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很快就明白宋軍擺出這麽大陣勢,到底是幹什麽——嚇唬他,嚇唬所有的遼軍將士。
兩人合抱那麽粗的炮口,就像一口埋在地裏的陶缸,火光一閃,一枚巨大的黑圓球在噴出的濃煙裏飛上了天,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落在涿州城牆上。平地閃出一團火光,所有的人和物在火光中被撕得粉碎。
再然後是一聲巨響,帶著濃濃的硝煙味和血腥味,呼地一聲傳到你的耳朵裏。
聽說那叫臼炮。
還有一人合抱那麽粗的長銅管,一丈多長,斜斜地架在土台上。然後也是火光、濃煙,噴出來的是一發圓鐵球,結結實實打在城牆上,感覺那一段的城牆都在搖晃著。
聽說那叫長炮。
二十門臼炮,三十門長炮,圍著涿州城開火。那炮聲就像鐵匠的鐵錘,一聲又一聲地打在他的心頭上。
這跟巨型配重式投石機投放烈焰彈不同,那遮天蔽日的火焰,野蠻、凶殘,有一種與你同歸於盡的不顧一切。而這火炮的轟擊,讓你覺得一種力量。所有的火炮,是鐵匠手裏的鐵錘,而你是鐵砧上那塊被千錘萬錘的料。
遠遠地看著,耶律大石覺得涿州城就像一個柔弱的小孩,被一個五大三粗的大漢,一拳又一拳地捶打著,蹂躪著。
宋軍還把擁有六千枝滑膛槍、六十門一百二十野戰炮的四個重裝步兵團,直接擺在遼興軍與涿州城之間。
如果耶律大石敢派出援軍來響應涿州城,夾土溝那一幕,還會重現。
耶律大石一直沉默著。
涿州城東門被十幾門臼炮和長炮對著轟擊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它的城樓左角在一聲巨響聲中,轟然倒塌。
一隊嚴陣以待的宋軍順著廢墟衝了上去。打頭的軍官,身穿漆紅鐵甲,揮舞著長柄苗刀,勢如猛虎。
上千守軍在軍官的帶領下,從各處衝了上來,誓死要堵住這道缺口。
雙方狠狠地撞在了一起,激起巨大的浪花。
宋軍先登營那位帶頭軍官,手下沒有一合之敵,左劈右砍,如同是乘風破浪的船首,一直向前。
兩刻鍾後,那位軍官滿臉黑漆漆的,站在東門城樓最高處,舉起了一麵大宋鳳凰涅槃旗。
城外十萬宋軍齊聲高呼:“萬勝!萬勝!萬勝!”
然後數百支號角吹響,宋軍開始對涿州城發起總攻。橫在涿州城與遼興軍營寨的宋軍,以那四個重裝步兵團為首,也開始緩緩移動,逼近遼興軍。
“傳令全軍撤!撤到涿水以北,再放火燒了這些橋。”耶律大石下令道。
看著遼興軍開始撤退,劉法想起李簡轉達的官家密旨,下令不要追擊過急,將他們全部“驅逐”過涿水即可。他的重點還是放在涿州城。
“涿州城一下,燕京城以南,再無要城險地。我軍可以長驅直入,直抵燕京城下。”劉法意氣奮發地說道。
“是啊!燕雲十六州,從太祖皇帝開始的夙願,終於在陛下手裏實現了。吾等能為前驅,定會名垂青史。”郭成也是十分地激動。
“剛才在東門先登的軍官是誰?”
“是甲三十一步兵團右營左隊隊副韓世忠。”
“這小子不僅英勇善戰,而且在那麽激烈的短兵接戰中能敏銳地察覺到敵人的虛實,是塊好料。”
這時有副官稟告:“甲二十九步兵團前營前隊隊正曲端,率兵攻下了北門。”
“北門?”
“是的將軍。曲端察覺到城中軍心不穩,稟告上級後率領本隊在北門附近埋伏。我軍高呼萬勝,開始總攻時,城中有守軍膽喪,看到北門沒有我軍部署,便打開城門,意圖北逃。曲端率隊趁機衝了進去,控製住城門,接應本營主力入城,拿下了北門。”
“這小子!”
“劉將軍認識他?”王湣好奇地問道。
“認識!他父親曲渙曲公,曾任左班殿直,元佑七年戰死在環州城外。曲端三歲時以父蔭授任三班借職。機敏知書,善作文章,富有兵機韜略。進了懷德營後是個孩子王。”
“原來又是懷德營的俊傑啊。”
耶律大石率軍退據良鄉縣城,這裏離燕京不過數十裏。難道就這樣一路退回到燕京城下?宋軍南路軍突然全力發作,想必其它東、北、西路也在積極推進。
宋軍最講究的是戰略布局,互相配合,絕不會放任南路軍一路孤軍北上。一支南路軍已經如此難以抵抗,再加上東西北三路合圍過來的三支大軍,又該如何抵擋?
耶律大石憂心忡忡,夜深了也睡不著,就在縣衙後院的書房裏來回走動。
“殿下,”蕭斡裏剌在門外輕聲叫道。
“斡裏剌,有什麽事嗎?”
“殿下,有位貴客想拜見殿下。”
“這麽晚了,誰?”耶律大石眉頭一皺,但是出於對蕭斡裏剌的信任,他開口道:“請進來。”
蕭斡裏剌推開門,神情複雜地往旁邊一讓,對身後的人說道:“請!”
耶律大石看著來人,一副遼國漢民打扮,心生不由生出狐疑,正要開口問,來人施施然拱手道:“在下李簡,深夜貿然來訪,實在是無禮,無禮,還請恕罪。”
“李簡?這名字好熟悉,你是宋人,來當說客?”耶律大石盯著李簡看了一會,然後狐疑的目光轉向跟著走進來,順手把門關上的蕭斡裏剌。
“在下與耶律兄弟有緣見麵,應該是在開封城,那時在下還隻是一介草民。匆匆十年,耶律兄弟已經貴為大遼梁王,在下不才,恭據樞密院軍谘副使,兼軍事情報局都事。”
軍情局——李十四郎!耶律大石差點驚叫起來,他驚恐不安的眼神死死地盯著蕭斡裏剌,他最信任的人。
蕭斡裏剌無可奈何地說道:“殿下,他拿著王妃的親筆書信,所以小的不得不把他帶了來。”
耶律大石心裏更驚,喝問道:“你怎麽拿到塔不煙的親筆信?”
“王妃娘子真是一位女中豪傑,比一般男子都看得通透。”李簡雙手奉上一張紙。
耶律大石接過來一看,認識是妻子蕭塔不煙的筆跡——“機不可失!”
短短四個字,蘊含著無盡的含義。
耶律大石捧著那張紙,看了好一會,才緩緩地說道:“李副使,請坐。”
兩人合抱那麽粗的炮口,就像一口埋在地裏的陶缸,火光一閃,一枚巨大的黑圓球在噴出的濃煙裏飛上了天,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落在涿州城牆上。平地閃出一團火光,所有的人和物在火光中被撕得粉碎。
再然後是一聲巨響,帶著濃濃的硝煙味和血腥味,呼地一聲傳到你的耳朵裏。
聽說那叫臼炮。
還有一人合抱那麽粗的長銅管,一丈多長,斜斜地架在土台上。然後也是火光、濃煙,噴出來的是一發圓鐵球,結結實實打在城牆上,感覺那一段的城牆都在搖晃著。
聽說那叫長炮。
二十門臼炮,三十門長炮,圍著涿州城開火。那炮聲就像鐵匠的鐵錘,一聲又一聲地打在他的心頭上。
這跟巨型配重式投石機投放烈焰彈不同,那遮天蔽日的火焰,野蠻、凶殘,有一種與你同歸於盡的不顧一切。而這火炮的轟擊,讓你覺得一種力量。所有的火炮,是鐵匠手裏的鐵錘,而你是鐵砧上那塊被千錘萬錘的料。
遠遠地看著,耶律大石覺得涿州城就像一個柔弱的小孩,被一個五大三粗的大漢,一拳又一拳地捶打著,蹂躪著。
宋軍還把擁有六千枝滑膛槍、六十門一百二十野戰炮的四個重裝步兵團,直接擺在遼興軍與涿州城之間。
如果耶律大石敢派出援軍來響應涿州城,夾土溝那一幕,還會重現。
耶律大石一直沉默著。
涿州城東門被十幾門臼炮和長炮對著轟擊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它的城樓左角在一聲巨響聲中,轟然倒塌。
一隊嚴陣以待的宋軍順著廢墟衝了上去。打頭的軍官,身穿漆紅鐵甲,揮舞著長柄苗刀,勢如猛虎。
上千守軍在軍官的帶領下,從各處衝了上來,誓死要堵住這道缺口。
雙方狠狠地撞在了一起,激起巨大的浪花。
宋軍先登營那位帶頭軍官,手下沒有一合之敵,左劈右砍,如同是乘風破浪的船首,一直向前。
兩刻鍾後,那位軍官滿臉黑漆漆的,站在東門城樓最高處,舉起了一麵大宋鳳凰涅槃旗。
城外十萬宋軍齊聲高呼:“萬勝!萬勝!萬勝!”
然後數百支號角吹響,宋軍開始對涿州城發起總攻。橫在涿州城與遼興軍營寨的宋軍,以那四個重裝步兵團為首,也開始緩緩移動,逼近遼興軍。
“傳令全軍撤!撤到涿水以北,再放火燒了這些橋。”耶律大石下令道。
看著遼興軍開始撤退,劉法想起李簡轉達的官家密旨,下令不要追擊過急,將他們全部“驅逐”過涿水即可。他的重點還是放在涿州城。
“涿州城一下,燕京城以南,再無要城險地。我軍可以長驅直入,直抵燕京城下。”劉法意氣奮發地說道。
“是啊!燕雲十六州,從太祖皇帝開始的夙願,終於在陛下手裏實現了。吾等能為前驅,定會名垂青史。”郭成也是十分地激動。
“剛才在東門先登的軍官是誰?”
“是甲三十一步兵團右營左隊隊副韓世忠。”
“這小子不僅英勇善戰,而且在那麽激烈的短兵接戰中能敏銳地察覺到敵人的虛實,是塊好料。”
這時有副官稟告:“甲二十九步兵團前營前隊隊正曲端,率兵攻下了北門。”
“北門?”
“是的將軍。曲端察覺到城中軍心不穩,稟告上級後率領本隊在北門附近埋伏。我軍高呼萬勝,開始總攻時,城中有守軍膽喪,看到北門沒有我軍部署,便打開城門,意圖北逃。曲端率隊趁機衝了進去,控製住城門,接應本營主力入城,拿下了北門。”
“這小子!”
“劉將軍認識他?”王湣好奇地問道。
“認識!他父親曲渙曲公,曾任左班殿直,元佑七年戰死在環州城外。曲端三歲時以父蔭授任三班借職。機敏知書,善作文章,富有兵機韜略。進了懷德營後是個孩子王。”
“原來又是懷德營的俊傑啊。”
耶律大石率軍退據良鄉縣城,這裏離燕京不過數十裏。難道就這樣一路退回到燕京城下?宋軍南路軍突然全力發作,想必其它東、北、西路也在積極推進。
宋軍最講究的是戰略布局,互相配合,絕不會放任南路軍一路孤軍北上。一支南路軍已經如此難以抵抗,再加上東西北三路合圍過來的三支大軍,又該如何抵擋?
耶律大石憂心忡忡,夜深了也睡不著,就在縣衙後院的書房裏來回走動。
“殿下,”蕭斡裏剌在門外輕聲叫道。
“斡裏剌,有什麽事嗎?”
“殿下,有位貴客想拜見殿下。”
“這麽晚了,誰?”耶律大石眉頭一皺,但是出於對蕭斡裏剌的信任,他開口道:“請進來。”
蕭斡裏剌推開門,神情複雜地往旁邊一讓,對身後的人說道:“請!”
耶律大石看著來人,一副遼國漢民打扮,心生不由生出狐疑,正要開口問,來人施施然拱手道:“在下李簡,深夜貿然來訪,實在是無禮,無禮,還請恕罪。”
“李簡?這名字好熟悉,你是宋人,來當說客?”耶律大石盯著李簡看了一會,然後狐疑的目光轉向跟著走進來,順手把門關上的蕭斡裏剌。
“在下與耶律兄弟有緣見麵,應該是在開封城,那時在下還隻是一介草民。匆匆十年,耶律兄弟已經貴為大遼梁王,在下不才,恭據樞密院軍谘副使,兼軍事情報局都事。”
軍情局——李十四郎!耶律大石差點驚叫起來,他驚恐不安的眼神死死地盯著蕭斡裏剌,他最信任的人。
蕭斡裏剌無可奈何地說道:“殿下,他拿著王妃的親筆書信,所以小的不得不把他帶了來。”
耶律大石心裏更驚,喝問道:“你怎麽拿到塔不煙的親筆信?”
“王妃娘子真是一位女中豪傑,比一般男子都看得通透。”李簡雙手奉上一張紙。
耶律大石接過來一看,認識是妻子蕭塔不煙的筆跡——“機不可失!”
短短四個字,蘊含著無盡的含義。
耶律大石捧著那張紙,看了好一會,才緩緩地說道:“李副使,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