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李敢知道時機到了,他立刻帶著三百人馬,繞路趕往農民軍的大營,來到大營遠處,他們在這裏等,等到農民軍開始向大營潰退的時候,李敢立刻繞路前住後營。到了營門,派人告訴守營農民軍,隻說是黃龍人馬偷襲不成,潰退下來。
李敢事先做了一番準備,這些秦軍一個個破衣爛衫,灰頭土臉,有的還往衣服上臉上抹了些血,假裝受傷。
這些人來到營前一說,營中守兵一見果然是自己人,於是便開營放了進來。
進營之後,李敢由一枝梅帶路,前來接應李岩。來到帳前,劉哲見來了不少騎兵,看樣子是自己人,便問他們來幹什麽,李敢按著事先安排好的話,隻說是黃龍偷襲失敗,高迎祥已經頂不住了,派他們前來護送李岩撤走。
這個時候,官軍已衝進前營。農民軍大營中一片混亂。
劉哲知道高迎祥對李岩十分重視,前麵頂不住了,派騎兵來接一下,也是應該的,於是也沒多想,與李敢等人一起上馬,護著李岩便走。
此時高迎祥也帶著兵撤下來,農民軍一批批衝出後營,向北而逃。
劉哲一出大營,開始還與李敢李岩等人走在一起,但其間不斷有敗兵跑來,湧來擠去,漸漸和李岩等人離遠了。他剛要湊過去,不防身後一枝流箭飛來,正中他的後肩,他被射下馬去,險些被後麵的馬撞上。劉哲身手不錯,翻身又騎上了一匹馬,這才沒被踩死。
這一箭不是官軍射的,而是李敢吩咐手下的秦軍射的。等劉哲一落馬,李敢便率領眾人,斜刺裏衝了出去,脫離了這一大股敗退的農民軍。
此時大家都在潰逃,沒有人管別人向哪裏逃,因此李敢這幾百人馬很順利地跑上另一個方向。
向北又跑了一段路之後,眼前出現一個村子,李敢帶著眾人進了村子,立刻換上了官軍的衣服。
他們沒有停留,繼續向西北方向奔去,一直跑到了天黑,這才停歇下來。
李敢吩咐找地方宿營,手下人找到一個荒村,是農民軍曾經洗劫過的,已經空無一人,於是所有人馬進了村子,開始打尖休息。
這個時候,李敢才上前抱住兄弟李岩。
他抱得很緊,可見動了真情。因為李敢知道,李岩在被官軍抓去之後,受了酷刑。他不放心,親手脫下李岩的上衣,察看傷口。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之後,李岩的傷已經痊愈了。那些官軍動刑的時候,並沒有真的穿透他的骨頭,因此好得也快。李敢看了看李岩肩窩上兩個大大的疤痕,氣得咬牙切齒,一個勁地怒罵官軍。
李岩勸解了一番,李敢這才消停下來。
他們簡單吃了些幹糧,李敢等人圍在李岩身邊,說起離別之情。
李岩聽說李敢等人已經奪下潼關與華陰,十分高興:“能把潼關與華陰握在手中,西安的東邊就沒有什麽憂患子,白起將軍在眉縣,擋住了甘肅來的敵兵,西安穩固了。”
李敢道:“可是眼下陝西還有旱災,很多人還在向中原逃荒,秦軍的發展,並不十分順利。”
李岩道:“天災沒有辦法,隻要沒有人禍,老百姓還是活得下去的。”他看了看身邊的人馬,說道:“咱們眼下有四百多人,力量也算不小,我是這樣想的,能不能在路上拉起些人馬,一起回陝西去。中原一帶,雖然災情不重,但是兵荒馬亂的,我想也會有很多人逃難。咱們帶著這些難民走,一來可以增加陝西的人口,二來人多了,路上也有個照應。”
李敢皺眉道:“好是好,但咱們的馬不多啊,也就每人一匹而已。如果帶著老百姓走,一天走不到三十裏,什麽時候才能回到陝西?”
李岩想了想:“咱們可以搶些馬來。”
李敢道:“到哪裏去搶?”李岩道:“自然是縣城裏,我想這一路上,每座官軍縣城中,都會有駐軍,有駐軍就會有馬。咱們沿途一路搶過去,至少也可以弄到幾百匹馬吧。”
紅娘子道:“難是不難,但官軍要來追殺,怎麽辦?”
李岩道:“咱們不明著搶,而是扮了官軍,向他們的長官要馬。”
李敢道:“這個主意不錯,可若是假扮官軍,需要官職很高才行。而高級將領,要有隨身印信。”李岩笑道:“這個不難,咱們的人裏有一位,可以拿到這些東西。”
說著他看了看一枝梅。一枝梅滿麵興奮,站起來一昂頭:“你要什麽,我都可以給你拿來。”
她自從跟了秦軍之後,覺得這些人不像官軍與農民軍那般殘忍凶惡,待人比較和氣,也不騷擾百姓。因此便想長期留下來,而要想留下來,必須要盡一份力。立些功勞。
李岩道:“眼下還用不著。這一帶沒有什麽災荒,百姓們還吃得上飯,拉不起人馬來。等到了河南,再做計較。”
一行人穿著官軍服色,沿途不擾百姓,又都是騎兵,因此很快就進入了河南境內。越向河南境內深入,災情越重,餓死的百姓越多,有時候大路上擠滿了逃荒的人,看到他們過來,連忙閃避,生怕懷中僅有的一點財物糧食被搶走了。
李岩知道,眼下沒有多餘的馬,帶著這些人就是累贅,隻得忍痛扔下他們。
他們一路向西北方向而來,幾天之後,就進了開封地界。
李岩很清楚,開封是河南的重鎮,要想假扮高官,這個地方最合適。
於是這一天,他們到了開封城外,李岩讓李敢帶著人隱藏下來,自己帶著一枝梅,紅娘子,還有幾個秦軍士兵,裝扮成商人,進了開封城。
在城中,他們詳細打聽了各個府衙的門路,以及駐軍的情況,做到了心中有底。天未黑的時候,就出了城,隻留一枝梅一個在城裏。
一枝梅沒有住店,一個人躲進城內的城隍廟裏安身,隻等天黑,便可以下手。
李岩等人在城外一處密林中等她,子時剛過,隻見一枝梅背著一包東西,小跑著回來了。李岩問道:“都拿來了?”
一枝梅將那包東西向地上一放:“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漏下的,你看看吧。”
李岩借著火把的光亮,將那包東西打開,依次查看。隻見裏麵有金令,大印,券書,腰牌等物,那大印上刻著:蕩寇將軍,打開券書一瞧,原來是開封城中的一位總兵,姓楊名勝。
李岩一想,總兵的官不算小了,拿它可以去糊弄那些小縣城的守軍。於是誇了一枝梅幾句,令她喜笑顏開。
有了蕩寇將軍印,大家都神氣起來,李敢扮作將軍,李岩給他作記室,揣著這顆金印。折向東方,直奔潼關而來。
一路上,隻要路過縣城,他們便在城前叫關,說奉了河南巡撫之令,前往洛陽公幹,走到這裏,馬匹有了減損,請駐軍以馬相贈。
有的縣城一聽河南巡撫四字,吃驚非小,立刻送出些馬匹來,一般都是幾十匹不等。還有的地方,守將有些疑惑,李敢等人便以金銀買馬。那些守將都是貪婪之徒,見了金銀,又有大印金令,敢還敢其它的,很大方地送出馬匹。
有了馬,李敢等人沿途開始招攬難民。他們開始以為沒有多少人敢跟著官軍走,因為官軍的害民之名實在太響亮,可是有些地方,隻要他們一說,跟著走有飯吃,立時便有成百的人跟了來。
看來饑荒的恐怖遠比官軍要大得多。
李敢等人走過十幾個縣城,弄到了數百匹馬,這些馬大多不是戰馬,而是騾子,驢子,而且跟隨而來的人也越來越多,開始是幾百人,後來慢慢到了一千多,等他們來到洛陽境內時,竟已有了兩千多人,加上秦軍,足有三千之眾。
如此大的隊伍,若想不被人起疑,很不容易,於是李岩決定,留下一小隊秦軍,帶著這些人,自己與李敢等人率領所有騎馬的人,加快速度,先行趕到潼關。
李敢同意了,他留下三十名秦軍,帶領這些徒步的百姓,慢慢向潼關走著,自己帶著人馬,和七百多個騎馬的百姓,加速趕奔潼關。
三天之後,李敢他們終於看到了潼關上飄揚的秦軍大旗。
李岩看到秦旗之後,眼淚差一點流下來,自己被官軍抓走,又被農民軍扣為人質,直到今天,方才脫險歸來,真有點兩世為人之感。
等來到關下,涉懷已得到消息,立刻開關迎接,將李岩等人迎進關內,然後派人飛馬稟報秦王。
涉懷一瞧,來了七八百人,而且好多人看起來都是饑民,李敢這才說明,他們路上收容了很多百姓,騎馬來的隻是一部分,還有幾千人在後麵呢。
安頓下來之後,涉懷設宴為李岩洗塵,李岩等人在這裏休息了一天,然後趕往西安麵見秦王。
秦王聽說李岩到了,吩咐出城迎接。這可是極重的禮遇了。因為秦王聽說了,李岩在生死關頭,仍舊選擇忠於秦軍,忠於秦王,這樣的人實在太難得了。
李敢事先做了一番準備,這些秦軍一個個破衣爛衫,灰頭土臉,有的還往衣服上臉上抹了些血,假裝受傷。
這些人來到營前一說,營中守兵一見果然是自己人,於是便開營放了進來。
進營之後,李敢由一枝梅帶路,前來接應李岩。來到帳前,劉哲見來了不少騎兵,看樣子是自己人,便問他們來幹什麽,李敢按著事先安排好的話,隻說是黃龍偷襲失敗,高迎祥已經頂不住了,派他們前來護送李岩撤走。
這個時候,官軍已衝進前營。農民軍大營中一片混亂。
劉哲知道高迎祥對李岩十分重視,前麵頂不住了,派騎兵來接一下,也是應該的,於是也沒多想,與李敢等人一起上馬,護著李岩便走。
此時高迎祥也帶著兵撤下來,農民軍一批批衝出後營,向北而逃。
劉哲一出大營,開始還與李敢李岩等人走在一起,但其間不斷有敗兵跑來,湧來擠去,漸漸和李岩等人離遠了。他剛要湊過去,不防身後一枝流箭飛來,正中他的後肩,他被射下馬去,險些被後麵的馬撞上。劉哲身手不錯,翻身又騎上了一匹馬,這才沒被踩死。
這一箭不是官軍射的,而是李敢吩咐手下的秦軍射的。等劉哲一落馬,李敢便率領眾人,斜刺裏衝了出去,脫離了這一大股敗退的農民軍。
此時大家都在潰逃,沒有人管別人向哪裏逃,因此李敢這幾百人馬很順利地跑上另一個方向。
向北又跑了一段路之後,眼前出現一個村子,李敢帶著眾人進了村子,立刻換上了官軍的衣服。
他們沒有停留,繼續向西北方向奔去,一直跑到了天黑,這才停歇下來。
李敢吩咐找地方宿營,手下人找到一個荒村,是農民軍曾經洗劫過的,已經空無一人,於是所有人馬進了村子,開始打尖休息。
這個時候,李敢才上前抱住兄弟李岩。
他抱得很緊,可見動了真情。因為李敢知道,李岩在被官軍抓去之後,受了酷刑。他不放心,親手脫下李岩的上衣,察看傷口。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之後,李岩的傷已經痊愈了。那些官軍動刑的時候,並沒有真的穿透他的骨頭,因此好得也快。李敢看了看李岩肩窩上兩個大大的疤痕,氣得咬牙切齒,一個勁地怒罵官軍。
李岩勸解了一番,李敢這才消停下來。
他們簡單吃了些幹糧,李敢等人圍在李岩身邊,說起離別之情。
李岩聽說李敢等人已經奪下潼關與華陰,十分高興:“能把潼關與華陰握在手中,西安的東邊就沒有什麽憂患子,白起將軍在眉縣,擋住了甘肅來的敵兵,西安穩固了。”
李敢道:“可是眼下陝西還有旱災,很多人還在向中原逃荒,秦軍的發展,並不十分順利。”
李岩道:“天災沒有辦法,隻要沒有人禍,老百姓還是活得下去的。”他看了看身邊的人馬,說道:“咱們眼下有四百多人,力量也算不小,我是這樣想的,能不能在路上拉起些人馬,一起回陝西去。中原一帶,雖然災情不重,但是兵荒馬亂的,我想也會有很多人逃難。咱們帶著這些難民走,一來可以增加陝西的人口,二來人多了,路上也有個照應。”
李敢皺眉道:“好是好,但咱們的馬不多啊,也就每人一匹而已。如果帶著老百姓走,一天走不到三十裏,什麽時候才能回到陝西?”
李岩想了想:“咱們可以搶些馬來。”
李敢道:“到哪裏去搶?”李岩道:“自然是縣城裏,我想這一路上,每座官軍縣城中,都會有駐軍,有駐軍就會有馬。咱們沿途一路搶過去,至少也可以弄到幾百匹馬吧。”
紅娘子道:“難是不難,但官軍要來追殺,怎麽辦?”
李岩道:“咱們不明著搶,而是扮了官軍,向他們的長官要馬。”
李敢道:“這個主意不錯,可若是假扮官軍,需要官職很高才行。而高級將領,要有隨身印信。”李岩笑道:“這個不難,咱們的人裏有一位,可以拿到這些東西。”
說著他看了看一枝梅。一枝梅滿麵興奮,站起來一昂頭:“你要什麽,我都可以給你拿來。”
她自從跟了秦軍之後,覺得這些人不像官軍與農民軍那般殘忍凶惡,待人比較和氣,也不騷擾百姓。因此便想長期留下來,而要想留下來,必須要盡一份力。立些功勞。
李岩道:“眼下還用不著。這一帶沒有什麽災荒,百姓們還吃得上飯,拉不起人馬來。等到了河南,再做計較。”
一行人穿著官軍服色,沿途不擾百姓,又都是騎兵,因此很快就進入了河南境內。越向河南境內深入,災情越重,餓死的百姓越多,有時候大路上擠滿了逃荒的人,看到他們過來,連忙閃避,生怕懷中僅有的一點財物糧食被搶走了。
李岩知道,眼下沒有多餘的馬,帶著這些人就是累贅,隻得忍痛扔下他們。
他們一路向西北方向而來,幾天之後,就進了開封地界。
李岩很清楚,開封是河南的重鎮,要想假扮高官,這個地方最合適。
於是這一天,他們到了開封城外,李岩讓李敢帶著人隱藏下來,自己帶著一枝梅,紅娘子,還有幾個秦軍士兵,裝扮成商人,進了開封城。
在城中,他們詳細打聽了各個府衙的門路,以及駐軍的情況,做到了心中有底。天未黑的時候,就出了城,隻留一枝梅一個在城裏。
一枝梅沒有住店,一個人躲進城內的城隍廟裏安身,隻等天黑,便可以下手。
李岩等人在城外一處密林中等她,子時剛過,隻見一枝梅背著一包東西,小跑著回來了。李岩問道:“都拿來了?”
一枝梅將那包東西向地上一放:“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漏下的,你看看吧。”
李岩借著火把的光亮,將那包東西打開,依次查看。隻見裏麵有金令,大印,券書,腰牌等物,那大印上刻著:蕩寇將軍,打開券書一瞧,原來是開封城中的一位總兵,姓楊名勝。
李岩一想,總兵的官不算小了,拿它可以去糊弄那些小縣城的守軍。於是誇了一枝梅幾句,令她喜笑顏開。
有了蕩寇將軍印,大家都神氣起來,李敢扮作將軍,李岩給他作記室,揣著這顆金印。折向東方,直奔潼關而來。
一路上,隻要路過縣城,他們便在城前叫關,說奉了河南巡撫之令,前往洛陽公幹,走到這裏,馬匹有了減損,請駐軍以馬相贈。
有的縣城一聽河南巡撫四字,吃驚非小,立刻送出些馬匹來,一般都是幾十匹不等。還有的地方,守將有些疑惑,李敢等人便以金銀買馬。那些守將都是貪婪之徒,見了金銀,又有大印金令,敢還敢其它的,很大方地送出馬匹。
有了馬,李敢等人沿途開始招攬難民。他們開始以為沒有多少人敢跟著官軍走,因為官軍的害民之名實在太響亮,可是有些地方,隻要他們一說,跟著走有飯吃,立時便有成百的人跟了來。
看來饑荒的恐怖遠比官軍要大得多。
李敢等人走過十幾個縣城,弄到了數百匹馬,這些馬大多不是戰馬,而是騾子,驢子,而且跟隨而來的人也越來越多,開始是幾百人,後來慢慢到了一千多,等他們來到洛陽境內時,竟已有了兩千多人,加上秦軍,足有三千之眾。
如此大的隊伍,若想不被人起疑,很不容易,於是李岩決定,留下一小隊秦軍,帶著這些人,自己與李敢等人率領所有騎馬的人,加快速度,先行趕到潼關。
李敢同意了,他留下三十名秦軍,帶領這些徒步的百姓,慢慢向潼關走著,自己帶著人馬,和七百多個騎馬的百姓,加速趕奔潼關。
三天之後,李敢他們終於看到了潼關上飄揚的秦軍大旗。
李岩看到秦旗之後,眼淚差一點流下來,自己被官軍抓走,又被農民軍扣為人質,直到今天,方才脫險歸來,真有點兩世為人之感。
等來到關下,涉懷已得到消息,立刻開關迎接,將李岩等人迎進關內,然後派人飛馬稟報秦王。
涉懷一瞧,來了七八百人,而且好多人看起來都是饑民,李敢這才說明,他們路上收容了很多百姓,騎馬來的隻是一部分,還有幾千人在後麵呢。
安頓下來之後,涉懷設宴為李岩洗塵,李岩等人在這裏休息了一天,然後趕往西安麵見秦王。
秦王聽說李岩到了,吩咐出城迎接。這可是極重的禮遇了。因為秦王聽說了,李岩在生死關頭,仍舊選擇忠於秦軍,忠於秦王,這樣的人實在太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