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夢蝶的聲音如同乳燕呢喃:“大王,臣妾真好像在做夢一般。”
秦王道:“做我的王妃,你真的很高興嗎?”姬夢蝶道:“臣妾心裏萬分高興,以後就算天塌地陷,我也沒什麽可怕的啦……”秦王道:“你真的不嫌我老?”
姬夢蝶坐了起來:“大王,您救過我的性命,從鬼門關裏把我拉出來,在我心喪欲死的時候,是您給了我歸宿,從那時起,我就是大王的人了。無論活著,還是死了,我都永遠念著大王的恩情,我要保著你君臨天下,我要為你生兒育女,把秦人的血脈永遠傳下去……”
說到最後,她的語聲幾乎細不可聞。
秦王也感動起來,他突然緊緊地抱住姬夢蝶,在她耳邊道:“你當然是我的人,從今天起,你不但是我的王妃,也是我的大將,我知道你與別的女子不同,不願意深居後宮,但我也不能讓你再去衝鋒陷陣,那樣太危險,我要把西安城交給你,小蝶,我要你永遠都保護著我,就像我身在官軍大營時的樣子。”
姬夢蝶抬起頭來,滿麵幸福的淚痕,她沒有再說什麽,一對紅唇深深地吻上秦王的臉龐……
秦軍的慶賀一連持續了三天,各縣的官員們都來道喜,秦王自然不會接見,由張儀代替他打發這些人。三天之後,秦王下旨,姬夢蝶做為王妃,卻仍舊統領娘子軍,而且加封西安都尉,負責全城的防務。
這可是件新鮮事,秦軍中議論紛紛,都認為由女人來做都尉,而且是王妃,可有點出人意料。
其實秦王這道旨意有兩個意思,一是遂了姬夢蝶的願,不讓她深居內宮,怕憋壞了她,姬夢蝶有能力,可以統領親軍,由於她是王妃,是秦王最親近的人,所以這些秦軍親衛也會服她。
而另一方麵,西安城交給了姬夢蝶,白起王翦等人,就可以全心全意的開疆拓土,沒有後顧之憂。
秦軍中慶賀了幾天之後,剛剛恢複了平靜,突然這一天,有流星探馬報進了秦王府。
這個時候正是上午,秦王會集白起,張儀等群臣,正在研究下一步的計劃,此時中軍跑來稟報,說北方有急報。
秦王立時宣探報進來回話,那探報跑進來,單腿跪地:“大王,北方有急報來,百裏加急。”秦王道:“報上來。”
探報道:“前幾日有一支騎兵,襲破了官軍的三邊防塞,突進陝西地界,前鋒已經直達甘泉,還在向南挺進,最晚後天,便可以到達白水,那裏便是我秦軍地盤。請大王定奪。”
秦王一皺眉:“是些什麽樣的騎兵?”
探報道:“這些騎兵不是官軍,穿的衣服甚是奇特,人人腦後一條大辮,說話也聽不懂,但是騎術精湛,箭法極準,三邊的官軍已經抵擋不住,被擊潰了。”
白起道:“這便是後金韃子了。”
秦王道:“是匈奴人的後代麽?”李岩起身道:“不是,這些人來自遼東,原來隻是在關外掠奪,自袁崇煥死後,韃子們更加囂張,前幾個月他們進攻大同,朝庭派盧象升帶祖寬前去抵擋,聽說盧象升甚是英勇,韃子們攻不進大同,我想他們這是進了蒙古,從黃河的上遊渡過,前來攻打陝西了。”
聽了這話,秦王怒發而起,一拍桌子:“這些胡虜腥膻之徒,怎麽兩千年過去,還在世間為害?他敢惹我秦軍,那是自來送死。”
李岩說得不錯,此時的後金國中,以皇太極為主,皇太極攻不進山海關,便轉攻大同,但是盧象升和祖寬極為凶悍,將大同守得如銅牆鐵壁一般,後金軍打不進來,皇太極有些喪氣,便在周圍搶掠了一番,準備搬兵回遼東了。
此時他的一個小兄弟站了出來,此人名叫多爾袞,剛剛二十餘歲,能征善戰,天縱英武,打仗又狠又詭,深得皇太極的器重。
多爾袞向皇太極提出,他要帶一支騎兵,深入蒙古境內。此時的蒙古已經遠遠不及明初時的勢力了,分散成很多個部族,如同一盤散沙,相互不和,鬥爭不休,多爾袞覺得,既然已經到了大同,為何不趁機向西挺進,將蒙古部族完全降服。隻要蒙古部族被收降了,就可以從陝西進攻關中,打進中原。
皇太極同意了這個提議,他派多爾袞率領兩萬騎兵,進攻蒙古。
多爾袞帶著兩萬騎兵,以狂飆突進的速度,衝進了草原大漠。連戰連捷,打得蒙古人聞風喪膽。他手下的後金騎兵極為善戰,其凶悍詭詐,可以直追當年的成吉思汗。蒙古人在明朝初年,曾經領教過常遇春,徐達,明成祖這些人的厲害,事隔兩百多年,崛起的後金騎兵,又一次將蒙古人完全擊潰。
蒙古各部族打不過多爾袞,隻好投降,拜在多爾袞馬前,表示歸順後金。多爾袞的性格,與其兄皇太極有些相似,會打仗,同時也懂一點政治,他接受了蒙古人的投降,但是並沒有就此離開,他的兩萬大軍,又讓蒙古部族助了他一些人馬,準備進攻三邊。
此時明朝三邊的守將,剛剛接到探報,說後金軍已經完全占領了蒙古,守將大驚,急忙向朝庭上表,但是這員守將也猜錯了,他以為多爾袞的目的,隻是要拿下蒙古,況且就算蒙古人完全投降了,多爾袞也要安定一下大漠的局勢,他的人馬也要休整,因此並沒有做太多的防備。
多爾袞就趁著這個機會,在一天夜裏,率大隊人馬,攻進了長城,一舉攻下了靖邊。
靖邊失守,守將大驚,他知道敵不過後金騎兵,因此便傳令放火,將囤積的物資全部燒掉,然後他率軍死戰,結果當場陣亡。
多爾袞拿下了城池,但是卻沒有撈到多少錢糧物資和人口,於是惱羞成怒,繼續向關中方向挺進,結果一路上所過之處,幾乎全是一片廢墟,沒有什麽可搶的,他找到幾個未曾餓死的人一打聽,才知道這地方連年受災,又屢遭兵火,人民死的死,逃的逃,田宅荒廢,已經是一片死地了。
唯一有生機的地方,便是秦軍控製之下的地區。從白水以南,還保持著太平景象。
多爾袞問清楚了,心想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衝進關中,自己這一趟就算拿不下西安,也要滿載而歸才行。於是後金軍這才長驅直入,逼近白水。
秦軍的探報早已探知消息,這才回報秦王。
群臣聽了秦王的話,便知道他的意思了,白起一拱手,說道:“大王,眼下我秦軍尚有兩萬人馬,其中騎兵將近一萬,而後金軍是兩萬人,不可輕敵,還是小心行動,如果大王允許,我願意帶騎兵前去迎戰。”
秦王一擺手:“這一次,本王要親自出征。”
張儀李岩等人皆是一驚,張儀忙道:“大王,兵凶戰危,您要親自出征,那太危險了,哪有讓大王衝鋒陷陣的?”
秦王搖頭:“不然,我秦人建國以來,曆代國君之中,大多數都有親自上陣的經曆,如果大王不帶頭,士兵與百姓們,哪個還肯爭先?況且後金軍遠來,一路狂奔,到此已是強弩之末,我秦軍則以逸待勞,兵強馬壯,怕他什麽。雖然隻有一萬人馬,但定可以大敗敵軍。你們不要擔心了。”
張儀也不好再勸,他心中暗想:可能秦王害怕白起功勞太大吧,如果真是這樣,自己還是不要勸了。白起也有這個想法,更不敢說什麽。
秦王看了看群臣,見大家都默然不言,心中便猜到了**,秦王何等聰明,駕馭臣下的本事,已經登峰造極,他在秦軍尚未占領華陰時,便借著範雎被抓的事,教訓了一下白起,令白起膽戰心驚,更何況此時秦軍已經初具雄風。
於是秦王溫言對眾人道:“本王不是害怕手下的將領功高蓋主,這個時候,眾卿立的功勞越大越好,本王不會在意。之所以此次要親征,是因為害怕士兵們有閑話,本王自前世成人以來,執掌秦國,便從未親臨戰陣,一統天下之時,尚有可說,而此時不上陣,就說不過去了。士兵們會認為,本王缺少臨陣的勇氣,一旦這個說法傳揚開來,對我秦軍的士氣來講,極為不利。你們可明白麽?”
聽了這話,白起心頭輕舒了一口氣,拱手道:“大王英明。確實如此。”
王翦道:“我王意欲親征,不知想以誰為前鋒呢?”
秦王道:“本王已經想好了,王翦將軍為主將,涉懷為前鋒騎將。”
此時涉懷已經回西安與秦王賀喜,還沒有回潼關,潼關交給了一員副將。
王翦吃了一驚:“大王,有您在,我哪敢做主將啊?這個主將,還是大王來做吧。”秦王微笑搖頭:“斷不可以,若是對陣殘軍敗將,本王尚可一戰,但據探報說,後金騎兵異常悍勇,對付這樣的人馬,還是你來做主將吧,記住,隻要臨陣,一切決策不要向我請示,自行決定。”
秦王道:“做我的王妃,你真的很高興嗎?”姬夢蝶道:“臣妾心裏萬分高興,以後就算天塌地陷,我也沒什麽可怕的啦……”秦王道:“你真的不嫌我老?”
姬夢蝶坐了起來:“大王,您救過我的性命,從鬼門關裏把我拉出來,在我心喪欲死的時候,是您給了我歸宿,從那時起,我就是大王的人了。無論活著,還是死了,我都永遠念著大王的恩情,我要保著你君臨天下,我要為你生兒育女,把秦人的血脈永遠傳下去……”
說到最後,她的語聲幾乎細不可聞。
秦王也感動起來,他突然緊緊地抱住姬夢蝶,在她耳邊道:“你當然是我的人,從今天起,你不但是我的王妃,也是我的大將,我知道你與別的女子不同,不願意深居後宮,但我也不能讓你再去衝鋒陷陣,那樣太危險,我要把西安城交給你,小蝶,我要你永遠都保護著我,就像我身在官軍大營時的樣子。”
姬夢蝶抬起頭來,滿麵幸福的淚痕,她沒有再說什麽,一對紅唇深深地吻上秦王的臉龐……
秦軍的慶賀一連持續了三天,各縣的官員們都來道喜,秦王自然不會接見,由張儀代替他打發這些人。三天之後,秦王下旨,姬夢蝶做為王妃,卻仍舊統領娘子軍,而且加封西安都尉,負責全城的防務。
這可是件新鮮事,秦軍中議論紛紛,都認為由女人來做都尉,而且是王妃,可有點出人意料。
其實秦王這道旨意有兩個意思,一是遂了姬夢蝶的願,不讓她深居內宮,怕憋壞了她,姬夢蝶有能力,可以統領親軍,由於她是王妃,是秦王最親近的人,所以這些秦軍親衛也會服她。
而另一方麵,西安城交給了姬夢蝶,白起王翦等人,就可以全心全意的開疆拓土,沒有後顧之憂。
秦軍中慶賀了幾天之後,剛剛恢複了平靜,突然這一天,有流星探馬報進了秦王府。
這個時候正是上午,秦王會集白起,張儀等群臣,正在研究下一步的計劃,此時中軍跑來稟報,說北方有急報。
秦王立時宣探報進來回話,那探報跑進來,單腿跪地:“大王,北方有急報來,百裏加急。”秦王道:“報上來。”
探報道:“前幾日有一支騎兵,襲破了官軍的三邊防塞,突進陝西地界,前鋒已經直達甘泉,還在向南挺進,最晚後天,便可以到達白水,那裏便是我秦軍地盤。請大王定奪。”
秦王一皺眉:“是些什麽樣的騎兵?”
探報道:“這些騎兵不是官軍,穿的衣服甚是奇特,人人腦後一條大辮,說話也聽不懂,但是騎術精湛,箭法極準,三邊的官軍已經抵擋不住,被擊潰了。”
白起道:“這便是後金韃子了。”
秦王道:“是匈奴人的後代麽?”李岩起身道:“不是,這些人來自遼東,原來隻是在關外掠奪,自袁崇煥死後,韃子們更加囂張,前幾個月他們進攻大同,朝庭派盧象升帶祖寬前去抵擋,聽說盧象升甚是英勇,韃子們攻不進大同,我想他們這是進了蒙古,從黃河的上遊渡過,前來攻打陝西了。”
聽了這話,秦王怒發而起,一拍桌子:“這些胡虜腥膻之徒,怎麽兩千年過去,還在世間為害?他敢惹我秦軍,那是自來送死。”
李岩說得不錯,此時的後金國中,以皇太極為主,皇太極攻不進山海關,便轉攻大同,但是盧象升和祖寬極為凶悍,將大同守得如銅牆鐵壁一般,後金軍打不進來,皇太極有些喪氣,便在周圍搶掠了一番,準備搬兵回遼東了。
此時他的一個小兄弟站了出來,此人名叫多爾袞,剛剛二十餘歲,能征善戰,天縱英武,打仗又狠又詭,深得皇太極的器重。
多爾袞向皇太極提出,他要帶一支騎兵,深入蒙古境內。此時的蒙古已經遠遠不及明初時的勢力了,分散成很多個部族,如同一盤散沙,相互不和,鬥爭不休,多爾袞覺得,既然已經到了大同,為何不趁機向西挺進,將蒙古部族完全降服。隻要蒙古部族被收降了,就可以從陝西進攻關中,打進中原。
皇太極同意了這個提議,他派多爾袞率領兩萬騎兵,進攻蒙古。
多爾袞帶著兩萬騎兵,以狂飆突進的速度,衝進了草原大漠。連戰連捷,打得蒙古人聞風喪膽。他手下的後金騎兵極為善戰,其凶悍詭詐,可以直追當年的成吉思汗。蒙古人在明朝初年,曾經領教過常遇春,徐達,明成祖這些人的厲害,事隔兩百多年,崛起的後金騎兵,又一次將蒙古人完全擊潰。
蒙古各部族打不過多爾袞,隻好投降,拜在多爾袞馬前,表示歸順後金。多爾袞的性格,與其兄皇太極有些相似,會打仗,同時也懂一點政治,他接受了蒙古人的投降,但是並沒有就此離開,他的兩萬大軍,又讓蒙古部族助了他一些人馬,準備進攻三邊。
此時明朝三邊的守將,剛剛接到探報,說後金軍已經完全占領了蒙古,守將大驚,急忙向朝庭上表,但是這員守將也猜錯了,他以為多爾袞的目的,隻是要拿下蒙古,況且就算蒙古人完全投降了,多爾袞也要安定一下大漠的局勢,他的人馬也要休整,因此並沒有做太多的防備。
多爾袞就趁著這個機會,在一天夜裏,率大隊人馬,攻進了長城,一舉攻下了靖邊。
靖邊失守,守將大驚,他知道敵不過後金騎兵,因此便傳令放火,將囤積的物資全部燒掉,然後他率軍死戰,結果當場陣亡。
多爾袞拿下了城池,但是卻沒有撈到多少錢糧物資和人口,於是惱羞成怒,繼續向關中方向挺進,結果一路上所過之處,幾乎全是一片廢墟,沒有什麽可搶的,他找到幾個未曾餓死的人一打聽,才知道這地方連年受災,又屢遭兵火,人民死的死,逃的逃,田宅荒廢,已經是一片死地了。
唯一有生機的地方,便是秦軍控製之下的地區。從白水以南,還保持著太平景象。
多爾袞問清楚了,心想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衝進關中,自己這一趟就算拿不下西安,也要滿載而歸才行。於是後金軍這才長驅直入,逼近白水。
秦軍的探報早已探知消息,這才回報秦王。
群臣聽了秦王的話,便知道他的意思了,白起一拱手,說道:“大王,眼下我秦軍尚有兩萬人馬,其中騎兵將近一萬,而後金軍是兩萬人,不可輕敵,還是小心行動,如果大王允許,我願意帶騎兵前去迎戰。”
秦王一擺手:“這一次,本王要親自出征。”
張儀李岩等人皆是一驚,張儀忙道:“大王,兵凶戰危,您要親自出征,那太危險了,哪有讓大王衝鋒陷陣的?”
秦王搖頭:“不然,我秦人建國以來,曆代國君之中,大多數都有親自上陣的經曆,如果大王不帶頭,士兵與百姓們,哪個還肯爭先?況且後金軍遠來,一路狂奔,到此已是強弩之末,我秦軍則以逸待勞,兵強馬壯,怕他什麽。雖然隻有一萬人馬,但定可以大敗敵軍。你們不要擔心了。”
張儀也不好再勸,他心中暗想:可能秦王害怕白起功勞太大吧,如果真是這樣,自己還是不要勸了。白起也有這個想法,更不敢說什麽。
秦王看了看群臣,見大家都默然不言,心中便猜到了**,秦王何等聰明,駕馭臣下的本事,已經登峰造極,他在秦軍尚未占領華陰時,便借著範雎被抓的事,教訓了一下白起,令白起膽戰心驚,更何況此時秦軍已經初具雄風。
於是秦王溫言對眾人道:“本王不是害怕手下的將領功高蓋主,這個時候,眾卿立的功勞越大越好,本王不會在意。之所以此次要親征,是因為害怕士兵們有閑話,本王自前世成人以來,執掌秦國,便從未親臨戰陣,一統天下之時,尚有可說,而此時不上陣,就說不過去了。士兵們會認為,本王缺少臨陣的勇氣,一旦這個說法傳揚開來,對我秦軍的士氣來講,極為不利。你們可明白麽?”
聽了這話,白起心頭輕舒了一口氣,拱手道:“大王英明。確實如此。”
王翦道:“我王意欲親征,不知想以誰為前鋒呢?”
秦王道:“本王已經想好了,王翦將軍為主將,涉懷為前鋒騎將。”
此時涉懷已經回西安與秦王賀喜,還沒有回潼關,潼關交給了一員副將。
王翦吃了一驚:“大王,有您在,我哪敢做主將啊?這個主將,還是大王來做吧。”秦王微笑搖頭:“斷不可以,若是對陣殘軍敗將,本王尚可一戰,但據探報說,後金騎兵異常悍勇,對付這樣的人馬,還是你來做主將吧,記住,隻要臨陣,一切決策不要向我請示,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