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賈雨村升了京兆府尹,兼管稅務。”這裏不但升官,而且這特別提到的“兼管稅務”顯然也是個大肥差,得到的油水幾乎取之不盡,可見賈雨村官運之亨通,無非一般手段能達到的,
““一日,出都查勘開墾地畝,路過知機縣,到了急流津,正要渡過彼岸,因待人夫,暫且停轎。”知機縣,本來可以知曉機鋒的,而急流津,更本應該急流勇退的,因為就算賈雨村官運亨通,就算賈雨村之後靠非常手段還能逃過對整個賈家及相關家族的打擊,但對於他來說,也是遲早的一天,而暫且停轎正好給了賈雨村這樣一個機會,
““隻見村旁有一座小廟,牆壁坍頹,露出幾株古鬆,倒也蒼老。雨村下轎,閑步進廟,但見廟內神像,金身脫落,殿宇歪斜,旁有斷碣,字跡模糊,也看不明白。”這正是曹雪芹“隨意”的寫法,正是要與那些動不動就“金碧輝煌”之類的寫法劃分開來,
““意欲行至後殿,隻見一株翠柏下蔭著一間茅廬,廬中有一個道士,合眼打坐。”這也是曹雪芹簡潔明了的寫法,所謂該簡潔就簡潔,而且注意,不但“簡”,而且“潔”,
““雨村走近看時,麵貌甚熟,想著倒象在那裏見過的,一時再想不起來。”自然想不起來,賈雨村絕非誠心感恩之人,而且恰好相反,他是最能恩將仇報之人,
““眾人便欲吆喝,雨村止住,徐步向前,叫一聲“老道”。”簡潔到不能再簡潔的地步,對於這類事,曹雪芹“吝嗇”筆墨是到了恨不得懶得寫的地步,也可以以此標準來“要求要求”八十回後的諸如“四美釣魚”、“寶玉學八股”、“巧姐讀列傳”等等內容,哪些不是曹雪芹寫的哪些又是曹雪芹寫的,便豁然開朗了!
““那道士雙眼略啟,微微的笑道:“貴官何事?””好個“貴官”何事!這“貴官”兩字包含的意思從此道士口中道出,不需解釋,其間辛厚的嘲諷也已經“豁然開朗”,
““雨村便道:“本府出都查勘事件,路過此地,見老道靜修自得,想來道行深通,意欲冒昧請教。””這番客套自然假得緊,
““那道人說:“來自有地,去自有方。””地方地方,所謂地方,地乃實,方乃虛,但此道士之言恐怕恰好是反過來的,即賈雨村所踏之地乃虛,此時找準方向才是實,
““雨村知是有些來曆的,”顯然並非那故弄玄虛不知所雲之輩,
““便長揖請問:“老道從何處焚修,在此結廬?此廟何名?廟**有幾人?或欲真修,豈無名山?或欲結緣,何不通衢?””這話裏即充滿“俗”話,可見賈雨村之“虛”,
““那道人道:“‘葫蘆’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結舍?”所謂“糊塗”便可似賈雨村這般官運亨通,要什麽“名山”有何用處?
““廟名久隱,斷碣猶存,行影相隨,何須修募?”這幾句倒很有莊子之意,不愧為“道行深通”,
““豈似那‘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匣內待時飛’之輩耶!””這裏更是直接嘲諷賈雨村,想當年賈雨村所謂一腔抱負,之後的進程卻是如此一腔狗血,而這句有名的“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匣內待時飛”這裏再次道出,其實真有其深意!如果僅是為了“說明”賈雨村當年的抱負,那實在是“大材小用”了!甚至賈雨村這個人物在曹雪芹看來在紅樓夢根本算不得什麽重要人物,而這兩句詩卻前後如此呼應出現,絕非一般用意!所以這裏且將其解釋解釋吧!“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匣內待時飛”中最“詭異”的是其中包含“玉”和“釵”兩個極其敏感之字!當指林黛玉和薛寶釵!(xx注:為什麽“玉”不是指林黛玉?(外人注:最能相比的兩人便是林黛玉和薛寶釵,寶玉在性別和處境的程度上與這兩人無可比性))而“釵於匣內待時飛”似乎更容易“解釋”,有人說待時飛是薛寶釵為了在“等待”號為“時飛”的賈雨村,即將來兩人會成為一對,但這種表麵解釋顯然太過俗化!有太強的宿命論而幾乎根本沒有任何可實現性可邏輯性!“釵於匣內待時飛”的真正含義應該是薛寶釵是非常善於隱藏自己的,寶釵兒在“匣內”一動不動,外表給人以極其“善解人意”極其“端莊大方”極其“顧全大局”,但心兒心思兒卻“動”得厲害甚至相當極其厲害,目的就是為了等到一個又一個的時候能如“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般地“飛”上青雲!當然,這“等”也不是“幹等”“白等”,寶釵兒自然會在關鍵時刻所謂四兩撥千斤,將那些個“時”恰當地“安排”在之後,然後所謂“坐等”其來便是!而“玉在匵中求善價”如果按字麵的意思是求一個好價格好價錢,甚至有人會想出喻意黛玉將來可能會嫁給北靜王而果真“求”了一個好“價格”!但這是黛玉所“求”所“追求”的嗎?!顯然一千萬個不是!所以,“玉在匵中求善價”,一個意思是林黛玉是不想“飛”的人,她求的隻是一個與其內心“等價”的知己而已!而這個人是誰,當然是寶玉!而寶釵“求”寶玉的目的是什麽,絕非什麽知己,隻是“待時飛”而已!隻是將來能如王夫人如賈母般執掌整個賈府而已!而“善價”的另一層意思便是“善嫁”,既然林黛玉“求”到了寶玉這樣的知己,當然願意一生廝守,即“善嫁”!這種鮮明的對比,而夾在中間寶玉到底“應該”心屬於誰,自然一目了然!也足可見,紅樓夢的絕對核心是寶玉黛玉寶釵三人,其他如鳳姐等等雖然也是核心,但沒有這三個核心,而當然,如果進行一下“擴展”的話,這兩句也反應出當時真正有才能有抱負的人是求“善價”的,以求被真正了解而真正以自己的才能來實現自己的抱負的,而並非是為了“待時飛”即隻是為了飛黃騰達!當然,這後麵這個意思不是曹雪芹紅樓夢的核心意思,曹雪芹寫紅樓夢時,對當時所謂官場所謂皇宮早已失去幾乎任何希望和興趣,隻要一提官場和皇家之事,便幾乎充滿甚至毫不掩飾的不屑、諷刺、黑色幽默乃至抨擊,而且這些的筆墨相對於整個紅樓夢來說相當之少,基本都隻算是隨筆提提而已,用的文字也簡潔到不能再簡潔,對於那些看似殘酷但其實肮髒更是愚蠢的官場及所謂皇家之事,曹雪芹甚至會厭惡在紅樓夢中提到!所以那些認為紅樓夢中的“隱含”的政治鬥爭是紅樓夢核心部分的人恐怕要失望了,曹雪芹對這種雖然“殘酷”但“愚蠢至極”所謂“政治鬥爭”幾乎一點興致一點“向往”一點“揭密”的意思也沒有,曹雪芹仍然不過是實錄,這些不過是紅樓夢不能缺少的內容也算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而已!隻不過有些過於敏感的涉及到皇帝的詞要麽不說,要麽說得比較隱晦罷了,而官場甚至包括太監,他都說得已經算是相當揭露,當然,也絕對不排除曹雪芹對皇族也說得相當揭露,隻不過後期被人刪改了這些敏感的字詞而已!
““雨村原是個穎悟人,初聽見“葫蘆”兩字,後聞“釵玉”一對,忽然想起甄士隱的事來,”果然是個“穎悟”之人!隻想起這些來,卻沒想起辦的葫蘆案中對本是甄士隱之女英蓮後為香菱的巨大傷害,可見其中包含對賈雨村的絕大諷刺!
““重複將那道士端詳一回,見他容貌依然,便屏退從人,問道:“君家莫非甄老先生麽?””“屏退眾人”自然是心中有愧和有鬼,
““那道人微微笑道:“什麽‘真’?什麽‘假’?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超多好看小說]””這裏的“真即是假”幾乎是曹雪芹在說當時封建社會之極度虛偽,而“假即是真”便幾乎在說自己寫的紅樓夢是極度真實!
““雨村聽說出“賈”字來,益無疑,”賈雨村果然有“悟性”,上麵這句話中竟然隻聽出一個“賈”姓來,當然,曹雪芹為了掩蓋上麵的真實含義,這裏“虛晃一槍”也完全能理解,
““便從新施禮,道:“學生自蒙慨贈到都,托庇獲雋公車,受任貴鄉,始知老先生悟塵凡,飄舉仙境。”這些狗屁客套話果然狗屁,什麽“慨贈”?當初不是生怕甄士隱酒醒後反悔而連夜拿“贈”“逃”走嗎?而說甄士隱什麽“悟塵凡,飄舉仙境”,更是為自己開脫的無聊抬舉,要不是想娶那個嬌杏,哪裏還會想到“感恩”甄家乃至甄士隱!
““學生雖溯洄思切,自念風塵俗吏,末由再睹仙顏,”好個“思切”,此時甄士隱會相信嗎?正合甄士隱剛說的“真即是假”!賈雨村言這番話果然是“假語村言”!
““今何幸於此處相遇!求老仙翁指示愚蒙。倘荷不棄,京寓甚近,學生當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這裏更是說得假到不能再“真”了,竟然要頤養甄士隱天年了!可千萬別讓甄士隱惡心了吧!(xx注:如果甄士隱真的答應賈雨村的話會去讓賈雨村“供奉”呢?(外人注:你以為都象你這般心思?甄士隱會去嗎?賈雨村說出“供奉”二字來,明擺著就是知道甄士隱不會答應))
““那道人也站起來回禮,道:“我於蒲團之外,不知天地間尚有何物。適才尊官所言,貧道一概不解。”說畢依舊坐下。”這話已經表現出甄士隱心中的惡心了,即“我根本不知道你說的是些什麽!你就別再惡心我了吧,你可真夠假的了”!
““雨村複又心疑:“想去若非士隱,何貌言相似若此?”這裏還在懷疑是不是甄士隱,足見賈雨村之俗!
““離別來十九載,麵色如舊,必是修煉有成,未肯將前身說破。”好個修煉有成,不知道賈雨村認為的“修煉有成”是何意?(外人注:他如果知道修煉有成是何意,他早就醒悟了!)
““但我既遇恩公,又不可當麵錯過。看來不能以富貴動之,那妻女之私更不必說了。””這裏看起來賈雨村真的好象很“誠心”,但仔細想想,卻仍然是在為自己找“借口”而已!即怪不得我,不是我不報恩,是別人不接受!所以我也能心安理得了!(xx注:這樣說賈雨村是不是有些誤解賈雨村,也許賈雨村真是這樣想的呢?(外人就:想想賈雨村之後碰到英蓮不但沒有“應憐”反而恩將仇報,任其被薛蟠帶走,便知賈雨村之虛偽到了極點了!(xx注:是嗎?(外人注:賈雨村於當時爾虞我詐的官場中不但能混跡如此之久還能日益官運亨通,騙騙你簡直跟玩一樣的了!(xx注:額…好吧!我自歎不如好吧!)))))
““想罷,又道:“仙師既不肯說破前因,弟子於心何忍!”正要下禮,”這與之前辦葫蘆案、強搶扇子打死石呆子還不知做過多少壞事的賈雨村來說,簡直判若兩人!更可見賈雨村虛偽已經達到的“化境”!
““隻見從人進來稟說:“天色將晚,快請渡河。”雨村正無主意,”賈雨村所謂也是“要麵子”的人,才有這“正無主意”,而且曹雪芹也是為了“引出”甄士隱後一句話來,
““那道人道:“請尊官登彼岸,見麵有期,遲則風浪頓起。果蒙不棄,貧道他日尚在渡頭候教。”說畢,仍合眼打坐。”這個伏筆卻大!當然不是為了對紅樓夢的情節有大的幫助,而是紅樓夢由賈雨村甄士隱而起,自然最好也能由賈雨村甄士隱而終,所謂“假語村言假語村言”的賈雨村,“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甄士隱,賈雨村和甄士隱作為紅樓夢開頭,而且作為整部紅樓夢的一些核心喻意,然後再在以他們結尾,恐怕這正合曹雪芹的原意或說正合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心意,即最後所謂歸為“舉重若輕”,將紅樓夢上百回用前所未有將來也未必有的力量舉起來,最後再輕輕放下,哪怕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雨村無奈,隻得辭了道人出廟。正要過渡,隻見一人飛奔而來。未知何人,下回分解。”這“飛奔一人”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下回分解”,而且此時,整部紅樓夢恐怕也正是如這裏,飛奔向其結局!”
“要豁然開朗還真是很難啊!”小戒看完由衷地道,“說是說豁然開朗,但恐怕隻是說紅樓夢豁然開朗,而所有看的人想豁然開朗恐怕還有不少難度!”
“是啊,豁不出去啊!”小猴哈哈道!
“小猴又在狂妄了!”小戒暗笑道。
“不豁然,那就開朗吧,”老沙嗬嗬笑道,“也算沒白看。”
“善哉,善哉,”小唐也笑道,“我佛慈悲,普渡眾生!”
“嘿嘿,”小戒竊笑道,“小唐開朗了。”
““一日,出都查勘開墾地畝,路過知機縣,到了急流津,正要渡過彼岸,因待人夫,暫且停轎。”知機縣,本來可以知曉機鋒的,而急流津,更本應該急流勇退的,因為就算賈雨村官運亨通,就算賈雨村之後靠非常手段還能逃過對整個賈家及相關家族的打擊,但對於他來說,也是遲早的一天,而暫且停轎正好給了賈雨村這樣一個機會,
““隻見村旁有一座小廟,牆壁坍頹,露出幾株古鬆,倒也蒼老。雨村下轎,閑步進廟,但見廟內神像,金身脫落,殿宇歪斜,旁有斷碣,字跡模糊,也看不明白。”這正是曹雪芹“隨意”的寫法,正是要與那些動不動就“金碧輝煌”之類的寫法劃分開來,
““意欲行至後殿,隻見一株翠柏下蔭著一間茅廬,廬中有一個道士,合眼打坐。”這也是曹雪芹簡潔明了的寫法,所謂該簡潔就簡潔,而且注意,不但“簡”,而且“潔”,
““雨村走近看時,麵貌甚熟,想著倒象在那裏見過的,一時再想不起來。”自然想不起來,賈雨村絕非誠心感恩之人,而且恰好相反,他是最能恩將仇報之人,
““眾人便欲吆喝,雨村止住,徐步向前,叫一聲“老道”。”簡潔到不能再簡潔的地步,對於這類事,曹雪芹“吝嗇”筆墨是到了恨不得懶得寫的地步,也可以以此標準來“要求要求”八十回後的諸如“四美釣魚”、“寶玉學八股”、“巧姐讀列傳”等等內容,哪些不是曹雪芹寫的哪些又是曹雪芹寫的,便豁然開朗了!
““那道士雙眼略啟,微微的笑道:“貴官何事?””好個“貴官”何事!這“貴官”兩字包含的意思從此道士口中道出,不需解釋,其間辛厚的嘲諷也已經“豁然開朗”,
““雨村便道:“本府出都查勘事件,路過此地,見老道靜修自得,想來道行深通,意欲冒昧請教。””這番客套自然假得緊,
““那道人說:“來自有地,去自有方。””地方地方,所謂地方,地乃實,方乃虛,但此道士之言恐怕恰好是反過來的,即賈雨村所踏之地乃虛,此時找準方向才是實,
““雨村知是有些來曆的,”顯然並非那故弄玄虛不知所雲之輩,
““便長揖請問:“老道從何處焚修,在此結廬?此廟何名?廟**有幾人?或欲真修,豈無名山?或欲結緣,何不通衢?””這話裏即充滿“俗”話,可見賈雨村之“虛”,
““那道人道:“‘葫蘆’尚可安身,何必名山結舍?”所謂“糊塗”便可似賈雨村這般官運亨通,要什麽“名山”有何用處?
““廟名久隱,斷碣猶存,行影相隨,何須修募?”這幾句倒很有莊子之意,不愧為“道行深通”,
““豈似那‘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匣內待時飛’之輩耶!””這裏更是直接嘲諷賈雨村,想當年賈雨村所謂一腔抱負,之後的進程卻是如此一腔狗血,而這句有名的“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匣內待時飛”這裏再次道出,其實真有其深意!如果僅是為了“說明”賈雨村當年的抱負,那實在是“大材小用”了!甚至賈雨村這個人物在曹雪芹看來在紅樓夢根本算不得什麽重要人物,而這兩句詩卻前後如此呼應出現,絕非一般用意!所以這裏且將其解釋解釋吧!“玉在匵中求善價,釵於匣內待時飛”中最“詭異”的是其中包含“玉”和“釵”兩個極其敏感之字!當指林黛玉和薛寶釵!(xx注:為什麽“玉”不是指林黛玉?(外人注:最能相比的兩人便是林黛玉和薛寶釵,寶玉在性別和處境的程度上與這兩人無可比性))而“釵於匣內待時飛”似乎更容易“解釋”,有人說待時飛是薛寶釵為了在“等待”號為“時飛”的賈雨村,即將來兩人會成為一對,但這種表麵解釋顯然太過俗化!有太強的宿命論而幾乎根本沒有任何可實現性可邏輯性!“釵於匣內待時飛”的真正含義應該是薛寶釵是非常善於隱藏自己的,寶釵兒在“匣內”一動不動,外表給人以極其“善解人意”極其“端莊大方”極其“顧全大局”,但心兒心思兒卻“動”得厲害甚至相當極其厲害,目的就是為了等到一個又一個的時候能如“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般地“飛”上青雲!當然,這“等”也不是“幹等”“白等”,寶釵兒自然會在關鍵時刻所謂四兩撥千斤,將那些個“時”恰當地“安排”在之後,然後所謂“坐等”其來便是!而“玉在匵中求善價”如果按字麵的意思是求一個好價格好價錢,甚至有人會想出喻意黛玉將來可能會嫁給北靜王而果真“求”了一個好“價格”!但這是黛玉所“求”所“追求”的嗎?!顯然一千萬個不是!所以,“玉在匵中求善價”,一個意思是林黛玉是不想“飛”的人,她求的隻是一個與其內心“等價”的知己而已!而這個人是誰,當然是寶玉!而寶釵“求”寶玉的目的是什麽,絕非什麽知己,隻是“待時飛”而已!隻是將來能如王夫人如賈母般執掌整個賈府而已!而“善價”的另一層意思便是“善嫁”,既然林黛玉“求”到了寶玉這樣的知己,當然願意一生廝守,即“善嫁”!這種鮮明的對比,而夾在中間寶玉到底“應該”心屬於誰,自然一目了然!也足可見,紅樓夢的絕對核心是寶玉黛玉寶釵三人,其他如鳳姐等等雖然也是核心,但沒有這三個核心,而當然,如果進行一下“擴展”的話,這兩句也反應出當時真正有才能有抱負的人是求“善價”的,以求被真正了解而真正以自己的才能來實現自己的抱負的,而並非是為了“待時飛”即隻是為了飛黃騰達!當然,這後麵這個意思不是曹雪芹紅樓夢的核心意思,曹雪芹寫紅樓夢時,對當時所謂官場所謂皇宮早已失去幾乎任何希望和興趣,隻要一提官場和皇家之事,便幾乎充滿甚至毫不掩飾的不屑、諷刺、黑色幽默乃至抨擊,而且這些的筆墨相對於整個紅樓夢來說相當之少,基本都隻算是隨筆提提而已,用的文字也簡潔到不能再簡潔,對於那些看似殘酷但其實肮髒更是愚蠢的官場及所謂皇家之事,曹雪芹甚至會厭惡在紅樓夢中提到!所以那些認為紅樓夢中的“隱含”的政治鬥爭是紅樓夢核心部分的人恐怕要失望了,曹雪芹對這種雖然“殘酷”但“愚蠢至極”所謂“政治鬥爭”幾乎一點興致一點“向往”一點“揭密”的意思也沒有,曹雪芹仍然不過是實錄,這些不過是紅樓夢不能缺少的內容也算是比較重要的內容而已!隻不過有些過於敏感的涉及到皇帝的詞要麽不說,要麽說得比較隱晦罷了,而官場甚至包括太監,他都說得已經算是相當揭露,當然,也絕對不排除曹雪芹對皇族也說得相當揭露,隻不過後期被人刪改了這些敏感的字詞而已!
““雨村原是個穎悟人,初聽見“葫蘆”兩字,後聞“釵玉”一對,忽然想起甄士隱的事來,”果然是個“穎悟”之人!隻想起這些來,卻沒想起辦的葫蘆案中對本是甄士隱之女英蓮後為香菱的巨大傷害,可見其中包含對賈雨村的絕大諷刺!
““重複將那道士端詳一回,見他容貌依然,便屏退從人,問道:“君家莫非甄老先生麽?””“屏退眾人”自然是心中有愧和有鬼,
““那道人微微笑道:“什麽‘真’?什麽‘假’?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超多好看小說]””這裏的“真即是假”幾乎是曹雪芹在說當時封建社會之極度虛偽,而“假即是真”便幾乎在說自己寫的紅樓夢是極度真實!
““雨村聽說出“賈”字來,益無疑,”賈雨村果然有“悟性”,上麵這句話中竟然隻聽出一個“賈”姓來,當然,曹雪芹為了掩蓋上麵的真實含義,這裏“虛晃一槍”也完全能理解,
““便從新施禮,道:“學生自蒙慨贈到都,托庇獲雋公車,受任貴鄉,始知老先生悟塵凡,飄舉仙境。”這些狗屁客套話果然狗屁,什麽“慨贈”?當初不是生怕甄士隱酒醒後反悔而連夜拿“贈”“逃”走嗎?而說甄士隱什麽“悟塵凡,飄舉仙境”,更是為自己開脫的無聊抬舉,要不是想娶那個嬌杏,哪裏還會想到“感恩”甄家乃至甄士隱!
““學生雖溯洄思切,自念風塵俗吏,末由再睹仙顏,”好個“思切”,此時甄士隱會相信嗎?正合甄士隱剛說的“真即是假”!賈雨村言這番話果然是“假語村言”!
““今何幸於此處相遇!求老仙翁指示愚蒙。倘荷不棄,京寓甚近,學生當得供奉,得以朝夕聆教。””這裏更是說得假到不能再“真”了,竟然要頤養甄士隱天年了!可千萬別讓甄士隱惡心了吧!(xx注:如果甄士隱真的答應賈雨村的話會去讓賈雨村“供奉”呢?(外人注:你以為都象你這般心思?甄士隱會去嗎?賈雨村說出“供奉”二字來,明擺著就是知道甄士隱不會答應))
““那道人也站起來回禮,道:“我於蒲團之外,不知天地間尚有何物。適才尊官所言,貧道一概不解。”說畢依舊坐下。”這話已經表現出甄士隱心中的惡心了,即“我根本不知道你說的是些什麽!你就別再惡心我了吧,你可真夠假的了”!
““雨村複又心疑:“想去若非士隱,何貌言相似若此?”這裏還在懷疑是不是甄士隱,足見賈雨村之俗!
““離別來十九載,麵色如舊,必是修煉有成,未肯將前身說破。”好個修煉有成,不知道賈雨村認為的“修煉有成”是何意?(外人注:他如果知道修煉有成是何意,他早就醒悟了!)
““但我既遇恩公,又不可當麵錯過。看來不能以富貴動之,那妻女之私更不必說了。””這裏看起來賈雨村真的好象很“誠心”,但仔細想想,卻仍然是在為自己找“借口”而已!即怪不得我,不是我不報恩,是別人不接受!所以我也能心安理得了!(xx注:這樣說賈雨村是不是有些誤解賈雨村,也許賈雨村真是這樣想的呢?(外人就:想想賈雨村之後碰到英蓮不但沒有“應憐”反而恩將仇報,任其被薛蟠帶走,便知賈雨村之虛偽到了極點了!(xx注:是嗎?(外人注:賈雨村於當時爾虞我詐的官場中不但能混跡如此之久還能日益官運亨通,騙騙你簡直跟玩一樣的了!(xx注:額…好吧!我自歎不如好吧!)))))
““想罷,又道:“仙師既不肯說破前因,弟子於心何忍!”正要下禮,”這與之前辦葫蘆案、強搶扇子打死石呆子還不知做過多少壞事的賈雨村來說,簡直判若兩人!更可見賈雨村虛偽已經達到的“化境”!
““隻見從人進來稟說:“天色將晚,快請渡河。”雨村正無主意,”賈雨村所謂也是“要麵子”的人,才有這“正無主意”,而且曹雪芹也是為了“引出”甄士隱後一句話來,
““那道人道:“請尊官登彼岸,見麵有期,遲則風浪頓起。果蒙不棄,貧道他日尚在渡頭候教。”說畢,仍合眼打坐。”這個伏筆卻大!當然不是為了對紅樓夢的情節有大的幫助,而是紅樓夢由賈雨村甄士隱而起,自然最好也能由賈雨村甄士隱而終,所謂“假語村言假語村言”的賈雨村,“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的甄士隱,賈雨村和甄士隱作為紅樓夢開頭,而且作為整部紅樓夢的一些核心喻意,然後再在以他們結尾,恐怕這正合曹雪芹的原意或說正合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心意,即最後所謂歸為“舉重若輕”,將紅樓夢上百回用前所未有將來也未必有的力量舉起來,最後再輕輕放下,哪怕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雨村無奈,隻得辭了道人出廟。正要過渡,隻見一人飛奔而來。未知何人,下回分解。”這“飛奔一人”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下回分解”,而且此時,整部紅樓夢恐怕也正是如這裏,飛奔向其結局!”
“要豁然開朗還真是很難啊!”小戒看完由衷地道,“說是說豁然開朗,但恐怕隻是說紅樓夢豁然開朗,而所有看的人想豁然開朗恐怕還有不少難度!”
“是啊,豁不出去啊!”小猴哈哈道!
“小猴又在狂妄了!”小戒暗笑道。
“不豁然,那就開朗吧,”老沙嗬嗬笑道,“也算沒白看。”
“善哉,善哉,”小唐也笑道,“我佛慈悲,普渡眾生!”
“嘿嘿,”小戒竊笑道,“小唐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