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謝了恩,秦王又對白起道:“這一次,大將軍就不要去了,幾個月以來,你連番作戰,手下將士疲於奔命,勞累不堪,還是在城中休養。”
白起也連忙謝恩,秦王又道:“此次後金韃子來襲,關中震動,朝庭也一定知道,因此為了防止官軍同時進攻,潼關務必加強防衛。大將軍坐鎮西安指揮,不可怠慢。”
白起道:“大王盡管放心,有我在,必保關中無恙。”
秦王又對張儀和李岩道:“一切政務就交給你們二人,李岩在我秦軍之中,一直沒有明確的官職,此時我便加封你為左相,張儀為右相,你們師徒二人,同心協力,關中百姓必然欣悅。”
李岩謝了恩,他自崇禎二年進入秦軍以來,經過六年功夫,終於進入秦軍最高領導圈子。
秦王又將西安城的防務交給了姬夢蝶,讓她以王妃的身份,兼領西安都尉。
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之後,秦王吩咐王翦點起一萬人馬,以涉懷為先鋒,開往白水縣城。
一萬騎兵浩浩蕩蕩,出了西安城,向東北方向而來。
涉懷率領著三千騎兵為先鋒,馬不停蹄,直奔白水縣城。
此時的白水縣城雖然屬於秦軍控製之下,但是秦軍並沒有在縣城駐軍,因為這裏離西安城較遠,秦軍不願意分散兵力。況且白水縣城經過官軍,農民軍的連番洗劫,幾乎已是一片廢墟,城牆塌圯,無法防守,因此秦軍便棄了這個地方,將百姓們都遷到了西安城附近。
涉懷的三千人馬來到白水城外,紮住陣角,涉懷派出探馬,打探了一番,回報說,方圓二十裏之內,還沒有發現後金軍的影子,於是涉懷便吩咐紮營,待候秦王與後麵的人馬。
將近黃昏時分,大隊人馬開到了,王翦帶著七千騎兵,護著秦王,在大路邊上紮營,與涉懷的營寨呈犄角之勢。
秦王下令,晚上嚴陣以待,以防後金軍前來偷襲。
可是秦軍盯了整整一夜,也沒見到一個後金騎兵前來,未免泄氣。
第二天一大早,秦王走出大帳,吩咐王翦涉懷,帶著兩千騎兵,與自己一起去前方查看一番。
王翦與涉懷不敢違令,便領著兩千精銳騎兵,陪同秦王出了大營,向北而行。
此時正是十月間天氣,北方天氣寒得早,早上已經下了霜,因此大家穿得衣服也厚,跨下戰馬嗅著初冬的寒涼之風,極是精神,不住地噴著響鼻,一路上隻見草色半黃,樹葉半凋,原野上一片寂靜。
人馬來到縣城東北的一片地方,這裏有片野林,野林後麵是高崗,荒涼得很,秦王看了看地勢,微微點頭,對王翦道:“如果開戰,可以在此埋伏人馬,同時也要防備敵軍在此埋伏。”
王翦也看了地勢,他一輩子打仗,豈能輕視地形?尤其是騎兵作戰,更是講究地勢的高低,平坦,他看了看四周,點頭道:“大王說得極是,這四外一片原野,沒有高聳之處,野林後麵的高崗,便是最高處,隻要騎兵占了野林和高坡,進可以攻,退可以守,一千人足可以擋住三千人的進攻。”
正說著,突然跑來一個哨探,來到秦王近前,拱手道:“大王,高崗後麵有人馬奔來。”
王翦急問:“有多少人?”
那哨探道:“不多,看上去也就一百多騎。”涉懷道:“是不是後金韃子?”哨探道:“應該是,服色與中原不同。”
秦王道:“可能是後金軍的斥候或是先鋒隊,我們對後金人不熟悉,不知其虛實,更不知其戰法,涉懷,你是騎將,兩千年前的本事,究竟還留下幾分,我可要看看,帶一千人,將這一百餘騎消滅掉,最好捉到頭領。”
涉懷聽了,心頭熱血沸騰:“大王,您就放心吧,老秦人不管再過幾千年,宰這些草原蠻牛,也費不了什麽吹灰之力,末將不要一千人,三百人足夠了。”
王翦道:“不要大意,老秦人戰無不勝,那是因為從不輕敵,你帶五百人去吧。”
涉懷不敢強嘴,便帶了五百騎兵,先馳進野林裏,再小心上了高崗,隻露出腦袋,向北方看去。
隻見不遠處騰起一陣煙塵,來了一百多騎人馬,這些人頭上戴著圓帽,樣式奇特,身穿布甲,背上都背著弓,人人腰下懸著兩壺羽箭,馳得近了,涉懷發現這些騎兵腦門光禿,每人腦後,都飛揚著一條大辮子。
果然是後金軍。
涉懷不愧是騎將,心思周密,他怕自己的人馬一出現,後金軍發現寡不敵眾,會一哄而散,為了防止此等情況發生,涉懷將五百名秦軍分成三隊,自己帶了二百騎兵,在高崗後埋伏,派兩名百長各帶一百五十騎,悄悄下了高崗,分布在兩側,隻要自己一衝鋒,這兩支人馬便左右馳出,呈現出一個扇子麵形,包抄過去,切斷後金軍的退路,那時候五百人圍住一百人,關門打狗,不使一人逃脫。
五百秦軍騎兵在涉懷的吩咐之下,拉開了架子,等著後金軍前來送死。
那夥後金騎兵好像沒有發現什麽異樣,仍舊呈散兵陣線,向高崗處跑過來,但是跑到離高崗一箭地之外的時候,為首的一人突然一揚手,所有騎兵都勒住了馬,站立不動了。
涉懷在高崗後麵看得清楚,暗自一皺眉,心想莫非他們發現了秦軍不成?
但是細看之下,又覺得不像,隻見那夥後金軍並沒有拉弓搭箭,準備廝殺,而是左看右看,不知道在看什麽。
為首的那個騎士,看上去也就二十歲出頭,生得很彪悍,一對細長的眼睛,閃著細碎的寒光,看來他是首領,這人仔細看著四周的原野,鼻孔不住地深嗅,好像狼群中的頭狼一樣,好像已經隱約覺察到了危險的存在。
此人觀察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動。涉懷覺得有兩行汗珠淌了下來,這夥後金軍停留的地方十分尷尬,正好在弓箭射程之外,即使在高崗上發箭,也射不到人家。而要是此時衝出去,後金軍會立刻逃走,讓秦軍空手而歸。
涉懷在前世曾經跟隨大將蒙恬駐守長城,也和匈奴人打過幾仗,雖然規模都不大,但也積累了很多經驗,他知道,這種草原遊牧民族最善長流動作戰和偷襲,打起仗來,馬不停蹄,一邊跑一邊射箭,讓你追不上,隻能挨打。這些人箭法極準,幾乎箭無虛發,因此如果不是以騎射對騎射,根本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
當然,秦軍還可以用強弩來對付草原民族的騎兵,但是此時沒有強弩部隊,因此涉懷決定,繼續埋伏,不要暴露。
他將右手背在身後,輕輕下壓,示意自己的五百騎兵,不要動,不要出聲。
五百秦軍自不必說,而那些戰馬,也是久經訓練,在這種氣氛之下,主人輕輕撫摸馬頭,沒有一匹馬打響鼻,踢土,弄出聲響的。
隻見崗下那夥後金騎兵,還是沒有前進,為首的騎士目光如狼,左右看了許久,這才一揮手,招過身後一名騎兵,耳語了幾句,那騎兵點頭,帶著十名後金軍,一字排開,向著高崗上走來。
原來,這個為首的騎士,已經感覺到了殺氣,或者說覺得四周不對勁了,草原民族的人,都有狼一樣的嗅覺和預感。因此他沒有前進,而是令一小隊人馬,先進探路,周圍十餘裏的製高點,就是這座高崗,因此隻要站在崗上,四周的地形地勢,就可一望而知。
涉懷暗罵此人狡猾,但是眼看那十一個後金騎兵,已經快到崗下了,此時他若出擊,是可以幹掉這十一個後金騎兵,但是後麵那一百多人,可就要逃了。
情急之下,涉懷急中生智,輕聲吩咐一個十長,帶了二十多個人,脫下外衣,跳下戰馬,裝成百姓的樣子,逃下高崗去,跑進野林中。
那十長會意,帶了二十多人,脫下秦軍號衣,也不拿兵器,突然發一聲喊,跑下崗來,暴露在那十一個後金騎兵眼前。
那些後金兵開始吃了一驚,但當他們看清楚隻是些百姓時,便放了心,那十長拉弓搭箭,想要射時,但是那二十幾個人已經逃進樹林了。
後金軍鬆了口氣,那個十長跑回去,對為首的人說了幾句,為首的騎士這才揮了揮手,率領著一百多人,繼續前行,接近了高崗。
涉懷見自己的計策成功,已經騙過了這夥後金軍,心裏才踏實,他用手一比劃,身邊的二百騎兵一個個都握弓在手,搭上了箭,在那裏等著。
一百多名後金騎兵越來越近了,已經走進射程內的一半了,正是最佳時機,涉懷將舉著的手猛地一放。
二百名秦軍騎兵一齊拉動弓弦,射出了第一撥羽箭。
為首的那個騎士正走著,猛然一抬頭,隻見高崗後麵飛起了一層黑點,在空中劃成一道道黑線,向自己這才飛過來。
他大叫了一聲,叫的什麽,誰也聽不懂,不是漢話。
白起也連忙謝恩,秦王又道:“此次後金韃子來襲,關中震動,朝庭也一定知道,因此為了防止官軍同時進攻,潼關務必加強防衛。大將軍坐鎮西安指揮,不可怠慢。”
白起道:“大王盡管放心,有我在,必保關中無恙。”
秦王又對張儀和李岩道:“一切政務就交給你們二人,李岩在我秦軍之中,一直沒有明確的官職,此時我便加封你為左相,張儀為右相,你們師徒二人,同心協力,關中百姓必然欣悅。”
李岩謝了恩,他自崇禎二年進入秦軍以來,經過六年功夫,終於進入秦軍最高領導圈子。
秦王又將西安城的防務交給了姬夢蝶,讓她以王妃的身份,兼領西安都尉。
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之後,秦王吩咐王翦點起一萬人馬,以涉懷為先鋒,開往白水縣城。
一萬騎兵浩浩蕩蕩,出了西安城,向東北方向而來。
涉懷率領著三千騎兵為先鋒,馬不停蹄,直奔白水縣城。
此時的白水縣城雖然屬於秦軍控製之下,但是秦軍並沒有在縣城駐軍,因為這裏離西安城較遠,秦軍不願意分散兵力。況且白水縣城經過官軍,農民軍的連番洗劫,幾乎已是一片廢墟,城牆塌圯,無法防守,因此秦軍便棄了這個地方,將百姓們都遷到了西安城附近。
涉懷的三千人馬來到白水城外,紮住陣角,涉懷派出探馬,打探了一番,回報說,方圓二十裏之內,還沒有發現後金軍的影子,於是涉懷便吩咐紮營,待候秦王與後麵的人馬。
將近黃昏時分,大隊人馬開到了,王翦帶著七千騎兵,護著秦王,在大路邊上紮營,與涉懷的營寨呈犄角之勢。
秦王下令,晚上嚴陣以待,以防後金軍前來偷襲。
可是秦軍盯了整整一夜,也沒見到一個後金騎兵前來,未免泄氣。
第二天一大早,秦王走出大帳,吩咐王翦涉懷,帶著兩千騎兵,與自己一起去前方查看一番。
王翦與涉懷不敢違令,便領著兩千精銳騎兵,陪同秦王出了大營,向北而行。
此時正是十月間天氣,北方天氣寒得早,早上已經下了霜,因此大家穿得衣服也厚,跨下戰馬嗅著初冬的寒涼之風,極是精神,不住地噴著響鼻,一路上隻見草色半黃,樹葉半凋,原野上一片寂靜。
人馬來到縣城東北的一片地方,這裏有片野林,野林後麵是高崗,荒涼得很,秦王看了看地勢,微微點頭,對王翦道:“如果開戰,可以在此埋伏人馬,同時也要防備敵軍在此埋伏。”
王翦也看了地勢,他一輩子打仗,豈能輕視地形?尤其是騎兵作戰,更是講究地勢的高低,平坦,他看了看四周,點頭道:“大王說得極是,這四外一片原野,沒有高聳之處,野林後麵的高崗,便是最高處,隻要騎兵占了野林和高坡,進可以攻,退可以守,一千人足可以擋住三千人的進攻。”
正說著,突然跑來一個哨探,來到秦王近前,拱手道:“大王,高崗後麵有人馬奔來。”
王翦急問:“有多少人?”
那哨探道:“不多,看上去也就一百多騎。”涉懷道:“是不是後金韃子?”哨探道:“應該是,服色與中原不同。”
秦王道:“可能是後金軍的斥候或是先鋒隊,我們對後金人不熟悉,不知其虛實,更不知其戰法,涉懷,你是騎將,兩千年前的本事,究竟還留下幾分,我可要看看,帶一千人,將這一百餘騎消滅掉,最好捉到頭領。”
涉懷聽了,心頭熱血沸騰:“大王,您就放心吧,老秦人不管再過幾千年,宰這些草原蠻牛,也費不了什麽吹灰之力,末將不要一千人,三百人足夠了。”
王翦道:“不要大意,老秦人戰無不勝,那是因為從不輕敵,你帶五百人去吧。”
涉懷不敢強嘴,便帶了五百騎兵,先馳進野林裏,再小心上了高崗,隻露出腦袋,向北方看去。
隻見不遠處騰起一陣煙塵,來了一百多騎人馬,這些人頭上戴著圓帽,樣式奇特,身穿布甲,背上都背著弓,人人腰下懸著兩壺羽箭,馳得近了,涉懷發現這些騎兵腦門光禿,每人腦後,都飛揚著一條大辮子。
果然是後金軍。
涉懷不愧是騎將,心思周密,他怕自己的人馬一出現,後金軍發現寡不敵眾,會一哄而散,為了防止此等情況發生,涉懷將五百名秦軍分成三隊,自己帶了二百騎兵,在高崗後埋伏,派兩名百長各帶一百五十騎,悄悄下了高崗,分布在兩側,隻要自己一衝鋒,這兩支人馬便左右馳出,呈現出一個扇子麵形,包抄過去,切斷後金軍的退路,那時候五百人圍住一百人,關門打狗,不使一人逃脫。
五百秦軍騎兵在涉懷的吩咐之下,拉開了架子,等著後金軍前來送死。
那夥後金騎兵好像沒有發現什麽異樣,仍舊呈散兵陣線,向高崗處跑過來,但是跑到離高崗一箭地之外的時候,為首的一人突然一揚手,所有騎兵都勒住了馬,站立不動了。
涉懷在高崗後麵看得清楚,暗自一皺眉,心想莫非他們發現了秦軍不成?
但是細看之下,又覺得不像,隻見那夥後金軍並沒有拉弓搭箭,準備廝殺,而是左看右看,不知道在看什麽。
為首的那個騎士,看上去也就二十歲出頭,生得很彪悍,一對細長的眼睛,閃著細碎的寒光,看來他是首領,這人仔細看著四周的原野,鼻孔不住地深嗅,好像狼群中的頭狼一樣,好像已經隱約覺察到了危險的存在。
此人觀察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動。涉懷覺得有兩行汗珠淌了下來,這夥後金軍停留的地方十分尷尬,正好在弓箭射程之外,即使在高崗上發箭,也射不到人家。而要是此時衝出去,後金軍會立刻逃走,讓秦軍空手而歸。
涉懷在前世曾經跟隨大將蒙恬駐守長城,也和匈奴人打過幾仗,雖然規模都不大,但也積累了很多經驗,他知道,這種草原遊牧民族最善長流動作戰和偷襲,打起仗來,馬不停蹄,一邊跑一邊射箭,讓你追不上,隻能挨打。這些人箭法極準,幾乎箭無虛發,因此如果不是以騎射對騎射,根本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
當然,秦軍還可以用強弩來對付草原民族的騎兵,但是此時沒有強弩部隊,因此涉懷決定,繼續埋伏,不要暴露。
他將右手背在身後,輕輕下壓,示意自己的五百騎兵,不要動,不要出聲。
五百秦軍自不必說,而那些戰馬,也是久經訓練,在這種氣氛之下,主人輕輕撫摸馬頭,沒有一匹馬打響鼻,踢土,弄出聲響的。
隻見崗下那夥後金騎兵,還是沒有前進,為首的騎士目光如狼,左右看了許久,這才一揮手,招過身後一名騎兵,耳語了幾句,那騎兵點頭,帶著十名後金軍,一字排開,向著高崗上走來。
原來,這個為首的騎士,已經感覺到了殺氣,或者說覺得四周不對勁了,草原民族的人,都有狼一樣的嗅覺和預感。因此他沒有前進,而是令一小隊人馬,先進探路,周圍十餘裏的製高點,就是這座高崗,因此隻要站在崗上,四周的地形地勢,就可一望而知。
涉懷暗罵此人狡猾,但是眼看那十一個後金騎兵,已經快到崗下了,此時他若出擊,是可以幹掉這十一個後金騎兵,但是後麵那一百多人,可就要逃了。
情急之下,涉懷急中生智,輕聲吩咐一個十長,帶了二十多個人,脫下外衣,跳下戰馬,裝成百姓的樣子,逃下高崗去,跑進野林中。
那十長會意,帶了二十多人,脫下秦軍號衣,也不拿兵器,突然發一聲喊,跑下崗來,暴露在那十一個後金騎兵眼前。
那些後金兵開始吃了一驚,但當他們看清楚隻是些百姓時,便放了心,那十長拉弓搭箭,想要射時,但是那二十幾個人已經逃進樹林了。
後金軍鬆了口氣,那個十長跑回去,對為首的人說了幾句,為首的騎士這才揮了揮手,率領著一百多人,繼續前行,接近了高崗。
涉懷見自己的計策成功,已經騙過了這夥後金軍,心裏才踏實,他用手一比劃,身邊的二百騎兵一個個都握弓在手,搭上了箭,在那裏等著。
一百多名後金騎兵越來越近了,已經走進射程內的一半了,正是最佳時機,涉懷將舉著的手猛地一放。
二百名秦軍騎兵一齊拉動弓弦,射出了第一撥羽箭。
為首的那個騎士正走著,猛然一抬頭,隻見高崗後麵飛起了一層黑點,在空中劃成一道道黑線,向自己這才飛過來。
他大叫了一聲,叫的什麽,誰也聽不懂,不是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