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無聊的新年
萬曆十四年的新年將近,在除夕正式到來之前,範弘道這裏還是比較熱鬧的。、不敢說門庭如市,但至少也能勉強稱得上絡繹不絕。
除了刷存在感的申大公子之外,楊朝奉、王掌櫃等老熟人都來拜訪過,附近街坊商家也有不少來的,估計都惦記著範弘道協助進軍鹽業的承諾。
除此之外,作為楊家綢緞鋪股東,範弘道還去綢緞鋪轉了轉。可以說這兩天範弘道的日子還算充實,但是除夕一到,他立刻就清靜下來了。
除夕與初一,那都是自家人團圓的日子,範弘道終究是“外人”,別人沒可能不在自己家裏守歲,跑來找範弘道。
與範弘道同住在如歸客店的還有李家父女,但他們好歹是父女兩人,不像範弘道孤單一個。由於同在一個院中,李家父女便將範弘道邀請過來一起守歲。
李老爹燙了壺酒,與範弘道先幹了一杯。範弘道信口閑談道:“李老爹打聽仇家,可有所得?”
李老爹搖搖頭道:“年終歲尾,都忙著過年,諸事不便。等過完年後,我父女再仔細去打聽,也要另外尋覓落腳地方,免得在這裏耽誤客店生意。”
李老爹為人謹慎,關於仇家的線索仍舊不肯與範弘道說,決意等打探出個七七八八後,再看看有無必要告訴範弘道。【ㄨ】範弘道也沒去刨根問底,他現在操心自己還操心不過來,哪有太多精力顧及別人。
隨後李小娘子將豆腐幹端上來,問範弘道:“過了年後,範先生有何打算?”
範弘道將豆腐幹丟進嘴裏嚼了幾口,才答道:“開春後活動,想辦法進國子監讀書吧。將來力爭早些肄業,然後取得一個會試資格,等待三四年後的京城大比。”
萬曆十四年就是會試之年,範弘道沒資格參加,但如果明年進國子監讀書,三年內肄業並取得相應資格,就能趕上萬曆十七年的會試了。
京城大比這種事,戲文詞話小說裏常有,李小娘子有點天真的問道:“範先生能考中狀元嗎?”
範弘道無語,看來李小娘子也是被才子佳人故事毒害的少女。他這種半吊子穿越者讀三年書就能中狀元的話,那麽大明朝幾十萬有功名的讀書人都可以去死了。
範大秀才拱拱手道:“小娘子不要折殺我了!別說狀元,就是能登皇榜上最後一名,我也知足了!”
李小娘子嘀咕道:“範先生好沒誌氣,評書詞話裏那些相公,哪有考最後一名的,再不濟也是榜眼探花。”
對範弘道這種旅居京師的士子,過年約等於無事加無聊,但對大多數朝廷官員而言,過年是很繁忙的。
官員的年節基本上以正月元日為分界線,元日之前是一年當中難得吃喝休閑時光,但從元日開始又會忙碌起來。
新年第一天有元旦大朝會,這是規模最大的朝會。平時的常朝都是在奉天門露天舉行,但這種元旦大朝會就要打開皇極殿,在殿中進行了。其實有資格上殿的官員也就那些核心層官員,俗稱殿上官,而殿裏站不下的人,就在殿外排位。
大朝會完了後,就是彼此拜年的社交時間。地位重要和關係親近的人,就要親自到門,地位不重要或者關係相對疏遠的人,就隻用拜帖形式。那些朝廷大員每次過年,收到的拜帖數量之多,裝上幾麻袋毫無壓力。
正月期間朝廷還有一件大禮,那就是祭天,也叫郊祀。這是一件很麻煩很繁瑣的事情,朝廷官員幾乎要總動員。
對天子本人而言,郊祀也是非常辛苦的。他需要在淩晨就起身,在宮中履行繁瑣的禮儀,隨後再出宮,過正陽門,一直到南郊天壇。然後又是各種儀式,需要折騰一天才能起駕再回宮。
話說群臣正在籌備萬曆十四年正月的祭天大典時,忽然從宮中傳來聖旨,“朕偶感風寒,不耐勞煩,須深宮靜養。至於郊祀之事,可於勳戚中推舉德高望重、賢良方正之人代行。”
接了聖旨後,正在商議的閣部大臣不禁麵麵相覷。大明列代祭天這種事情,確實有過公侯代替天子行事的先例,但那都是非常時期行非常之法。
正常情況下,隻要天子還能動,肯定都是天子親自成禮。但是這次萬曆天子托病不出,很可能就是嫌麻煩懶得參加。
有見微知著的大臣不由得深深憂慮,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當今這位萬曆天子在失去了張居正的管教後,或許已經懈怠了。
元旦過完還有正月十五,從民間節俗來說,上元節或者叫元宵節更熱鬧。新年頭幾天都是以走親戚串門子為主,直到上元節開始才是全民狂歡,一直到過完了上元節,到了正月二十以後,新年節慶基本也就算完事了。
民間上月節慶典是從八日漸漸開始的,在此之前,範弘道也轉了幾家拜年,要融入這個時代,基本的禮儀還是應該有的。
他認識的人不多,串門拜年無非就是楊朝奉、王掌櫃以及其他認識的幾家商戶,還有寄居楊家的張大小姐。
反正範弘道是無所事事狀態,拜年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打發無聊時光。其中在王傳財王掌櫃家家裏消磨的時間最長,甚至耽誤了王掌櫃接待妻家親戚,讓王掌櫃渾家略有不滿。
“你聽說了沒有?我聽到一個消息,聽說年後要在崇文門外設立縣衙分署了,專門負責治理我們這塊街區。”王掌櫃說。
範弘道感覺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便問道:“你從哪裏聽說的?”
王掌櫃答道:“縣衙那裏傳來的消息,大概是靠譜的,對吾輩也不知是好是壞。”
王掌櫃對範弘道說這些,顯然是想聽聽範弘道的意見。但這種事是好是壞很難說,範弘道一時間也說不清楚。
但範弘道也明白,原來縣衙距離南城遙遠,又有崇文門隔斷,對崇文門外管得很鬆,現在朝廷要加強管理,大多數商家心裏都是比較抵觸的。
想了想,範弘道開口道:“如果你們能趁機有所作為,立下有利的規矩,那可能是好事,若你們無所作為,那就不是好事。”
萬曆十四年的新年將近,在除夕正式到來之前,範弘道這裏還是比較熱鬧的。、不敢說門庭如市,但至少也能勉強稱得上絡繹不絕。
除了刷存在感的申大公子之外,楊朝奉、王掌櫃等老熟人都來拜訪過,附近街坊商家也有不少來的,估計都惦記著範弘道協助進軍鹽業的承諾。
除此之外,作為楊家綢緞鋪股東,範弘道還去綢緞鋪轉了轉。可以說這兩天範弘道的日子還算充實,但是除夕一到,他立刻就清靜下來了。
除夕與初一,那都是自家人團圓的日子,範弘道終究是“外人”,別人沒可能不在自己家裏守歲,跑來找範弘道。
與範弘道同住在如歸客店的還有李家父女,但他們好歹是父女兩人,不像範弘道孤單一個。由於同在一個院中,李家父女便將範弘道邀請過來一起守歲。
李老爹燙了壺酒,與範弘道先幹了一杯。範弘道信口閑談道:“李老爹打聽仇家,可有所得?”
李老爹搖搖頭道:“年終歲尾,都忙著過年,諸事不便。等過完年後,我父女再仔細去打聽,也要另外尋覓落腳地方,免得在這裏耽誤客店生意。”
李老爹為人謹慎,關於仇家的線索仍舊不肯與範弘道說,決意等打探出個七七八八後,再看看有無必要告訴範弘道。【ㄨ】範弘道也沒去刨根問底,他現在操心自己還操心不過來,哪有太多精力顧及別人。
隨後李小娘子將豆腐幹端上來,問範弘道:“過了年後,範先生有何打算?”
範弘道將豆腐幹丟進嘴裏嚼了幾口,才答道:“開春後活動,想辦法進國子監讀書吧。將來力爭早些肄業,然後取得一個會試資格,等待三四年後的京城大比。”
萬曆十四年就是會試之年,範弘道沒資格參加,但如果明年進國子監讀書,三年內肄業並取得相應資格,就能趕上萬曆十七年的會試了。
京城大比這種事,戲文詞話小說裏常有,李小娘子有點天真的問道:“範先生能考中狀元嗎?”
範弘道無語,看來李小娘子也是被才子佳人故事毒害的少女。他這種半吊子穿越者讀三年書就能中狀元的話,那麽大明朝幾十萬有功名的讀書人都可以去死了。
範大秀才拱拱手道:“小娘子不要折殺我了!別說狀元,就是能登皇榜上最後一名,我也知足了!”
李小娘子嘀咕道:“範先生好沒誌氣,評書詞話裏那些相公,哪有考最後一名的,再不濟也是榜眼探花。”
對範弘道這種旅居京師的士子,過年約等於無事加無聊,但對大多數朝廷官員而言,過年是很繁忙的。
官員的年節基本上以正月元日為分界線,元日之前是一年當中難得吃喝休閑時光,但從元日開始又會忙碌起來。
新年第一天有元旦大朝會,這是規模最大的朝會。平時的常朝都是在奉天門露天舉行,但這種元旦大朝會就要打開皇極殿,在殿中進行了。其實有資格上殿的官員也就那些核心層官員,俗稱殿上官,而殿裏站不下的人,就在殿外排位。
大朝會完了後,就是彼此拜年的社交時間。地位重要和關係親近的人,就要親自到門,地位不重要或者關係相對疏遠的人,就隻用拜帖形式。那些朝廷大員每次過年,收到的拜帖數量之多,裝上幾麻袋毫無壓力。
正月期間朝廷還有一件大禮,那就是祭天,也叫郊祀。這是一件很麻煩很繁瑣的事情,朝廷官員幾乎要總動員。
對天子本人而言,郊祀也是非常辛苦的。他需要在淩晨就起身,在宮中履行繁瑣的禮儀,隨後再出宮,過正陽門,一直到南郊天壇。然後又是各種儀式,需要折騰一天才能起駕再回宮。
話說群臣正在籌備萬曆十四年正月的祭天大典時,忽然從宮中傳來聖旨,“朕偶感風寒,不耐勞煩,須深宮靜養。至於郊祀之事,可於勳戚中推舉德高望重、賢良方正之人代行。”
接了聖旨後,正在商議的閣部大臣不禁麵麵相覷。大明列代祭天這種事情,確實有過公侯代替天子行事的先例,但那都是非常時期行非常之法。
正常情況下,隻要天子還能動,肯定都是天子親自成禮。但是這次萬曆天子托病不出,很可能就是嫌麻煩懶得參加。
有見微知著的大臣不由得深深憂慮,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當今這位萬曆天子在失去了張居正的管教後,或許已經懈怠了。
元旦過完還有正月十五,從民間節俗來說,上元節或者叫元宵節更熱鬧。新年頭幾天都是以走親戚串門子為主,直到上元節開始才是全民狂歡,一直到過完了上元節,到了正月二十以後,新年節慶基本也就算完事了。
民間上月節慶典是從八日漸漸開始的,在此之前,範弘道也轉了幾家拜年,要融入這個時代,基本的禮儀還是應該有的。
他認識的人不多,串門拜年無非就是楊朝奉、王掌櫃以及其他認識的幾家商戶,還有寄居楊家的張大小姐。
反正範弘道是無所事事狀態,拜年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打發無聊時光。其中在王傳財王掌櫃家家裏消磨的時間最長,甚至耽誤了王掌櫃接待妻家親戚,讓王掌櫃渾家略有不滿。
“你聽說了沒有?我聽到一個消息,聽說年後要在崇文門外設立縣衙分署了,專門負責治理我們這塊街區。”王掌櫃說。
範弘道感覺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便問道:“你從哪裏聽說的?”
王掌櫃答道:“縣衙那裏傳來的消息,大概是靠譜的,對吾輩也不知是好是壞。”
王掌櫃對範弘道說這些,顯然是想聽聽範弘道的意見。但這種事是好是壞很難說,範弘道一時間也說不清楚。
但範弘道也明白,原來縣衙距離南城遙遠,又有崇文門隔斷,對崇文門外管得很鬆,現在朝廷要加強管理,大多數商家心裏都是比較抵觸的。
想了想,範弘道開口道:“如果你們能趁機有所作為,立下有利的規矩,那可能是好事,若你們無所作為,那就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