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輕輕點頭:“這點人馬,要想再進一步攻占別的省份,有些困難。”


    李岩接口:“眼下關中每天還在有流民進入,我想再等一段時間,應該有更多的兵源。此事急不得。”


    紅娘子也道:“是啊,現在山西還算安定,大股流民都是河南的,但是河南的人不可能都到關中來,老百姓畢竟還是戀鄉土的,總不能趕著他們來吧。”


    王豹也道:“除了河南山西,接壤的就隻有甘肅了,可是甘肅人本來就少,路途又遠,因此沒什麽人來。”


    秦王一擺手:“這個本王清楚,秦人已經複國,眼下需要的是鞏固關中,休養生息,擴充實力,目下還不到打硬仗的時候,秦軍的這點家底,不能輕易賭上去。”


    白起點頭:“臣是這樣想的,可以將潼關做為前進基地,從那裏出擊,打進河南,不為攻占城池,隻為收取錢糧和百姓,這兩年以來河南也屢遭天災,土地沒有收成,所以李自成才在河南振臂一呼,應者如雲,咱們秦軍也可以去分上一杯羹嘛。”


    眾人聽了,一齊說好。唯獨張儀輕輕搖頭:“這個主意,恐怕不是萬全之策。”


    白起問:“先生有何高見?”


    張儀道:“你知道李自成為何在打下洛陽之後,又急著進攻開封嗎?”白起道:“河南地界上的重鎮,就是洛陽和開封,打下這兩個地方,就相當於占領了整個河南,上一次咱們都說過的。”


    張儀道:“所以啊,李自成既然把河南已經看成自己的地盤,咱們再去那裏搶錢搶糧搶人,會引起李自成的憤怒和疑慮。眼下他的人馬數十萬,威震天下,這個時候去動河南,不是良機。”


    秦王點頭:“丞相說得是。李自成雖然與秦軍數次聯手,但終究是流賊習氣,他手下人更是如此,秦軍不是農民軍,與他們不是一夥的,一旦爭執起來,不利於我秦軍發展,因此還是不可以進攻河南。”


    白起聽了,看看秦王:“那麽……隻有進攻山西了。”


    秦王沉吟著:“進攻山西需要渡過黃河,如果收得了百姓,渡起河來十分困難,萬一官軍在後麵追殺,弄不好會大敗而歸,這條計也不是萬全之策。”


    白起一想也是,他深通兵法,攜民渡江的事,風險太大了。


    李岩道:“那我秦軍就無法發展了麽?”


    王翦來了一句:“除了這幾個地方,隻有漢中與四川了……”


    大家聽了,都相互看看,張儀道:“對啊,這兩個地方可是天府之土,正當拿下來的。”


    秦王也道:“蜀中本來就是我秦人地方,但是蜀道艱難,大山阻擋,如何進軍呢?而且川軍也十分厲害,川中也很安定,沒有受過天災,百姓不會歡迎秦軍的。以上種種,都是不利條件。”


    李岩點頭:“當年諸葛亮從漢中進攻關中,六出祁山,都沒有成功,就是因為道路艱難。反過來也是一樣,咱們進攻漢中,路也不好走。因此後來滅蜀之時,才有鄧艾偷渡陰平,打進四川,用的是險招。四川易守難攻,誰都知道的。”


    白起道:“那就先拿下漢中。漢中平原千裏,土地肥沃,是塊興王之地。”


    秦王站起身來:“此策好是好,但以我秦軍實力,短時間之內,能夠拿下漢中嗎?以四萬人馬出擊,有多大把握?”


    白起皺眉沉思:“這需要將漢中的官軍情況匯總上來,再考慮如何進攻。眼下沒有詳細情報,不可以出動人馬。而且要取漢中,必須是奇襲,因為一旦官軍得到我秦軍進攻消息,肯定會堅壁清野,堵住要害關口,漢中道路難行,運輸不易,官軍隻要守下去,我秦軍不戰自退。”


    秦王同意白起的建議:“就依大將軍所說,速速派人前去漢中打探消息,趁著這個機會,全軍備戰,備糧,隨時準備進發。”


    會議之後,秦王讓王翦回靖邊,守住北麵長城一線,王豹仍舊守住眉縣等地,涉懷還回潼關,將進攻漢中的大事,全權委托給白起與李岩。


    白起不敢怠慢,立刻派出流星探馬,前住漢中打探消息,同時他請李岩相助,籌備軍糧與物資,然後自己加緊操練人馬,一絲不敢大意。


    李岩與紅娘子,小青等人也忙活起來,帶著娘子軍給大軍準備軍糧,衣物,草料。


    沒過半個月,派去漢中的人陸續帶回了情報,白起一個字不漏的仔細研究著。


    漢中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北有秦嶺,南有巴山,中間是漢中平原,土地肥沃,河水豐足,而且是連接關中和四川的樞鈕地帶,因此地位十分重要,曆史上發生過多次戰爭,都是對天下局勢產生舉足輕重影響的。比如秦國滅蜀,劉邦出定三秦,劉備與曹操之戰等等。


    此時的漢中與古時不同,因為全國的戰略重心多在河南中原等地,因此這個地方不太重要,但是對於發展中的秦軍來講,卻是一定要拿下的地方。


    細作經過打探得知,漢中的官軍更多的駐防在南鄭和陽平關,其餘地方兵力不多,隻要打下南鄭,便可以平定整個漢中。


    南鄭有官軍一萬餘人,守將名叫車興國。是員猛將,曾經率軍參加過圍剿張獻忠的戰鬥,積功升到這個位置,倒也不是泛泛之輩。


    其實漢中的人馬並不多,尚不及秦軍的半數,但是道路太難走了。當年諸葛亮從漢中進攻關中,是出祁山,走斜穀,到陳倉,也就是明代的寶雞,這條路是較為平坦的,但此時官軍在陽平關駐有重兵,而且陽平關極為險峻,急切之間打不下來。大軍如果被阻擋在那裏,曠日持久,對於秦軍極為不利。


    白起將地圖反複看過,頭腦之中漸漸形成了一條計策。


    他立刻派人請李岩前來,因為秦王將攻取漢中的大事交給了他們。另外又派人去叫李敢前來。


    這二人一到,白起立刻請他們看了地圖,然後道:“大王將漢中交與你我,事關重大,我有一策,可是必須要與你商議。”李岩一笑:“攻城克地,乃是大將軍的本行,隻要大將軍有了主張,就可以施行,不用問我吧。”


    白起正色道:“此計需要雙管齊下,因此必須與你配合好才行。”


    李岩這才點頭:“大將軍是想兩路分兵?”


    白起道:“我秦軍四萬人馬,不可能隻走一條路,陽平關過於險要,不易攻克,因此必須分兵。”


    李岩道:“當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大將軍難道也想明著從棧道,也就是斜穀出兵,暗地裏兵出寶雞嗎?”


    白起微笑搖頭:“這個戰例,但凡是戰將,一般都知道,因此絕不可以照搬出來,那樣的話就是邯鄲學步。”


    李敢點頭:“這話對,不知大將軍如何用兵?”


    白起將手在地圖上一指:“我們走這條路。”


    李岩一瞧,白起指的那條路正是子午穀。不由吃了一驚:“走子午穀進入漢中嗎?這條路可是最難走的。”


    白起不以為然:“我知道。因此我想兵分三路,一路由你率領,紅娘子隨著你,率一萬人馬大張旗鼓,進攻陽平關。這是虛攻,不必拚命攻關。第二路一萬人馬,由李敢率領,經褒斜道進漢中,這一路要靜悄悄地進軍,如果官軍覺察了,能打就打,如果打不過,就且戰且走,退回關中。第三路由我率領一萬人,從子午穀進兵,去打南鄭。我想官軍就算料到你們兩路人馬,也斷不會想到會有第三路。”


    李敢一揮手:“大將軍,還是你率人從斜穀進軍,我率人走子午穀吧,這條路太險,一旦出事,後果不堪設想。”


    李岩也勸道:“不錯,大將軍是主帥,豈能親自犯險,你率第一路去打陽平關,我帶人進子午穀吧。”


    白起連連搖頭:“不可不可,這三路人馬當中,以子午穀的人馬最為重要,必須要由我率領,因為這一路人馬是主攻方向,而且出其不意,自從高迎祥敗亡之後,更沒有人敢走子午穀,這是天賜良機,我率軍進了漢中之後,分兵四出,漢中必然大亂,你們兩路人馬再齊頭並進,漢中必然落入我秦軍之手。因此這第三路人馬需要我居中指揮,你們就不必爭了。再說隻要你們攻得厲害,漢中官軍的注意力全在你們身上,我那邊就安全得多。”


    二人一聽,這才點頭。李岩道:“子午穀極為難走,馬匹不易通行,大軍前進困難,因此糧食飲水要多多備下。至少要二十天的糧食才行。”


    白起道:“這個不必擔心,一萬人馬之中,可以分出五千人運糧。隻要十天,就可以出穀,到達南鄭了。”


    三人商議定了,白起告訴他們要嚴守軍機,不可對別人講,李岩與李敢自然明白。


    白起點起三萬人馬,命李岩為左路主將,率一萬人馬先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河北燕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河北燕歌並收藏秦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