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叫喚,對麵一人抬起頭,看到了李維,露出驚喜之色。


    “竟然想不到在這裏遇到七郎。”


    來者三人,左邊那位三十多歲,雄壯高大,一把美髯垂落至胸;中間那位最年輕,二十多歲,長相俊朗,穿著一身鬥牛服,讓人側目;右邊那位三十歲左右,相貌端正,個子不高不矮。他正是李維的十三叔。


    “十三叔,你也和朋友來喝酒啊。這位是我的好友陳修陳道之,也是今科應試士子。”李維介紹道。


    “陳家小郎君啊。是哦,今天你們科試考完,出來喝酒解乏?一起,一起,同我們一起。”十三叔豪氣地說道。


    “十三叔客氣了。道之,這位是我家族叔,排行十三。”


    “哈哈,某姓李名邈,字彥思,原是河間府的通判。蒙許工部鎮守河北時,賞識提攜,舉薦為庶吉士,正在翰林院彝倫館學習。這位是我的好友何仲源(何灌)何大郎和李少易(李簡)李十五郎。”


    “何大郎是晉寧督軍王大蟲麾下猛將,這次被舉薦來萬勝陸軍大學孫武學堂進修。李十五郎現在兵部保安司任職。今天正好遇到,便相約一起來喝一杯。七郎,陳家小郎君,一起吧。”


    “好叫十三叔和兩位世叔知曉,我們也是受道之兄長輩相邀而來的。他們還在雅間裏坐著。”


    “陳家小郎君的長輩,不知如何稱呼?”


    “在下的表舅父張賓老,現居計部右侍郎。”陳修老實答道。


    “哦,原來是賓老先生啊!”何灌恍然道。


    陳修驚喜問道:“何世叔認識在下表舅父?”


    “賓老先生做過陝西轉運副使,元符二年,西北興兵,賓老先生奉命解送一批軍資糧草去定邊軍。正好負責押運的正是在下,當時從河東軍調至鄜延路。賓老先生不嫌在下粗鄙,引為好友。即如此,當去拜訪一回。”


    說完,何灌轉頭對李簡和李邈詢問道:“十五郎,李家哥哥,要不要一起去?”


    李簡笑道:“某正協助郭兵部整編保安警隊,預算上正要求著計部這群財神。今日有機會拜會下張侍郎,結下一分人情,求之不得。”


    這一席話,讓李維和陳修不由側目。這一位年紀跟自己差不多,說話卻如此得體從容,落落大方。


    再看看他身上的鬥牛服,想起那些傳說,於是也就是釋然。


    聽聞官家還在潛邸時,籠絡了一群部屬,各個都是一時俊傑。官家即位後,給這些潛邸舊臣賜下飛魚和鬥牛服,以示殊榮。


    李邈也不是迂腐之人,當即也答應一起去。


    侄兒好友的長輩在,於情於理都要去拜會。


    推開雅間門,張康國聞聲一抬頭,看到陳修、李維帶著三個人走了進來,再仔細一看,見到了熟人何灌。


    “仲源老弟,想不到在這裏相遇。”張康國欣喜地說道。


    “賓老先生,一年不見,你是更見風采了!”何灌笑著說道。


    互相介紹了一番,張康國和宇文粹中看著李簡,眼睛裏閃過異色。他們比李維、陳修知道的更多。


    飛魚和鬥牛服也不是傳說中那樣,潛邸舊臣人手一件。


    飛魚服攏共也就賜下長孫墨離、曾葆華、張叔夜、李芳、於化田、岑猛、薛番子、王稟、高世宣、斛律雄、曹鐸、潘意、高世則十三件,鬥牛服不過賜下四十七件。


    足見珍貴。所以官民才會如此踴躍熱忱地仿製簡化版的飛魚服和鬥牛服。


    這兩身衣服穿出去,實在是太有麵了。


    寒噓一番,張康國問李簡,“少易,郭兵部現在可好?”


    西北興兵時,張康國與郭忠孝打過幾次交道。


    “不瞞賓老先生,郭大官人現在甚是苦惱,已經向官家請辭了四五回。”李簡搖著頭答道。


    無非是許多清流諫官在新官製下被“分流”,心中憋著一團火,不敢找官家和章相的麻煩,就選軟柿子捏。


    郭忠孝是郭逵之子,以父蔭補右班殿直入仕,元豐中進士。但大家都知道,這個進士屬於半考半送,水分太大,士林大儒們是不大認的。


    現在被驟然擢升到兵部尚書這一要職,被原來那群清流諫官抓到把柄了,玩命地上書彈劾。從資曆尚淺到功績不足,甚至攻擊郭忠孝元豐年間中的進士屬於父功蔭補,當褫奪。


    禦史台改為都察院,因為初創不久,各級禦史缺口很大,一邊加緊從成均大學奉臬院裏培訓,一邊從原來禦史台禦史諫官中甄選。


    所以原來禦史台還留任了部分諫官,彈劾上書的窗口也沒有關閉。


    如此一來,鬧出的動靜很大。氣勢洶洶的樣子讓人不由想起仁宗皇帝年間,群臣彈劾狄青之事。


    郭忠孝也惶惶不可安,數次上書請辭。


    “聽說官家和章相那邊有了定計?”宇文粹中好奇地問道。


    “章相稟過官家,請左仆射呂公兼判兵部,郭官人改任兵部左侍郎。這樁公案,算是告一段落。”李簡答道。


    也算是個解決辦法。


    宇文粹中又忍不住說道:“聽說秘書省行文門下省,要抽調了四十七位諫官,組成五支國情調查隊,分赴荊湖南北路、四川路、廣南東西路,調查各地實情,為這些地方改設郡守做準備?”


    “沒錯。”李邈聞聲答道,“某在彝倫館聽人說了。人選已經定了下來,彈劾郭兵部最活躍的那群人就在其中。秘書省說,著後天前全部出發。”


    眾人在心裏憋住笑,有心人都知道,地方州縣實情,秘書省統計局改過來的尚書省國情檢計局和華夏通訊社采訪處,是最靈通不過的。


    組建所謂的國情調查隊,還指派一群養尊處優、平日裏隻動嘴不動手腳的諫官們去執行,明擺著就是官家不爽了,找借口給這些人穿小鞋。


    又添了好幾個菜,加了幾壺酒,大家說說笑笑,話語間把各自之間複雜的關係搞清楚了。


    張康國和何灌是在西北兵興時認識的。


    押運糧草過延州某山穀時,張康國坐騎驚了,要不是何灌眼疾手快一把拉住,張康國可能就被發瘋亂跑的坐騎載著,一頭衝進清水河。


    何灌與李簡相識,是去年何灌回歸河東晉寧軍建製,時常奉命去宋遼邊境關隘-保德縣董家寨接收李簡和劉存義轉交的大批糧食、牛羊甚至人口。


    部分人口會安置在河北州縣裏,李邈被河北帥司抽調,派去董家寨接收。很快就與何灌、李簡等人混熟了。


    董家寨不僅是宋遼邊境,離西夏河套地區也不遠。那段時間常有西夏軍喬裝打扮,潛入遼境,假裝馬匪,襲擊接收的宋軍。


    三人並肩作戰過幾回,生死之間交情也就處出來了。


    李簡與劉存義完成任務後,轉回開封。劉存義去河北郡布政司任職,李簡轉到兵部保安司任職,協助組建保安警隊。


    聊來聊去,陳修抓住機會向宇文粹中直言,把機會讓給了好友李維。


    他猜測得沒錯,宇文粹中確實有幫老師在這科進士中物色收攏人才。交談過幾句,發現李維確實也是有才華之人,當即約好時間,邀請李維一起去拜見老師常安民。


    李維有了著落,卻心懷愧疚,忍不住出聲為陳修聲張。


    “道之把拜明師的機會讓給了我。可他自己...”李維悲切地說道,“再過兩三天,科試成績就要出來了,恐怕會錄入師範學院,蹉跎此生,辜負了他一身的才華。”


    陳修不在意地說道:“存真不必內疚,我一看律法條例,眼花頭暈。所以不能白白浪費了這個大好機會。唉,季升先生一直深居格物院,無緣相見。這是我唯一遺憾的地方。”


    “季升先生,蘇季升蘇攜?”李簡問道。


    “真是,李十五郎認識季升先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