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有明白人,聽了楊嗣昌這幾句話,都有點不寒而栗,這楊嗣昌看起來既忠且孝,沒想到也是一個狠角色。大難當頭,給他立下汗馬功勞的人,都可以丟棄,熊文燦這次,是絕無好下場了。


    果然,崇禎聽了他這番話,臉色稍稍平定了些,重新歸座,一邊的太監早把翻倒的龍書案整理好,崇禎道:“既是如此,楊嗣昌,你說該怎麽辦?這個局麵如何收拾?”


    楊嗣昌道:“陛下,關中一敗,事關重大,然而微臣之擔心,卻並不在關中。”


    崇禎一愣:“哦?這話怎麽講?”


    楊嗣昌道:“熊文燦敗給秦軍,關中之局勢,主動權已經不在我朝庭手中,這且不提,我擔心的,是剛剛受撫的幾支人馬,劉國能其人剛正,好像不會反叛,而張獻忠與羅汝才,就不好說了,這二人太過陰險狡詐,熊文燦未敗之時,他們害怕我官軍勢大,倒不敢如何,此時關中一敗,潼關危急,河南的洪承疇又要對付李自成這個反賊,因此勢必要調動人馬,增援潼關與河南。這樣一來,張羅二人,便有了機會,因此我料定,這二人必定複叛。”


    此話一出,朝中很多大臣都連連搖頭,不少人站了出來,為張獻忠做保:“陛下,張獻忠投誠之後,甚是安穩,聽說他在穀城又買田宅,又娶妻子,還與當地的官員關係甚好,這樣看來,他是想在穀城長住了,因此絕不會反。”


    “對啊,陛下,張獻忠為人老成持重,在群賊之中,一向有清名,他造反也是因饑餓貧困所致,如今他手中有了銀錢,可以天天大魚大肉,豈肯再反呢?”


    一時間為張獻忠說情的大臣,嚷成一片,楊嗣昌粗粗一數,約有二三十位。


    楊嗣昌心頭冷笑,他知道,這些人都受了張獻忠的銀錢孝敬,而且張獻忠也曾派人給自己送來巨額銀兩,隻是被他拒絕了。


    張獻忠如此做法,在一般人看來,是想巴結朝中重臣,以保安身,可是在楊嗣昌看來,這便是障眼法,是張獻忠在反叛之前,使用的穩軍之計。


    隻要這些人為他說好話,朝庭對其放鬆警惕,張獻忠一定複叛。


    見朝臣議論紛紛,都為張獻忠說好話,崇禎也沒了主意,他問楊嗣昌:“你有把握,張獻忠羅汝才必定複叛?”


    楊嗣昌道:“臣無此把握,隻是對張羅二人信不過。”


    崇禎聽了這許多議論,自己也覺得沒有把握,於是下旨散朝,自己一個人回到了後宮的清心殿,想安靜一下。


    皇後送上來清茶,崇禎喝了一口,覺得甚是清香,身體裏的燥氣稍稍消散了一些,他斜倚在軟椅上,閉目養神。


    這時皇後抱著一個年方三歲的孩子走了過來,崇禎睜開眼睛,看了看皇後與那個孩子,微然一笑:“來,給我抱抱……”


    皇後沒有將孩子遞過去:“皇上,您連日來很是操勞,還是臣妾來吧。”


    崇禎笑道:“哪裏話來,朕正當壯年,若是連愛兒都抱不了,那可還做什麽皇帝?豈非連普通百姓也不如?”說著,他從皇後手中接過孩子,在臂上掂了掂,哈哈笑道:“慈炯啊,你可都長這麽重了……”


    這個孩子便是他的三兒子,朱慈炯。除了太子以外,崇禎最喜歡這個兒子,這孩子長得相貌很好,天庭飽滿,雙目有神,惹人憐愛。


    朱慈炯在父親的臂上坐著,摸弄著崇禎的胡須,惹得崇禎不住大笑,終於可以暫時將國家裏的那些爛事忘卻片刻。


    父子二人正在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忽有小太監來報:“湖廣巡撫有緊急公文送到。”


    崇禎一聽,笑容僵在臉上,一時間,覺得臂上的兒子又重了一倍,他急忙將孩子交給皇後,吩咐道:“呈上來。”


    秉筆太監將公文呈上,崇禎打開一瞧,臉色頓時一片陰雲密布,他啪的將公文一摔,命人速召楊嗣昌來見。


    這個時候,楊嗣昌剛剛下朝回到家裏,連朝服還沒脫,太監就到了,楊嗣昌急忙乘上馬車,來到清心殿見駕。


    一見到崇禎,崇禎便將那封公文給他看,沒等他看完,崇禎便氣恨地道:“果然被你猜中了,張獻忠羅汝才相約反叛,圍攻穀城,穀城縣令不屈身死,張羅二人的人馬號稱十萬,鬧動了整個湖廣,你說說,該怎麽辦?”


    公文上所說,皆是實情。


    原來張獻忠送走了李敢之後,便在穀城外安安穩穩地住著,他住可是住,卻一刻也沒停止活動。


    一方麵,他送上巨額錢財給朝中大臣,要他們在皇帝麵前為自己說好話。另一方麵,他暗中不斷派人聯絡羅汝才,二人密信不斷,都是相約起義的事。


    這兩個人算是情投意合,一門心思地造反,無論朝庭給什麽樣的官職,都不滿意,在他們眼裏,肆無忌憚地殺人放火搶劫,才是生活的全部意義。縱橫天下,衝州撞府,才是最大的快樂。


    因此,受撫投降僅僅是一時的權益之計,熊文燦看不明白這一點,所以必定失敗,而這一招,秦軍和李自成,都料到了。


    楊嗣昌看完了公文,心中暗自鬆了口氣,他是說對了,這樣一來,崇禎對自己,會更加信任。


    果然,崇禎就在問他的主意。


    楊嗣昌想了想:“陛下,張羅二人反叛,也不是什麽天大的事情,論戰鬥力來講,張獻忠羅汝才,僅僅算是三流,流賊之中,以李自成為最強,算是二流,真正一流的軍隊,是咱們大明官軍。因此,陛下不必多慮。”


    崇禎冷笑道:“可實情是,官軍一流的人馬,對付二三流的反賊,卻是隻有小勝,而無大功,今天也報捷,明天也報捷,可是賊兵卻是越打越多,哼哼,那些將軍真將朕當成聾子不成?”


    楊嗣昌道:“報捷也沒有錯,隻是賊兵善於抓壯丁,每到一地,都將當地的青年抓進隊中,如果有人不從,立時殺死,不但殺了,還要全家皆斬,因此那些青年百姓不敢不從。”


    崇禎道:“眼下形勢,以你來看,如何是好?”


    楊嗣昌顯得胸有成竹:“陛下,臣已有計較。前次臣所獻的,四正六隅十麵網的圍剿之策,甚有成效,不妨還可以照行。而這一次,微臣不才,願意督軍進剿,先平滅張羅反賊,再進剿關中的秦軍。”


    崇禎一聽,臉色終於開晴了:“楊卿若是親自督軍,自是最好,不過朕要聽聽你的進剿之策。”


    楊嗣昌在昨天夜裏,便已經想好了一切,因此聽到崇禎問他,更是理直氣壯,侃侃而談:“陛下,張羅二人,雖然人馬眾多,卻多是烏合之眾,擊敗他們,最是容易,俗話說,吃柿子撿軟的捏,眼下的張羅二人,便是軟柿子,必須要趁他們的翅膀變硬之前,消滅他們。因此我想,必須先打這兩股流賊。眼下關中大敗,如果咱們去打關中的秦軍,又是曠日持久,不易取勝,而借著這個機會,張獻忠羅汝才,必會拚命發展自己的人馬,因此,臣想先擊敗張羅反賊,最好將這二人活捉或殺死,永絕後患。”


    崇禎連連點頭:“接著說。”


    楊嗣昌道:“隻要先擊滅張羅反賊,然後陛下讓洪承疇專一對付李自成,臣督軍開進關中,去消滅秦軍,雙管齊下,必可成攻。”


    崇禎道:“孫傳庭率十萬人馬,卻不敢開戰,熊文燦接替孫傳庭,然而大敗虧輸,秦軍得此大勝,完全占有關中,也不是沒有可能,如果不盡快剿滅,將來必成大患。這一點,你想到了麽?”


    楊嗣昌道:“臣想過,不過以微臣來看,秦軍就算占了關中,也沒什麽太要緊的。”


    崇禎一愣:“這話怎麽說?”


    楊嗣昌道:“秦軍據說是從兩千年前的秦始皇地宮之中,複活過來的,他們急欲恢複故國,因此一出世以來,注意力全在關中一地。就算那個什麽秦王,真的是秦始皇複生,要想再一次統一天下,豈非是癡人說夢。他那個時代,七國分爭,力量分散,而今日大明一統,官軍的力量,比秦軍大過百倍,因此,關中的秦軍,並不足慮。臣有一個想法,不知陛下可不可以聽從。”


    崇禎道:“你說說看。”


    楊嗣昌道:“既然咱們眼下滅不了秦軍,不如招撫之。”


    崇禎輕輕搖頭:“這股反賊可不像張獻忠等人,他們從攻占華陰開始,便是死硬到底的,哪裏會接受朝庭的招撫?”


    楊嗣昌道:“這個也不一定。秦軍雖然勝了這一仗,但以我估計,損失也不在少數,他們也是元氣大傷,如果咱們逼得過急,秦軍一定挺起最後一口氣,與朝庭拚一死戰。那個時候,官軍被拖在關中,而張獻忠等人,則趁機坐大,縱橫中原,這樣看來,與秦軍硬拚,實屬下策。陛下不妨以重爵相賞,把秦軍穩在關中。隻要他們三五個月不鬧騰,臣便可以平滅張羅反賊,這頭抽出手來,再滅秦軍不遲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北燕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北燕歌並收藏秦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