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時候在慈寧宮中,此時卻正是剛剛進入白日化的階段。[]
“皇上是先帝爺生前便定下來的嗣位正君,老臣至今還記得先帝當年那天在乾清宮駕崩之前龍榻托孤,指派老臣等於馮公公一起作為皇上的顧命大臣,輔佐皇上處理政務。這六年來老臣和馮公公秉承先帝爺的遺訓,一直以來都是兢兢業業,可敬職守忠心的輔佐皇上,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娘娘您更是在乾清宮住了六年,時刻關注著皇上。此時皇上一時年少犯錯,娘娘您便如此這般,這叫老臣等人何以自處?”張居正苦口婆心的勸道。
“這都是皇上自己孟浪,怎麽就扯上了先生等人呢?”李太後卻是一如既往的不為所動。
“娘娘,老臣是顧命大臣,是當今的首輔,更是皇上的太傅,這皇上因為犯錯被廢,必然是臣教導無方,又豈能躲得掉幹係?”張居正這般的態度,卻是讓李太後猛吸看了一口冷氣,她壓低了聲音說道:“張先生,皇上如此這般不堪,這要是再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來,那以後在青史上,先生留下的罵名不是更甚?反觀那潞王,現在不但年幼尚好調教,而且天性淳樸,仁愛,聰明,現在的那幾個先生,都沒口子的稱讚,這到時候,哀家還是把潞王交給先生管教,先生您依舊還是太傅……”
“娘娘!”張居正大喊了一聲,霍然站起,突然便雙膝跪地,對著李太後行了跪拜大禮,隨即便侃侃而言道:“娘娘您要是真的要確定想要廢掉皇上,那麽這首先您還是先把我這個內閣首輔廢掉吧!”
這內閣的首輔是李太後能說廢便廢的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張居正雖然在當初奪情事件中和那些大臣們走在了對立麵,但是他這首輔卻不是李太後能說廢便廢的。這當然要得益於大明的這個內閣製度,這內閣明麵上看起來全是皇帝任命的。但這其實想要進內閣一般的程序便是先要內閣上書給皇帝,說要增加人手,這樣皇帝如果允許便會在朝會上定下廷推的日期。然後在那一天所有在京的七品以上包括七品的官員全部上朝。
最後便在皇帝的主持下開始廷推,而這所謂的廷推。其實就是和後世那中不記名投票差不多,然後挑選出得票最多的人來進入內閣,每次選中多少人就看那次內閣需要補充多少人手了。當然這並不是進入內閣的唯一方法,還有一種方法也能進入內閣,那就是皇帝用特旨下旨指定某某人進入內閣,當然這分方法不需要廷推,比較直接快速。但是要是以這種方式進入內閣的。相比於前一種,在眾大臣麵前的威信那是大大的不如的。打個比方這兩種方式進入內閣,就如同是妻或是如夫人,辦著一樣的差事,這待遇卻是不一樣的。
而張居正是經過廷推進內閣的,現在此時又熬到了首輔,執政也有六年多了,政績斐然,原本空虛的國庫現在充裕了,這群臣就算是再有怨言。但是也找到攻擊他,搬倒他的借口,這隻要是他不主動請辭,又不犯什麽大錯。那麽沒人能動得了他,包括朱翊鈞包括李太後。這皇帝沒經過內閣批示的旨意叫做中旨,大臣們有權封還,也就是說這皇帝下旨要你做什麽事,隻要內閣沒在上麵蓋章,那麽你扔回去,不執行那是無罪的。
所以這李太後當然是動不得他的了,當然如果說這次換皇帝成立,這張居正給換掉的可能性卻是大漲,這一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管列,最主要的卻是這廢立皇帝必然是要大義上名目,而張居正做為皇帝的太傅,皇帝年幼犯錯,你這當太傅的當然是難辭其咎。張居正會給群臣留下這個把柄嗎?當然不!再者說他張居正現在已經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這換皇帝對他有好處嗎?馮保還能想著封爵,這太監封爵那是有先列的,但是這文臣能封爵嗎?當然在這朝中很多人都期待著他張居正能封爵,但是他想要封爵嗎?這大明開國兩百多年來,還沒一個首輔是有爵位的,這文臣一旦是封爵那就意味著絕了仕途,當年文治武功高如王明陽,在封爵之後至死也沒能進入內閣,別說是當首輔了。
當然這李太後倒不是想要把他換掉,可以說直到現在她也沒有絲毫換掉張居正的心思,可是這事情的發展絕對不會按照她規劃好的那樣發展,這滿打滿算這李太後自從給她那老爹賣進宮到現在也不過就是十八九年,再說這麽多年來一直是在內宮,雖然這內宮的爭鬥也很是激烈,但是這完全不能和前朝這般的血腥。這在宮中再怎麽鬥,最多也就是死上幾個宮人,但是……這外朝,牽一發而動全身。
原本她以為這換個聽話的小皇帝,張居正就算是不能全力支持,那也會很樂意坐享其成,然後多上幾年一言定天下的時間,好用來推行他的變革,但是現在卻沒想到他竟然會全力反對,這讓她有些措手不及。
正在這時,隻聽得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傳來,隻見馮保這時候連滾帶爬的跑了過來,撲在李太後跟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到:“太後娘娘,這老奴不但是先皇欽點的顧命大臣,更是皇上的大伴,您真要是想要廢掉了皇上,您就先把老奴給賜死了吧!”
“賜死?你?”李太後一愣,就在之前這馮保可不是這麽說的!這轉變也太快了點吧。
“對!賜死!”馮保的嘴一撇,用袖子抹去了眼淚鼻涕,嗚咽地說道:“這皇上被廢,咱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呢?想當年皇上從剛剛呱呱墜地開始便有老奴帶著。老奴十幾年如一日的陪著皇上,伺候著皇上。這皇上就是老奴的主心骨,老奴的天啊……”
李太後聽了他的話,這臉上的表情之複雜程度不亞於瓊瑤奶奶書中那些主角的倫理關係。馮保的突然轉變,是她始料不及的,她不禁抬頭看向了張鯨。張鯨也是一臉的詫異,雖然說馮保的主動請求賜死讓他聽了心中一陣暗爽,恨不得李太後直接便應了他的請求。直接把他拉到了西市口哢嚓了,但是理智上卻知道這隻能是自己在心裏這麽想想,這時候馮保的位置卻不是自己想要就能得到的。
他自從剛才以來一直在一旁冷靜的觀察著張居正。馮保,以及李太後三人臉色上神色變化。靜靜地等著事態的發展,這個時候他也看出了端倪,連忙從李太後身後轉到了前麵,在張居正的後邊跪了下來說道:“太後娘娘,既然張閣老,馮公公都這般說話,娘娘還是重新計較的為好。”
張鯨這話說的很是技巧。這猛的一看怎麽聽都是在為朱翊鈞說話,但是李太後卻明白他說的到底是什麽意思,當下便沉吟了起來,她這一沉吟正個大殿便安靜了下來。
這個世界上很是奇特隻要是太過於安靜了,任何發出的任何一點點響聲都會被無限的放大,隻聽外麵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隨即又傳來小內侍高聲的呼喊:“娘娘……娘娘……不好了……出大事了……”
李太後頓時雙眼一睜從榻上站了起來,對著一臉驚疑的張鯨說道:“張公公,去看看這是那個宮的小奴才,怎麽這麽不懂規矩?問清楚什麽事情。要是沒什麽事情就直接拖下去亂棍打死!”
張鯨應了一身便躬著身子退出了慈寧宮,李太後再張鯨出去之後,便又坐回了榻上,靜靜地等著張鯨回來稟奏。趁著這時間張居正微微抬起了眼皮子。看向了一直拜服在地的馮保。
馮保雖然一直拜服在地,但是作為一個宦官,這眼角瞄人的功夫早就練得是爐火純青,其實他自從進了這慈寧宮的大殿之後,這眼角就從沒有離開過張居正,這時候發現張居正朝自己看了過來,作為他多年來的搭檔,當然,明白張居正這是在問什麽,當下這放在地上靠近張居正這邊的那隻手的手指微微比了幾個隻有張居正能看得懂的手勢。
張居正一看到這幾個手勢當即便明白了,心中不由的大定,這戲接下來該怎麽唱下去這心裏便就有了底。
這邊馮保和張居正剛暗通好了消息,那便張鯨便急衝衝的走了進來,神色異常的慌張,在看了一眼跪在那的那兩個人之後,便來到了李太後的跟前,把頭湊到了李太後的耳邊輕聲的說起話來。這李太後原本正端起茶杯想要喝口茶,這幾句話下去,頓時這手裏的杯子便打翻在地,那濺起的茶水弄濕了她大妝的裙裾也不自知。
張居正適時的問道:“娘娘……娘娘這……這是發生了什麽事不成?”
李太後的眼神有些空洞,她無神的把眼光移向了張居正,幽幽的說道:“張先生,皇上……恰才太廟來人稟告,皇上……皇上在剛剛,在太廟舊病複發昏死了過去!”
張居正頓時便從地上站了起來,也不向李太後告辭,直接便朝外奔去。馮保也哭哭啼啼的從地上爬了起來:“皇上啊……你千萬要沒事啊,這老奴還活著你千萬不能有事啊……”
李太後見這兩人一前一後都出了慈寧宮,茫然若失的猶如是自言自語,有仿佛是詢問般的說道:“鈞兒……張鯨,鈞兒也是我親生的啊……我這麽逼他是不是太過了?”
張鯨在一旁臉色變化莫名,他垂著腦袋回答道:“娘娘仁慈,隻是您不隻是皇上的親生母親,還是潞王的親生母親,更是李家的女兒。娘娘這個時候您可不能心軟,這如果隻是皇上的哀兵之計,那接下來太後娘娘您自是不怕的,皇上再怎麽也不能有違天和的做出嗜母的事情出來,但是這潞王……”說到這他舉起袖子在臉色擦拭了幾下,也不知道擦拭的是同情潞王的淚水還是自己的汗水,這才繼續說道:“可憐潞王小小年紀便沒了父親的疼愛,這接下來還要承受兄長的怒火……”
聽得張鯨提起自己那個小兒子,李太後的臉色頓時雪白,雖然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這肉和肉那也是有區別的。比如這手心要是出現了傷口一般是不容易好的,也明顯的比手背的要好的慢。這當然是心頭肉,至於手背上的所謂肉,其實就是那麽一張皮。受點小傷不去碰觸便不會疼痛。很顯然這潞王就是她的手心裏的肉,而朱翊鈞隻是手背上的那張皮。
這潞王年幼,現在也不過剛剛虛歲八歲。當然現在不會妖孽的生出什麽奪宮的念頭來,他現在隻是個無憂無慮喜歡讀書。又如同大多數這個年歲的小孩一樣喜歡粘著娘親。想起那張圓圓的小肉臉,李太後的心裏一片溫馨。這宮中爭鬥的血腥李太後自己便深有體會,這次既然已經明著對朱翊鈞拋出了要另立潞王為皇帝的話,那麽可以想象,這次要是廢立不成功,那麽潞王將會承受怎麽樣的攻擊。
張鯨見李太後臉上變色,便又開口說道:“這剛剛我們離開太廟的時候皇上還好好的。這會子怎麽說複發便複發了?娘娘,潞王年幼可憐啊!這潞王登基,娘娘自然搬回乾清宮輔佐,必然也能保得皇上安全,但是這皇上要是還當政……娘娘,皇上已經成年,您也已經歸政,這潞王接下來的安危……”說道這裏張鯨如同是傷心過度,再也說不下去了。
要說在剛剛李太後的心裏有那麽一絲的鬆動的話,但是在聽了張鯨的話之後她的臉上便又有了決斷。是啊,這事到了現在卻是已經騎虎難下了,這隻有這次廢立成功,自己的兩個兒子才能都活著。反之自己那心愛的小兒子必然是凶多吉少。當即她臉色一整對張鯨問道:“剛才你問過沒有,皇上現在在那裏?”
“那小宦官說了還在太廟,隻是已經傳喚了禦醫。”張鯨依舊是低垂著頭。
李太後的臉上顯出一種少有的剛毅,她對張鯨吩咐道:“傳話下去,準備儀仗肩攆擺駕太廟!”張鯨見狀還待要說話,便聽得李太後繼續說道:“張公公自去傳話,哀家這邊心中有數。”
有了李太後的這句話,張鯨頓時便如同是豬八戒吃了人參果般的渾身上下無一出不舒泰,飛快的應了一聲自去辦差不提。
話說太廟裏當時張貴端著加了料的茶水給朱翊鈞喝。而朱翊鈞那個時候他的一顆心就當真是如同放在滾油中煎熬一般,那邊親生母親揚言要廢了他,而養母陳太後在給自己求情之餘突然病發。這想到自己剛剛才知曉事體,開始親政,明白這當皇帝的快樂,那邊親生母親便要把自己廢掉了,這以後不但要搬出了乾清宮,說不定還要永世的離開京城,當年自己的祖先英宗從北狩回來,便給當時的代宗圈禁在了了南園。那麽等自己給廢立之後是不是也要像英宗那樣給囚禁在南園?
隨便否定了這個猜測,英宗當年在南園實行了奪門之變成功的複辟了,想來自己的弟弟再怎麽的不懂事也不會選擇這麽個地方來圈禁自己。那麽會是那裏呢?其實此時在朱翊鈞的心裏對這皇位雖然很是留念,但是在內心最深處卻在想要是自己那個弟弟在登基之後要是能放自己出去,這天南地北得自由出行,那到時候自己跑去和鄭月蟬一起在海上逍遙那到並不是那麽難以接受。
想當天鄭月蟬在禦花園給他開啟了另外一番見識,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在大明被無數文人稱之為蠻荒之地的海外竟然會有她所說的那般之的物產和奇景。這每個男孩子在十四五歲的時候,那個沒有英雄夢?那個不想鮮衣怒馬的快意恩仇,當然要是有個紅顏知己陪著一起浪跡江湖那更是每個這個年紀的小男孩必有的情結。朱翊鈞此時正好剛剛在這個年紀之上,他明白自己喜歡的那個鄭月蟬的目標是在海上稱王稱霸,而不是進宮。
所以說他對這個廢立之舉的悲傷,其實並不是出於廢立本身。他所悲傷的其實是這個提出廢立的那個人!這母子天性,母子天性,他雖然是在陳太後身邊長大,這心裏也親陳太後,但是正如這血緣是斷不了的一樣,在他心裏這全天下的人誰都能提廢立,就算是養母陳太後也可以,但是絕對不能是自己的那個親生母親。正如他一直羨慕嫉妒潞王在李太後麵前吃得開一樣。這李太後提出這廢立便讓他的心頓時便如同撕裂了一樣。
這三魂七魄頓時便如同給抽走了一樣,心中一陣恍恍惚惚,心中隻有以個念頭。這母後真的就這麽不待見自己嗎?自己真的這麽的不堪嗎?正恍恍惚惚之間,張貴端著那碗茶水過來,他看沒沒看。接過了茶杯就這麽張口慣了下去。這喝下去沒多久,便覺得腹中一陣絞痛。冷汗順著鬢角頓時便流了下來,這時候他才清醒過來,驚訝的看著張貴,張口想要說話,卻發現自己怎麽也發不出聲來,他勉強舉起手指指著張貴,雙目圓睜。
張貴見朱翊鈞喝下茶後這般情形。這心中頓時也是一慌,但是隨即想起這小喜子是陳太後宮中得用之人,傳說他是最有可能在孫海告老乞歸之後接替孫海的那個人,這樣的人又怎麽會害朱翊鈞呢?要知道這慈寧宮的人巴不得是廢了朱翊鈞,立潞王為皇帝,這樣自己怎麽也撈個擁立之功,但是這慈慶宮的卻是不同。這陳太後對朱翊鈞有著養育之恩,隻要朱翊鈞在位這慈慶宮的人都是有顏麵的,但是緩了潞王呢……那就真的是p都不是了。
這閹人進宮剛開始固然隻是單純的求個三餐溫飽,但是在這溫飽滿足之後呢?有人能抗拒這富貴和地位嗎?像張貴這樣還是正德那會子到現在的老人了。那還會看不清其中的道道,這麽一想這心中頓時大定,他彎下腰在朱翊鈞耳邊輕聲說道:“萬歲爺,仁聖娘娘玉體無恙。小喜子親自送藥……”
朱翊鈞聽到這兩句雖然說這身上依舊是疼痛難忍,但是這心中卻是大定,隨後他便安心的昏睡過去了,在昏過去之前隻聽得那張貴一臉彷徨的高聲尖叫道:“來人呢……來人那……萬歲爺昏過去了……萬歲爺在給仁聖太後娘娘祈福的時候勞累過度昏過去了……”隨後的事情他便什麽也不知道了。
當他幽幽的清醒過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回到了乾清宮的龍床之上,自己的那些個禦醫正手忙腳亂的給自己醫治,而在不遠處自己的親生母親正坐在榻上一臉凝重得對自己的首輔和大伴說道:“張先生,哀家自然知道您對皇上的圈圈愛護之心,隻是現在皇上至今尚未清醒過來,咱們作為大明的太後,首輔應該替皇上考慮下身後之事?”
張居正此時眉頭卻是皺的猶如是山丘,他沒想到這李太後的立潞王為帝的決心竟然會這般的強烈,他有些不悅的說道:“這皇上龍體一向康健,這禦醫剛才也說了,這可能是皇上一時氣血攻心所致,等氣血過了自然是會醒的……”
李太後捏著手帕擦拭了幾下這才說道:“張先生,你以為這禦醫的話能信嗎?先帝當年他們不也是說沒事的沒事的,可是結果呢?先帝還不是丟下我們孤兒寡母的就這麽去了?好在當年先帝在生前就冊立了皇太子,這才使得大明沒有陷入混亂之中。張先生,說實話皇上現在這副光景,哀家作為他的親生母親這心裏比你們都難受,但是作為大明的太後,老朱家的媳婦,哀家此時卻不得不收起哀傷,在這裏和你商議這立嗣大事,這是與國與朝的大事。”
張居正隻得皺著眉頭說道:“娘娘,這皇上大婚還不過五個多月,這何來的子嗣立儲?”
“這不還有他親弟弟,潞王嗎?”李太後趕忙說道:“這無子立皇太弟這在史書上有先列的。”
張居正無奈的搖搖頭,他看看一旁的馮保,馮保馬上伏地說道:“娘娘這憂國憂民之心,德感天地,隻是這皇上現在的龍體,禦醫都說了無恙隻是一時的氣血攻心,娘娘這皇上新婚至今尚未有子嗣,這立不立皇太弟,沒什麽區別,這皇上真要是有事必然是潞王入主中宮,娘娘你何不看在老奴的麵上,等上這麽幾天再說?”
說完馮保不住的磕頭,這馮保身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掌印太監,東廠廠督,還兼著乾清宮總管,這乾清宮上上下下的內侍宦官多是出自他的門下,此時見他們的老祖宗不住的磕頭。那還有人敢站著?俱都跟著跪了下來,異口同聲的說道:“太後娘娘仁慈……”
李太後見如此這般情形也知道不能逼得太過,要不然就算是潞王以後登基了也必要會有損名聲。當下隻能恨恨的說道:“馮保,那就如你所說吧!哀家就等上幾天,隻是有件事你要幫哀家去辦下。”
馮保見她鬆口心中頓時大定。這逼宮這類事情那是宜快不宜緩,這隻要拖過了這幾天。李太後就是再想要廢立那就要掂量掂量了,再說這萬歲爺做的也不是什麽十惡不赦的大事,不就是看了不該看的歌舞罷了在,有了這幾天得緩衝,必然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他沒口子得答應了下來。並追問道:“娘娘,這是要老奴去做什麽事情?”
李太後輕輕的歎了口氣,狀似很是無奈的說道:“哎!其實不是什麽大事,不就是那個教唆著皇上去看那歌舞的孫海麽?這孫海一心想要邀寵,走的路子也不正,整日就知道弄這麽些邪門歪道的把戲勾引著皇上,使得皇上做出這麽有傷一國國君的體麵的事情來。所以哀家已經在昨天晚上下令杖斃了。這雖然說是那孫海自己作孽罪有應得,但是他畢竟是跟著仁聖太後多年的老人,原本這人是應該交給仁聖太後親自處置的,隻是哀家昨天一時氣憤沒稟報哀家那老姐姐。便處置了。這事還需要馮公公您去對哀家那老姐姐說說,讓她千萬別氣著了!”
朱翊鈞聽說孫海給杖斃了,這心中頓時大悲,想想最近這幾個月孫海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服侍。當即便想要從龍床上跳了下來,想要和自己的這個親生母親爭辯上幾句,但是苦於雖然人已經清醒,但是這藥效仍沒過去,這渾身上下毫無力氣,就連這聲音也發不出來,隻能恨恨的隔著珠簾看著自己的母後。
馮保和張居正雖然知道這東西兩宮看著一團和氣,但是這背地裏鬥很是厲害,但是都萬萬沒想到這李太後此時竟然有魄力真的就這麽殺了慈慶宮的總管。兩人對看了一眼,各自在對方的眼裏看到了驚駭。馮保更是嚇出了一身冷汗,此時他在心裏對張居正感謝不已,很慶幸自己在事發之後便去找他商議,而張居正給的建議現在證明也是對的。相信這樣一個心狠手辣,連親生兒子都不肯放過的女人明顯是不明智的。
他作為一個資深的老太監,這臨機應變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當即說道:“娘娘您放心,這事情老奴必然會給您辦妥,保證仁聖太後不會為此事和您有什麽不愉快,再說這孫海如此行事,娘娘您親自賜死那也是他天大的福分。”
李太後對他這樣的回話明顯很是滿意,她點點頭說道:“這宮裏也就是你馮公公最懂哀家的心,你辦事哀家放心!”說著她起身彈了彈天地日月裙,說道:“馮公公,要說你們這內宮二十四監的職務哀家不該多過問,畢竟現在有皇後了,但是哀家看著王皇後年幼,這身子骨也不好,老實讓皇上下令養病,哀家這做婆婆的這次就多事一回,你看可行?”
馮保的心頓時便咯噔了一下,心中雖然萬分的不情願,但是她既然把話說到了這份上,又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自己卻是不能駁了她,隻能掩這鼻子說道:“娘娘,這皇後身子不好,仁聖太後身子骨也不好,這宮內的事務還是需要娘娘您多操心啊!”
“哎!哀家這天生便是個勞碌命!”李太後長歎了一聲之後繼續說道:“既然馮公公你都這麽說,哀家今天便過問下,這孫海那狗奴才留下的空位,公公你準備給什麽人?”
馮保垂著頭,老實地回道:“回娘娘的話,這孫海的死太過於突然,老奴這才剛剛知道,尚未想到合適的人選。”
“公公,哀家記得這孫海好像一直是兼著禦馬監的掌印太監和監督太監,這兩職位,哀家說的可對?”李太後慢條斯理的說道。
“娘娘,確實如此!”馮保聽她這麽一說這心中頓時警鈴大作,看來這李太後的目標便是這兩職位了。他下意識的看向了一旁的張居正,張居正臉上也有著驚訝,這到不能怪這兩人反應過度,實在是孫海留下的這兩職位太過於特殊,不能不引得這內外兩相國麵麵相覷。
這禦馬監聽著好像隻是給皇家掌管馬匹的,不少人會聯想到《西遊記》中孫猴子上天庭去的當的那個弼馬溫一樣隻是個養馬的。事實上這禦馬監,絕對不隻是養馬的,它是在內廷二十四監中唯一能和司禮監相提並論的衙門。這司禮監是代皇帝審批內閣的票擬,裏麵的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和內閣的首輔號稱“內外雙相”,就像是張居正和馮保。
而這禦馬監確是於兵部以及督撫共同執掌兵權,實為內廷的“樞府”,其實它的權利比兵部還要廣,它不但有著兵部所管不到的草場,皇莊,皇店甚至這錦衣衛其實嚴格論起來也可以算是歸他們管,隻是這錦衣衛一直是天子親軍,裏麵又沒有宦官,這曆任的指揮使都是奢遮人物,這才沒有直接並入這禦馬監,隻是這錦衣衛的糧餉支出仍然歸禦馬監。還與戶部分理財政,掌管著皇帝的內庫!而曾經兩度設立的西廠,那便是有禦馬監,掌印,和監督來擔任的,和東廠分庭抗禮。
孫海作為禦馬監的總管,是當年隆慶為了陳太後欽點的,這麽多年以來,他也是小心翼翼,這也是這麽多年來陳太後始終壓著李太後一頭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在李太後要把手伸到禦馬監來,這又怎麽不能讓這兩位相爺心裏發怵呢?
李太後聽得了馮保的話,微微的點頭說道:“這哀家沒記錯就好,既然馮公公你心目中尚未有人選,那麽哀家就舉薦一個,公公您看哀家身邊的這位張鯨張公公如何?可擔得此位?”
龍床上的朱翊鈞雙目衝血,這張鯨去了禦馬監,那麽自己還剩下什麽?自己還算是皇帝嗎?可是不管他此時心裏有著多大的怨氣,可偏偏這身子就算是一根手指頭也抬不起來,隻有這淚水無聲順著臉頰垂落。朱翊鈞的心中升起了一種無力感,為什麽……為什麽自己的祖父,自己太祖,成祖……這皇帝都當的這般的風光無限,而到了自己卻是這般的窩囊?
這一刻他對朝廷對宮闈都生出了一絲厭倦之情,他又想起了鄭月蟬,想起了那個老是笑得那樣沒心沒肺,整天想著到海上無拘無束的做海盜的女人,現在她因該是在那個倭國了吧……她有沒有在倭國找到她所說的黃金和白銀?想起那天在薊鎮的晚上,她指著那圓圓的月亮對自己說:“小金子,你等著,等我給你用金子銀子打造一艘船,這船上麵所有的東西都要用金子和銀子打造,到時候我就讓你來當這船的船長,咱們開著船到處打劫去,無拘無束,好過你在那牢籠一般的皇宮裏當差!”
是啊,這紫禁城就是天底下最精致,最華貴的牢籠,這裏麵所有的人都過著人吃人的日子,就算是親生的母子也是一樣,朱翊鈞心灰意冷,默默的閉上眼睛不再看也不在聽,他想保留心中對李太後僅剩下的那點母子之親。在這冰冷的宮殿中,隻有鄭月蟬,陳太後,馮保,張居正……想起的時候他的心裏才有點溫暖。
遠在幾千裏之外的鄭月蟬當然不知道,這時候有人在紫禁城之內這樣的想她,她此時正對著眼前那些子金磚一個勁的留口水,這自從帶著陳璘的水師占領了佐渡島之後,又有著工部派來的那幾個勘察大師,這尋找金礦的事情進行的分外順利,早在半個月前這佐渡島就開始了首次開采黃金,隨後便開始設立冶煉,和提純,直到今天這裏的作坊出產的第一批金磚才剛剛成型!(未完待續)
“皇上是先帝爺生前便定下來的嗣位正君,老臣至今還記得先帝當年那天在乾清宮駕崩之前龍榻托孤,指派老臣等於馮公公一起作為皇上的顧命大臣,輔佐皇上處理政務。這六年來老臣和馮公公秉承先帝爺的遺訓,一直以來都是兢兢業業,可敬職守忠心的輔佐皇上,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娘娘您更是在乾清宮住了六年,時刻關注著皇上。此時皇上一時年少犯錯,娘娘您便如此這般,這叫老臣等人何以自處?”張居正苦口婆心的勸道。
“這都是皇上自己孟浪,怎麽就扯上了先生等人呢?”李太後卻是一如既往的不為所動。
“娘娘,老臣是顧命大臣,是當今的首輔,更是皇上的太傅,這皇上因為犯錯被廢,必然是臣教導無方,又豈能躲得掉幹係?”張居正這般的態度,卻是讓李太後猛吸看了一口冷氣,她壓低了聲音說道:“張先生,皇上如此這般不堪,這要是再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來,那以後在青史上,先生留下的罵名不是更甚?反觀那潞王,現在不但年幼尚好調教,而且天性淳樸,仁愛,聰明,現在的那幾個先生,都沒口子的稱讚,這到時候,哀家還是把潞王交給先生管教,先生您依舊還是太傅……”
“娘娘!”張居正大喊了一聲,霍然站起,突然便雙膝跪地,對著李太後行了跪拜大禮,隨即便侃侃而言道:“娘娘您要是真的要確定想要廢掉皇上,那麽這首先您還是先把我這個內閣首輔廢掉吧!”
這內閣的首輔是李太後能說廢便廢的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張居正雖然在當初奪情事件中和那些大臣們走在了對立麵,但是他這首輔卻不是李太後能說廢便廢的。這當然要得益於大明的這個內閣製度,這內閣明麵上看起來全是皇帝任命的。但這其實想要進內閣一般的程序便是先要內閣上書給皇帝,說要增加人手,這樣皇帝如果允許便會在朝會上定下廷推的日期。然後在那一天所有在京的七品以上包括七品的官員全部上朝。
最後便在皇帝的主持下開始廷推,而這所謂的廷推。其實就是和後世那中不記名投票差不多,然後挑選出得票最多的人來進入內閣,每次選中多少人就看那次內閣需要補充多少人手了。當然這並不是進入內閣的唯一方法,還有一種方法也能進入內閣,那就是皇帝用特旨下旨指定某某人進入內閣,當然這分方法不需要廷推,比較直接快速。但是要是以這種方式進入內閣的。相比於前一種,在眾大臣麵前的威信那是大大的不如的。打個比方這兩種方式進入內閣,就如同是妻或是如夫人,辦著一樣的差事,這待遇卻是不一樣的。
而張居正是經過廷推進內閣的,現在此時又熬到了首輔,執政也有六年多了,政績斐然,原本空虛的國庫現在充裕了,這群臣就算是再有怨言。但是也找到攻擊他,搬倒他的借口,這隻要是他不主動請辭,又不犯什麽大錯。那麽沒人能動得了他,包括朱翊鈞包括李太後。這皇帝沒經過內閣批示的旨意叫做中旨,大臣們有權封還,也就是說這皇帝下旨要你做什麽事,隻要內閣沒在上麵蓋章,那麽你扔回去,不執行那是無罪的。
所以這李太後當然是動不得他的了,當然如果說這次換皇帝成立,這張居正給換掉的可能性卻是大漲,這一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管列,最主要的卻是這廢立皇帝必然是要大義上名目,而張居正做為皇帝的太傅,皇帝年幼犯錯,你這當太傅的當然是難辭其咎。張居正會給群臣留下這個把柄嗎?當然不!再者說他張居正現在已經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了,這換皇帝對他有好處嗎?馮保還能想著封爵,這太監封爵那是有先列的,但是這文臣能封爵嗎?當然在這朝中很多人都期待著他張居正能封爵,但是他想要封爵嗎?這大明開國兩百多年來,還沒一個首輔是有爵位的,這文臣一旦是封爵那就意味著絕了仕途,當年文治武功高如王明陽,在封爵之後至死也沒能進入內閣,別說是當首輔了。
當然這李太後倒不是想要把他換掉,可以說直到現在她也沒有絲毫換掉張居正的心思,可是這事情的發展絕對不會按照她規劃好的那樣發展,這滿打滿算這李太後自從給她那老爹賣進宮到現在也不過就是十八九年,再說這麽多年來一直是在內宮,雖然這內宮的爭鬥也很是激烈,但是這完全不能和前朝這般的血腥。這在宮中再怎麽鬥,最多也就是死上幾個宮人,但是……這外朝,牽一發而動全身。
原本她以為這換個聽話的小皇帝,張居正就算是不能全力支持,那也會很樂意坐享其成,然後多上幾年一言定天下的時間,好用來推行他的變革,但是現在卻沒想到他竟然會全力反對,這讓她有些措手不及。
正在這時,隻聽得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傳來,隻見馮保這時候連滾帶爬的跑了過來,撲在李太後跟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到:“太後娘娘,這老奴不但是先皇欽點的顧命大臣,更是皇上的大伴,您真要是想要廢掉了皇上,您就先把老奴給賜死了吧!”
“賜死?你?”李太後一愣,就在之前這馮保可不是這麽說的!這轉變也太快了點吧。
“對!賜死!”馮保的嘴一撇,用袖子抹去了眼淚鼻涕,嗚咽地說道:“這皇上被廢,咱活著還有什麽意思呢?想當年皇上從剛剛呱呱墜地開始便有老奴帶著。老奴十幾年如一日的陪著皇上,伺候著皇上。這皇上就是老奴的主心骨,老奴的天啊……”
李太後聽了他的話,這臉上的表情之複雜程度不亞於瓊瑤奶奶書中那些主角的倫理關係。馮保的突然轉變,是她始料不及的,她不禁抬頭看向了張鯨。張鯨也是一臉的詫異,雖然說馮保的主動請求賜死讓他聽了心中一陣暗爽,恨不得李太後直接便應了他的請求。直接把他拉到了西市口哢嚓了,但是理智上卻知道這隻能是自己在心裏這麽想想,這時候馮保的位置卻不是自己想要就能得到的。
他自從剛才以來一直在一旁冷靜的觀察著張居正。馮保,以及李太後三人臉色上神色變化。靜靜地等著事態的發展,這個時候他也看出了端倪,連忙從李太後身後轉到了前麵,在張居正的後邊跪了下來說道:“太後娘娘,既然張閣老,馮公公都這般說話,娘娘還是重新計較的為好。”
張鯨這話說的很是技巧。這猛的一看怎麽聽都是在為朱翊鈞說話,但是李太後卻明白他說的到底是什麽意思,當下便沉吟了起來,她這一沉吟正個大殿便安靜了下來。
這個世界上很是奇特隻要是太過於安靜了,任何發出的任何一點點響聲都會被無限的放大,隻聽外麵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隨即又傳來小內侍高聲的呼喊:“娘娘……娘娘……不好了……出大事了……”
李太後頓時雙眼一睜從榻上站了起來,對著一臉驚疑的張鯨說道:“張公公,去看看這是那個宮的小奴才,怎麽這麽不懂規矩?問清楚什麽事情。要是沒什麽事情就直接拖下去亂棍打死!”
張鯨應了一身便躬著身子退出了慈寧宮,李太後再張鯨出去之後,便又坐回了榻上,靜靜地等著張鯨回來稟奏。趁著這時間張居正微微抬起了眼皮子。看向了一直拜服在地的馮保。
馮保雖然一直拜服在地,但是作為一個宦官,這眼角瞄人的功夫早就練得是爐火純青,其實他自從進了這慈寧宮的大殿之後,這眼角就從沒有離開過張居正,這時候發現張居正朝自己看了過來,作為他多年來的搭檔,當然,明白張居正這是在問什麽,當下這放在地上靠近張居正這邊的那隻手的手指微微比了幾個隻有張居正能看得懂的手勢。
張居正一看到這幾個手勢當即便明白了,心中不由的大定,這戲接下來該怎麽唱下去這心裏便就有了底。
這邊馮保和張居正剛暗通好了消息,那便張鯨便急衝衝的走了進來,神色異常的慌張,在看了一眼跪在那的那兩個人之後,便來到了李太後的跟前,把頭湊到了李太後的耳邊輕聲的說起話來。這李太後原本正端起茶杯想要喝口茶,這幾句話下去,頓時這手裏的杯子便打翻在地,那濺起的茶水弄濕了她大妝的裙裾也不自知。
張居正適時的問道:“娘娘……娘娘這……這是發生了什麽事不成?”
李太後的眼神有些空洞,她無神的把眼光移向了張居正,幽幽的說道:“張先生,皇上……恰才太廟來人稟告,皇上……皇上在剛剛,在太廟舊病複發昏死了過去!”
張居正頓時便從地上站了起來,也不向李太後告辭,直接便朝外奔去。馮保也哭哭啼啼的從地上爬了起來:“皇上啊……你千萬要沒事啊,這老奴還活著你千萬不能有事啊……”
李太後見這兩人一前一後都出了慈寧宮,茫然若失的猶如是自言自語,有仿佛是詢問般的說道:“鈞兒……張鯨,鈞兒也是我親生的啊……我這麽逼他是不是太過了?”
張鯨在一旁臉色變化莫名,他垂著腦袋回答道:“娘娘仁慈,隻是您不隻是皇上的親生母親,還是潞王的親生母親,更是李家的女兒。娘娘這個時候您可不能心軟,這如果隻是皇上的哀兵之計,那接下來太後娘娘您自是不怕的,皇上再怎麽也不能有違天和的做出嗜母的事情出來,但是這潞王……”說到這他舉起袖子在臉色擦拭了幾下,也不知道擦拭的是同情潞王的淚水還是自己的汗水,這才繼續說道:“可憐潞王小小年紀便沒了父親的疼愛,這接下來還要承受兄長的怒火……”
聽得張鯨提起自己那個小兒子,李太後的臉色頓時雪白,雖然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這肉和肉那也是有區別的。比如這手心要是出現了傷口一般是不容易好的,也明顯的比手背的要好的慢。這當然是心頭肉,至於手背上的所謂肉,其實就是那麽一張皮。受點小傷不去碰觸便不會疼痛。很顯然這潞王就是她的手心裏的肉,而朱翊鈞隻是手背上的那張皮。
這潞王年幼,現在也不過剛剛虛歲八歲。當然現在不會妖孽的生出什麽奪宮的念頭來,他現在隻是個無憂無慮喜歡讀書。又如同大多數這個年歲的小孩一樣喜歡粘著娘親。想起那張圓圓的小肉臉,李太後的心裏一片溫馨。這宮中爭鬥的血腥李太後自己便深有體會,這次既然已經明著對朱翊鈞拋出了要另立潞王為皇帝的話,那麽可以想象,這次要是廢立不成功,那麽潞王將會承受怎麽樣的攻擊。
張鯨見李太後臉上變色,便又開口說道:“這剛剛我們離開太廟的時候皇上還好好的。這會子怎麽說複發便複發了?娘娘,潞王年幼可憐啊!這潞王登基,娘娘自然搬回乾清宮輔佐,必然也能保得皇上安全,但是這皇上要是還當政……娘娘,皇上已經成年,您也已經歸政,這潞王接下來的安危……”說道這裏張鯨如同是傷心過度,再也說不下去了。
要說在剛剛李太後的心裏有那麽一絲的鬆動的話,但是在聽了張鯨的話之後她的臉上便又有了決斷。是啊,這事到了現在卻是已經騎虎難下了,這隻有這次廢立成功,自己的兩個兒子才能都活著。反之自己那心愛的小兒子必然是凶多吉少。當即她臉色一整對張鯨問道:“剛才你問過沒有,皇上現在在那裏?”
“那小宦官說了還在太廟,隻是已經傳喚了禦醫。”張鯨依舊是低垂著頭。
李太後的臉上顯出一種少有的剛毅,她對張鯨吩咐道:“傳話下去,準備儀仗肩攆擺駕太廟!”張鯨見狀還待要說話,便聽得李太後繼續說道:“張公公自去傳話,哀家這邊心中有數。”
有了李太後的這句話,張鯨頓時便如同是豬八戒吃了人參果般的渾身上下無一出不舒泰,飛快的應了一聲自去辦差不提。
話說太廟裏當時張貴端著加了料的茶水給朱翊鈞喝。而朱翊鈞那個時候他的一顆心就當真是如同放在滾油中煎熬一般,那邊親生母親揚言要廢了他,而養母陳太後在給自己求情之餘突然病發。這想到自己剛剛才知曉事體,開始親政,明白這當皇帝的快樂,那邊親生母親便要把自己廢掉了,這以後不但要搬出了乾清宮,說不定還要永世的離開京城,當年自己的祖先英宗從北狩回來,便給當時的代宗圈禁在了了南園。那麽等自己給廢立之後是不是也要像英宗那樣給囚禁在南園?
隨便否定了這個猜測,英宗當年在南園實行了奪門之變成功的複辟了,想來自己的弟弟再怎麽的不懂事也不會選擇這麽個地方來圈禁自己。那麽會是那裏呢?其實此時在朱翊鈞的心裏對這皇位雖然很是留念,但是在內心最深處卻在想要是自己那個弟弟在登基之後要是能放自己出去,這天南地北得自由出行,那到時候自己跑去和鄭月蟬一起在海上逍遙那到並不是那麽難以接受。
想當天鄭月蟬在禦花園給他開啟了另外一番見識,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在大明被無數文人稱之為蠻荒之地的海外竟然會有她所說的那般之的物產和奇景。這每個男孩子在十四五歲的時候,那個沒有英雄夢?那個不想鮮衣怒馬的快意恩仇,當然要是有個紅顏知己陪著一起浪跡江湖那更是每個這個年紀的小男孩必有的情結。朱翊鈞此時正好剛剛在這個年紀之上,他明白自己喜歡的那個鄭月蟬的目標是在海上稱王稱霸,而不是進宮。
所以說他對這個廢立之舉的悲傷,其實並不是出於廢立本身。他所悲傷的其實是這個提出廢立的那個人!這母子天性,母子天性,他雖然是在陳太後身邊長大,這心裏也親陳太後,但是正如這血緣是斷不了的一樣,在他心裏這全天下的人誰都能提廢立,就算是養母陳太後也可以,但是絕對不能是自己的那個親生母親。正如他一直羨慕嫉妒潞王在李太後麵前吃得開一樣。這李太後提出這廢立便讓他的心頓時便如同撕裂了一樣。
這三魂七魄頓時便如同給抽走了一樣,心中一陣恍恍惚惚,心中隻有以個念頭。這母後真的就這麽不待見自己嗎?自己真的這麽的不堪嗎?正恍恍惚惚之間,張貴端著那碗茶水過來,他看沒沒看。接過了茶杯就這麽張口慣了下去。這喝下去沒多久,便覺得腹中一陣絞痛。冷汗順著鬢角頓時便流了下來,這時候他才清醒過來,驚訝的看著張貴,張口想要說話,卻發現自己怎麽也發不出聲來,他勉強舉起手指指著張貴,雙目圓睜。
張貴見朱翊鈞喝下茶後這般情形。這心中頓時也是一慌,但是隨即想起這小喜子是陳太後宮中得用之人,傳說他是最有可能在孫海告老乞歸之後接替孫海的那個人,這樣的人又怎麽會害朱翊鈞呢?要知道這慈寧宮的人巴不得是廢了朱翊鈞,立潞王為皇帝,這樣自己怎麽也撈個擁立之功,但是這慈慶宮的卻是不同。這陳太後對朱翊鈞有著養育之恩,隻要朱翊鈞在位這慈慶宮的人都是有顏麵的,但是緩了潞王呢……那就真的是p都不是了。
這閹人進宮剛開始固然隻是單純的求個三餐溫飽,但是在這溫飽滿足之後呢?有人能抗拒這富貴和地位嗎?像張貴這樣還是正德那會子到現在的老人了。那還會看不清其中的道道,這麽一想這心中頓時大定,他彎下腰在朱翊鈞耳邊輕聲說道:“萬歲爺,仁聖娘娘玉體無恙。小喜子親自送藥……”
朱翊鈞聽到這兩句雖然說這身上依舊是疼痛難忍,但是這心中卻是大定,隨後他便安心的昏睡過去了,在昏過去之前隻聽得那張貴一臉彷徨的高聲尖叫道:“來人呢……來人那……萬歲爺昏過去了……萬歲爺在給仁聖太後娘娘祈福的時候勞累過度昏過去了……”隨後的事情他便什麽也不知道了。
當他幽幽的清醒過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回到了乾清宮的龍床之上,自己的那些個禦醫正手忙腳亂的給自己醫治,而在不遠處自己的親生母親正坐在榻上一臉凝重得對自己的首輔和大伴說道:“張先生,哀家自然知道您對皇上的圈圈愛護之心,隻是現在皇上至今尚未清醒過來,咱們作為大明的太後,首輔應該替皇上考慮下身後之事?”
張居正此時眉頭卻是皺的猶如是山丘,他沒想到這李太後的立潞王為帝的決心竟然會這般的強烈,他有些不悅的說道:“這皇上龍體一向康健,這禦醫剛才也說了,這可能是皇上一時氣血攻心所致,等氣血過了自然是會醒的……”
李太後捏著手帕擦拭了幾下這才說道:“張先生,你以為這禦醫的話能信嗎?先帝當年他們不也是說沒事的沒事的,可是結果呢?先帝還不是丟下我們孤兒寡母的就這麽去了?好在當年先帝在生前就冊立了皇太子,這才使得大明沒有陷入混亂之中。張先生,說實話皇上現在這副光景,哀家作為他的親生母親這心裏比你們都難受,但是作為大明的太後,老朱家的媳婦,哀家此時卻不得不收起哀傷,在這裏和你商議這立嗣大事,這是與國與朝的大事。”
張居正隻得皺著眉頭說道:“娘娘,這皇上大婚還不過五個多月,這何來的子嗣立儲?”
“這不還有他親弟弟,潞王嗎?”李太後趕忙說道:“這無子立皇太弟這在史書上有先列的。”
張居正無奈的搖搖頭,他看看一旁的馮保,馮保馬上伏地說道:“娘娘這憂國憂民之心,德感天地,隻是這皇上現在的龍體,禦醫都說了無恙隻是一時的氣血攻心,娘娘這皇上新婚至今尚未有子嗣,這立不立皇太弟,沒什麽區別,這皇上真要是有事必然是潞王入主中宮,娘娘你何不看在老奴的麵上,等上這麽幾天再說?”
說完馮保不住的磕頭,這馮保身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掌印太監,東廠廠督,還兼著乾清宮總管,這乾清宮上上下下的內侍宦官多是出自他的門下,此時見他們的老祖宗不住的磕頭。那還有人敢站著?俱都跟著跪了下來,異口同聲的說道:“太後娘娘仁慈……”
李太後見如此這般情形也知道不能逼得太過,要不然就算是潞王以後登基了也必要會有損名聲。當下隻能恨恨的說道:“馮保,那就如你所說吧!哀家就等上幾天,隻是有件事你要幫哀家去辦下。”
馮保見她鬆口心中頓時大定。這逼宮這類事情那是宜快不宜緩,這隻要拖過了這幾天。李太後就是再想要廢立那就要掂量掂量了,再說這萬歲爺做的也不是什麽十惡不赦的大事,不就是看了不該看的歌舞罷了在,有了這幾天得緩衝,必然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他沒口子得答應了下來。並追問道:“娘娘,這是要老奴去做什麽事情?”
李太後輕輕的歎了口氣,狀似很是無奈的說道:“哎!其實不是什麽大事,不就是那個教唆著皇上去看那歌舞的孫海麽?這孫海一心想要邀寵,走的路子也不正,整日就知道弄這麽些邪門歪道的把戲勾引著皇上,使得皇上做出這麽有傷一國國君的體麵的事情來。所以哀家已經在昨天晚上下令杖斃了。這雖然說是那孫海自己作孽罪有應得,但是他畢竟是跟著仁聖太後多年的老人,原本這人是應該交給仁聖太後親自處置的,隻是哀家昨天一時氣憤沒稟報哀家那老姐姐。便處置了。這事還需要馮公公您去對哀家那老姐姐說說,讓她千萬別氣著了!”
朱翊鈞聽說孫海給杖斃了,這心中頓時大悲,想想最近這幾個月孫海對自己無微不至的服侍。當即便想要從龍床上跳了下來,想要和自己的這個親生母親爭辯上幾句,但是苦於雖然人已經清醒,但是這藥效仍沒過去,這渾身上下毫無力氣,就連這聲音也發不出來,隻能恨恨的隔著珠簾看著自己的母後。
馮保和張居正雖然知道這東西兩宮看著一團和氣,但是這背地裏鬥很是厲害,但是都萬萬沒想到這李太後此時竟然有魄力真的就這麽殺了慈慶宮的總管。兩人對看了一眼,各自在對方的眼裏看到了驚駭。馮保更是嚇出了一身冷汗,此時他在心裏對張居正感謝不已,很慶幸自己在事發之後便去找他商議,而張居正給的建議現在證明也是對的。相信這樣一個心狠手辣,連親生兒子都不肯放過的女人明顯是不明智的。
他作為一個資深的老太監,這臨機應變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當即說道:“娘娘您放心,這事情老奴必然會給您辦妥,保證仁聖太後不會為此事和您有什麽不愉快,再說這孫海如此行事,娘娘您親自賜死那也是他天大的福分。”
李太後對他這樣的回話明顯很是滿意,她點點頭說道:“這宮裏也就是你馮公公最懂哀家的心,你辦事哀家放心!”說著她起身彈了彈天地日月裙,說道:“馮公公,要說你們這內宮二十四監的職務哀家不該多過問,畢竟現在有皇後了,但是哀家看著王皇後年幼,這身子骨也不好,老實讓皇上下令養病,哀家這做婆婆的這次就多事一回,你看可行?”
馮保的心頓時便咯噔了一下,心中雖然萬分的不情願,但是她既然把話說到了這份上,又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自己卻是不能駁了她,隻能掩這鼻子說道:“娘娘,這皇後身子不好,仁聖太後身子骨也不好,這宮內的事務還是需要娘娘您多操心啊!”
“哎!哀家這天生便是個勞碌命!”李太後長歎了一聲之後繼續說道:“既然馮公公你都這麽說,哀家今天便過問下,這孫海那狗奴才留下的空位,公公你準備給什麽人?”
馮保垂著頭,老實地回道:“回娘娘的話,這孫海的死太過於突然,老奴這才剛剛知道,尚未想到合適的人選。”
“公公,哀家記得這孫海好像一直是兼著禦馬監的掌印太監和監督太監,這兩職位,哀家說的可對?”李太後慢條斯理的說道。
“娘娘,確實如此!”馮保聽她這麽一說這心中頓時警鈴大作,看來這李太後的目標便是這兩職位了。他下意識的看向了一旁的張居正,張居正臉上也有著驚訝,這到不能怪這兩人反應過度,實在是孫海留下的這兩職位太過於特殊,不能不引得這內外兩相國麵麵相覷。
這禦馬監聽著好像隻是給皇家掌管馬匹的,不少人會聯想到《西遊記》中孫猴子上天庭去的當的那個弼馬溫一樣隻是個養馬的。事實上這禦馬監,絕對不隻是養馬的,它是在內廷二十四監中唯一能和司禮監相提並論的衙門。這司禮監是代皇帝審批內閣的票擬,裏麵的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和內閣的首輔號稱“內外雙相”,就像是張居正和馮保。
而這禦馬監確是於兵部以及督撫共同執掌兵權,實為內廷的“樞府”,其實它的權利比兵部還要廣,它不但有著兵部所管不到的草場,皇莊,皇店甚至這錦衣衛其實嚴格論起來也可以算是歸他們管,隻是這錦衣衛一直是天子親軍,裏麵又沒有宦官,這曆任的指揮使都是奢遮人物,這才沒有直接並入這禦馬監,隻是這錦衣衛的糧餉支出仍然歸禦馬監。還與戶部分理財政,掌管著皇帝的內庫!而曾經兩度設立的西廠,那便是有禦馬監,掌印,和監督來擔任的,和東廠分庭抗禮。
孫海作為禦馬監的總管,是當年隆慶為了陳太後欽點的,這麽多年以來,他也是小心翼翼,這也是這麽多年來陳太後始終壓著李太後一頭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在李太後要把手伸到禦馬監來,這又怎麽不能讓這兩位相爺心裏發怵呢?
李太後聽得了馮保的話,微微的點頭說道:“這哀家沒記錯就好,既然馮公公你心目中尚未有人選,那麽哀家就舉薦一個,公公您看哀家身邊的這位張鯨張公公如何?可擔得此位?”
龍床上的朱翊鈞雙目衝血,這張鯨去了禦馬監,那麽自己還剩下什麽?自己還算是皇帝嗎?可是不管他此時心裏有著多大的怨氣,可偏偏這身子就算是一根手指頭也抬不起來,隻有這淚水無聲順著臉頰垂落。朱翊鈞的心中升起了一種無力感,為什麽……為什麽自己的祖父,自己太祖,成祖……這皇帝都當的這般的風光無限,而到了自己卻是這般的窩囊?
這一刻他對朝廷對宮闈都生出了一絲厭倦之情,他又想起了鄭月蟬,想起了那個老是笑得那樣沒心沒肺,整天想著到海上無拘無束的做海盜的女人,現在她因該是在那個倭國了吧……她有沒有在倭國找到她所說的黃金和白銀?想起那天在薊鎮的晚上,她指著那圓圓的月亮對自己說:“小金子,你等著,等我給你用金子銀子打造一艘船,這船上麵所有的東西都要用金子和銀子打造,到時候我就讓你來當這船的船長,咱們開著船到處打劫去,無拘無束,好過你在那牢籠一般的皇宮裏當差!”
是啊,這紫禁城就是天底下最精致,最華貴的牢籠,這裏麵所有的人都過著人吃人的日子,就算是親生的母子也是一樣,朱翊鈞心灰意冷,默默的閉上眼睛不再看也不在聽,他想保留心中對李太後僅剩下的那點母子之親。在這冰冷的宮殿中,隻有鄭月蟬,陳太後,馮保,張居正……想起的時候他的心裏才有點溫暖。
遠在幾千裏之外的鄭月蟬當然不知道,這時候有人在紫禁城之內這樣的想她,她此時正對著眼前那些子金磚一個勁的留口水,這自從帶著陳璘的水師占領了佐渡島之後,又有著工部派來的那幾個勘察大師,這尋找金礦的事情進行的分外順利,早在半個月前這佐渡島就開始了首次開采黃金,隨後便開始設立冶煉,和提純,直到今天這裏的作坊出產的第一批金磚才剛剛成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