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都是套路(下)
經過範弘道提醒,周指揮頓時感到,自己基層工作幹久了,政治敏感度下降得太厲害了,對一些事情居然完全沒有警覺。作為京城官員,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過失。
範弘道“罵死”張四維這種行為(無論是不是以訛傳訛),對首輔申時行非常有利,可事情都有兩麵性。在當朝紅人李植李少卿的眼裏,範弘道隻怕與仇人沒兩樣。
一來張四維名義上是李植的座師,座主和門生關係在官場上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二來張四維與李植在政治上是同黨,張四維是黨首,如果沒了張四維庇護,李植的日子肯定不如從前好過。
總而言之,李植李少卿對待範弘道的態度,與當朝首輔申時行不一樣,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在範弘道的刻意誘導之下,周元禮又往深裏想了一層,如何對待成功整頓河東鹽政、收拾了蒲州張家、罵死了張四維的範弘道,非常有可能成為兩種政治勢力角力的焦點。
在這種情況下,李植指使自己抓捕範弘道,又不告訴拿自己範弘道的身份,這豈不是那自己當槍使?
其後果不僅僅是打了首輔臉的問題,還有可能會被首輔認為是自己的政治挑釁!一個基層七品官員如果被首輔如此認定,那下場可想而知,李植隻怕也沒能力庇護住自己。
想到這裏,周元禮像是吃了蒼蠅似的深深蛋疼。自己敬那李植是天子麵前的紅人,過去又有幾分香火情,所以才相信他,遵照他的指示直接抓了範弘道。
誰想到這李植做人居然如此不地道,不動聲色的就拉自己下了水入了坑!或者說站隊下水不是不可以,在官場上哪有不站隊的,但李植這種欺騙的態度令人有點寒心。
在範弘道的刻意誤導下,周指揮想了很多種可能,唯獨沒有想到李植根本就不認識範鴻道,也不知道讓自己抓走的讀書人就是範弘道。
在李植眼裏,這隻是教訓一下冒犯自己的年輕士子而已,這個士子究竟是誰他根本就沒在乎。
但在別人眼裏,隻怕知道了事實真相,也不信真會有這樣的巧合。多半都會想,李少卿八成是裝作不知道是範弘道吧——其實這就是範弘道想要的效果,而且已經成功的找到了第一個傳播媒介周指揮。
不過周大人作為執法官員,基本素養還是有的。他當然明白單方麵說辭不能輕易采信的道理,他需要進一步核實。
這個核實當然不是去問李植,而是派人到申府去詢問,再回來與範弘道所言對照就行了。
但肯定不能在這四更天,為了些許小事就去敲申府的大門,那顯然是無禮之極的,所以隻能等天亮後再去。
在此之前,不宜展現出太多立場,而且關於範弘道的安頓問題,就不能像先前打算的那樣了。稍加思索後,周指揮便改牢獄收押為後院廂房軟禁,並額外加了棉被和火盆。
有這兩樣東西,冬天的夜晚就比較好過了,範弘道對此非常滿意。他與周指揮羅嗦這許多,就是求一個舒適性的優待,不要凍死在監牢中,否則就成了穿越界的大笑話了。
周指揮親自把範弘道送進軟禁廂房中,然後吩咐值夜甲夫好生“照管”,沒有再與範弘道有任何交流,便自行離開。
周圍沒有別人,範弘道在屋中獨處,先前的淡定從容漸漸消失,微微蹙起眉頭,輕輕的歎了一口氣。
“這是最後一次!”範弘道自言自語的說。
今天這樣的套路,並不是第一次了,但卻實在是無奈之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他豈能不明白?
可他自身實在太弱小了,所以才一次又一次的用自己當這個誘餌,又不得不以身犯險,拿自己當杠杆撬動出一條出路,所以類似套路也反複出現。
偏門行險、以命博命,往往是弱者的無奈之舉,範弘道其實非常討厭自己像是一個弱者。
及到天亮,整個京城又忙碌起來,沉浸在即將過年的氛圍中,範弘道這樣的單身外鄉客例外。
年前這幾天,官員都放假,比平常更有閑暇時間,所以到首輔申時行這裏求見拜訪的人肯定就多了。更別說眼下這個時間段,正好可以打著逢年過節旗號走動。
申時行是個“老好人”,拉不下臉杜門謝客,所以肯定忙不過來,這就需要長子申用懋幫忙,分擔一部分接待。
重要的客人,門房直接報到申時行這裏,而次一等的客人,就隻報給申用懋,然後由申用懋自行斟酌。
申用懋剛打發走幾個人,喝了口茶潤潤嗓子,便又聽門房來報:“有東城兵馬司副指揮周大人派人來詢問事情,昨日是不是有生員範弘道從申府離開,申府是不是要召請範弘道?”
東城兵馬司?範弘道?申用懋十分奇怪,這兩個名字怎麽聯係在一起了?東城兵馬司好端端的跑過來詢問範弘道的事情作甚?
想了想,申用懋便吩咐門房,將東城兵馬司的人請到自己這裏,要當麵問個明白。
周指揮派到申府問話的人乃是兵馬司裏一名書吏,口齒清晰,簡單利落的向申大公子稟報說:“昨日兵馬司得到光祿寺少卿李植李大人授意,捉了一名形跡可疑的書生,回到衙署後,這書生自稱範弘道,還說要準備見申閣老。”
聽到李植兩個字,申大公子就知道,這不是自己能擅自做主的事情了,必須要讓父親來過問。
於是他下令給東城兵馬司來人上茶,並喊了個清客先生陪著說話,然後就親自去找父親稟報相關事宜。
那兵馬司書吏當然受寵若驚,巴不得能在首輔家裏美滋滋的喝幾口茶,出去以後便多了炫耀的資本。
此時申時行正與幾個親近大臣在書房裏說話,主要話題還是談論政局走向。當前這個後張居正時代的情況,大家都有點看不清。
如果說從萬曆十年開始,反張居正是政治正確,是朝廷的綱領。那麽到了今天,張居正時代的新法幾乎全部廢除,張居正留下的印記也十分淡化了,已經反無可反,那麽以後走勢會是怎樣的?
更關鍵的是,反張居正的總旗手張四維在這個節點上湊巧離世,某種程度上也給了朝廷大佬們強烈的象征感覺。
經過範弘道提醒,周指揮頓時感到,自己基層工作幹久了,政治敏感度下降得太厲害了,對一些事情居然完全沒有警覺。作為京城官員,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過失。
範弘道“罵死”張四維這種行為(無論是不是以訛傳訛),對首輔申時行非常有利,可事情都有兩麵性。在當朝紅人李植李少卿的眼裏,範弘道隻怕與仇人沒兩樣。
一來張四維名義上是李植的座師,座主和門生關係在官場上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二來張四維與李植在政治上是同黨,張四維是黨首,如果沒了張四維庇護,李植的日子肯定不如從前好過。
總而言之,李植李少卿對待範弘道的態度,與當朝首輔申時行不一樣,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在範弘道的刻意誘導之下,周元禮又往深裏想了一層,如何對待成功整頓河東鹽政、收拾了蒲州張家、罵死了張四維的範弘道,非常有可能成為兩種政治勢力角力的焦點。
在這種情況下,李植指使自己抓捕範弘道,又不告訴拿自己範弘道的身份,這豈不是那自己當槍使?
其後果不僅僅是打了首輔臉的問題,還有可能會被首輔認為是自己的政治挑釁!一個基層七品官員如果被首輔如此認定,那下場可想而知,李植隻怕也沒能力庇護住自己。
想到這裏,周元禮像是吃了蒼蠅似的深深蛋疼。自己敬那李植是天子麵前的紅人,過去又有幾分香火情,所以才相信他,遵照他的指示直接抓了範弘道。
誰想到這李植做人居然如此不地道,不動聲色的就拉自己下了水入了坑!或者說站隊下水不是不可以,在官場上哪有不站隊的,但李植這種欺騙的態度令人有點寒心。
在範弘道的刻意誤導下,周指揮想了很多種可能,唯獨沒有想到李植根本就不認識範鴻道,也不知道讓自己抓走的讀書人就是範弘道。
在李植眼裏,這隻是教訓一下冒犯自己的年輕士子而已,這個士子究竟是誰他根本就沒在乎。
但在別人眼裏,隻怕知道了事實真相,也不信真會有這樣的巧合。多半都會想,李少卿八成是裝作不知道是範弘道吧——其實這就是範弘道想要的效果,而且已經成功的找到了第一個傳播媒介周指揮。
不過周大人作為執法官員,基本素養還是有的。他當然明白單方麵說辭不能輕易采信的道理,他需要進一步核實。
這個核實當然不是去問李植,而是派人到申府去詢問,再回來與範弘道所言對照就行了。
但肯定不能在這四更天,為了些許小事就去敲申府的大門,那顯然是無禮之極的,所以隻能等天亮後再去。
在此之前,不宜展現出太多立場,而且關於範弘道的安頓問題,就不能像先前打算的那樣了。稍加思索後,周指揮便改牢獄收押為後院廂房軟禁,並額外加了棉被和火盆。
有這兩樣東西,冬天的夜晚就比較好過了,範弘道對此非常滿意。他與周指揮羅嗦這許多,就是求一個舒適性的優待,不要凍死在監牢中,否則就成了穿越界的大笑話了。
周指揮親自把範弘道送進軟禁廂房中,然後吩咐值夜甲夫好生“照管”,沒有再與範弘道有任何交流,便自行離開。
周圍沒有別人,範弘道在屋中獨處,先前的淡定從容漸漸消失,微微蹙起眉頭,輕輕的歎了一口氣。
“這是最後一次!”範弘道自言自語的說。
今天這樣的套路,並不是第一次了,但卻實在是無奈之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他豈能不明白?
可他自身實在太弱小了,所以才一次又一次的用自己當這個誘餌,又不得不以身犯險,拿自己當杠杆撬動出一條出路,所以類似套路也反複出現。
偏門行險、以命博命,往往是弱者的無奈之舉,範弘道其實非常討厭自己像是一個弱者。
及到天亮,整個京城又忙碌起來,沉浸在即將過年的氛圍中,範弘道這樣的單身外鄉客例外。
年前這幾天,官員都放假,比平常更有閑暇時間,所以到首輔申時行這裏求見拜訪的人肯定就多了。更別說眼下這個時間段,正好可以打著逢年過節旗號走動。
申時行是個“老好人”,拉不下臉杜門謝客,所以肯定忙不過來,這就需要長子申用懋幫忙,分擔一部分接待。
重要的客人,門房直接報到申時行這裏,而次一等的客人,就隻報給申用懋,然後由申用懋自行斟酌。
申用懋剛打發走幾個人,喝了口茶潤潤嗓子,便又聽門房來報:“有東城兵馬司副指揮周大人派人來詢問事情,昨日是不是有生員範弘道從申府離開,申府是不是要召請範弘道?”
東城兵馬司?範弘道?申用懋十分奇怪,這兩個名字怎麽聯係在一起了?東城兵馬司好端端的跑過來詢問範弘道的事情作甚?
想了想,申用懋便吩咐門房,將東城兵馬司的人請到自己這裏,要當麵問個明白。
周指揮派到申府問話的人乃是兵馬司裏一名書吏,口齒清晰,簡單利落的向申大公子稟報說:“昨日兵馬司得到光祿寺少卿李植李大人授意,捉了一名形跡可疑的書生,回到衙署後,這書生自稱範弘道,還說要準備見申閣老。”
聽到李植兩個字,申大公子就知道,這不是自己能擅自做主的事情了,必須要讓父親來過問。
於是他下令給東城兵馬司來人上茶,並喊了個清客先生陪著說話,然後就親自去找父親稟報相關事宜。
那兵馬司書吏當然受寵若驚,巴不得能在首輔家裏美滋滋的喝幾口茶,出去以後便多了炫耀的資本。
此時申時行正與幾個親近大臣在書房裏說話,主要話題還是談論政局走向。當前這個後張居正時代的情況,大家都有點看不清。
如果說從萬曆十年開始,反張居正是政治正確,是朝廷的綱領。那麽到了今天,張居正時代的新法幾乎全部廢除,張居正留下的印記也十分淡化了,已經反無可反,那麽以後走勢會是怎樣的?
更關鍵的是,反張居正的總旗手張四維在這個節點上湊巧離世,某種程度上也給了朝廷大佬們強烈的象征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