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體係的威力
來者歲數不大,隻有二十多年紀,他很言簡意賅的對範弘道說:“陳公讓小人來告與你,他已經舉薦了你。以後每逢二、八日上午,你可去宮裏內書堂教習詩詞,若無它事不可誤了。”
範弘道差點把這事忘了,原來當初那陳炬陳公公沒有開玩笑,還真讓自己去內書堂當教習?對此範弘道一直沒報什麽希望,以為隻是個說說就算的事,沒想到陳炬居然說到做到了。
好像沒有什麽理由拒絕這件差事?範弘道抬抬手道:“那要多謝陳公了。”
隨後來傳話的年輕人又送了一件木製牙牌給範弘道,上麵刻著範弘道的姓名職務,還加了內書堂教習等字樣。憑借這牙牌便可以出入宮城的午門、西華門,不然的話範弘道出入宮廷太不方便。
如果放在幾天前,麵對太監的邀請,範弘道說不得還得拿幾分文人架子,但現在形勢不好,內書堂教習也算另一條出路。萬一曆史車輪滾錯道路,申首輔今年就不幹了,那他範弘道還有個安身立命的場合。
所以範弘等道很痛快的接受了邀請,與那人約定好下次先領著他進宮城走一次,免得犯了什麽禁忌。
一夜無話,及到次日範弘道在膳堂用過早膳,便帶著公文出了南城分署,步行向巡城禦史郭生明進駐的南城察院而去。
南城雖然地方廣大,但主要建成區街道都集中在靠近內城南城牆,也就是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這一帶,所以衙門之間距離並不遠。
沒走一刻鍾,範弘道就到了地方。按照規矩通傳進去,隨即便有小吏引著他向裏麵走,直接繞過了大堂,來到後院二堂。
大堂是親民正堂官公開處理公務和案件,與百姓打交道的地方,所以也叫公堂。二堂或者後堂是官員平常辦公以及會客接見的地方。
與想象的不同,範弘道沒有受到任何刁難。他很正常的遞上名刺,很正常的被帶到側房,然後很正常的等了一會兒,最後很正常的被領進禦史公房,一切沒有任何讓人挑理之處。
見到郭生明郭禦史,範弘道行了個禮,將公文呈上,口中道:“今日前來,是為南城民間案件積壓之事。”
郭生明歲數也不很大,三十五六歲左右,禦史這個職務一般不會啟用老家夥,是山西巡鹽禦史郜察院那是一個特例。
聽到範弘道遞話,郭禦史淡淡的問:“南城民間案件有什麽問題?”
範弘道實話實說的回話說:“所有民間糾紛,察院全部推脫到南城分署,目前已經累積三百餘件,分署不堪其重。”
郭禦史又問:“不要隻說問題,還要說如何解決!你想怎麽辦?”
範弘道想了想說:“南城分署乃是近期新設,草創之初百廢待興,事情千頭萬緒,尚且無法高效處理如此多案件。所以想著暫且依照舊法,仍由察院處置。”
雖然禦史和南城分署級別一樣都是七品,但地位遠遠不同,巡視地方的監察禦史是有見官大一級效果的,一般都被地方官當成上級對待。所以範弘道對郭禦史說話,隻能按著下級向上級匯報的口氣。
郭禦史不置可否,抿了幾口茶,然後才說:“你們真處理不了?”
範弘道又回複說:“當初朝廷於京縣縣衙之外,又分設五城禦史彈壓地麵、處置案件,就是因為京縣縣衙事務繁多、不能兼顧的緣故。自此以後,京縣縣衙偏於民政事務,刑名案件由察院接手,這是百年來的規矩。所以下官不明白,為何南城案件都累積到了南城分署?”
啪!郭禦史狠狠將茶碗摜在了桌麵上,臉色從輕鬆變得嚴厲起來,抬高了聲調嗬斥道:“你也好,我也好,分署也好,察院也好,都是為國效力而已!你們如此斤斤計較,將事情分的那麽清楚,是什麽居心?”
官場上的話術跟日常辯駁不太一樣,範弘道還不嫻熟,突然被嗬斥後先愣了愣,然後才答道:“大人此言差矣,下官的居心當然是如何辦好南城之事。”
郭生明的聞言接著訓斥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樣最基本的事務,你們南城分署也要想方設法推脫,對得起頭頂烏紗麽?”
範弘道辯解說:“察院將案子發到南城分署,但分署目前實在力不能及、兼顧不了,若是完不成考計,又當如何?”
郭生明歎口氣,忽而語重心長的說:“以本官的歲數,還能稱你一聲年輕人。年輕人不能拈輕怕重,辛苦一些又怎樣?不要有畏難情緒,要把這看做是鍛煉自己的機會,要勇於承擔重任,方才不負心中所學!”
這話堵得範弘道差點啞口無言,急忙說:“並非畏懼做事,隻怕顧此失彼,忙中出錯的誤事。”
郭禦史又變了臉色,喝道:“你這不成器的東西!還沒有做事就先想著給自己找借口和退路?”
聽在範弘道耳朵裏,郭禦史似乎句句都有道理,但偏偏每句話都能讓自己十分難受,仿佛一步一步的將自己逼到了牆角。
按道理說,他範弘道已經是很能言善辯的人了,今天為何莫名其妙在郭禦史這裏吃了癟?難道官場中人隨便一個,就能把自己堵得無話可說?
範弘道想了想,便恍然大悟,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這是另一種話語體係下的交鋒。郭生明之所以可以說出那些話,而他範弘道卻無還手之力,那是因為他進入了對方的規則體係內。
簡單地說,郭生明是上司,他範弘道是下級,郭生明可以無條件的質疑範弘道,但範弘道卻不能無拘無束的質疑上級郭生明。
郭生明可以隨意給範弘道安排事情,隨意評論範弘道的能力和品德,範弘道卻無法表達出“我們把事情都做了,那還要你郭生明幹什麽”這種意思,無法說出“如果事情我們都做了那功績算是誰的”這種質疑。
一旦進入了這種尊卑秩序語境,就連機敏如範弘道,也不免要受到極大束縛,不知不覺受到影響,按照對方的規則行事。
來者歲數不大,隻有二十多年紀,他很言簡意賅的對範弘道說:“陳公讓小人來告與你,他已經舉薦了你。以後每逢二、八日上午,你可去宮裏內書堂教習詩詞,若無它事不可誤了。”
範弘道差點把這事忘了,原來當初那陳炬陳公公沒有開玩笑,還真讓自己去內書堂當教習?對此範弘道一直沒報什麽希望,以為隻是個說說就算的事,沒想到陳炬居然說到做到了。
好像沒有什麽理由拒絕這件差事?範弘道抬抬手道:“那要多謝陳公了。”
隨後來傳話的年輕人又送了一件木製牙牌給範弘道,上麵刻著範弘道的姓名職務,還加了內書堂教習等字樣。憑借這牙牌便可以出入宮城的午門、西華門,不然的話範弘道出入宮廷太不方便。
如果放在幾天前,麵對太監的邀請,範弘道說不得還得拿幾分文人架子,但現在形勢不好,內書堂教習也算另一條出路。萬一曆史車輪滾錯道路,申首輔今年就不幹了,那他範弘道還有個安身立命的場合。
所以範弘等道很痛快的接受了邀請,與那人約定好下次先領著他進宮城走一次,免得犯了什麽禁忌。
一夜無話,及到次日範弘道在膳堂用過早膳,便帶著公文出了南城分署,步行向巡城禦史郭生明進駐的南城察院而去。
南城雖然地方廣大,但主要建成區街道都集中在靠近內城南城牆,也就是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這一帶,所以衙門之間距離並不遠。
沒走一刻鍾,範弘道就到了地方。按照規矩通傳進去,隨即便有小吏引著他向裏麵走,直接繞過了大堂,來到後院二堂。
大堂是親民正堂官公開處理公務和案件,與百姓打交道的地方,所以也叫公堂。二堂或者後堂是官員平常辦公以及會客接見的地方。
與想象的不同,範弘道沒有受到任何刁難。他很正常的遞上名刺,很正常的被帶到側房,然後很正常的等了一會兒,最後很正常的被領進禦史公房,一切沒有任何讓人挑理之處。
見到郭生明郭禦史,範弘道行了個禮,將公文呈上,口中道:“今日前來,是為南城民間案件積壓之事。”
郭生明歲數也不很大,三十五六歲左右,禦史這個職務一般不會啟用老家夥,是山西巡鹽禦史郜察院那是一個特例。
聽到範弘道遞話,郭禦史淡淡的問:“南城民間案件有什麽問題?”
範弘道實話實說的回話說:“所有民間糾紛,察院全部推脫到南城分署,目前已經累積三百餘件,分署不堪其重。”
郭禦史又問:“不要隻說問題,還要說如何解決!你想怎麽辦?”
範弘道想了想說:“南城分署乃是近期新設,草創之初百廢待興,事情千頭萬緒,尚且無法高效處理如此多案件。所以想著暫且依照舊法,仍由察院處置。”
雖然禦史和南城分署級別一樣都是七品,但地位遠遠不同,巡視地方的監察禦史是有見官大一級效果的,一般都被地方官當成上級對待。所以範弘道對郭禦史說話,隻能按著下級向上級匯報的口氣。
郭禦史不置可否,抿了幾口茶,然後才說:“你們真處理不了?”
範弘道又回複說:“當初朝廷於京縣縣衙之外,又分設五城禦史彈壓地麵、處置案件,就是因為京縣縣衙事務繁多、不能兼顧的緣故。自此以後,京縣縣衙偏於民政事務,刑名案件由察院接手,這是百年來的規矩。所以下官不明白,為何南城案件都累積到了南城分署?”
啪!郭禦史狠狠將茶碗摜在了桌麵上,臉色從輕鬆變得嚴厲起來,抬高了聲調嗬斥道:“你也好,我也好,分署也好,察院也好,都是為國效力而已!你們如此斤斤計較,將事情分的那麽清楚,是什麽居心?”
官場上的話術跟日常辯駁不太一樣,範弘道還不嫻熟,突然被嗬斥後先愣了愣,然後才答道:“大人此言差矣,下官的居心當然是如何辦好南城之事。”
郭生明的聞言接著訓斥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樣最基本的事務,你們南城分署也要想方設法推脫,對得起頭頂烏紗麽?”
範弘道辯解說:“察院將案子發到南城分署,但分署目前實在力不能及、兼顧不了,若是完不成考計,又當如何?”
郭生明歎口氣,忽而語重心長的說:“以本官的歲數,還能稱你一聲年輕人。年輕人不能拈輕怕重,辛苦一些又怎樣?不要有畏難情緒,要把這看做是鍛煉自己的機會,要勇於承擔重任,方才不負心中所學!”
這話堵得範弘道差點啞口無言,急忙說:“並非畏懼做事,隻怕顧此失彼,忙中出錯的誤事。”
郭禦史又變了臉色,喝道:“你這不成器的東西!還沒有做事就先想著給自己找借口和退路?”
聽在範弘道耳朵裏,郭禦史似乎句句都有道理,但偏偏每句話都能讓自己十分難受,仿佛一步一步的將自己逼到了牆角。
按道理說,他範弘道已經是很能言善辯的人了,今天為何莫名其妙在郭禦史這裏吃了癟?難道官場中人隨便一個,就能把自己堵得無話可說?
範弘道想了想,便恍然大悟,知道問題出在哪裏了,這是另一種話語體係下的交鋒。郭生明之所以可以說出那些話,而他範弘道卻無還手之力,那是因為他進入了對方的規則體係內。
簡單地說,郭生明是上司,他範弘道是下級,郭生明可以無條件的質疑範弘道,但範弘道卻不能無拘無束的質疑上級郭生明。
郭生明可以隨意給範弘道安排事情,隨意評論範弘道的能力和品德,範弘道卻無法表達出“我們把事情都做了,那還要你郭生明幹什麽”這種意思,無法說出“如果事情我們都做了那功績算是誰的”這種質疑。
一旦進入了這種尊卑秩序語境,就連機敏如範弘道,也不免要受到極大束縛,不知不覺受到影響,按照對方的規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