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簡正要答話,卻聽到門外傳來吵吵嚷嚷的聲音,然後是推攘和撞到牆壁木板的聲音。
李維和陳修側耳一聽,外麵的聲音挺熟悉的,好像是一起省試的貢士。連忙出門看個究竟。
張康國幾位沒有出去,隻是在雅間裏低聲說著話。聽著外麵的動靜,先是勸解的聲音,然後高聲嚷嚷不服輸的聲音。最後又是苦苦相勸,過了一會,終於平息下來。
李維和陳修回來後,一臉的無奈。
“都是今科省試的舉士,心中不爽利,喝了幾杯酒後就爭論起來。”
“爭什麽?”
“前些日子,學部委托弘文院編撰一部字典,準備把古往今來的字悉數收集,按注音、部首別類分頁,附上簡繁字體對照、釋義、詞語、典句。官家都為它取好名字,《舟海字典》。”
“聽說過!這可是前所未有的文事盛舉啊。”張康國答道,“這件事也爭吵什麽?”
陳修苦笑道,“弘文院特意組建了《舟海字典》編修局,請了大蘇公為總編撰,其餘二十多位名士大儒為編撰。剛才是有幾位貢士覺得總編撰應當為伊川先生,借著酒意嚷嚷了幾句,不想被一群大蘇公的擁躉聽到了...”
學術之爭,進而學派之爭。隻是現在的大蘇公在官家的敬重下,報紙雜誌的吹捧下,已經成為四海敬仰的人氣天王,炙手可熱。這幾位貢士敢說他的不是,膽子確實肥。
李維卻在一旁著急地說道:“少易兄,你認識季升先生。”
他更著急好友的前途。
李簡哈哈一笑,“也是巧了,李某還真認識蘇季升。”
元符二年秋季,李簡跟著趙似屁股後麵在西北沿邊轉了一圈,當時就誠心歸附。回開封後,有段時間跟著薛番子,負責保衛工作。曾經協助負責過赤倉研究所和軍工廠的保衛工作,跟蘇攜打過交道。
大家都算是官家潛邸舊臣,這交情自然跟其他人不同。
“我跟蘇季升有交情,而且我也知道,他現在是求賢如渴,非常希望找到喜歡格物之學又有一定基礎的人才,教授學識。聽得出,道之有這方麵潛質,明天我就帶你去。”
李簡拍著胸脯說道。
剛才一番交談,尤其是剛才談及今科省試,增加的算學、律法等科目時,他聽出陳修在算學上有些造詣。
現如今,精研算學的士子不多,尤其是以治經義為首要的貢士中,更是少之又少。加上陳修的心性也不錯,所以覺得蘇攜應該非常願意收他為門生。
聽到這話,陳修大喜,連忙起身行禮感謝。
張康國覺得有麵子,也心生感激,起身以陳修長輩,向李簡敬了一杯酒。
坐下後,與宇文粹中對視一眼,心中對這些潛邸舊臣有了新的認識。聲名不顯,但能夠團結一心,互相扶植。
聽說官家暗中指令,以這些潛邸舊臣和秘書郎為核心,組成了一個赤心會。但凡加入者,無不是人中俊傑。更重要的是,簡在帝心,等於踏上一條青雲之路。
問題是赤心會屬於半公開,隻有他找你,你找他卻是無門。
在平時,他默默無聲地關注著你,覺得你從能力、學識和政治傾向方麵,符合赤心會的要求,便會有人,你完全意想不到的人出麵,跟你私下談話,邀請你加入赤心會。
聽說赤心會運作了近兩年,前後也不過招募了兩千人,足見這會員身份何其難得。
或許,結交這些潛邸舊臣,能找到入赤心會的機緣。
“何世叔,請問今年朝廷會不會對西夏例行用兵?”
前途有了著落,還是自己十分感興趣的方向,陳修心情大好,多喝了幾杯酒後開始暴露年輕士子好論時政的毛病。
陳修這一問話,其餘人都停住了嘴裏的話,側目注視著在晉寧軍任職的何灌。
剛才言語間,大家知道,何灌在西北興兵時,從河東軍借調至鄜延軍,後又入定邊軍,立下不小軍功,得過忠勇、禦侮和宣武獎章,得到無定河師統製、定邊軍副督軍高永年賞識。
何灌回建河東晉寧軍,高永年向王稟舉薦了他。
整編晉寧軍時,何灌的才幹得到了王稟的認可,便舉薦他來萬勝陸軍大學孫武學院深造,鍍層金後要授予副將軍銜,升任新組建的晉寧軍雁門師統製。
三十多歲,統領近兩萬兵馬,不管如何,都算是軍中新起之秀,想必有關邊軍的消息,比大家都要靈通些。
“例行用兵?”何灌愣了一下,沒聽說過宋軍還有對西夏每年用兵的慣例啊。
可是轉念一想,應該是遠離前線的官民們被連連勝仗給刺激到了,憑空想出了“每年對西夏例行用兵”,口口相傳之下似乎變成了真的。
想到這裏何灌忍不住長歎了一口氣。
打仗是無比凶險的事。一旦戰敗,損兵折將,死傷無數。就算打贏,也是成千上萬的將士們,用鮮血和性命換來的。
到了後方官民這裏,隻是嘴巴一動,意氣奮發地指點起戰事、評價起勝負來。打輸了,一味指責;打贏了,不以為然。
可悲可歎!
何灌按下心頭的情緒,答道:“沒有聽說今年要對西夏用兵。今年軍谘府下發的計劃,我們晉寧軍主要任務是整編和訓練,盡快形成戰鬥力。所以我軍大批軍官和士官,分別進入萬勝陸軍大學和狄武襄士官學校進修。”
陳修和李維對視一眼,還是有些不甘心,繼續追問道:“何世叔,會不會晉寧軍成軍不久,戰力不顯,樞密院就沒有調用你們?”
何灌看了一眼陳修和李維,心裏嘀咕起來,這些年輕士子們,還是像以前,自視甚高,覺得什麽都可以議論,天下萬事萬物,都在他們所學的經義天理之中。
不過這兩位強多了,至少態度謙遜,不恥下問。不像有些今科的貢士,都被官家暗中拔了毛,還一個個傲得跟花冠公雞一般。
“我們晉寧軍,任務之一就是西防西夏。黃河以西的豐麟等州,現在也劃歸我們晉寧軍管轄。盡管元符二年和三年,我軍攻滅了西夏左廂神勇軍司,盡取了明堂川以東,禿尾、屈野、兔毛、濁輪等川大片土地,從勢態上占據優勢。”
“但是在西邊地斤澤、安慶澤、黃羊澤等河南戈壁草原上,還居住著數萬帳黨項、沙陀、回鶻部落。他們時常對明堂川以東地區發起襲擊。樞密院去年調朱雀旗井宿七師移駐明堂川,同時組建晉寧軍豐麟騎兵師,駐防屈野川。”
“幾番交戰,互有勝負。開始時西夏軍仗著熟悉地利的優勢,小勝一頭。隨著我井宿七師和豐麟騎兵師逐漸熟悉當地地形後,再也不落下風。我還在河東時,常常看到通報,兩師深入河南之地,對西夏諸部進行反襲戰。”
何灌知道大家想知道什麽。無非是多聽些邊境驚心動魄的戰事,好成為飯後茶餘的談資。
“真派兵打起來了?”李維詫異地問道,“我朝不是與西夏議和了嗎?”
“我們宋軍和西夏軍,都是脫去官袍製服,換上鄉野民服。雖然已經是上千人的互相攻戰,但依然屬於邊境百姓的衝突。互相之間發文斥問,然後打到一定火候,兩邊的邊將和官員奉命在關隘裝模作樣地談一談,暫且安寧個半月十天。”
“以前我軍少馬,騎兵不盛,所以總是落於下風,一味地扼守邊寨,被夏軍襲擾。而今我朝收複河湟、西海以及河曲、青唐等吐蕃舊地,良馬再也不缺,不算朱雀旗,晉寧、定邊、平夏、定西四軍在編的騎兵團應有十幾個。所以與夏軍對攻得有聲有色,不落下風。”
“原來如此。”聽了何灌的話,陳修、李維等人還是有些遺憾,“看來今年沒有大的戰事了。”
“不,不,其實我軍在今年還是有大動作。”李簡搖頭說道。
“真的嗎?我軍對哪裏用兵了?”
“除了朱雀旗主力對吐蕃腹地烏斯藏地區繼續用兵之外,定西軍今年主要目標就是河西地區。”李簡說到這裏,轉頭對何灌說道,“仲源兄,你在孫武學院研修,應該有相關訊息的通報。揀些能說的,給張侍郎、仲達先生和兩位郎君說一說。”
李邈在一旁也附和道:“少易說得極是。某也聽聽西北打勝仗的消息,解氣又提神。”
眾人聞言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聽到李邈最後一句,何灌不由想起在孫武學院研修時,典軍署政宣局的政宣官來上課,有提到要多向後方的官民宣傳,以勝仗等事跡,讓官民們對宋軍產生認同感,同時培養一種為國憂患、為國自豪的愛國精神。
想到這些,何灌不動聲色地一笑,“李少易說得沒錯,我們確實有收到西北的最新戰事通報。趁著酒興,給大家說一說。不過請大家諒解,何某說的都是不違反《軍事機要保密條例》的訊息。所以沒有說的,大家不要苦苦追問。”
大家又笑了,非常理解何灌話裏的意思,都靜待他的講述。
李維和陳修側耳一聽,外麵的聲音挺熟悉的,好像是一起省試的貢士。連忙出門看個究竟。
張康國幾位沒有出去,隻是在雅間裏低聲說著話。聽著外麵的動靜,先是勸解的聲音,然後高聲嚷嚷不服輸的聲音。最後又是苦苦相勸,過了一會,終於平息下來。
李維和陳修回來後,一臉的無奈。
“都是今科省試的舉士,心中不爽利,喝了幾杯酒後就爭論起來。”
“爭什麽?”
“前些日子,學部委托弘文院編撰一部字典,準備把古往今來的字悉數收集,按注音、部首別類分頁,附上簡繁字體對照、釋義、詞語、典句。官家都為它取好名字,《舟海字典》。”
“聽說過!這可是前所未有的文事盛舉啊。”張康國答道,“這件事也爭吵什麽?”
陳修苦笑道,“弘文院特意組建了《舟海字典》編修局,請了大蘇公為總編撰,其餘二十多位名士大儒為編撰。剛才是有幾位貢士覺得總編撰應當為伊川先生,借著酒意嚷嚷了幾句,不想被一群大蘇公的擁躉聽到了...”
學術之爭,進而學派之爭。隻是現在的大蘇公在官家的敬重下,報紙雜誌的吹捧下,已經成為四海敬仰的人氣天王,炙手可熱。這幾位貢士敢說他的不是,膽子確實肥。
李維卻在一旁著急地說道:“少易兄,你認識季升先生。”
他更著急好友的前途。
李簡哈哈一笑,“也是巧了,李某還真認識蘇季升。”
元符二年秋季,李簡跟著趙似屁股後麵在西北沿邊轉了一圈,當時就誠心歸附。回開封後,有段時間跟著薛番子,負責保衛工作。曾經協助負責過赤倉研究所和軍工廠的保衛工作,跟蘇攜打過交道。
大家都算是官家潛邸舊臣,這交情自然跟其他人不同。
“我跟蘇季升有交情,而且我也知道,他現在是求賢如渴,非常希望找到喜歡格物之學又有一定基礎的人才,教授學識。聽得出,道之有這方麵潛質,明天我就帶你去。”
李簡拍著胸脯說道。
剛才一番交談,尤其是剛才談及今科省試,增加的算學、律法等科目時,他聽出陳修在算學上有些造詣。
現如今,精研算學的士子不多,尤其是以治經義為首要的貢士中,更是少之又少。加上陳修的心性也不錯,所以覺得蘇攜應該非常願意收他為門生。
聽到這話,陳修大喜,連忙起身行禮感謝。
張康國覺得有麵子,也心生感激,起身以陳修長輩,向李簡敬了一杯酒。
坐下後,與宇文粹中對視一眼,心中對這些潛邸舊臣有了新的認識。聲名不顯,但能夠團結一心,互相扶植。
聽說官家暗中指令,以這些潛邸舊臣和秘書郎為核心,組成了一個赤心會。但凡加入者,無不是人中俊傑。更重要的是,簡在帝心,等於踏上一條青雲之路。
問題是赤心會屬於半公開,隻有他找你,你找他卻是無門。
在平時,他默默無聲地關注著你,覺得你從能力、學識和政治傾向方麵,符合赤心會的要求,便會有人,你完全意想不到的人出麵,跟你私下談話,邀請你加入赤心會。
聽說赤心會運作了近兩年,前後也不過招募了兩千人,足見這會員身份何其難得。
或許,結交這些潛邸舊臣,能找到入赤心會的機緣。
“何世叔,請問今年朝廷會不會對西夏例行用兵?”
前途有了著落,還是自己十分感興趣的方向,陳修心情大好,多喝了幾杯酒後開始暴露年輕士子好論時政的毛病。
陳修這一問話,其餘人都停住了嘴裏的話,側目注視著在晉寧軍任職的何灌。
剛才言語間,大家知道,何灌在西北興兵時,從河東軍借調至鄜延軍,後又入定邊軍,立下不小軍功,得過忠勇、禦侮和宣武獎章,得到無定河師統製、定邊軍副督軍高永年賞識。
何灌回建河東晉寧軍,高永年向王稟舉薦了他。
整編晉寧軍時,何灌的才幹得到了王稟的認可,便舉薦他來萬勝陸軍大學孫武學院深造,鍍層金後要授予副將軍銜,升任新組建的晉寧軍雁門師統製。
三十多歲,統領近兩萬兵馬,不管如何,都算是軍中新起之秀,想必有關邊軍的消息,比大家都要靈通些。
“例行用兵?”何灌愣了一下,沒聽說過宋軍還有對西夏每年用兵的慣例啊。
可是轉念一想,應該是遠離前線的官民們被連連勝仗給刺激到了,憑空想出了“每年對西夏例行用兵”,口口相傳之下似乎變成了真的。
想到這裏何灌忍不住長歎了一口氣。
打仗是無比凶險的事。一旦戰敗,損兵折將,死傷無數。就算打贏,也是成千上萬的將士們,用鮮血和性命換來的。
到了後方官民這裏,隻是嘴巴一動,意氣奮發地指點起戰事、評價起勝負來。打輸了,一味指責;打贏了,不以為然。
可悲可歎!
何灌按下心頭的情緒,答道:“沒有聽說今年要對西夏用兵。今年軍谘府下發的計劃,我們晉寧軍主要任務是整編和訓練,盡快形成戰鬥力。所以我軍大批軍官和士官,分別進入萬勝陸軍大學和狄武襄士官學校進修。”
陳修和李維對視一眼,還是有些不甘心,繼續追問道:“何世叔,會不會晉寧軍成軍不久,戰力不顯,樞密院就沒有調用你們?”
何灌看了一眼陳修和李維,心裏嘀咕起來,這些年輕士子們,還是像以前,自視甚高,覺得什麽都可以議論,天下萬事萬物,都在他們所學的經義天理之中。
不過這兩位強多了,至少態度謙遜,不恥下問。不像有些今科的貢士,都被官家暗中拔了毛,還一個個傲得跟花冠公雞一般。
“我們晉寧軍,任務之一就是西防西夏。黃河以西的豐麟等州,現在也劃歸我們晉寧軍管轄。盡管元符二年和三年,我軍攻滅了西夏左廂神勇軍司,盡取了明堂川以東,禿尾、屈野、兔毛、濁輪等川大片土地,從勢態上占據優勢。”
“但是在西邊地斤澤、安慶澤、黃羊澤等河南戈壁草原上,還居住著數萬帳黨項、沙陀、回鶻部落。他們時常對明堂川以東地區發起襲擊。樞密院去年調朱雀旗井宿七師移駐明堂川,同時組建晉寧軍豐麟騎兵師,駐防屈野川。”
“幾番交戰,互有勝負。開始時西夏軍仗著熟悉地利的優勢,小勝一頭。隨著我井宿七師和豐麟騎兵師逐漸熟悉當地地形後,再也不落下風。我還在河東時,常常看到通報,兩師深入河南之地,對西夏諸部進行反襲戰。”
何灌知道大家想知道什麽。無非是多聽些邊境驚心動魄的戰事,好成為飯後茶餘的談資。
“真派兵打起來了?”李維詫異地問道,“我朝不是與西夏議和了嗎?”
“我們宋軍和西夏軍,都是脫去官袍製服,換上鄉野民服。雖然已經是上千人的互相攻戰,但依然屬於邊境百姓的衝突。互相之間發文斥問,然後打到一定火候,兩邊的邊將和官員奉命在關隘裝模作樣地談一談,暫且安寧個半月十天。”
“以前我軍少馬,騎兵不盛,所以總是落於下風,一味地扼守邊寨,被夏軍襲擾。而今我朝收複河湟、西海以及河曲、青唐等吐蕃舊地,良馬再也不缺,不算朱雀旗,晉寧、定邊、平夏、定西四軍在編的騎兵團應有十幾個。所以與夏軍對攻得有聲有色,不落下風。”
“原來如此。”聽了何灌的話,陳修、李維等人還是有些遺憾,“看來今年沒有大的戰事了。”
“不,不,其實我軍在今年還是有大動作。”李簡搖頭說道。
“真的嗎?我軍對哪裏用兵了?”
“除了朱雀旗主力對吐蕃腹地烏斯藏地區繼續用兵之外,定西軍今年主要目標就是河西地區。”李簡說到這裏,轉頭對何灌說道,“仲源兄,你在孫武學院研修,應該有相關訊息的通報。揀些能說的,給張侍郎、仲達先生和兩位郎君說一說。”
李邈在一旁也附和道:“少易說得極是。某也聽聽西北打勝仗的消息,解氣又提神。”
眾人聞言不由哈哈大笑起來。
聽到李邈最後一句,何灌不由想起在孫武學院研修時,典軍署政宣局的政宣官來上課,有提到要多向後方的官民宣傳,以勝仗等事跡,讓官民們對宋軍產生認同感,同時培養一種為國憂患、為國自豪的愛國精神。
想到這些,何灌不動聲色地一笑,“李少易說得沒錯,我們確實有收到西北的最新戰事通報。趁著酒興,給大家說一說。不過請大家諒解,何某說的都是不違反《軍事機要保密條例》的訊息。所以沒有說的,大家不要苦苦追問。”
大家又笑了,非常理解何灌話裏的意思,都靜待他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