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我怕死(下)
一夜無話,次日起身後,便有渡口官員張羅船隻渡河,不用郜禦史一行人操勞煩心。在等待的功夫裏,範弘道負手站在黃河岸邊,望著滾滾波濤若有所思。
郜禦史閑得無聊,便找範弘道閑聊,問道:“賢生目睹河麵良久,有何所思?”
範弘道答道:“想起趙宋名將宗澤精忠報國,臨死前猶自大喊三聲過河之事,憑今吊古,不免有所感慨。”
郜禦史:“……”
從茅津渡過了黃河,立刻就要穿越中條山脈,而鹽池就在中條山脈北麵山腳下。名字雖叫鹽池,其實就是鹹水鹽湖。
大明產鹽的地方裏,以海鹽居多,兩淮、兩浙、直隸長蘆等鹽場都是海鹽,唯有河東鹽場是池鹽。
這鹽池位於解州境內,解州州城的東邊。呈狹長形狀,東西長五十餘裏,南北寬七裏。冬季會結成鹽花,然後鹽戶取鹽花製鹽,方法與海鹽曬鹽法區別很大。
巡鹽禦史駐所叫察院,但這察院並不在解州城裏,而是單獨建有司鹽城,位於鹽池北岸的正中間。
司鹽城裏不但有巡鹽禦史察院,還有負責鹽務的鹽運司,以及負責治安的巡檢司,另外還建有運學,是一座以鹽業為核心的專業化城鎮。
在司鹽城裏,品級最高的官員是三品鹽運使,但地位最高的官員卻是七品巡鹽禦史,這是大明的監察官特重體製決定的。
巡鹽禦史負責監督鹽運司,鹽運司的賬目要經由巡鹽禦史的稽核,鹽運司官員要接受巡鹽禦史的考核。
在這樣的機製下,品級不高的巡鹽禦史漸漸地就變成了司鹽城裏最高長官。至於鹽運司,也就漸漸的演化為隻負責現場生產和外運的技術性、實務性衙門。
一路過河穿山,範弘道跟隨郜禦史來到解州城。又向東走二三十裏,便抵達本次行程的最終目的地司鹽城。
本城最高長官到任,鹽運司、巡檢司、學校官員都在城門迎接。郜禦史下了車,勉勵眾人幾句,便進城安置了。
歡迎宴會什麽的自然也會有,但都是後話,要先等郜禦史進駐察院安頓完畢,然後才好開張。
巡鹽禦史察院衙署占地很寬敞,畢竟鹽業衙門堪稱大明朝最有錢衙門之一,修的衙署肯定差不了。
察院衙署中,原本就有各色仆從差役數十人,皆由地方征發提供,足夠衙署日常使用。
郜禦史進了衙署安頓,範弘道忽然建議道:“在下嚐聞,攘外必先安內。老大人今次到任,職責重大,內外矚目。以在下看來,這察院原有仆役最好梳理一遍,避免禍起睡榻之側。”
郜禦史一開始還覺得範弘道想的真多,謹慎過頭了,但是再細想也不是沒有道理,小心總無大錯,梳理一遍察院仆役不是壞事。
於是郜禦史便順口說:“這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得令!”範弘道應聲道,然後迅速轉身便走,三步並作兩步從郜禦史麵前消失了,表現出了強大的工作積極性和狠抓落實的精神。
簡單安頓完,就已經是午後,郜禦史有些困乏,便臥榻小憩片刻。他才昏昏沉沉的入睡,便有吵鬧聲從院外傳來,將老禦史驚醒了。
郜禦史強忍怒氣,喝問是怎麽回事。長隨在門外答道:“有個本地老仆役在吵鬧,好像是因為被裁革的緣故。”
老禦史不知怎的,想起了範弘道,他直覺此事與範弘道絕對有關係,便將那老仆役叫了進來親自詢問。
卻見那老仆役哭訴道:“小人世代在察院當差,父子相替數十年。今日不知為何,突遭革退,一家老小衣食無著,小人心中不服!”
察院仆役和衙門衙役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父子相替當差,某種意義上也算鐵飯碗。猛然被裁退,確實會嚴重影響到生活。
郜禦史連忙叫人把範弘道叫來,指著老仆役問道:“可有緣故?”
範弘道答道:“此乃可疑分子,理當清出察院。”
郜禦史微微訝異,簡直神了,這才短短半天時間,又是人生地不熟的,還真能查出不可靠的人?又問道:“如何可疑?”
範弘道又答道:“據詢問,他祖籍蒲州,而且祖宅與張家隻隔著一條街,所以是可疑分子!”
郜禦史總算明白,什麽叫可疑分子了。範弘道的假想敵是蒲州張家,幻想張家派了人在察院臥底,但凡範弘道認為有可能和張家沾邊的,都是可疑分子。
隻是範弘道的過關標準實在有點嚴苛,因為祖籍蒲州,祖宅和張家相隔不遠就算可疑了?未免太過於小題大做了吧?
要知道蒲州和解州相鄰,人口聯係往來十分密切,若解州這邊有人祖籍蒲州再正常不過了,不值得大驚小怪。
隨後範弘道遞上名單,稟報道:“經過在下審問清查,察院衙署內可疑分子共計二十六名,請老大人過目。在下建議,將名單上的人全部清除出去!”
郜禦史久久無語,察院內在冊仆役四十多個,範弘道輕飄飄的一句可疑分子,直接就砍掉一多半。
這才半天時間,就審出如此高比例的可疑分子,郜禦史不知道應該表揚範弘道效率高呢,還是神經過敏?四十幾個人裏二十六個可疑分子,那洪洞縣裏還有好人嗎!
郜禦史決定還是給範弘道一點麵子,隱晦的問道:“若盡皆罷斥,二十六家哭,要如何?”
範弘道見郜禦史遲遲下不了決心,便咬牙道:“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漏網一個!罷退之人,可以分流到解州州衙、鹽運司衙署,或者周邊縣衙去,但就是不能留在察院衙署!”
若真這樣,動靜就越發大了。隻怕要不了兩三天時間,範弘道這股折騰勁就要傳遍附近府州縣了。
老禦史很想問範弘道,你是不是有被迫害妄想,看誰都像是張家派來害你的?最終千言萬語隻能無力的化為一句:“你到底怎麽想的?”
範弘道理直氣壯的答道:“因為在下怕死!”
這個答案很耳熟,出發之前京城會同館裏,郜禦史問範弘道為什麽向張甲征挑釁,範弘道就莫名其妙的回答“怕死”,不想今天又聽到這個答案。
一夜無話,次日起身後,便有渡口官員張羅船隻渡河,不用郜禦史一行人操勞煩心。在等待的功夫裏,範弘道負手站在黃河岸邊,望著滾滾波濤若有所思。
郜禦史閑得無聊,便找範弘道閑聊,問道:“賢生目睹河麵良久,有何所思?”
範弘道答道:“想起趙宋名將宗澤精忠報國,臨死前猶自大喊三聲過河之事,憑今吊古,不免有所感慨。”
郜禦史:“……”
從茅津渡過了黃河,立刻就要穿越中條山脈,而鹽池就在中條山脈北麵山腳下。名字雖叫鹽池,其實就是鹹水鹽湖。
大明產鹽的地方裏,以海鹽居多,兩淮、兩浙、直隸長蘆等鹽場都是海鹽,唯有河東鹽場是池鹽。
這鹽池位於解州境內,解州州城的東邊。呈狹長形狀,東西長五十餘裏,南北寬七裏。冬季會結成鹽花,然後鹽戶取鹽花製鹽,方法與海鹽曬鹽法區別很大。
巡鹽禦史駐所叫察院,但這察院並不在解州城裏,而是單獨建有司鹽城,位於鹽池北岸的正中間。
司鹽城裏不但有巡鹽禦史察院,還有負責鹽務的鹽運司,以及負責治安的巡檢司,另外還建有運學,是一座以鹽業為核心的專業化城鎮。
在司鹽城裏,品級最高的官員是三品鹽運使,但地位最高的官員卻是七品巡鹽禦史,這是大明的監察官特重體製決定的。
巡鹽禦史負責監督鹽運司,鹽運司的賬目要經由巡鹽禦史的稽核,鹽運司官員要接受巡鹽禦史的考核。
在這樣的機製下,品級不高的巡鹽禦史漸漸地就變成了司鹽城裏最高長官。至於鹽運司,也就漸漸的演化為隻負責現場生產和外運的技術性、實務性衙門。
一路過河穿山,範弘道跟隨郜禦史來到解州城。又向東走二三十裏,便抵達本次行程的最終目的地司鹽城。
本城最高長官到任,鹽運司、巡檢司、學校官員都在城門迎接。郜禦史下了車,勉勵眾人幾句,便進城安置了。
歡迎宴會什麽的自然也會有,但都是後話,要先等郜禦史進駐察院安頓完畢,然後才好開張。
巡鹽禦史察院衙署占地很寬敞,畢竟鹽業衙門堪稱大明朝最有錢衙門之一,修的衙署肯定差不了。
察院衙署中,原本就有各色仆從差役數十人,皆由地方征發提供,足夠衙署日常使用。
郜禦史進了衙署安頓,範弘道忽然建議道:“在下嚐聞,攘外必先安內。老大人今次到任,職責重大,內外矚目。以在下看來,這察院原有仆役最好梳理一遍,避免禍起睡榻之側。”
郜禦史一開始還覺得範弘道想的真多,謹慎過頭了,但是再細想也不是沒有道理,小心總無大錯,梳理一遍察院仆役不是壞事。
於是郜禦史便順口說:“這事就交給你去辦了。”
“得令!”範弘道應聲道,然後迅速轉身便走,三步並作兩步從郜禦史麵前消失了,表現出了強大的工作積極性和狠抓落實的精神。
簡單安頓完,就已經是午後,郜禦史有些困乏,便臥榻小憩片刻。他才昏昏沉沉的入睡,便有吵鬧聲從院外傳來,將老禦史驚醒了。
郜禦史強忍怒氣,喝問是怎麽回事。長隨在門外答道:“有個本地老仆役在吵鬧,好像是因為被裁革的緣故。”
老禦史不知怎的,想起了範弘道,他直覺此事與範弘道絕對有關係,便將那老仆役叫了進來親自詢問。
卻見那老仆役哭訴道:“小人世代在察院當差,父子相替數十年。今日不知為何,突遭革退,一家老小衣食無著,小人心中不服!”
察院仆役和衙門衙役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父子相替當差,某種意義上也算鐵飯碗。猛然被裁退,確實會嚴重影響到生活。
郜禦史連忙叫人把範弘道叫來,指著老仆役問道:“可有緣故?”
範弘道答道:“此乃可疑分子,理當清出察院。”
郜禦史微微訝異,簡直神了,這才短短半天時間,又是人生地不熟的,還真能查出不可靠的人?又問道:“如何可疑?”
範弘道又答道:“據詢問,他祖籍蒲州,而且祖宅與張家隻隔著一條街,所以是可疑分子!”
郜禦史總算明白,什麽叫可疑分子了。範弘道的假想敵是蒲州張家,幻想張家派了人在察院臥底,但凡範弘道認為有可能和張家沾邊的,都是可疑分子。
隻是範弘道的過關標準實在有點嚴苛,因為祖籍蒲州,祖宅和張家相隔不遠就算可疑了?未免太過於小題大做了吧?
要知道蒲州和解州相鄰,人口聯係往來十分密切,若解州這邊有人祖籍蒲州再正常不過了,不值得大驚小怪。
隨後範弘道遞上名單,稟報道:“經過在下審問清查,察院衙署內可疑分子共計二十六名,請老大人過目。在下建議,將名單上的人全部清除出去!”
郜禦史久久無語,察院內在冊仆役四十多個,範弘道輕飄飄的一句可疑分子,直接就砍掉一多半。
這才半天時間,就審出如此高比例的可疑分子,郜禦史不知道應該表揚範弘道效率高呢,還是神經過敏?四十幾個人裏二十六個可疑分子,那洪洞縣裏還有好人嗎!
郜禦史決定還是給範弘道一點麵子,隱晦的問道:“若盡皆罷斥,二十六家哭,要如何?”
範弘道見郜禦史遲遲下不了決心,便咬牙道:“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漏網一個!罷退之人,可以分流到解州州衙、鹽運司衙署,或者周邊縣衙去,但就是不能留在察院衙署!”
若真這樣,動靜就越發大了。隻怕要不了兩三天時間,範弘道這股折騰勁就要傳遍附近府州縣了。
老禦史很想問範弘道,你是不是有被迫害妄想,看誰都像是張家派來害你的?最終千言萬語隻能無力的化為一句:“你到底怎麽想的?”
範弘道理直氣壯的答道:“因為在下怕死!”
這個答案很耳熟,出發之前京城會同館裏,郜禦史問範弘道為什麽向張甲征挑釁,範弘道就莫名其妙的回答“怕死”,不想今天又聽到這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