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自己家的兒子
然後申首輔讓自家兒子繼續說,這次沒再叫停,一直聽自家兒子將範弘道的原話轉述完畢。
申用懋小心翼翼的問道:“父親以為如何?”
申首輔便長歎一聲,評價道:“這範弘道著實可惡之極啊。”
申大公子腦中轉了幾個圈,也沒想明白父親大人這句評論到底是個什麽意思。“可惡”這個評論含有幾分無奈的意味,可是以父親大人如今的地位,天下有幾個人能讓他覺得“可惡”?
申用懋不由得又問道:“父親何出此言?若覺得範弘道有不恭之處,使人申斥處罰就是,何至於感歎可惡二字?”
申時行沒想與兒子解釋這些,這些東西說不清楚,隻能靠自己去悟,能悟出幾分的就要看自己天賦了。
單純論才幹,申時行是不如兩個前任張居正和張四維的,但他也有他的優點,比如很有自知之明,比如善於審時度勢。
他很清楚,自己能坐在首輔位置上,一是正好資曆到了,狀元入翰林,擔當過帝師,在講究出身的大明官場是無懈可擊的;二是自己性格中正平和,是為人寬大的長者形象。
大概人心都傾向於寬嚴相濟,嚴厲的張居正之後,眾人自然就希望有寬和的首輔,所以自己能夠坐穩首輔位置。
總而言之,申時行申首輔在別人眼裏,是一個溫和寬厚的人,是一個穩當老實的人。但是此刻申首輔卻感到,這個範弘道最近所作所為,搞得自己形象有點黑化啊。
範弘道去山西,結果搞死了張四維,很多人都將這個黑鍋扣到了他申時行頭上,懷疑是他申時行指使範秀才這樣幹的,讓他申時行有嘴說不清,甩鍋也甩不掉。但又不得不承認,範弘道做出來的事情,是讓他申時行受益了的。
這次範弘道又通過自家兒子放出了“以退為進”的說法,傳揚開來又顯得他申時行心機深沉似的。
申首輔不由得想道,難道自己這種寬厚形象,就要硬生生被範弘道黑成了心機佬?這樣下去,朝野上下會不會認為自己是偽君子?
正是抱著這些複雜念頭,擔心人設崩壞的申首輔萬分苦惱,才會忍不住用“可惡”來形容範弘道,而申大公子暫時沒理解到這一層。
申時行按下其他心思,又開始教訓兒子:“我聽說,外麵很多人都稱呼你為申公子,而不是申大人?你不覺得這樣很失敗麽?”
稱申用懋為申公子,那給申用懋打的標簽還是“申時行兒子”;若稱呼為申大人,那就起碼將申用懋看作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官員,所以兩種稱呼的意義截然不同。【ㄨ】
申用懋當了三年官員,還沒有擺脫“申公子”這個標簽,放在任何一個望子成龍的父親眼裏,當然是失敗的。
申用懋聽到父親直言此事,不由得很尷尬,但卻又無可辯解。
申時行仿佛下定了決心,對申用懋說:“明年等你任期滿了後,還是穩當一些好!升遷先不要想了,我看應該讓你去當親民官,多一些曆練為好!”
聽到父親這個決定,申用懋呆住了,心裏震動無以複加。所謂親民官就是知縣一類,但讓一個主事調任知縣簡直匪夷所思。
在大明朝官場裏,內重外輕,京官貴重,地方官輕賤。能當京官的,一般都不願意去當地方官,更別說平調。
而且在大明官場,是絕對沒有下基層鍛煉這種說法,能一直當清流最好。最完美的履曆就是選翰林、當講官、入閣為大學士,連外朝都不用涉足,更別說去基層了。
如果從一個七品京官調派為知縣,即使品級不變,也是被視為貶職,是有點丟人現眼的。所以申用懋震驚了,難道父親對自己失望到了如此地步,這樣掃自己的麵子?
但是申用懋沒有反駁父親的勇氣,也隻能聽從吩咐。申時行又看了一會兒,才繼續說:“此前有人提議,京師南城人口滋生、商貿雲集、事務紛繁,京縣縣衙管理多有不周,故而提請在崇文門外設立大興縣縣衙分署。”
建立縣衙分署這樣的提議並不奇怪,有些地方就是這樣辦的。在那些地域較大、或者事務較多的縣裏,縣衙之外另設分署,派縣丞駐分署判事,也是一種常見的規製。
京城事務繁忙,京縣縣衙本來就經常顧此失彼、應接不暇,而崇文門外近些年來人口暴漲、商戶雲集,距離縣衙距離又較遠,管理十分不便。所以將這個片區劃分出來,增設縣衙分署管理也確實是有效解決管理問題的辦法。
申用懋的詢問道:“莫非父親的意思,是讓我去那裏?”
京縣知縣是六品,這個駐紮分署的京縣縣丞肯定就是七品,與申用懋當前品級相當,所以申大公子才有此問。
申時行點了點頭,承認說:“我確有此意,考慮增設縣衙分署之後,調你過去擔任縣丞曆練。”
申大公子鬆了口氣,還好還好,這個京縣縣衙分署位於崇文門外,還在京師範圍內,去那裏當個分署縣丞,不算是被貶謫到外地。
剛才真被嚇了一跳,以為父親大人發了狠要把自己打發到地方去。但父親終究是要照顧自己麵子,總不能讓自己這個當兒子的變成笑話啊。
對自家兒子的心理活動,申時行心裏一清二楚,除了無奈還是無奈,又開口警告道:“京縣事務劇繁,又地處天子腳下,上接朝廷下撫黎庶,親民官極其難為。
叫你去做的雖然名為分署縣丞,實際上專治一方,與平常知縣區別也不大了,你務必要勤懇謹慎,用心治政,將此作為曆練自己的機會。”
申大公子明白,父親鐵了心是要讓自己去受鍛煉了,與其被打發到外地,還不如當這個京縣分署縣丞。
他生怕父親大人反悔,連忙應聲道:“父親的苦心,兒子都曉得!還請父親放心,兒子一定不負期待!”
申大公子一邊應付著父親,一邊又想道,那範弘道就住在崇文門外啊,好像此人在地麵上人望也不錯,算是半個地頭蛇。
回頭自己真要去當這個分署縣丞時,就把範弘道綁過來當自己幕僚!若有範弘道幫忙的話,這個縣丞應該不難做,輕輕鬆鬆混過一任無壓力!
如果申首輔此時知道,自家兒子第一時間竟然琢磨著怎麽混日子,而且還惦記著把範弘道請過來當助手,肯定又要行家法。
然後申首輔讓自家兒子繼續說,這次沒再叫停,一直聽自家兒子將範弘道的原話轉述完畢。
申用懋小心翼翼的問道:“父親以為如何?”
申首輔便長歎一聲,評價道:“這範弘道著實可惡之極啊。”
申大公子腦中轉了幾個圈,也沒想明白父親大人這句評論到底是個什麽意思。“可惡”這個評論含有幾分無奈的意味,可是以父親大人如今的地位,天下有幾個人能讓他覺得“可惡”?
申用懋不由得又問道:“父親何出此言?若覺得範弘道有不恭之處,使人申斥處罰就是,何至於感歎可惡二字?”
申時行沒想與兒子解釋這些,這些東西說不清楚,隻能靠自己去悟,能悟出幾分的就要看自己天賦了。
單純論才幹,申時行是不如兩個前任張居正和張四維的,但他也有他的優點,比如很有自知之明,比如善於審時度勢。
他很清楚,自己能坐在首輔位置上,一是正好資曆到了,狀元入翰林,擔當過帝師,在講究出身的大明官場是無懈可擊的;二是自己性格中正平和,是為人寬大的長者形象。
大概人心都傾向於寬嚴相濟,嚴厲的張居正之後,眾人自然就希望有寬和的首輔,所以自己能夠坐穩首輔位置。
總而言之,申時行申首輔在別人眼裏,是一個溫和寬厚的人,是一個穩當老實的人。但是此刻申首輔卻感到,這個範弘道最近所作所為,搞得自己形象有點黑化啊。
範弘道去山西,結果搞死了張四維,很多人都將這個黑鍋扣到了他申時行頭上,懷疑是他申時行指使範秀才這樣幹的,讓他申時行有嘴說不清,甩鍋也甩不掉。但又不得不承認,範弘道做出來的事情,是讓他申時行受益了的。
這次範弘道又通過自家兒子放出了“以退為進”的說法,傳揚開來又顯得他申時行心機深沉似的。
申首輔不由得想道,難道自己這種寬厚形象,就要硬生生被範弘道黑成了心機佬?這樣下去,朝野上下會不會認為自己是偽君子?
正是抱著這些複雜念頭,擔心人設崩壞的申首輔萬分苦惱,才會忍不住用“可惡”來形容範弘道,而申大公子暫時沒理解到這一層。
申時行按下其他心思,又開始教訓兒子:“我聽說,外麵很多人都稱呼你為申公子,而不是申大人?你不覺得這樣很失敗麽?”
稱申用懋為申公子,那給申用懋打的標簽還是“申時行兒子”;若稱呼為申大人,那就起碼將申用懋看作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官員,所以兩種稱呼的意義截然不同。【ㄨ】
申用懋當了三年官員,還沒有擺脫“申公子”這個標簽,放在任何一個望子成龍的父親眼裏,當然是失敗的。
申用懋聽到父親直言此事,不由得很尷尬,但卻又無可辯解。
申時行仿佛下定了決心,對申用懋說:“明年等你任期滿了後,還是穩當一些好!升遷先不要想了,我看應該讓你去當親民官,多一些曆練為好!”
聽到父親這個決定,申用懋呆住了,心裏震動無以複加。所謂親民官就是知縣一類,但讓一個主事調任知縣簡直匪夷所思。
在大明朝官場裏,內重外輕,京官貴重,地方官輕賤。能當京官的,一般都不願意去當地方官,更別說平調。
而且在大明官場,是絕對沒有下基層鍛煉這種說法,能一直當清流最好。最完美的履曆就是選翰林、當講官、入閣為大學士,連外朝都不用涉足,更別說去基層了。
如果從一個七品京官調派為知縣,即使品級不變,也是被視為貶職,是有點丟人現眼的。所以申用懋震驚了,難道父親對自己失望到了如此地步,這樣掃自己的麵子?
但是申用懋沒有反駁父親的勇氣,也隻能聽從吩咐。申時行又看了一會兒,才繼續說:“此前有人提議,京師南城人口滋生、商貿雲集、事務紛繁,京縣縣衙管理多有不周,故而提請在崇文門外設立大興縣縣衙分署。”
建立縣衙分署這樣的提議並不奇怪,有些地方就是這樣辦的。在那些地域較大、或者事務較多的縣裏,縣衙之外另設分署,派縣丞駐分署判事,也是一種常見的規製。
京城事務繁忙,京縣縣衙本來就經常顧此失彼、應接不暇,而崇文門外近些年來人口暴漲、商戶雲集,距離縣衙距離又較遠,管理十分不便。所以將這個片區劃分出來,增設縣衙分署管理也確實是有效解決管理問題的辦法。
申用懋的詢問道:“莫非父親的意思,是讓我去那裏?”
京縣知縣是六品,這個駐紮分署的京縣縣丞肯定就是七品,與申用懋當前品級相當,所以申大公子才有此問。
申時行點了點頭,承認說:“我確有此意,考慮增設縣衙分署之後,調你過去擔任縣丞曆練。”
申大公子鬆了口氣,還好還好,這個京縣縣衙分署位於崇文門外,還在京師範圍內,去那裏當個分署縣丞,不算是被貶謫到外地。
剛才真被嚇了一跳,以為父親大人發了狠要把自己打發到地方去。但父親終究是要照顧自己麵子,總不能讓自己這個當兒子的變成笑話啊。
對自家兒子的心理活動,申時行心裏一清二楚,除了無奈還是無奈,又開口警告道:“京縣事務劇繁,又地處天子腳下,上接朝廷下撫黎庶,親民官極其難為。
叫你去做的雖然名為分署縣丞,實際上專治一方,與平常知縣區別也不大了,你務必要勤懇謹慎,用心治政,將此作為曆練自己的機會。”
申大公子明白,父親鐵了心是要讓自己去受鍛煉了,與其被打發到外地,還不如當這個京縣分署縣丞。
他生怕父親大人反悔,連忙應聲道:“父親的苦心,兒子都曉得!還請父親放心,兒子一定不負期待!”
申大公子一邊應付著父親,一邊又想道,那範弘道就住在崇文門外啊,好像此人在地麵上人望也不錯,算是半個地頭蛇。
回頭自己真要去當這個分署縣丞時,就把範弘道綁過來當自己幕僚!若有範弘道幫忙的話,這個縣丞應該不難做,輕輕鬆鬆混過一任無壓力!
如果申首輔此時知道,自家兒子第一時間竟然琢磨著怎麽混日子,而且還惦記著把範弘道請過來當助手,肯定又要行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