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想了片刻,微然點頭,說道:“以你來看,給他們一個什麽爵位才好呢?”


    楊嗣昌道:“我大明朝自洪武太祖以來,便有祖訓,異姓不王。因此不能封他們為王。除此之外,我看可以封他們一個公爵,並且把關中之地封給秦軍,那個地方,本就是秦軍控製之下,因此朝庭沒有絲毫損失,卻去了一個大敵,何樂而不為?”


    崇禎來來回回走了幾趟,輕輕搖頭:“這個主意好是好,但是一旦施行,便是開了先河,別的反賊會爭相而起,如何是好?”


    楊嗣昌微然一笑:“別的反賊根本沒這個實力,不等他們發展壯大,官軍就可以滅了他們。至於秦軍方麵,隻要朝庭滅了那些流賊,陛下隨時可以撤去那個公爵的爵位,那時秦軍沒有了援軍,支撐不了許久。”


    崇禎思索片刻,才道:“此計好是好,但是以朝庭之尊,剛打了一次敗仗,就去招撫,是不是顯得過於懦弱了?會被天下反賊恥笑。”


    楊嗣昌道:“這一點不勞陛下擔心,臣會讓秦軍先派人來,與朝庭和談的。”


    崇禎道:“如此甚好,但是秦軍方麵,會派人來嗎?要知道,那個什麽秦王,聽說可是高傲得很呢。”


    楊嗣昌道:“這個臣也有計較,有一個人,可以當此重任。”


    崇禎問:“哪一個人?”


    楊嗣昌道:“範雎。”崇禎一皺眉:“範雎是秦軍方麵投過來的人,那個秦王恨他入骨,他擔此重任,隻恐會壞事。”楊嗣昌笑道:“範雎足智多謀,這一次熊文燦兵敗,多虧範雎在潼關,招集潰兵,重整人馬,才不至於一敗塗地,而且範雎還招降了秦軍中一員重要將領,這在大敗當中,算是小勝了,我想隻要他用心,此事一定可以辦成。”


    崇禎還是有些擔心:“那個秦王心高氣傲,要他對朕稱臣,隻恐不易啊。”


    楊嗣昌道:“隻要那個秦王是個明白人,他一定會的。”崇禎想了良久,才一咬牙:“好吧,就這麽辦,你去擬旨,注意,要不卑不亢,別失了朝庭的威風。”


    楊嗣昌連忙躬身:“遵旨。”


    崇禎道:“另外,我封你為六省總督,所有山西,河南,湖廣,四川,陝西,甘肅六省的剿賊之事,由你全權負責。聖旨明日下達。還有,加封範雎為兵部侍郎,兼陝西巡察使,讓他緊守潼關,不得放秦軍進入中原。”


    楊嗣昌跪倒磕頭:“多謝陛下信任,臣定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


    果然第二天,朝庭便下了這幾道旨意,首先是錦衣衛奏著聖旨到潼關,將熊文燦押解京師。


    熊文燦自從給皇帝上書,又寫信給楊嗣昌之後,心一直懸著,他不知道自己這次能不能過得了這關,楊嗣昌將如何為自己講情,他並不知道,而且楊嗣昌也沒有給自己回信,於是熊文燦坐臥不安。


    這幾日中,潼關的官軍已經在範雎的安排下,開始休整。這次休整不光是救死扶傷,休養身體,範雎還對整個人馬進行了整編。


    大戰之後,很多官軍將領當場戰死,其中尤其是偏將副將千總這樣官職的人,死了足有幾十個,於是這些人手下的兵,就成了孤軍,隻有一個主帥,那就是熊文燦了。


    而等到大家坐下來,細細談論起這場兵敗,無一不對熊文燦恨之入骨。


    熊文燦代替孫傳庭,本來大家就不服氣,而且孫傳庭在的時候,軍中沒有打仗,也不攻城,隻是和白起碰了幾次,白起都沒有硬拚,一打就走,因此官軍沒有什麽傷亡,而熊文燦一來,則不同了,他下令猛攻城池,西安城高牆厚,城頭上的大炮威力不小,守軍又極是強悍,攻了一個來月,傷兵損將,隻撈了幾塊城磚,這些軍兵如何不氣憤。


    再說這場大敗,熊文燦在白起麵前,就像泥捏紙糊的一樣,手中空有七八萬人馬,卻顧此失彼,方寸大亂,而秦軍來襲的時候,熊文燦不敢死戰,指揮又很不得當,極度缺乏臨機應變的能力,始終被秦軍占著上風,他自己又貪生怕死,一看勢頭不妙,先行逃跑,完全不顧自己的人馬,這樣的人如果還不嚴懲,誰還會賣命?


    於是這些官軍三十人一群,五十人一夥,坐談立議,都是這個事。


    漸漸的,士兵們的言論便傳到了範雎的耳朵裏,範雎聽了手下人稟報,與子義相視一笑,二人覺得,他們的機會快來了。熊文燦已經犯了眾怒,就算朝庭不治罪他,士兵們也不會再奏熊文燦為主帥。


    至於他手下的將領,什麽高傑,賀人龍,左襄等人,都是武將,沒有做一軍之帥的能力,而且在早些時候,範雎已經與身在潼關的兵部觀察使結成好友,因此在幾天前送呈兵部的戰報上,才有範雎嚇退秦軍,招降子義的說法,這便是那位觀察使為範雎說的好話。


    眼下看來,熊文燦必將被降職或革職,關中一地的軍事大權,或由楊嗣昌親任,或由朝庭另派人來,不過此時孫傳庭還在獄中,洪承疇在河南圍剿李自成,盧象升在山西與滿人韃子血戰,這幾位有能力,有聲望的重臣,都脫不開身,楊嗣昌對於這麽一個爛攤子,也不一定敢接手。


    於是範雎斷定,關中一地,朝庭必將委給自己,又加上自己在潼關,封住了陝西進入中原的要道,朝庭為了上次的教訓,恐怕不會再換人來代替自己。


    隻要兵權在手,就大有可為。


    果然這一天剛剛吃過早飯,便有京城的錦衣衛來傳旨。


    熊文燦一聽錦衣衛到了,立時感覺到天塌地陷了一樣。按規定來講,如果是一般的旨意,朝庭會派傳旨官來,而錦衣衛來傳旨,那便不光是傳旨,而是要拿人了。上次孫傳庭被捕入京,就是錦衣衛前來傳的旨。


    果然,錦衣衛宣讀聖旨之後,立刻將熊文燦拿下,而在一邊的範雎,卻是暗自心喜。


    聖旨上說,委任他為兵部侍郎,兼陝西觀察使,兵部侍郎是有兵權的,而陝西觀察使,則可以直接向皇帝奏報事情,也就是說,在關中失守的情況下,朝庭已經把陝西的兵權和政權,都分給了自己一半。


    而另一半,當然在楊嗣昌手中。


    範雎剛剛領旨謝了恩,錦衣衛又取出另一份聖旨,這份聖旨是單獨給他的,便是要範雎想辦法,讓秦軍方麵主動來和談。


    聽完這道聖旨,範雎心頭便是一驚,他暗想,朝庭怎麽會和秦軍和談呢?這可不像崇禎的做法。


    領完旨之後,範雎照例擺下酒席,款待錦衣衛來人。


    此時熊文燦就沒有這個口福了,他已經坐上了專門的囚車,啃大餅鹹菜去了。


    範雎在席間頻頻勸酒,錦衣衛的人知道範雎有能耐,也很敬重,雙方談得非常高興。酒過三巡了,範雎這才問:“下官有句話,想問問貴使。”


    那錦衣衛首領一抱拳:“觀察使大人有什麽話隻管講,不要客氣。”範雎道:“熊文燦大敗,我聽說張獻忠等賊寇緊接著又再次反叛,聲勢比以前還要大上三分,不知朝庭對此,是如何計較的?我想楊嗣昌大人,定有平賊妙計吧。”


    錦衣衛首領點頭:“大人不知,那日聖上一共下了三道旨意,兩道是下到潼關,還有一道就是給楊大人的,就算我不說,再過幾天,公文便也到了。因此我這裏先告訴大人也無妨。聖上命楊大人為六省總督,親自出馬,剿滅張羅賊寇。大人隻要先穩住關中的秦軍,等楊大人那邊滅了張羅,再助洪大人滅了李自成,騰出手來,再一並對付秦軍,聽說這個主意,也是楊大人出的,聖上很是滿意,因此才下旨給大人,與秦軍接洽接洽。”


    範雎立時便明白了,這是楊嗣昌給崇禎獻的穩軍之計,先與秦軍和談,然後騰出手來,集中兵力剿滅農民軍,最後再收拾秦軍。他一想也好,朝庭的這個方案,倒也符合自己的心思,隻是如何與秦軍接洽,還需要好好斟酌。於是便道:“這個嘛,我可以試試,但成與不成,我說了不算,還得看秦軍方麵。”


    錦衣衛道:“這便不是小人的事了,在下隻管回京複命,大人盡快行動,以免聖上擔憂。”


    喝完了酒,範雎留這幾個錦衣衛住了一晚,第二天,錦衣衛便押著熊文燦上路,回京複命去了。熊文燦走的時候,全營將士列隊歡送。士兵們很多人喜形於色,指指點點,而更多的人則是怒目而視,有人甚至想上前打他幾拳,這與孫傳庭走的時候,完全不同。


    熊文燦心中苦笑,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就算是到了,楊嗣昌連封信也沒回,不用說,他是為了保自己,而把熊文燦拋棄了。


    眾人眼看著熊文燦上路,心中均是快意。且不說他們,單說範雎,範雎送走了錦衣衛,立刻將子義找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北燕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北燕歌並收藏秦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