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還能不能做朋友
這邊動靜鬧得比較大,其他屬員都趕了過來,聽到範弘道的所作所為,產生的想法和郜禦史也差不多。
郜永春又仔細想了想,便也品出幾分味道。其實範弘道在京城恐嚇張甲征,和今天瘋狂大清洗所謂的“可疑分子”是一種性質。
所以老禦史總算是看出來了,範弘道的行為核心就是“挑釁”,似乎忌憚的向蒲州張家挑釁。
可是郜禦史一想到範弘道的理由是“怕死”,就還是感覺範弘道跟神經病似的,簡直有點失心瘋症狀。怕死和挑釁張家有什麽邏輯關係?
範弘道不知道老禦史的心理活動,就算知道了,我行我素的範大秀才也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
“在下之前怎麽評論過張四維,老大人你大概也是知道的。雖然此事不彰,隻在小範圍內流傳,但自從在下追隨老大人之後,情況肯定就不一樣了。
大人所帶領這些屬員,必定會被有心人刨根問底,在下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在下咒罵張四維是卑鄙小人,以及預言張四維必遭天譴的事情隻怕也捂不住了。”
郜禦史聽範弘道提起此事,點點頭道:“確實是這個道理,肯定有人想方設法打聽你們的各種底細。”
“那麽老大人覺得張家會怎麽看待在下?”範弘道說:“張家是盤踞一方,勢力雄厚的豪門大族,在下隻是個落魄京師的小小秀才。
偏偏在下又親自來到了張家的地盤上,這無異於羊入虎口。張家或許不敢對老大人有所加害,但對在下這種小人物可就沒多少顧忌了。”
郜永春幾十年前就進入官場了,自然不會天真的反問一聲“不會吧”?反而皺起眉頭,思索範弘道這番危言聳聽的可能性。
範弘道口氣十分冷靜,好像正在說著別人的事情。“世間最怕的就是無頭公案,多少疑案謎案被埋沒在時間的塵土中?
故而為了避免出現無頭公案,在下就是要故意將矛盾公開化,將在下與蒲州張家的恩怨鬧到人盡皆知。
若真到了人人都知道的時候,隻要在下稍有不測,全天下人都會懷疑張家。張家也許反而要投鼠忌器,畢竟他們還不敢造反!”
老禦史良久無語,範弘道的腦回路總是和常人不同,可是也總是聽起來有點道理。難怪範弘道連連說“怕死”,也難怪範弘道受迫害妄想狂似的搞大清洗。
其實並不是範弘道真的發現什麽疑點,或者想找到什麽臥底,而是通過神經質的大清洗鬧劇,大肆向外傳播“張家要害他”的觀念,以此來警告蒲州張家。
於是郜禦史搖頭歎氣,卻沒說什麽,他還是比較顧及手下人心理感受的。
不過旁邊與範弘道不對付的韓延昌韓秀才卻開了口,批評道:“吾輩受朝廷差遣,自當以公事為先,你這私心雜念也太過盛了。哪有置公事於不顧,先處處考慮自身的道理。”
以範弘道的脾氣,對於認準的事情,顯然要拒絕一切批評,特別是來自不順眼之人的批評。
他當即反駁道:“諸君若這樣想,那就是有所誤會了!在下尚未將話說完,其實同樣以公事為重,請再聽在下一言!
其一,蒲州張家經營鹽業多年,鹽業利潤豐厚不需多言,違法亂紀之事也不少做,想必為了占有利潤他們總有仇敵吧?
我們公開劍指張家,亮明與張家的矛盾,這無異於登高一呼。那些張家的仇敵自然會主動來投靠我們,這要省去多少心?
其次,本地有些人附從張家,或者為張家出力,可能是因為心存僥幸,覺得不會有什麽代價。
如果我們公開表明,誰與張家配合就是與朝廷欽差作對,就等於斷掉這些人的僥幸心。肯定有些人出於威懾,放棄為張家出力,削弱張家的勢力!”
範弘道講完兩點好處後,最後總結道:“還是那句話,我們來到這裏的目的,不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也差不多了。
無論我們是低調還是張揚,蒲州張家都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會坐以待斃!既然他們無論如何都會對抗,我們又何必一定要低調?打草驚蛇也不見得是壞事。”
韓延昌的嘴巴張了又合,合了又張,就是說不出什麽話。他終於意識到,他在詞鋒上麵,實在不是範弘道的對手。
他放棄了與範弘道正麵剛的想法,果斷轉身朝向郜禦史,稟報道:“空談誤國,嘴炮誤事,差事終究是做出來的。
在下翻看過往案卷,略有心得。鹽場生產及支取運銷,皆由鹽運司直接管理,晉南這些豪族盤踞鹽池多年,鹽運司內外多有串通。
老大人若欲興利除弊,應當從整頓鹽運司入手,然後或可循序漸進,將違法亂紀之徒連根拔起。”
郜禦史對韓秀才的提議很感興趣,也顧不上範弘道了,對韓延昌詢問道:“你可有想法?”
韓延昌立刻提出一個很有可行性的構想:“鹽運司官吏經營鹽業多年,欺上瞞下十分熟稔,若貿然勘察,隻怕很難查出真正劣跡。唯有找鹽商裏應外合,或許能發現端倪。”
範弘道忍不住問道:“吾輩都是新到此地,哪裏有可靠鹽商?”
韓延昌胸有成竹的說:“當然可以找那些同樣是新到的大鹽商,他們也初來乍到,要與原有舊人搶食吃,自然願意配合察院。”
隨後韓延昌看到郜禦史沒有攔著他繼續,便暗示道:“在下這裏就有一個合適人選,此人來自京城,亦有大背景根基!
如今他手握兩萬鹽引前來河東,欲兌支行銷,可為老大人助力,而且是極大的助力!”
郜禦史有些吃驚,“兩萬鹽引?好大的手筆,此人必定根基深厚!這樣的人,肯與老夫配合?”
“他樂意之極!在下願居中牽線,為老大人籌謀此事!”韓延昌信誓旦旦的說。
郜禦史沉思片刻後,“此人是誰?為了避嫌,老夫就不見麵了,賢生你代替老夫打交道就行。”
韓延昌感到自己終於力壓範弘道,不免暗暗得意,連忙答道:“此人姓名朱術芳,有京中同鄉前輩給在下來信,擔保介紹了此人。”
別人聽到這個名字沒什麽感覺,隻有範弘道驚愕非常,他沒想到居然會是這位朱郡主!
還有,這位朱郡主怎的不來找自己,卻跑去找韓延昌?棄己投敵,還能不能做朋友了?
這邊動靜鬧得比較大,其他屬員都趕了過來,聽到範弘道的所作所為,產生的想法和郜禦史也差不多。
郜永春又仔細想了想,便也品出幾分味道。其實範弘道在京城恐嚇張甲征,和今天瘋狂大清洗所謂的“可疑分子”是一種性質。
所以老禦史總算是看出來了,範弘道的行為核心就是“挑釁”,似乎忌憚的向蒲州張家挑釁。
可是郜禦史一想到範弘道的理由是“怕死”,就還是感覺範弘道跟神經病似的,簡直有點失心瘋症狀。怕死和挑釁張家有什麽邏輯關係?
範弘道不知道老禦史的心理活動,就算知道了,我行我素的範大秀才也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
“在下之前怎麽評論過張四維,老大人你大概也是知道的。雖然此事不彰,隻在小範圍內流傳,但自從在下追隨老大人之後,情況肯定就不一樣了。
大人所帶領這些屬員,必定會被有心人刨根問底,在下也不例外。在這種情況下,在下咒罵張四維是卑鄙小人,以及預言張四維必遭天譴的事情隻怕也捂不住了。”
郜禦史聽範弘道提起此事,點點頭道:“確實是這個道理,肯定有人想方設法打聽你們的各種底細。”
“那麽老大人覺得張家會怎麽看待在下?”範弘道說:“張家是盤踞一方,勢力雄厚的豪門大族,在下隻是個落魄京師的小小秀才。
偏偏在下又親自來到了張家的地盤上,這無異於羊入虎口。張家或許不敢對老大人有所加害,但對在下這種小人物可就沒多少顧忌了。”
郜永春幾十年前就進入官場了,自然不會天真的反問一聲“不會吧”?反而皺起眉頭,思索範弘道這番危言聳聽的可能性。
範弘道口氣十分冷靜,好像正在說著別人的事情。“世間最怕的就是無頭公案,多少疑案謎案被埋沒在時間的塵土中?
故而為了避免出現無頭公案,在下就是要故意將矛盾公開化,將在下與蒲州張家的恩怨鬧到人盡皆知。
若真到了人人都知道的時候,隻要在下稍有不測,全天下人都會懷疑張家。張家也許反而要投鼠忌器,畢竟他們還不敢造反!”
老禦史良久無語,範弘道的腦回路總是和常人不同,可是也總是聽起來有點道理。難怪範弘道連連說“怕死”,也難怪範弘道受迫害妄想狂似的搞大清洗。
其實並不是範弘道真的發現什麽疑點,或者想找到什麽臥底,而是通過神經質的大清洗鬧劇,大肆向外傳播“張家要害他”的觀念,以此來警告蒲州張家。
於是郜禦史搖頭歎氣,卻沒說什麽,他還是比較顧及手下人心理感受的。
不過旁邊與範弘道不對付的韓延昌韓秀才卻開了口,批評道:“吾輩受朝廷差遣,自當以公事為先,你這私心雜念也太過盛了。哪有置公事於不顧,先處處考慮自身的道理。”
以範弘道的脾氣,對於認準的事情,顯然要拒絕一切批評,特別是來自不順眼之人的批評。
他當即反駁道:“諸君若這樣想,那就是有所誤會了!在下尚未將話說完,其實同樣以公事為重,請再聽在下一言!
其一,蒲州張家經營鹽業多年,鹽業利潤豐厚不需多言,違法亂紀之事也不少做,想必為了占有利潤他們總有仇敵吧?
我們公開劍指張家,亮明與張家的矛盾,這無異於登高一呼。那些張家的仇敵自然會主動來投靠我們,這要省去多少心?
其次,本地有些人附從張家,或者為張家出力,可能是因為心存僥幸,覺得不會有什麽代價。
如果我們公開表明,誰與張家配合就是與朝廷欽差作對,就等於斷掉這些人的僥幸心。肯定有些人出於威懾,放棄為張家出力,削弱張家的勢力!”
範弘道講完兩點好處後,最後總結道:“還是那句話,我們來到這裏的目的,不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也差不多了。
無論我們是低調還是張揚,蒲州張家都不可能不知道,不可能會坐以待斃!既然他們無論如何都會對抗,我們又何必一定要低調?打草驚蛇也不見得是壞事。”
韓延昌的嘴巴張了又合,合了又張,就是說不出什麽話。他終於意識到,他在詞鋒上麵,實在不是範弘道的對手。
他放棄了與範弘道正麵剛的想法,果斷轉身朝向郜禦史,稟報道:“空談誤國,嘴炮誤事,差事終究是做出來的。
在下翻看過往案卷,略有心得。鹽場生產及支取運銷,皆由鹽運司直接管理,晉南這些豪族盤踞鹽池多年,鹽運司內外多有串通。
老大人若欲興利除弊,應當從整頓鹽運司入手,然後或可循序漸進,將違法亂紀之徒連根拔起。”
郜禦史對韓秀才的提議很感興趣,也顧不上範弘道了,對韓延昌詢問道:“你可有想法?”
韓延昌立刻提出一個很有可行性的構想:“鹽運司官吏經營鹽業多年,欺上瞞下十分熟稔,若貿然勘察,隻怕很難查出真正劣跡。唯有找鹽商裏應外合,或許能發現端倪。”
範弘道忍不住問道:“吾輩都是新到此地,哪裏有可靠鹽商?”
韓延昌胸有成竹的說:“當然可以找那些同樣是新到的大鹽商,他們也初來乍到,要與原有舊人搶食吃,自然願意配合察院。”
隨後韓延昌看到郜禦史沒有攔著他繼續,便暗示道:“在下這裏就有一個合適人選,此人來自京城,亦有大背景根基!
如今他手握兩萬鹽引前來河東,欲兌支行銷,可為老大人助力,而且是極大的助力!”
郜禦史有些吃驚,“兩萬鹽引?好大的手筆,此人必定根基深厚!這樣的人,肯與老夫配合?”
“他樂意之極!在下願居中牽線,為老大人籌謀此事!”韓延昌信誓旦旦的說。
郜禦史沉思片刻後,“此人是誰?為了避嫌,老夫就不見麵了,賢生你代替老夫打交道就行。”
韓延昌感到自己終於力壓範弘道,不免暗暗得意,連忙答道:“此人姓名朱術芳,有京中同鄉前輩給在下來信,擔保介紹了此人。”
別人聽到這個名字沒什麽感覺,隻有範弘道驚愕非常,他沒想到居然會是這位朱郡主!
還有,這位朱郡主怎的不來找自己,卻跑去找韓延昌?棄己投敵,還能不能做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