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陰差陽錯,倩娘居然與李敢的前世未婚妻生得很像,令李敢一見傾心,再難割舍。
李敢的為人,忠勇,仗義,癡情,專一,身材相貌都不差,簡直是男人裏的極品,倩娘也知道,李敢這樣的好男人,現在又是秦軍中的將軍,隻要想娶妻,那些年輕貌美的姑娘們,還不得排著隊向上貼?自己隻是個寡婦,配不上人家。
幸好李敢沒有這種想法,秦人風俗,與明朝時候大不相同,根本不在乎女人失節。因此癡心不移。
此時倩娘正在城中,幫助父親料理一些傷病,突然看到幾個李敢的親兵抬進一個人來,心中便是一驚,上前一瞧,立時嚇得魂不附體。
隻見擔架上抬的,正是李敢,此時他已經麵色慘白,緊咬牙關,人事不省,胸膛上插著一支羽箭,鮮血已經浸透了全身的衣服。
倩娘急忙喚來父親,父女二人誰也不管了,立刻給李敢醫治。
老神仙是醫中聖手,對於外傷十分精通,上次孫傳庭險些被李敢射死,傷得比這次的李敢還重,老神仙也是手到病除,起死回生。然而事不關心,關心則亂,孫傳庭跟老神仙沒有交情,李敢卻是不同,因此老神仙提起百倍精神,給李敢細心醫治。
倩娘在一邊協助,老神仙手快如風,起箭,止血,割去爛肉,上藥,倩娘也豁出去了,不理會別人的眼光,親自給李敢吸出膿血,吸一口,吐一口,直吸了將近兩大碗。
老神仙終於上好了藥,倩娘細細地給李敢包紮起來,此時李敢終於清醒過來,睜開了眼睛。
倩娘一見他醒過來,心頭一鬆,險些癱倒在地。
李敢是個悍勇漢子,一活過來,便將傷勢忘記,掙紮著要起身,被老神仙按住了:“李將軍,你傷得太重,三天之內,都不可以下床,也不可亂動,以防傷口迸裂。”
李敢聽了十分感激:“李敢能有命在,全仗老伯……”
老神仙一笑:“李將軍吉人天相,而且身強體壯,老朽隻不過稍加調治,沒什麽功勞,你好好將養身體吧。”
說完,知趣地離開了,去看別的傷員。
倩娘站到李敢身邊,此時才注意到另外幾個親兵的眼色,隻見這幾個親兵偷偷捂著嘴笑,李敢聽到了,一瞪眼,這幾個親兵急忙跑了出去。
李敢對倩娘道:“多虧了你,不然我這條命……”
倩娘伸手將他的嘴捂住:“不要多話,傷氣。你好好休息吧,先睡一覺再說。”
李敢也覺得支持不住了,這才昏昏睡去。
一連兩天,倩娘在他身邊,寸步不離,給他煮小米粥,換藥,十分貼心。李敢關心戰事,幾個親兵對他說了,秦軍大勝,已經把官軍趕到潼關去了,李敢也很興奮,仗打勝了,又有心上人在身邊伺候,李敢覺得自己像是沐浴著春風一般。
過了三天,李敢的傷好了一些,可以下床輕輕走動了,此時正趕上秦王大會諸將,他坐不住了,也來參加,秦王特許,給了他一張軟床,讓他半躺在上麵,參加會議。
雖然已經過了幾天,但大家仍舊掩飾不住眉宇間的興奮之情。
秦王反倒是一臉沉靜,他高坐在案後,眾人分坐兩側,秦人以右為尊,張儀,李岩,唐賽兒三人,算是文官,坐在右側,白起,王翦,姬夢蝶,涉懷幾人,坐在左側。唐虎受了點傷,沒有出席。
看眾人都到齊了,秦王這才道:“今天請諸位前來,就是要商議今後的計劃。我秦軍此次大勝,士氣高昂,大家說說,咱們是該趁勝進擊,還是先休養生息,好好恢複呢?”
白起一向是主張作戰到底的,想當年,他在長平與趙軍主力決戰,取得大勝,射殺主帥趙括,活埋四十萬趙軍,然後他居然主張不要休整,繼續進攻趙國都城邯鄲。如果不是範雎怕他功勞太大,搶了自己的風頭而從中阻撓的話,趙國恐怕提前幾十年便沒有了。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白起的作戰風格。
於是他站起來,向著秦王一拱手:“大王,以微臣愚見,還是應當趁勝進擊,趁著官軍喪膽之時,攻下潼關。”
王翦也讚成白起的意見:“大王,潼關乃是陝西之門戶,現在還在官軍手中,如果拿不下潼關,西安就不會安全。官軍隨時都可以調兵進陝,圍攻我們的。”
秦王微微點頭,似乎覺得這二人的話不錯,他問張儀:“右相以為如何?”
張儀嘻嘻一笑:“大將軍與王將軍所言極是,我也讚成。”
秦王又問李岩:“李公子,你覺得呢?”
李岩卻輕輕搖頭:“大王,我們這一仗下來,損失也不小,人馬連死帶傷,差不多折了有七八千之多,傷員要調養,需要時間,而且還有那麽多俘虜,要將他們收進秦軍之中,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安定下來的,這些人即使投了我秦軍,心裏也是沒底的,需要時間來觀察了解,因此我覺得,短時間內,最好不要動兵。”
姬夢蝶插話道:“可是大將軍和王將軍說得也對,潼關在官軍手中,對我不利。是一定要奪回的。”
李岩道:“我不是說不打,而是說需要緩一緩。恢複一下氣力才好。”
白起聽了,默然不語,看著秦王。
秦王卻是一擺手:“李公子想得也是萬全之策,不過戰機不可失,而且我擔心的是範雎,此人在潼關,詭計多端,一旦讓他率領官軍緩過這口氣來,便再難攻打了。我意已決,盡快動兵,一鼓作氣,拿下潼關。”
說完,秦王讓各人回去準備,收拾人馬軍器,準備三日之後,攻打潼關。
李岩與張儀並肩出了秦王府,他不禁緊皺雙眉,對張儀道:“先生,您怎麽也同意大將軍的意見呢?眼下的情況很明白,軍中傷亡巨大,不宜動兵啊。”
張儀哈哈一笑,拍拍李岩的肩膀:“孩子,你雖然有智慧,但是心計卻是很單純,慢慢學著吧。大王絕不會動兵的。”
李岩一愣,想繼續問,可是張儀卻是大袖一擺,晃著身子走了。
軍中得到將令,立刻開始準備了,沒有傷,或是隻有輕傷的秦軍,一個個磨拳擦掌,準備兵器馬匹,一片熱火朝天的備戰景象。
到了第三天頭上,顧童便來到了西安城中。
他一進城,就看到這裏一片繁華,城中的秩序很好,買賣鋪戶都開張營業,販夫走卒來往奔忙,市麵上物資豐饒,價錢公道,真像一個盛世。
顧童暗自點頭,覺得這夥秦軍,確實不同凡響。
他進了城區,看了些街景,由於他是在秦軍占領西安之後,第一次到這裏,並不知道張儀住在哪裏,於是便想先打聽打聽城中的事。
顧童找了一個茶攤坐下,夥計上來招呼,顧童要了一壺濃茶,一樣點心,不多時,夥計便端了上來。顧童沒讓他走:“夥計留步,我有點事想打問打問。”
夥計急忙站在桌邊,笑道:“客爺有什麽要打聽的?隻要是西安城裏的事情,沒有我不知道的,您啊,算是問對了人。”
顧童一笑:“我聽說這裏剛剛打過大仗,是不是?”
夥計連連點頭:“是啊,這才沒過十天呢,唉,官軍圍了西安城三四個月呢。”
顧童道:“既是官軍圍城,怎麽我看城中也沒什麽變化呢?你們心裏不怕?”
那夥計苦笑:“客爺,這是打仗玩命啊,咱們老百姓,有幾個不怕的?說實話,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一是怕困久了,沒有糧食吃,活活餓死,二是怕打仗的時候,飛進來炮彈弓箭什麽的,不怕您笑話,上個月官軍攻城的時候,有一天我正在街上,您猜怎麽樣?有一枝箭正射到我身邊的門板上,把我嚇了個半死,差點尿出來。”
顧童笑道:“眼下官軍被打跑了,你們就放心了吧。”
夥計壓低了聲音:“放什麽心啊,誰知道官軍什麽時候再來?我們小百姓,就想圖個安生。我看您是外地人,奉勸您一句,千萬別在這裏長住,城裏的有錢人,幾乎都跑了。”
顧童話題一轉:“你覺得秦軍怎麽樣?比官軍如何?”
夥計想了想,這才回答:“怎麽說呢?這支秦軍吧,軍紀是非常好的,自從來了之後,沒聽說過一件奸淫搶掠的事。而且這些人有時候還接濟一下窮人,我老叔家就曾受過他們的救濟,很感激呢。”
顧童一笑:“這樣看來,比官軍要好得多了。”夥計微笑不答。
看了看天色,顧童便問到了正題上:“我聽說秦軍裏有一位張儀先生,是個非常好的人,你知道嗎?”
一聽這個,夥計立刻來了精神:“您說張儀先生啊,知道知道,他可是咱們西安城裏的大名人。我見過幾次呢,也沒什麽架子,很和氣的一個書生。”
顧童哦了一聲:“那你知道他住在哪兒嗎?我也想見見他。”
李敢的為人,忠勇,仗義,癡情,專一,身材相貌都不差,簡直是男人裏的極品,倩娘也知道,李敢這樣的好男人,現在又是秦軍中的將軍,隻要想娶妻,那些年輕貌美的姑娘們,還不得排著隊向上貼?自己隻是個寡婦,配不上人家。
幸好李敢沒有這種想法,秦人風俗,與明朝時候大不相同,根本不在乎女人失節。因此癡心不移。
此時倩娘正在城中,幫助父親料理一些傷病,突然看到幾個李敢的親兵抬進一個人來,心中便是一驚,上前一瞧,立時嚇得魂不附體。
隻見擔架上抬的,正是李敢,此時他已經麵色慘白,緊咬牙關,人事不省,胸膛上插著一支羽箭,鮮血已經浸透了全身的衣服。
倩娘急忙喚來父親,父女二人誰也不管了,立刻給李敢醫治。
老神仙是醫中聖手,對於外傷十分精通,上次孫傳庭險些被李敢射死,傷得比這次的李敢還重,老神仙也是手到病除,起死回生。然而事不關心,關心則亂,孫傳庭跟老神仙沒有交情,李敢卻是不同,因此老神仙提起百倍精神,給李敢細心醫治。
倩娘在一邊協助,老神仙手快如風,起箭,止血,割去爛肉,上藥,倩娘也豁出去了,不理會別人的眼光,親自給李敢吸出膿血,吸一口,吐一口,直吸了將近兩大碗。
老神仙終於上好了藥,倩娘細細地給李敢包紮起來,此時李敢終於清醒過來,睜開了眼睛。
倩娘一見他醒過來,心頭一鬆,險些癱倒在地。
李敢是個悍勇漢子,一活過來,便將傷勢忘記,掙紮著要起身,被老神仙按住了:“李將軍,你傷得太重,三天之內,都不可以下床,也不可亂動,以防傷口迸裂。”
李敢聽了十分感激:“李敢能有命在,全仗老伯……”
老神仙一笑:“李將軍吉人天相,而且身強體壯,老朽隻不過稍加調治,沒什麽功勞,你好好將養身體吧。”
說完,知趣地離開了,去看別的傷員。
倩娘站到李敢身邊,此時才注意到另外幾個親兵的眼色,隻見這幾個親兵偷偷捂著嘴笑,李敢聽到了,一瞪眼,這幾個親兵急忙跑了出去。
李敢對倩娘道:“多虧了你,不然我這條命……”
倩娘伸手將他的嘴捂住:“不要多話,傷氣。你好好休息吧,先睡一覺再說。”
李敢也覺得支持不住了,這才昏昏睡去。
一連兩天,倩娘在他身邊,寸步不離,給他煮小米粥,換藥,十分貼心。李敢關心戰事,幾個親兵對他說了,秦軍大勝,已經把官軍趕到潼關去了,李敢也很興奮,仗打勝了,又有心上人在身邊伺候,李敢覺得自己像是沐浴著春風一般。
過了三天,李敢的傷好了一些,可以下床輕輕走動了,此時正趕上秦王大會諸將,他坐不住了,也來參加,秦王特許,給了他一張軟床,讓他半躺在上麵,參加會議。
雖然已經過了幾天,但大家仍舊掩飾不住眉宇間的興奮之情。
秦王反倒是一臉沉靜,他高坐在案後,眾人分坐兩側,秦人以右為尊,張儀,李岩,唐賽兒三人,算是文官,坐在右側,白起,王翦,姬夢蝶,涉懷幾人,坐在左側。唐虎受了點傷,沒有出席。
看眾人都到齊了,秦王這才道:“今天請諸位前來,就是要商議今後的計劃。我秦軍此次大勝,士氣高昂,大家說說,咱們是該趁勝進擊,還是先休養生息,好好恢複呢?”
白起一向是主張作戰到底的,想當年,他在長平與趙軍主力決戰,取得大勝,射殺主帥趙括,活埋四十萬趙軍,然後他居然主張不要休整,繼續進攻趙國都城邯鄲。如果不是範雎怕他功勞太大,搶了自己的風頭而從中阻撓的話,趙國恐怕提前幾十年便沒有了。
從這裏也可以看出,白起的作戰風格。
於是他站起來,向著秦王一拱手:“大王,以微臣愚見,還是應當趁勝進擊,趁著官軍喪膽之時,攻下潼關。”
王翦也讚成白起的意見:“大王,潼關乃是陝西之門戶,現在還在官軍手中,如果拿不下潼關,西安就不會安全。官軍隨時都可以調兵進陝,圍攻我們的。”
秦王微微點頭,似乎覺得這二人的話不錯,他問張儀:“右相以為如何?”
張儀嘻嘻一笑:“大將軍與王將軍所言極是,我也讚成。”
秦王又問李岩:“李公子,你覺得呢?”
李岩卻輕輕搖頭:“大王,我們這一仗下來,損失也不小,人馬連死帶傷,差不多折了有七八千之多,傷員要調養,需要時間,而且還有那麽多俘虜,要將他們收進秦軍之中,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安定下來的,這些人即使投了我秦軍,心裏也是沒底的,需要時間來觀察了解,因此我覺得,短時間內,最好不要動兵。”
姬夢蝶插話道:“可是大將軍和王將軍說得也對,潼關在官軍手中,對我不利。是一定要奪回的。”
李岩道:“我不是說不打,而是說需要緩一緩。恢複一下氣力才好。”
白起聽了,默然不語,看著秦王。
秦王卻是一擺手:“李公子想得也是萬全之策,不過戰機不可失,而且我擔心的是範雎,此人在潼關,詭計多端,一旦讓他率領官軍緩過這口氣來,便再難攻打了。我意已決,盡快動兵,一鼓作氣,拿下潼關。”
說完,秦王讓各人回去準備,收拾人馬軍器,準備三日之後,攻打潼關。
李岩與張儀並肩出了秦王府,他不禁緊皺雙眉,對張儀道:“先生,您怎麽也同意大將軍的意見呢?眼下的情況很明白,軍中傷亡巨大,不宜動兵啊。”
張儀哈哈一笑,拍拍李岩的肩膀:“孩子,你雖然有智慧,但是心計卻是很單純,慢慢學著吧。大王絕不會動兵的。”
李岩一愣,想繼續問,可是張儀卻是大袖一擺,晃著身子走了。
軍中得到將令,立刻開始準備了,沒有傷,或是隻有輕傷的秦軍,一個個磨拳擦掌,準備兵器馬匹,一片熱火朝天的備戰景象。
到了第三天頭上,顧童便來到了西安城中。
他一進城,就看到這裏一片繁華,城中的秩序很好,買賣鋪戶都開張營業,販夫走卒來往奔忙,市麵上物資豐饒,價錢公道,真像一個盛世。
顧童暗自點頭,覺得這夥秦軍,確實不同凡響。
他進了城區,看了些街景,由於他是在秦軍占領西安之後,第一次到這裏,並不知道張儀住在哪裏,於是便想先打聽打聽城中的事。
顧童找了一個茶攤坐下,夥計上來招呼,顧童要了一壺濃茶,一樣點心,不多時,夥計便端了上來。顧童沒讓他走:“夥計留步,我有點事想打問打問。”
夥計急忙站在桌邊,笑道:“客爺有什麽要打聽的?隻要是西安城裏的事情,沒有我不知道的,您啊,算是問對了人。”
顧童一笑:“我聽說這裏剛剛打過大仗,是不是?”
夥計連連點頭:“是啊,這才沒過十天呢,唉,官軍圍了西安城三四個月呢。”
顧童道:“既是官軍圍城,怎麽我看城中也沒什麽變化呢?你們心裏不怕?”
那夥計苦笑:“客爺,這是打仗玩命啊,咱們老百姓,有幾個不怕的?說實話,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一是怕困久了,沒有糧食吃,活活餓死,二是怕打仗的時候,飛進來炮彈弓箭什麽的,不怕您笑話,上個月官軍攻城的時候,有一天我正在街上,您猜怎麽樣?有一枝箭正射到我身邊的門板上,把我嚇了個半死,差點尿出來。”
顧童笑道:“眼下官軍被打跑了,你們就放心了吧。”
夥計壓低了聲音:“放什麽心啊,誰知道官軍什麽時候再來?我們小百姓,就想圖個安生。我看您是外地人,奉勸您一句,千萬別在這裏長住,城裏的有錢人,幾乎都跑了。”
顧童話題一轉:“你覺得秦軍怎麽樣?比官軍如何?”
夥計想了想,這才回答:“怎麽說呢?這支秦軍吧,軍紀是非常好的,自從來了之後,沒聽說過一件奸淫搶掠的事。而且這些人有時候還接濟一下窮人,我老叔家就曾受過他們的救濟,很感激呢。”
顧童一笑:“這樣看來,比官軍要好得多了。”夥計微笑不答。
看了看天色,顧童便問到了正題上:“我聽說秦軍裏有一位張儀先生,是個非常好的人,你知道嗎?”
一聽這個,夥計立刻來了精神:“您說張儀先生啊,知道知道,他可是咱們西安城裏的大名人。我見過幾次呢,也沒什麽架子,很和氣的一個書生。”
顧童哦了一聲:“那你知道他住在哪兒嗎?我也想見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