍不住大罵道,譚彥成,你這是唱哪一處?老夫舉薦你入東禦書房,為的就是備下一份人情來。八字還沒一撇,你卻要去做什麽實地調研?
你暈了頭啊!
第一百八十四章校書郎
“官家,按行程,應該過了。”
“希望小蘇先生能夠明白朕的苦心,在這次出使北遼中交涉成功。”
“官家,臨行前,你好生點撥了他,又給他派了那麽精幹助手,應該能交涉成功。”李芳彎著腰答道。
“該做的我們都做了,剩下的就要靠這些文官士子們出力了。”
崇政殿裏東偏殿,現在是被改為東禦書房,是趙似單獨處理國事的地方。他背著手,在書桌前踱來踱去。
“官家說的是,這天下的事,總不能讓你一個人把心都操完了,總得讓這些臣子們費費心,出出力,要不然高官厚祿,養著他們幹什麽?”
李芳沒有緊緊相隨,而是隔了一段距離,免得礙著趙似漫無目的地踱步,但他卻總是能保持著與趙似不過三步的距離。
“君即國家,國家即朕,這天下是老趙家的,其他人無論是熱衷仕途,還是濟世安民,說到根子裏,都是替老趙家打工...大伴,你說要是到了社稷傾覆的危急時刻,這些打工人會不會願意與老趙家同生共死啊?”
李芳的腰似乎更低了,“官家,這個老奴說不好。”
“大伴你心裏明白的很。”趙似轉過身,對著李芳,似笑非笑地說道。
“說不好,是不想說,想給朕留個臉麵。朕心裏清楚,多數的人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了。願意與老趙家同生共死的也有,但多半是朕看不起的那些迂腐老頑固...真是一場笑話啊!”
趙似踱到窗戶前,透過窗戶,看到外麵高聳的宮牆和屋簷。
堅固的宮牆,把整個皇城與外界隔開;高挑的屋簷飛龍舞鳳,宣示著與世不同的權勢和榮貴。
“皇帝,天下至尊,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權勢,就要經受住孤家寡人的代價。”趙似背著手繼續說道。
停了一會,趙似轉向李芳,問道:“大伴,要是小蘇公交涉失敗,北遼為了逼我大宋吐出涼州等地,興兵南下,該怎麽辦?”
“官家,這等軍國大事,老奴怎麽知道?老奴隻知道,官家心裏肯定有了主意。”
趙似在北邊的窗戶旁邊停住了腳步,他背著手,看著北方,目光似乎看到了廣袤無邊的河北大地。
“沒有二話,開打!北遼興兵南下,無非兩條路,一是走河北,二是走河東,匯集一起渡黃河直入河南腹地。林希在太原,除了配合整飭河東諸軍,還奉朕的密詔,重建太原城。”
說到這裏,趙似笑了,轉頭問李芳,“大伴,你信晉陽有天子之氣嗎?”
李芳想了想答道:“老奴不大信。雖然前唐李家、沙陀李、石、劉家,都興於晉陽,但老奴更信天時人和,要勝於地利。”
“哈哈,大伴你有點耍滑頭啊。”趙似笑完後,繼續說道,“許將在河北,勞心勞力,除了理政撫民、勘察黃河外,也在配合整飭軍隊,加強軍備。可是時間太短,沉屙太深,難以扭轉啊。遼兵南下,可能是土崩瓦解、眾叛親離之勢。”
說到這裏,趙似的語氣淩厲,如同寶劍出匣。
“朕不怕!就算連吃敗仗,退到陝西,朕也會堅決打到底!這片土地,安逸得太久,骨頭被泡軟了,眼睛被蒙住了!...不脫胎換骨,重塑靈魂,朕寧可把一切推倒了再重來!”
李芳看著趙似的背影,不喜不悲,不大的眼睛裏,溢滿了一種慈愛、驕傲混雜在一起的感情。
“官家,蔡侍中帶著秘書郎譚世績候見。”賈祥在殿門外稟告道。
“請進來。”
“見過陛下!”蔡卞和一位個子不高,壯實微黑的官員走了進來。
“元度先生來了。這位就是你推薦的譚世績?”
“是的陛下。譚世績,字彥成,荊湖南路潭州湘潭縣人。湘地名士、元祐六年進士胡岱胡宗澤的學生。元符元年隨胡岱進開封,被舉薦入太學。去年陛下判秘書省,招募文士,應試成了秘書郎。”
說到這裏,蔡卞看了看一臉拘謹的譚世績,繼續說道。
“譚彥成是熙寧六年生人,今年二十八歲。一口湘音,不大好懂,一緊張激動又會結巴,所以不善言辭,名聲不顯。但沉穩好學,頗有悟性,《宋、遼、夏辨析論,以及《義利新辨實際都是出自他之手。”
“‘義,大義者;利,公利者,何須再辨?’這《義利新辨開首第一句,朕記得,想不到也是出自你之手。”趙似讚許地說道。
蔡卞微笑著答道:“原來陛下慧眼如燭,早就注意到彥成。正是看到他的才華,陛下征辟東禦書房校書郎,臣就想到了他。”
趙似笑了笑,指了指下首的座位,“坐下來慢慢說。”
等蔡卞和譚世績坐下後,趙似開門見山問道:“彥成,你讀過朕欽定的《三省會典草案?”
“回...回陛下的...話,微微...臣讀...過過《三省諸部及地方官製會典。”
“說說你的想法,有什麽說什麽,無所顧忌,朕都不會怪罪你的。”
蔡卞側過頭來,微笑著看著譚世績,滿臉都是鼓勵。
譚世績想了一會,緩緩說道:“陛下...眾人皆...皆說說,陛下新官製是...是...是上繁下...下簡。微臣不以為然...然。微臣覺得應該是...是...是上繁中簡...下繁。像陛下推行的鍛煉器械...械,啞鈴...”
“上繁中簡下繁?你繼續說。”
這小子確實一緊張激動就結巴啊,趙似在心裏把他的結巴過濾掉,聽明白了他話裏的意思。
“中樞決策,舉重若輕,不得不慎重。但又忌令出多門,政令混亂。故而陛下以各部統領天下政務。政令無論繁簡,皆出此諸部。各部再按治政不同分設諸司,以求體察地方實情、督檢政令執行。”
“體察地方實情,督檢政令執行?邦成,你說詳細些。”
“是陛下。各部諸司,主要職責是上傳下達。上傳,就是初審地方郡州縣的呈請,匯總地方實情,報於本部。由本部侍郎、尚書合議決策,形成政令,下發地方。該司再根據職責督檢地方執行政令情況,糾其偏差,責其改正...此為下達。”
趙似點點頭,“不錯,理解得很透徹,繼續。”
“是陛下。以微臣愚見,陛下在地方施政最注重縣一級。”
趙似打斷了譚世績的話,“這一點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回陛下,縣官直接親民,一言一行直麵萬千百姓,政務繁瑣雜多。且臣研究過《三省諸部及地方官製會典後,覺得陛下把縣當成征收賦稅的基本單位,州隻是會計和審核中心,郡是審計和運轉中心。”
“根據內參裏,陛下常提到的經濟是政製基礎,微臣鬥膽猜測,陛下認為縣是地方施政親民最重要的一環。相比縣,州、郡擔負的職責,更多的是上傳下達,以及層層督查...”
趙似默然了一會,終於點了點頭,“彥成很有見地,能看出朕的新官製的確實用意。”
“縣一級,確實是地方施政親民最重要的一環。正如你剛才所說,縣府直麵萬民百姓,一言一行,都可能讓小民百姓福禍難測。所以是朕的新地方官製的重中之重。”
“開封府諸縣,河南郡洛陽、宋州兩直隸州各縣正在試行新官製。郡縣府分六曹,各曹下設各所,比如由戶曹副主事兼督稅令史分領,專管催收糧賦雜稅的課稅所;由刑曹副主事兼治安警督分領,專管治安巡戒的治安所...不與六部諸司一一對應,隻是根據實際政務,設立機構把相應職責一一擔當...”
譚世績默然了一會,突然開口問道:“陛下,能否讓微臣去這幾縣實地調研?”
蔡卞臉色一變,心裏忍不住大罵道,譚彥成,你這是唱哪一處?老夫舉薦你入東禦書房,為的就是備下一份人情來。八字還沒一撇,你卻要去做什麽實地調研?
你暈了頭啊!
第一百八十四章校書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