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娘子吃了一驚,低聲問道:“你幹什麽?她隻是個女人!為什麽非要殺了?”李岩咬咬牙:“沒辦法,我必須要安撫軍心,亂世用重典,我不能讓他們嚴守軍紀的情況下還被刁民誣告,那樣會人心大亂的。”
紅娘子輕輕搖頭:“話是對的,可這樣做,總覺得太狠了點。”李岩道:“狠一次,就不會有下次,如果這次寬鬆了,同樣的事,下次還會發生的。”紅娘子看著趙氏的屍體,隻得輕輕歎息。
殺了趙氏,李岩吩咐將她埋了,然後率領隊伍啟程,直奔南陽。
眼下這支人馬,約有千人,為了避免惹不必要的麻煩,李岩下令,不得攻擊任何縣城村鎮,隻是行軍,因此五天之後,他們就趕到了南陽以西。
派出斥候一探聽,得知張獻忠的人馬離此隻有百裏之遙了,估計後天就可以到達,李敢就要迎上去,與義兄相聚,被李岩攔住了。李敢大惑不解:“主帥,我們快馬加鞭地跑來,不就是為了與張獻忠的農民軍會合麽?為什麽不迎上去?”
李岩道:“哥哥不要急,且聽我說。”他將李敢按坐在椅子上,這才慢條斯理地說起來:“這次會麵,非同小可,我們要擺出點排場來,千萬不要讓人家看不起,因為咱們隻有一千來號人。”
李敢笑了:“左右是這點人,你再擺,也擺不出一萬人的排場來。”
李岩道:“也不一定,排場也分好多種,讓人家看著氣勢雄壯是一種,讓人家看著心裏害怕,也是一種。”
李敢一愣:“這麽說,你是想讓他們看著,心裏害怕了?”
李岩點頭:“如此一來,先給他們一個下馬威,那麽你這位義兄心中,就不敢小視我們了。之後雙方才可能合作,而並非從屬關係。”
李敢恍然大悟,一拍李岩肩頭:“果然高明,兄弟……嗯,主帥好辦法。”
李岩心頭有點動容,自從他殺了何大手等人之後,李敢仿佛開始懼怕自己了,口中的稱呼也漸漸由“兄弟”變成了主帥,這個小小的變化,表明李敢開始和自己拉開距離,不再像從前那樣親密無間了。
難道這就是權力所帶來的後果?
李岩心頭沉甸甸的,很不舒服。
第二天他帶著李敢和紅娘子去探查地形,經過一天的探看,決定在這道穀中設伏,因為這裏是張獻忠他們最有可能經過的地段。
李岩吩咐手下人馬,進入穀兩側的山腰時,不得帶馬匹,免得嘶鳴,不得說話,不可妄動,要營造出一種無人的意境來。
經過何大手的事後,這些人對李岩非常懼怕,因此他的命令得到了徹底的貫徹執行。這一千來人埋伏好之後,果然沒有絲毫動靜,無論是誰,也覺察不到,這裏居然埋伏了上千人。
於是就出現了前文的一幕,把張獻忠和羅汝才驚出一身冷汗。
李敢說完了自己的事,張獻忠就問他,是不是要來合兵一處,對於這個提議,張獻忠十分興奮,因為他從李敢的話裏聽出來,李岩這個人物不簡單,雖然年少,可是文武雙全,是個帥才。如果能把這二人收到自己身邊,可是如虎添翼。
不想李岩卻微微一笑:“我們不是來合兵的,而是有個建議,不知張大哥有沒有興趣聽一聽。”
張獻忠道:“好啊,小兄弟的話,肯定是金玉良言,老哥我洗耳恭聽。”
李岩站起身來,在營帳中慢慢踱著步:“兩位大哥帶領數萬人馬,繞伏牛山南麓而行,看來是想進川了?”
羅汝才淡淡地說了句:“倒是有這個想法。”
李岩道:“為何選擇入川?”羅汝才瞧了眼張獻忠,張獻忠緩緩點點頭,羅汝才這才說:“咱們雖然有數萬人馬,可是精兵嘛,隻有一萬,眼下河南明軍四集,都是勁旅,不可久留。而全部民軍又不能聚在一起,一個是打糧不易,另一個嘛,也防止被明軍聚殲,這才分頭行動。高闖王和闖將去了湖北,剩下的地界,隻有山西,陝西和四川了,陝西有洪承疇的洪兵,山西離河南又太近,明軍朝發夕至,因此,除四川之外,你說能去哪裏?”
李岩點頭:“看來,民軍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張獻忠道:“這個自然了,高闖王可不像紫金梁他們那些掌盤子,行動之前,都會和大夥兒商量,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在我們看來,入川是好計,一來川中沒有防備,二來嘛,打糧容易。”
李岩還是點頭:“這確是一條好計。”張獻忠道:“小兄弟,咱們一起去多好,在那裏,你也可以招兵買馬,壯大實力。”李岩微微一笑:“張大哥別急,我的話還沒說呢,計是好計,但施行不易。”
羅汝才皺皺眉頭:“此話怎講?”
張獻忠也道:“在我看來,這是最好的計劃了,小兄弟為何說,施行不易?”
李岩站到他二位麵前,正言厲色地說:“在我看來,入川這條路,有三不易。第一,川中道路崎嶇,不利於人馬通行,一旦入川,必定損失輜重糧馬,第二,川中不像河南,久不知兵,兵不能戰,川軍的戰鬥力一向十分凶悍,又加之鄉土觀念極強,一旦與川軍遭遇,必是惡戰,你們沒有後援,孤軍深入,十分危險……”
他隻說了這兩點,羅汝才與張獻忠對視一眼,眉心都開始挽起來。
李岩道:“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川中未遇大災,家有餘糧,戶有餘財,你們一旦入川,想招兵買馬,會有人來嗎?因此,一邊是與川軍惡戰,傷亡增加,另一邊卻招不到人,時間一長,有損無增,還能留下去嗎?”這話是說到根子上了,明末的農民軍,都是因為西北連年大災,糧食無收,人民饑餓才開始造反,這就是為何西北流賊蜂起,江南卻一片祥和,歌舞升平之故。
肚子不餓,鬼才造反呢!
這番話一說完,羅汝才與張獻忠齊齊站了起來,張獻忠拉住李岩的手:“李兄弟,你說得太好了,俺老張真有命,沒入川的時候就能碰上你。”
羅汝才也道:“小兄弟遠見卓識,在我等之上,老哥佩服。如此看來,入川確是下策。”
張獻忠忙問:“以李兄之見,我們這幾萬人馬,應當去哪裏呢?”
李敢在邊上差點就喊出來了:“回陝西啊,那裏有秦軍,可以呼應……”可是之前和李岩說好的,一旦說到回陝之事,大家不可插話,隻聽他的。因此,肚子裏有話,就是不能說,悶得李敢幾乎冒出汗來。
而李岩卻笑而不語了,他踱回自己的椅子,安安穩穩坐下,捧起茶碗,品起茶來了。
營帳中一時靜了下來。
張獻忠與羅汝才是何等聰明,知道此人必定有計,之所以不說,明擺著是要條件呢。張獻忠聽過三國演義,知道劉備請諸葛亮的時候,出山就委以重任,眼下自己求人家獻策,什麽條件沒有,難怪人家不說。
於是張獻忠哈哈一笑:“兄弟這是跟哥哥我要東西呢,曹操,你有什麽東西,能拿得出手?”
羅汝才道:“我營中財寶不少,美女如雲,請李公子隨便挑,隻要看得上眼,就……”話沒說完,眼角看到了紅娘子,立時換了口氣:“雖然那些女人,都不如這位天仙般的姑娘,可也將就能用……”
紅娘子輕輕搖頭:“話是對的,可這樣做,總覺得太狠了點。”李岩道:“狠一次,就不會有下次,如果這次寬鬆了,同樣的事,下次還會發生的。”紅娘子看著趙氏的屍體,隻得輕輕歎息。
殺了趙氏,李岩吩咐將她埋了,然後率領隊伍啟程,直奔南陽。
眼下這支人馬,約有千人,為了避免惹不必要的麻煩,李岩下令,不得攻擊任何縣城村鎮,隻是行軍,因此五天之後,他們就趕到了南陽以西。
派出斥候一探聽,得知張獻忠的人馬離此隻有百裏之遙了,估計後天就可以到達,李敢就要迎上去,與義兄相聚,被李岩攔住了。李敢大惑不解:“主帥,我們快馬加鞭地跑來,不就是為了與張獻忠的農民軍會合麽?為什麽不迎上去?”
李岩道:“哥哥不要急,且聽我說。”他將李敢按坐在椅子上,這才慢條斯理地說起來:“這次會麵,非同小可,我們要擺出點排場來,千萬不要讓人家看不起,因為咱們隻有一千來號人。”
李敢笑了:“左右是這點人,你再擺,也擺不出一萬人的排場來。”
李岩道:“也不一定,排場也分好多種,讓人家看著氣勢雄壯是一種,讓人家看著心裏害怕,也是一種。”
李敢一愣:“這麽說,你是想讓他們看著,心裏害怕了?”
李岩點頭:“如此一來,先給他們一個下馬威,那麽你這位義兄心中,就不敢小視我們了。之後雙方才可能合作,而並非從屬關係。”
李敢恍然大悟,一拍李岩肩頭:“果然高明,兄弟……嗯,主帥好辦法。”
李岩心頭有點動容,自從他殺了何大手等人之後,李敢仿佛開始懼怕自己了,口中的稱呼也漸漸由“兄弟”變成了主帥,這個小小的變化,表明李敢開始和自己拉開距離,不再像從前那樣親密無間了。
難道這就是權力所帶來的後果?
李岩心頭沉甸甸的,很不舒服。
第二天他帶著李敢和紅娘子去探查地形,經過一天的探看,決定在這道穀中設伏,因為這裏是張獻忠他們最有可能經過的地段。
李岩吩咐手下人馬,進入穀兩側的山腰時,不得帶馬匹,免得嘶鳴,不得說話,不可妄動,要營造出一種無人的意境來。
經過何大手的事後,這些人對李岩非常懼怕,因此他的命令得到了徹底的貫徹執行。這一千來人埋伏好之後,果然沒有絲毫動靜,無論是誰,也覺察不到,這裏居然埋伏了上千人。
於是就出現了前文的一幕,把張獻忠和羅汝才驚出一身冷汗。
李敢說完了自己的事,張獻忠就問他,是不是要來合兵一處,對於這個提議,張獻忠十分興奮,因為他從李敢的話裏聽出來,李岩這個人物不簡單,雖然年少,可是文武雙全,是個帥才。如果能把這二人收到自己身邊,可是如虎添翼。
不想李岩卻微微一笑:“我們不是來合兵的,而是有個建議,不知張大哥有沒有興趣聽一聽。”
張獻忠道:“好啊,小兄弟的話,肯定是金玉良言,老哥我洗耳恭聽。”
李岩站起身來,在營帳中慢慢踱著步:“兩位大哥帶領數萬人馬,繞伏牛山南麓而行,看來是想進川了?”
羅汝才淡淡地說了句:“倒是有這個想法。”
李岩道:“為何選擇入川?”羅汝才瞧了眼張獻忠,張獻忠緩緩點點頭,羅汝才這才說:“咱們雖然有數萬人馬,可是精兵嘛,隻有一萬,眼下河南明軍四集,都是勁旅,不可久留。而全部民軍又不能聚在一起,一個是打糧不易,另一個嘛,也防止被明軍聚殲,這才分頭行動。高闖王和闖將去了湖北,剩下的地界,隻有山西,陝西和四川了,陝西有洪承疇的洪兵,山西離河南又太近,明軍朝發夕至,因此,除四川之外,你說能去哪裏?”
李岩點頭:“看來,民軍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張獻忠道:“這個自然了,高闖王可不像紫金梁他們那些掌盤子,行動之前,都會和大夥兒商量,有步驟,有計劃的行動。在我們看來,入川是好計,一來川中沒有防備,二來嘛,打糧容易。”
李岩還是點頭:“這確是一條好計。”張獻忠道:“小兄弟,咱們一起去多好,在那裏,你也可以招兵買馬,壯大實力。”李岩微微一笑:“張大哥別急,我的話還沒說呢,計是好計,但施行不易。”
羅汝才皺皺眉頭:“此話怎講?”
張獻忠也道:“在我看來,這是最好的計劃了,小兄弟為何說,施行不易?”
李岩站到他二位麵前,正言厲色地說:“在我看來,入川這條路,有三不易。第一,川中道路崎嶇,不利於人馬通行,一旦入川,必定損失輜重糧馬,第二,川中不像河南,久不知兵,兵不能戰,川軍的戰鬥力一向十分凶悍,又加之鄉土觀念極強,一旦與川軍遭遇,必是惡戰,你們沒有後援,孤軍深入,十分危險……”
他隻說了這兩點,羅汝才與張獻忠對視一眼,眉心都開始挽起來。
李岩道:“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川中未遇大災,家有餘糧,戶有餘財,你們一旦入川,想招兵買馬,會有人來嗎?因此,一邊是與川軍惡戰,傷亡增加,另一邊卻招不到人,時間一長,有損無增,還能留下去嗎?”這話是說到根子上了,明末的農民軍,都是因為西北連年大災,糧食無收,人民饑餓才開始造反,這就是為何西北流賊蜂起,江南卻一片祥和,歌舞升平之故。
肚子不餓,鬼才造反呢!
這番話一說完,羅汝才與張獻忠齊齊站了起來,張獻忠拉住李岩的手:“李兄弟,你說得太好了,俺老張真有命,沒入川的時候就能碰上你。”
羅汝才也道:“小兄弟遠見卓識,在我等之上,老哥佩服。如此看來,入川確是下策。”
張獻忠忙問:“以李兄之見,我們這幾萬人馬,應當去哪裏呢?”
李敢在邊上差點就喊出來了:“回陝西啊,那裏有秦軍,可以呼應……”可是之前和李岩說好的,一旦說到回陝之事,大家不可插話,隻聽他的。因此,肚子裏有話,就是不能說,悶得李敢幾乎冒出汗來。
而李岩卻笑而不語了,他踱回自己的椅子,安安穩穩坐下,捧起茶碗,品起茶來了。
營帳中一時靜了下來。
張獻忠與羅汝才是何等聰明,知道此人必定有計,之所以不說,明擺著是要條件呢。張獻忠聽過三國演義,知道劉備請諸葛亮的時候,出山就委以重任,眼下自己求人家獻策,什麽條件沒有,難怪人家不說。
於是張獻忠哈哈一笑:“兄弟這是跟哥哥我要東西呢,曹操,你有什麽東西,能拿得出手?”
羅汝才道:“我營中財寶不少,美女如雲,請李公子隨便挑,隻要看得上眼,就……”話沒說完,眼角看到了紅娘子,立時換了口氣:“雖然那些女人,都不如這位天仙般的姑娘,可也將就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