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本朝定製,捕快和衙役們屬於“義務工”,本質上屬於徭役的一種,後來才變成差役。


    李複調查過,衙門隻會給差役一點點錢糧,還時有時無——國庫有錢糧,也是緊著“有編製”的官員,剩下一點殘渣才會給到胥吏和胥吏都不如的差役們。


    為了生計,就得想辦法搞錢。百姓糾紛,差役們壓著私下調解,就是搞錢的門路之一。至於會不會秉公處理,可想而知。


    普及警察製度,淘汰和收編捕快和衙役。先查底子,惡跡斑斑的開除法辦,剩下還能用的轉為輔警,招募使用。


    警察和輔警領著朝廷的俸祿(冗兵裁並後省下的錢糧),要整治他們就名正言順,光明正大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警察隊伍被規範好了,地方上的實際治安眼看著變好。


    最關鍵的是,隨著警察這種半軍事化機構和製度的普及,朝廷對地方各方麵的掌控力增強了許多。


    警察,畢竟是強力部門,有組織有紀律,裝備兵甲,拉出來是能打能殺的,與軍隊並列為軍警。


    郡守常安民是當事人,他自有自己的體會。


    李複是看過相關文檔,自己揣摩出來的——當初官家抓住了開封城內外軍警力量,這才在儲位之爭中一馬當先。


    當初官家解決冗兵另外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把數量龐大的廂軍進行軍轉民!


    有底子的改編成為廠礦、營造社、轉運社;隻會耕種賣力氣的,改編為深入兩湖、江西和嶺南的拓墾團。


    統統自食其力。


    如此一來,這些廂軍收入增加,讓家眷能夠吃上一口飽飯。更重要的,朝廷不用給他們發錢糧吊命,節省了大量錢糧。相反,這些改編的廂軍,還為朝廷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和稅賦。


    國庫支出減少一大塊,收入增加一大截,裏外裏算下來是一筆不菲的數字。


    財政支出減少、兵員精幹更有戰鬥力...冗兵是基本解決了。


    接下來是冗員。


    李複等人知道,冗員無非是仁宗皇帝之後,為了籠絡士子,收買文人,在解試、省試上提高錄取率,每次都會錄取大量的進士,成為儲備官員。


    同時,為了籠絡文官,大行優撫。一定官階以上官員,可以遺蔭——子孫後代可以出來當官。可以舉薦——舉薦為太學生或實習官員,再經過一番運作,成為正式官員。


    百年下來,沉積了大量的官員。他們都是朝廷的官員,拿著俸祿,等著赴任實職。可是天下的官職隻有那麽多,僧多粥少。


    閑得沒事做的官員們聚集在開封城,吃喝玩樂之餘議論朝政、指點江山,看什麽都不順眼,看誰都是庸才,誰做都有問題,唯獨自己才是不世出的大才!


    於是開封城風氣搞得烏煙瘴氣——好逸惡勞、棄簡求奢,妄議國事、吹毛求疵...


    李複看過當初官家以龍泉山人寫過的一係列文章——做實事的人最容易被抨擊——因為做的越多,越容易被找出毛病,越容易出錯。不做實事,隻是清談的人,絕對不會出錯,所以可以一身“清正”罵東罵西。


    如此一來,願意做實事的人越來越少,清談妄議的人越來越多。


    真是一針見血,正中時弊!


    官家即位後,冗員必須要解決。他很快就開始了。


    先是把胥吏並入官員體係,成為完整的上至三省下至鄉鎮的官吏製度,統一管理。


    如此一來,增加了不少空缺——以前不少的胥吏劣跡斑斑,被查處法辦,既能樹立威信,又能增加空缺。胥吏占據的崗位,總得有人來做。


    接著把教師一職也並入官吏體係裏,編為特事官。


    至此,特事官、政事官和司法官,大宋文官體製齊全了。加上軍警——公教軍警,成為吃皇糧的代名詞。


    教師實際分三類,中小學的為教師,分普級、中級、高級、特級四等級。職業院校為講師,分普、中、高三級。大學院校有講師,但隻是輔助教學,主要是教授——分僉教授、副教授、教授(正教授)和終身教授。


    這等於特事官也有品階——士子儒生們最在意這個。


    然後官家把百年沉積的冗員,向**品的“吏”和名為特事官、實為教師的崗位安排。如此巨大數量的空缺,足以把朝中冗沉的官員全部安置好。


    人人有“官”做,人人有事做。


    李複覺得,這一招絕妙無比。


    清理冗員不比打壓地方世家。


    地方世家聽著有數百家之多,其實真正打擊的關鍵世家就那麽二三十家,屬於過於囂張跋扈、又被捏著真憑實據的。其餘的多是受牽連的小家族。


    打擊少數,警示大多數。


    世家傳承數十上百年,底蘊深厚,也變得身嬌肉貴,不到萬不得已不敢妄動。所以各州縣的地方世家都沉得住氣。


    冗員不同,牽涉太廣了。


    宋仁宗皇佑年間,有實際差遣的內外官員已達到一萬七千三百人,加上未統計入內的未受差遣的京官、使臣及守選人等,總數當在三萬以上。


    大宋有郡州三百二十個,縣一千二百五十個。按照定額官吏不過五六千人,仁宗時已經超過五倍多。


    後來元豐改製、紹聖新改,裁並了一部分,但還是有兩萬多。因為恩蔭、舉薦、進納(即買官)時停時開,科舉卻三年一次,每次數百上千的錄取。


    有時候裁減的還沒有新增加的多。


    這些人涉及各方麵,有世家,有寒家,有士林儒生,有工匠黔首,有功勳之後,有商賈之家。恩蔭、舉薦、進納等非正規入仕渠道永停,科試改製,都可以忍受,但是已經授過官身,進入官吏體係內的,你就不能開除。


    這些人鬧將起來,牽涉到各地方各方麵,跟單單打壓地方世家完全不同。


    李複體諒官家的苦心。他外要剪除西夏外患,內要穩定政局,所以在某些方麵必須做出讓步。


    所以他才如此進行冗員改革。


    你不想做小吏,不想當教師之類的特事官?如果有人敢這樣鬧,那占理的就是朝廷和官家。


    有官職和差遣給你,還挑三揀四的,為國為民的聖賢道理,讀到哪裏去了?


    官家在《東華朝報》明發的詔書,“為國盡忠、為民盡責,不分南北東西,不分官職高低。”就為這件事定下了基調。


    李複的思緒轉過無數轉,耳邊傳來常安民的話,裏麵有提到自己的名字,他猛地一激靈,從自己的思緒裏掙脫出來。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