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轉向黃興國,問道:“黃知縣,今日聽你介紹,對本縣地方的人和事,了解得很深。那你說說,新絳縣出任裏正保正的,多是什麽人?”
黃興國連忙站起身來,拱手答道:“回陛下的話,本縣裏正,如果一村是世代相傳的大家族,自然而然是族長出任。如果該村諸姓都有,一般是納糧賦最多的人家擔任。”
“納糧賦最多的人家擔任?”趙似眨了眨眼睛,“是不是該村土地最多的人?”
“回陛下的話,是的。隻有土地最多,納糧賦自然也最多。”
“那就是村裏的地主...”趙似沒有繼續往下說,但話裏的意思,在座的人都聽得明白。
掌握土地,就是掌握核心資產。幫他幹活的佃戶,基本上都會站在他這邊。如果整個村的土地都在他的手裏,倒也罷了,反正繳納給朝廷的賦稅,都是從他的口袋裏掏出來。
要是村裏的土地,地主占一半,其餘村民占一半。地主即裏正,他會不會上下其手,讓自己的賦稅少繳,其餘有地的村民多繳?
確保公平公正,讓賦稅由該繳納之戶承擔,是官家再三強調,也是天啟新政中上天入地的搜錄田地人口,推動賦稅製度改革的最重要目的。
正因為是最重要的,所以也是困難最大的事情。牽涉的利益太多了,利益背後的人,肯定會千方百計地抵製和阻擾。
趙似又問道:“黃知縣,擔任保正之人,多是什麽人?”
“回陛下的話,族長為裏正,則為裏正指定族中孔武有力者;大戶為裏正,則多半為大戶親近的本地強人。”
“鄉鎮公所,不審查,不幹涉?”
“回陛下的話,律法規定上說,裏正保正必須由鄉鎮公所批準,報縣府備桉。且保正由鄉鎮警正領導,負責訓練、考成等。但是...”黃興國遲疑一下,還是繼續往下說。
“陛下,鄉鎮的諸事大致一樣,吃頓飯,喝頓酒,什麽矛盾都能解決。鄉鎮警正,多為河東禁軍淘汰退伍者,參差不齊,難以確保人人都是忠守職責,大公無私之人。”
趙似揮了揮手,表示自己明白了。
“黃知縣的話,說到點子上了。官吏選拔出來了,也用心培訓了一番,還經過一次次考試,看上去各個都是人才。可是實際任職後,各種問題都出來了。能堅持初心的,不多啊。為什麽?整個的治政環境和官場風氣擺在那裏,不花大力把它糾正過來,它就是一口大染缸,多少官吏填進去,都會染得烏漆墨黑。”
趙似說完,用鼓勵的眼神看了一圈眾人,又說道:“諸卿,有什麽看法,都說說吧。”
身為河東郡守,常安民當仁不讓地率先開口。
“陛下,臣覺得,扭轉治政環境和官場風氣,建設官吏隊伍,應該多處落筆。首先,需要提高官吏們的本身素質。天啟新政製定的文官考錄製度,就是從這一方麵入手的。必須經曆十幾年的係統教育,再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最後經過專業培訓,成為官吏。”
“有人抱怨,說本朝文官是天下最難考的。真是笑話了,臣是考過進士的,國考再難考,能有解試、省試難考?那個什麽率...”常安民一時卡殼了。
李複在旁邊輕聲提醒了一句:“錄取率。”
“對,就是錄取率。錄取率擺出來一看,國考遠遠高於省試。”
趙似點點頭,這一點常安民說的沒錯。
現在能讀書的人,尤其一口氣能脫產讀十幾年書的人,真不多。所以每年能入讀幾所大學的人,跟以往到開封參加省試的士子差不多。省試錄取人數時高時低,但是為了籠絡士子,收買文人,仁宗後,一般保持在三成。
成均、璧雍大學第一批畢業生已經出來了,在國考錄取中,一般在七成以上,其餘的被各家背景通天的商號、工廠給搶了去。
十分地搶手。基本上是考入成均、璧雍等大學,美好前途就等著你。
“隻是前兩年,人才貴乏,朝廷為了一時之濟,基本是從原來的儲才裏選拔。如轉無品階的吏為入流有品階的官吏,一並納入吏治管理中;讓待選官員進入各部開設的速成班,加以短期培訓,突擊上崗...”
李複心頭一動,他知道常安民說的這些問題,其實牽涉到胥吏治理和冗員問題。
李複非常有心,他知道胥吏問題從前唐開始出現,到本朝變得十分嚴重。官家和朝廷借著新政,把它一並處理。全部並入到官吏體製裏,統一招錄、考成和遷黜。
本朝三大問題,三冗——冗員、冗兵、冗費。冗費是前兩個問題衍伸出來的,把冗員、冗兵解決了,冗費能解決大半。
現在回過頭看,冗兵問題從元符二年秋,官家出任樞密院使後,就開始著手解決。
各路禁軍大整編,精銳編為軍衛。
部分年紀確實有點大的精銳老兵,體力精力不在巔峰,難以應付高強度戰事,就轉到地方兵備司——負責各郡郡兵的訓練和統領。
其餘禁軍大部分轉為警察。
治安警、巡警、路警、水警、稅警、特警,名類繁多。後來還搞了郡州官府可以調動的機動警力——保安警隊。
當時大家不以為然,覺得治標不治本。這些大頭兵隻是換個名頭繼續吃皇糧。
有的人還在報紙上冷嘲熱諷,說一縣一州,屁大的地方,原本有幾十個捕快衙役就夠了,非得安排所謂的警察,勞民傷財。所謂冗兵冗費治理,不過是一場笑話。當時李複也是其中之一,現在想來,他就覺得慚愧。
因為到後來,警察製度普及的好處,慢慢被人看出來。
首先是地方治安問題。
有人的地方肯定就有糾紛。數千上萬人聚集在一城,怎麽可能沒有打架鬥毆、矛盾糾紛?隻是以前被捕快和衙役們壓下去,私下解決了,所以才顯得“地方靖平,路不拾遺”,成為文官筆下吹噓的政績。
實際上地方的治安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隻是被掩蓋了而已。
黃興國連忙站起身來,拱手答道:“回陛下的話,本縣裏正,如果一村是世代相傳的大家族,自然而然是族長出任。如果該村諸姓都有,一般是納糧賦最多的人家擔任。”
“納糧賦最多的人家擔任?”趙似眨了眨眼睛,“是不是該村土地最多的人?”
“回陛下的話,是的。隻有土地最多,納糧賦自然也最多。”
“那就是村裏的地主...”趙似沒有繼續往下說,但話裏的意思,在座的人都聽得明白。
掌握土地,就是掌握核心資產。幫他幹活的佃戶,基本上都會站在他這邊。如果整個村的土地都在他的手裏,倒也罷了,反正繳納給朝廷的賦稅,都是從他的口袋裏掏出來。
要是村裏的土地,地主占一半,其餘村民占一半。地主即裏正,他會不會上下其手,讓自己的賦稅少繳,其餘有地的村民多繳?
確保公平公正,讓賦稅由該繳納之戶承擔,是官家再三強調,也是天啟新政中上天入地的搜錄田地人口,推動賦稅製度改革的最重要目的。
正因為是最重要的,所以也是困難最大的事情。牽涉的利益太多了,利益背後的人,肯定會千方百計地抵製和阻擾。
趙似又問道:“黃知縣,擔任保正之人,多是什麽人?”
“回陛下的話,族長為裏正,則為裏正指定族中孔武有力者;大戶為裏正,則多半為大戶親近的本地強人。”
“鄉鎮公所,不審查,不幹涉?”
“回陛下的話,律法規定上說,裏正保正必須由鄉鎮公所批準,報縣府備桉。且保正由鄉鎮警正領導,負責訓練、考成等。但是...”黃興國遲疑一下,還是繼續往下說。
“陛下,鄉鎮的諸事大致一樣,吃頓飯,喝頓酒,什麽矛盾都能解決。鄉鎮警正,多為河東禁軍淘汰退伍者,參差不齊,難以確保人人都是忠守職責,大公無私之人。”
趙似揮了揮手,表示自己明白了。
“黃知縣的話,說到點子上了。官吏選拔出來了,也用心培訓了一番,還經過一次次考試,看上去各個都是人才。可是實際任職後,各種問題都出來了。能堅持初心的,不多啊。為什麽?整個的治政環境和官場風氣擺在那裏,不花大力把它糾正過來,它就是一口大染缸,多少官吏填進去,都會染得烏漆墨黑。”
趙似說完,用鼓勵的眼神看了一圈眾人,又說道:“諸卿,有什麽看法,都說說吧。”
身為河東郡守,常安民當仁不讓地率先開口。
“陛下,臣覺得,扭轉治政環境和官場風氣,建設官吏隊伍,應該多處落筆。首先,需要提高官吏們的本身素質。天啟新政製定的文官考錄製度,就是從這一方麵入手的。必須經曆十幾年的係統教育,再經過層層選拔脫穎而出,最後經過專業培訓,成為官吏。”
“有人抱怨,說本朝文官是天下最難考的。真是笑話了,臣是考過進士的,國考再難考,能有解試、省試難考?那個什麽率...”常安民一時卡殼了。
李複在旁邊輕聲提醒了一句:“錄取率。”
“對,就是錄取率。錄取率擺出來一看,國考遠遠高於省試。”
趙似點點頭,這一點常安民說的沒錯。
現在能讀書的人,尤其一口氣能脫產讀十幾年書的人,真不多。所以每年能入讀幾所大學的人,跟以往到開封參加省試的士子差不多。省試錄取人數時高時低,但是為了籠絡士子,收買文人,仁宗後,一般保持在三成。
成均、璧雍大學第一批畢業生已經出來了,在國考錄取中,一般在七成以上,其餘的被各家背景通天的商號、工廠給搶了去。
十分地搶手。基本上是考入成均、璧雍等大學,美好前途就等著你。
“隻是前兩年,人才貴乏,朝廷為了一時之濟,基本是從原來的儲才裏選拔。如轉無品階的吏為入流有品階的官吏,一並納入吏治管理中;讓待選官員進入各部開設的速成班,加以短期培訓,突擊上崗...”
李複心頭一動,他知道常安民說的這些問題,其實牽涉到胥吏治理和冗員問題。
李複非常有心,他知道胥吏問題從前唐開始出現,到本朝變得十分嚴重。官家和朝廷借著新政,把它一並處理。全部並入到官吏體製裏,統一招錄、考成和遷黜。
本朝三大問題,三冗——冗員、冗兵、冗費。冗費是前兩個問題衍伸出來的,把冗員、冗兵解決了,冗費能解決大半。
現在回過頭看,冗兵問題從元符二年秋,官家出任樞密院使後,就開始著手解決。
各路禁軍大整編,精銳編為軍衛。
部分年紀確實有點大的精銳老兵,體力精力不在巔峰,難以應付高強度戰事,就轉到地方兵備司——負責各郡郡兵的訓練和統領。
其餘禁軍大部分轉為警察。
治安警、巡警、路警、水警、稅警、特警,名類繁多。後來還搞了郡州官府可以調動的機動警力——保安警隊。
當時大家不以為然,覺得治標不治本。這些大頭兵隻是換個名頭繼續吃皇糧。
有的人還在報紙上冷嘲熱諷,說一縣一州,屁大的地方,原本有幾十個捕快衙役就夠了,非得安排所謂的警察,勞民傷財。所謂冗兵冗費治理,不過是一場笑話。當時李複也是其中之一,現在想來,他就覺得慚愧。
因為到後來,警察製度普及的好處,慢慢被人看出來。
首先是地方治安問題。
有人的地方肯定就有糾紛。數千上萬人聚集在一城,怎麽可能沒有打架鬥毆、矛盾糾紛?隻是以前被捕快和衙役們壓下去,私下解決了,所以才顯得“地方靖平,路不拾遺”,成為文官筆下吹噓的政績。
實際上地方的治安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隻是被掩蓋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