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把密報遞給長孫墨離。
長孫墨離看完後,抬起頭說道:“陛下,事已至此,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嗯,我們已經展現出強大的軍事實力,給遼國百官軍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仗打到如今,變成了五分軍事五分政治。玄明先生,派誰去好呢?”
長孫墨離想了想,推薦了一人。
“讓李簡去吧。”接著長孫墨離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自天啟八年,梁大監的西檢文房被合並入軍事情報局後,遼國上下的一切舉動,都在軍事情報局的掌控之中。論對遼國情況最熟悉的人,當然非李簡莫屬。他不僅有膽略,也有才智,相信他能辦好此事。而且他正好在信都協調情報工作。”
趙似想了想,派人把李簡請來。
“李十四郎,這個任務你有沒有膽子接?”趙似把情況說清楚,直接問道。
“陛下,請容臣細細想一想。”李簡拱手先告聲罪。
“可以。此事關係重大,是需要好好想一想。你坐下來想,不急,慢慢想。”
李簡把所有的利弊以及可能發生的事情全部仔細地想了一遍,最後站起身來,對趙似說道:“臣願意接下此任務。”
語氣堅毅,聲音亮朗。
“此去危險重重,稍不小心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李十四郎,你可要想清楚。”趙似又追問了一句。
“回陛下的話,臣仔細想過,此去危險是有,但生機更多。軍情局和西檢文房在遼國苦心經營了十年,早就布下了密密麻麻的一張網。現在正是它發揮關鍵作用的時候了。”
李簡說到這裏,臉上露出笑意,“陛下,你是知道臣的性子,多少還是有點貪生怕死的。要不然當年早就跟折仲古(折彥質)、楊景賢(楊宗閔)他們上前線掙軍功去了。所以臣權衡過,此去肯定是危險重重,但是隻要應對得當,保住小命不是問題。”
趙似哈哈大笑,“你這家夥啊!朕沒有用錯你。”
李簡趁機提出自己的意見,“陛下,臣想稍晚點再出發。”
“你覺得什麽時候再過去最合適?”
“等我軍攻下涿州城,給遼軍上下再狠狠敲上一棍子。臣那時候過去,最合適不過。”
趙似想了想,點了點頭。
“沒錯。叔通,寫份信給劉法,告訴他,拿出十二分手段攻下涿州城。嗯,告訴他,不要再藏著掖著了,朕給他的那些寶貝們,統統亮出來,往死裏打,讓遼軍那些北蠻子好好見識一下,什麽叫鐵與火,什麽是科技的力量!”
“是!”
“再告訴他,不用擔心後勤運輸。泥沽寨的臨時碼頭已經修建好,可以停靠船隻。京畿槍炮廠和火藥廠的彈藥,多了一條運輸渠道——能夠通過運河、大清河直通東興港,由海船轉運泥沽寨,再沿著桑幹河逆流而上,可以直抵燕京城附近。”
“是!”
趙似的急信很快送到宋軍南路軍前線指揮部。
劉法等人正在指揮大軍,緊張地做著攻打涿州城的準備。
“這是陛下的書信,聖意也很清楚,大家議一議吧。”劉法先說道。
“陛下叫我們大張旗鼓、使出全部本事來,是不是要嚇唬對麵的遼軍,以戰促和?”
在場的都是大宋名將,腦子都不差,很快就想到了這書信背後的緣故。高世宣性子急,開口先說了出來。
“聖意如何,我們做臣子的不敢加以揣測。”劉法看了高世宣一眼,暗中點撥了一句。你雖然跟王稟,早早入潛邸,在官家未即位前就成了他的箭術師傅。後來官家也十分敬重你,人前人後必稱高師。
即如此,你就越要謹守為臣之道。
高世宣聽出劉法的勸規之意,感激地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麽。
都參軍王湣也聽出話裏的意思,故意轉移話題道:“既然官家說不用擔心後勤壓力,讓我們敞開了打,給遼軍一個大大的教訓。那我們就擺開陣勢,把壓箱底的家夥什全部亮出來,好好給遼蠻子們看一看。”
“沒錯,就該如此!”郭成附和道。
看到意見統一,劉法想了想,提出自己的意見。
“既然如此,那就把涿州總攻時間推遲兩天。那些原本用於攻打燕京城的大家夥們運上來,再準備妥當,需要些時間。我們也加緊囤積足夠多的彈藥和配件。其次...”
“把二線支援部隊調六個師上來,補充南路軍中方麵軍的兵力。現在我們要謹防遼軍狗急跳牆,垂死掙紮。我們運上來的那些大家夥,都很金貴,要是被遼軍偷襲反擊,損壞了一些,大家都心痛。防禦工作,郭將軍,請你負責。”
“是!”郭成現在跟王稟一樣,是大宋最善守的兩員大將。防禦遼軍反擊偷襲,他最適合。
“高將軍,東路軍已經進入灤州,繼續向西前進。預計五到十天,可能會與北路軍在薊州玉田一帶會合。本將派你率領四個師,從滄州小南河寨出發,沿著桑幹河一路向北。一是保護桑幹河河運,我軍最重要的糧草輜重轉運渠道。二是與北路、東路軍會合,繼續從東邊向西擠壓遼軍。”
“是!”
耶律大石率領遼興軍駐紮在涿州城東北十裏的北田山,背靠著涿水。涿水並不寬,水流也不急,但這裏已經架好了十餘座木橋,數萬大軍能夠迅速撤退去北岸。
涿州城,耶律大石交給耶律細古去守,同時調撥了五萬漢軍、渤海軍和奚軍。
宋軍很快就圍了上來。在耶律大石以為他們要攻城時,卻沒有。反而在增加兵力,忙碌著挖掘壕溝土台,搬運著各種器具。
由於宋軍的騎兵源源不斷地湧入這一地區,迫使遼軍的偵騎無法深入偵查,隻能遠遠地看一眼,然後就像偷雞的黃鼠狼,被四下圍過來的宋軍遊騎,咬著尾巴攆得到處跑。
思路客
所以宋軍的情報,隻能半真半假,斷斷續續地傳到耶律大石耳朵裏。
“宋軍在運送十幾件器件,具體是什麽探不清楚,隻知道一具就動用了二三十頭馱牛...”
自從夾土溝之戰後,遼軍上下對宋國的武器已經有了一種未知的恐懼。動用二三十頭牛拉動,這到底是什麽驚天動地的武器啊?
可惜宋軍護得太嚴實,光著遠遠地看一眼,就付出了數十名騎兵的性命。
“宋軍源源不斷地南邊湧來,看旗號,有四到六個師,十五個步兵團以上...”
十五個步兵團,起碼有五萬兵馬。宋國兵多將廣,再調五十萬來都不稀奇。隻是他們的官家一向走精兵路子,增援五到十萬兵馬,很正常。
“桑幹河上有數以百計的船隻,上麵滿載著物品...宋軍數萬兵馬,在兩岸護得嚴嚴實實,我們在數裏外的山丘上眺望了一會...一刻鍾就數到了二十艘船...”
聽著這些報告,耶律大石意識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即將到來。
宋軍這是要幹什麽?這裏還隻是涿州城,離南京城還有上百裏,用得著擺出這麽大的陣勢來嗎?
長孫墨離看完後,抬起頭說道:“陛下,事已至此,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嗯,我們已經展現出強大的軍事實力,給遼國百官軍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仗打到如今,變成了五分軍事五分政治。玄明先生,派誰去好呢?”
長孫墨離想了想,推薦了一人。
“讓李簡去吧。”接著長孫墨離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自天啟八年,梁大監的西檢文房被合並入軍事情報局後,遼國上下的一切舉動,都在軍事情報局的掌控之中。論對遼國情況最熟悉的人,當然非李簡莫屬。他不僅有膽略,也有才智,相信他能辦好此事。而且他正好在信都協調情報工作。”
趙似想了想,派人把李簡請來。
“李十四郎,這個任務你有沒有膽子接?”趙似把情況說清楚,直接問道。
“陛下,請容臣細細想一想。”李簡拱手先告聲罪。
“可以。此事關係重大,是需要好好想一想。你坐下來想,不急,慢慢想。”
李簡把所有的利弊以及可能發生的事情全部仔細地想了一遍,最後站起身來,對趙似說道:“臣願意接下此任務。”
語氣堅毅,聲音亮朗。
“此去危險重重,稍不小心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李十四郎,你可要想清楚。”趙似又追問了一句。
“回陛下的話,臣仔細想過,此去危險是有,但生機更多。軍情局和西檢文房在遼國苦心經營了十年,早就布下了密密麻麻的一張網。現在正是它發揮關鍵作用的時候了。”
李簡說到這裏,臉上露出笑意,“陛下,你是知道臣的性子,多少還是有點貪生怕死的。要不然當年早就跟折仲古(折彥質)、楊景賢(楊宗閔)他們上前線掙軍功去了。所以臣權衡過,此去肯定是危險重重,但是隻要應對得當,保住小命不是問題。”
趙似哈哈大笑,“你這家夥啊!朕沒有用錯你。”
李簡趁機提出自己的意見,“陛下,臣想稍晚點再出發。”
“你覺得什麽時候再過去最合適?”
“等我軍攻下涿州城,給遼軍上下再狠狠敲上一棍子。臣那時候過去,最合適不過。”
趙似想了想,點了點頭。
“沒錯。叔通,寫份信給劉法,告訴他,拿出十二分手段攻下涿州城。嗯,告訴他,不要再藏著掖著了,朕給他的那些寶貝們,統統亮出來,往死裏打,讓遼軍那些北蠻子好好見識一下,什麽叫鐵與火,什麽是科技的力量!”
“是!”
“再告訴他,不用擔心後勤運輸。泥沽寨的臨時碼頭已經修建好,可以停靠船隻。京畿槍炮廠和火藥廠的彈藥,多了一條運輸渠道——能夠通過運河、大清河直通東興港,由海船轉運泥沽寨,再沿著桑幹河逆流而上,可以直抵燕京城附近。”
“是!”
趙似的急信很快送到宋軍南路軍前線指揮部。
劉法等人正在指揮大軍,緊張地做著攻打涿州城的準備。
“這是陛下的書信,聖意也很清楚,大家議一議吧。”劉法先說道。
“陛下叫我們大張旗鼓、使出全部本事來,是不是要嚇唬對麵的遼軍,以戰促和?”
在場的都是大宋名將,腦子都不差,很快就想到了這書信背後的緣故。高世宣性子急,開口先說了出來。
“聖意如何,我們做臣子的不敢加以揣測。”劉法看了高世宣一眼,暗中點撥了一句。你雖然跟王稟,早早入潛邸,在官家未即位前就成了他的箭術師傅。後來官家也十分敬重你,人前人後必稱高師。
即如此,你就越要謹守為臣之道。
高世宣聽出劉法的勸規之意,感激地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麽。
都參軍王湣也聽出話裏的意思,故意轉移話題道:“既然官家說不用擔心後勤壓力,讓我們敞開了打,給遼軍一個大大的教訓。那我們就擺開陣勢,把壓箱底的家夥什全部亮出來,好好給遼蠻子們看一看。”
“沒錯,就該如此!”郭成附和道。
看到意見統一,劉法想了想,提出自己的意見。
“既然如此,那就把涿州總攻時間推遲兩天。那些原本用於攻打燕京城的大家夥們運上來,再準備妥當,需要些時間。我們也加緊囤積足夠多的彈藥和配件。其次...”
“把二線支援部隊調六個師上來,補充南路軍中方麵軍的兵力。現在我們要謹防遼軍狗急跳牆,垂死掙紮。我們運上來的那些大家夥,都很金貴,要是被遼軍偷襲反擊,損壞了一些,大家都心痛。防禦工作,郭將軍,請你負責。”
“是!”郭成現在跟王稟一樣,是大宋最善守的兩員大將。防禦遼軍反擊偷襲,他最適合。
“高將軍,東路軍已經進入灤州,繼續向西前進。預計五到十天,可能會與北路軍在薊州玉田一帶會合。本將派你率領四個師,從滄州小南河寨出發,沿著桑幹河一路向北。一是保護桑幹河河運,我軍最重要的糧草輜重轉運渠道。二是與北路、東路軍會合,繼續從東邊向西擠壓遼軍。”
“是!”
耶律大石率領遼興軍駐紮在涿州城東北十裏的北田山,背靠著涿水。涿水並不寬,水流也不急,但這裏已經架好了十餘座木橋,數萬大軍能夠迅速撤退去北岸。
涿州城,耶律大石交給耶律細古去守,同時調撥了五萬漢軍、渤海軍和奚軍。
宋軍很快就圍了上來。在耶律大石以為他們要攻城時,卻沒有。反而在增加兵力,忙碌著挖掘壕溝土台,搬運著各種器具。
由於宋軍的騎兵源源不斷地湧入這一地區,迫使遼軍的偵騎無法深入偵查,隻能遠遠地看一眼,然後就像偷雞的黃鼠狼,被四下圍過來的宋軍遊騎,咬著尾巴攆得到處跑。
思路客
所以宋軍的情報,隻能半真半假,斷斷續續地傳到耶律大石耳朵裏。
“宋軍在運送十幾件器件,具體是什麽探不清楚,隻知道一具就動用了二三十頭馱牛...”
自從夾土溝之戰後,遼軍上下對宋國的武器已經有了一種未知的恐懼。動用二三十頭牛拉動,這到底是什麽驚天動地的武器啊?
可惜宋軍護得太嚴實,光著遠遠地看一眼,就付出了數十名騎兵的性命。
“宋軍源源不斷地南邊湧來,看旗號,有四到六個師,十五個步兵團以上...”
十五個步兵團,起碼有五萬兵馬。宋國兵多將廣,再調五十萬來都不稀奇。隻是他們的官家一向走精兵路子,增援五到十萬兵馬,很正常。
“桑幹河上有數以百計的船隻,上麵滿載著物品...宋軍數萬兵馬,在兩岸護得嚴嚴實實,我們在數裏外的山丘上眺望了一會...一刻鍾就數到了二十艘船...”
聽著這些報告,耶律大石意識到,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即將到來。
宋軍這是要幹什麽?這裏還隻是涿州城,離南京城還有上百裏,用得著擺出這麽大的陣勢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