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簡離去許久,耶律大石還坐著椅子上發呆。


    蕭斡裏剌站在一邊,眼觀鼻、鼻觀心,默不作聲。


    兩人彷佛兩座石佛,橘紅色的燭光在他們臉上跳動搖擺,顯得十分詭異。


    終於,耶律大石的聲音打破了沉寂。


    “斡裏剌,李簡的話,你聽明白了吧。”


    “殿下,屬下聽明白了。他口口聲聲說是給你,給耶律家一條活路,但話裏話外是在威脅你。”


    “是啊,在威脅我。”耶律大石長歎了一聲,滿臉的沮喪,“偏偏他就拿捏住了我的命脈。“


    又是一番寂靜。


    “斡裏剌,橫渡之約時,大臣耶律屋質入帳勸諫應天太後(述律平),‘主上已經正位,應該答應算了。’”


    “當時章肅皇帝(耶律李胡)在旁,聽後變了臉色,說:‘有我在,耶律阮怎麽能即位?’耶律屋質說:‘誰叫你殘忍暴虐,失了人心的呢?’應天太後回頭對章肅皇帝說:‘從前我跟太祖寵愛你勝過別的孩子,俗話說:‘偏憐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不是我不想立你,是你自己沒有這個能力!”


    說到這裏,耶律大石雙目冷徹,語氣變得十分森然。


    “身為章肅皇帝七世孫,我從五歲時就背得這段話。這段話讓我明白,所謂天命,在於人心。南京城裏的人心,而今又係在哪個天命上?”


    蕭斡裏剌低著頭,許久不敢答話。這個話題太大,他真的不敢直言。


    耶律大石發泄了一通情緒,慢慢地恢複了平靜。


    “說實話,我真的想不到,耶律諦裏姑、耶律佛頂、蕭誠幹等人,居然已經私通宋國,願為內應。耶律諦裏姑是宗室元老,耶律佛頂是宗室有數的悍將,蕭誠幹是駙馬,他們怎麽就降宋了呢?”


    “殿下,屬下思前想後,或許天祚帝駕崩,讓三人看明白了前途,這才下定了決心。”


    聽了蕭斡裏剌的話,耶律大石默然半天,才幽然歎道:“葉落而知秋。天祚帝駕崩,讓他們明白,我大遼將麵臨一次暴風雨一般的權力之爭。國力已經極盡衰敗,再經過一番不知何時能止的內亂,我們大遼在宋人麵前,是一根根子腐爛、一推就倒的參天大樹。”


    “他們這些人,看得太通透了。可是他們如此這般才智,為何不用在除奸興邦上?偏偏隻是用來圖謀個人的身家富貴上。”


    “殿下,他們也曾經努力過,配合過我們除奸匡正。可是大勢已去...”


    “是啊,大勢已去。我又何嚐不是在顧惜自家性命,自己說服自己,要順勢而為,順應天命...哈哈...”


    說到這裏,耶律大石的眼淚出來。他的聲音不知是哭還是在笑。


    “殿下,成大事者當忍奇恥大辱。越王勾踐何嚐不是如此。而今兵火洶湧,遼國祖陵、耶律一脈,還需要大王續存啊。”


    耶律大石一雙赤紅的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蕭斡裏剌,過了一會,萎然地低下頭,彎了腰。


    “斡裏剌,你又給我找了一個好理由啊。”


    蕭斡裏剌一時之間不知道怎麽勸說了,他看到耶律大石手裏那份名單,靈機一動,開口問道。


    “殿下,李十四郎把這份名單給我們,安得什麽心?他就不怕我們反水,把這些私通宋人的契丹人和奚人都鏟除了。”


    耶律大石的思緒馬上被吸引過來,他看了看手裏的那份名單,舉起來在空中揚了揚,冷笑道:“斡裏剌,要是沒有這些內應,宋軍難道就攻不下南京城?”


    蕭斡裏剌遲疑地答道:“還是能攻下,隻是需要多費一番周折。”


    “一番周折?多大的周折,有邁過涿水那麽費勁嗎?”耶律大石譏諷地反問一句。


    “李十四郎有恃無恐,才把這份名單給我,說是讓我聯絡,以為臂助。其實想一想,連契丹宗室、奚人貴族都能被宋人策反如此多的人,那麽漢人、渤海人呢?為何李十四郎的名單裏,卻一個都沒有?”


    蕭斡裏剌猛地一驚。


    “李十四郎隱瞞了實力!宋人在南京城裏還有更有力的暗棋和布局!”


    耶律大石沒有回答他的話,而是又拿起那份名單默然地看了一會,然後抬起頭,臉上滿是惶然。


    “斡裏剌,你說史書會如何寫我?弑君、擅權、叛國,不臣之舉,我幾乎幹了個遍。我會不會遺臭萬年?”


    “殿下,前晉溫元子有雲,‘既不能流芳後世,不足複遺臭萬載邪!’。大丈夫行事,秉心而行,何必顧忌那些紛紛擾擾?再說了,史書如何評論,我們都化成了土,又有何幹?殿下,重要是眼下。當年那些家夥奪走了章肅皇帝的天子之位,而今卻要靠他的子孫來保全遼國的祖陵、耶律族的血脈。”


    耶律大石猛然站起身來,目光炯炯地看向遠方,冷冷地說道:“沒錯。讓國皇帝(耶律倍)號稱人皇王,因為兄弟內鬩,叛逃南朝。卻不想遼國天子之位,還是落在他這一脈之手。如今他的子孫,祖孫兩代人,數十年如一日的昏庸無道,終於把大遼江山敗壞完了...”


    “我耗費心計,終究扶不正這棵爛透的大樹。我不會為它殉葬,因為跟著它一起入土的是讓國皇帝一脈。我章肅皇帝一脈,會繼續扛起契丹大旗,擔負起耶律家的使命。”


    看著耶律大石康慨陳詞的樣子,蕭斡裏剌心裏默默地想著,或許大王真得給自己找到了一個絕好的理由。


    南京城裏,各處顯得更加躁動不安。


    易州失陷了,涿州失陷了,大遼唯一的希望耶律大石,也節節敗退。這讓南京城軍民百官們,陷入到一種絕望中。


    絕望中,不少契丹親貴,還有一些漢臣們,或在府中堆積了柴火易燃之物;或悄悄購入了鶴頂紅等一飲斃命的毒物...他們都留下了康慨激昂的遺書,要向世人宣告,他們是大遼的赤膽忠臣,他們願意為大遼殉葬!


    但是更多的人變得躁動不安。他們幾近瘋狂地四下串聯,話語不多,但各自都明白對方的意圖。


    耶律大石率領親軍,就是在這種氣氛下回到南京城裏的。


    聽到耶律大石回南京城,趙似對長孫墨離說道:“現在北伐之役,變成了六分政治,四分軍事了。通知劉法,讓他加快進度,提前合圍燕京。對方的腳步加快了,我們要跟上進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破賊校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破賊校尉並收藏大宋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