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一直知道海上的買賣都是暴利,但是完全沒有想到這裏麵的利潤會有這麽大!當時他嘴上隻是翻來覆去的說道:“這是搶金子……這是搶金子!”這還真是搶金子!科瑞似特爾這四個月的盈利竟然比擁有一萬礦工的佐渡島產出的金子還多……
這是什麽概念!
此時他再也無話可說了!他手中掂量著這份賬目一轉頭看到鄭月蟬在那裏老神在在似笑非笑的看著他時,這老臉頓時一紅,訕訕的說道:“侄女特地叫老叔過來就是想看老叔叔的笑話?”
鄭月蟬嘿嘿幹笑兩聲,還別說當時她確實抱著那麽點小心思,但是嘴上那是堅決不能承認的:“劉叔,那會呢?我會是這種人嗎?”
劉守有對這個結論還是很懷疑,她是怎麽樣的人嘿嘿,絕對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也就是了。(.好看的小說)
鄭月蟬看到他懷疑的目光,臉頓時一紅,說道:“那撒,這裏麵的銀子不是也有你劉叔的份嗎?這親兄弟明算賬,叫你回來是看賬,別到時候說我貪了你的銀子。”
劉守有還待要說話,一旁的張誠這時候開口了:“這個大明東印度公司能在這麽短時間內賺這麽多的銀子,確實都想不到,隻是這些銀子有限燙手!不好拿!‘
鄭月蟬一聽,趕忙問道:“公公怎麽了?咱們自己開公司賺得銀子怎麽就好拿了?”
“你們想想,這些銀子是怎麽來的?那些江南的,福廣的海商,他們難道會不知道嗎?這幾個月南洋都在咱們的控製之下,他們這才暫時放棄了南洋去了倭國。但是這麽厚的利,他們能舍得長期的放棄嗎?”張誠的眉頭此時皺的猶如大海上的波浪。[]
“啪!”得一聲。劉守有一拍身旁的小幾站了起來:“怕個毛毛!這以前老夫不知道其中的利潤,現在……老夫倒是要問問了,那些個海商個個都說海事艱難。要是這就是所謂的艱難,那朝廷這百年來過的日子算什麽?”
“所以,我才想要他們交稅!”鄭月蟬適時的插上去說道:“朝廷度日艱難。國庫空虛,皇帝也是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憑什麽他們一考上功名那就全免了?可以過著華屋美眷的日子?然後整天個說著仁義道德,對別人指手話腳的?”
說道這個,張誠和劉守有頓時便麵麵相覷了,張誠咳嗽了兩句這才說道:“這個……以後再說,鄭姑娘先說說這些銀子怎麽辦?”
鄭月蟬也知道想要士紳一起交稅這個問題,可不是一早一夕便能完成的,在歎了口氣之後。說道:“按著原來的約定,一半的利潤上繳大內,然後這百分之五是科瑞似特爾他們這些雇傭兵的,然後剩下的中一半是給陳璘的水師的,兩成是給錦衣衛的,還有剩下的是我們四個的。這我就不多說了,隻不過我要取出這總數的一成來,我要上稅收!”
這句話一出,張誠和劉守有頓時一愣!雖然說他們是想要收稅,但是這事顯然是要徐徐圖之的。張誠眉頭一皺問道:“鄭姑娘,會不會打草驚蛇,到時候反而不好辦呢?”
“無妨!”鄭月蟬嘿嘿一笑,說道:“這是大明呂宋義正王要交稅。關我們何事?”
“可是這全天下的人心裏多明白這大明呂宋義正王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到時候……”張誠的眉頭依舊沒有散開,這怪不得他小心,這個士紳納稅實在太過於敏感,一個不好說不定便會遺臭萬年了,張誠以前或許在宮裏的時候,沒什麽大的野心,隻想著要是能有機會踩上李文進為終身目標,但是隨著最近跟著鄭月蟬出來,他的眼界寬了,心也跟著大了,這時候李文進已經放在他的心裏了,現在想的和馮保有點差不離,這當年鄭和鄭公公沒當上過司禮監的掌印,但是人家照樣封侯,咱如今辦的這麽多事,隻要是辦漂亮了未必就不能封個爵位!
鄭月蟬當然不知道他那點小心思,說道:“這心裏知道是一回事隻要沒扯破臉皮那就沒事!要是他們往我們身上扯,咱們隻要有著這傀儡在,那些讀書人便拿我們沒辦法。(.無彈窗廣告)到時候我們隻要說,是那義真王自己要交稅,咱們還能攔著不成?再說他收的稅那是泰西人的……這大明東印度公司那可是在科瑞似特爾名下的,和我們沒半個永樂通寶的關係。然後我們還能在折子後麵加一句,這蠻夷都知道繳納稅收,難道我們還不懂嗎?所以也自請交稅!”
“用這來試試水,倒也是可行!”劉守有一臉鄭重的說道:“隻是真要是這麽做的話,最好我要在京城坐鎮!有我在那裏才能更清楚他們的反映,也能給他們一些威懾!”
張誠見他們兩個都同意了,便也不再糾纏在這方麵。當即便商量起來,具體怎麽個操作。經過他們一番商議,終於決定就等這些糧食豐收之後,到時候讓那些宗人寫上感恩折子,由劉守有帶著進京,順便帶上了義正王的請安折子,還有那大批的稅金!
這把稅金帶上那是鄭月蟬的主意,她倒是想看看戶部那群人在看到這麽多真金白銀之後,是不是還能忍住了跟著那群人一起抵製這稅收!這按著鄭月蟬前世曆史書上的記載,這時候的大明國庫雖然比嘉靖,隆慶年間要寬裕不少,但是依然是窮的連老鼠都不願過去,雖然不會真那麽誇張,但是銀子不多那是一定的。那大明東印度公司這一個季度盈利的十分之一是多少銀子?整整七十五萬兩銀子!
而現在整個大明,一年全部的稅收是多少?這個鄭月蟬心裏那可是真真的,有著張居正這樣的親戚,又有著朱翊鈞通風報信,大明一年的賦稅情況知道的那叫一個清楚。
在她來到大明這麽多年之後,她對大明有了長足的了解,再也不是像剛來那會子一樣,以為到了萬惡的舊社會!別的不說就說這大明朝的那些福利,還真是好!
這大明早在朱元璋那會子便設立了養濟院收無告者,月給糧。設立漏澤園專門收葬貧民。大明境內設立義塚,又行養老之政,平民八十以上者賜爵。
隻要是“查都城內外之老,疾,孤,貧者,籍其年以清”然後便能進去“每名口月給太倉米三鬥,歲給甲子庫布一匹”當然這些都是需要用銀子去支撐的,沒有銀子什麽事都做不了!
但是朝廷的稅收呢……
在明太祖之初那是農民“人給地十五畝,蔬地而畝.‘“新耕地地免租三年。”當時沒化肥,沒農藥,一畝地一季也就隻能產個兩三百斤也就是了,他們是十抽一!
建文二年詔曰:“江、浙賦獨重,而蘇、鬆準私租起科,特以懲一時頑民,豈可為定則以重困一方。宜悉與減免,畝不得過一鬥。”還是十抽一。
宣德五年二月詔:“舊額官田租,畝一鬥至四鬥者各減十之二,四鬥一升至一石以上者減十之三。著為令。”這時候農稅上升了!
再看看商稅。
明朝的商稅原先是30取1,也就是3.3%。後來明朝皇帝與內閣考慮減輕國用以減少百姓負擔,萬曆時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販、年營業額在40兩白銀也就是在營業額少於26432元以下的免稅。——這算是照顧弱勢群體嗎?農民稅在洪武初原先有三至四鬥,後來民田稅收減為每畝一鬥米,約18.9斤。官田為一至三鬥多一點。人民稅收少。鄭月蟬當時看到那些稅收之後,對此真是哭笑不得,便把上麵的幾句在給朱翊鈞的信上添了上去。這也太扯淡了!
鄭月蟬看事情的角度和這時代的人顯然是不同的,她這幾句話其實就如同是後世論壇上看帖的時候隨手回帖一般。但是卻引的朱翊鈞在看過她的信之後特地把張居正叫了過來,問他這稅收上的事情。當然這都是後話!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這大明六年全國一年的稅收而200萬兩銀子!別聽著好像不少,但是你要想到這是大明一年的賦稅,而不是一府一地收入!而是全國!十三個行政區的全部賦稅!通共就這麽點銀子,鄭月蟬真不知道張居正和王國光是怎麽憑著這麽點銀子維持著整個大明的運作的!在她看來這真是個奇跡!這七十五萬兩銀子過去就是要晃花戶部那些人的眼睛!
對此張誠和劉守有都是同意的!這樣日子又過去了一些時候,呂宋的第一批水稻終於收割了,而那些田地幾乎每畝都能產上三四百斤,這在大明的北方那是想多不敢想的,在那裏要是能有上兩百多斤那也是了不得的大事了。現在多了這麽多,宗人們都心滿意足了,雖然說這呂宋的義正王心有點黑,要收他們這些宗人們的稅收,但是看倒這麽好的收成……出門在外遠在海外,做事還是穩當點的好……(未完待續)
這是什麽概念!
此時他再也無話可說了!他手中掂量著這份賬目一轉頭看到鄭月蟬在那裏老神在在似笑非笑的看著他時,這老臉頓時一紅,訕訕的說道:“侄女特地叫老叔過來就是想看老叔叔的笑話?”
鄭月蟬嘿嘿幹笑兩聲,還別說當時她確實抱著那麽點小心思,但是嘴上那是堅決不能承認的:“劉叔,那會呢?我會是這種人嗎?”
劉守有對這個結論還是很懷疑,她是怎麽樣的人嘿嘿,絕對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也就是了。(.好看的小說)
鄭月蟬看到他懷疑的目光,臉頓時一紅,說道:“那撒,這裏麵的銀子不是也有你劉叔的份嗎?這親兄弟明算賬,叫你回來是看賬,別到時候說我貪了你的銀子。”
劉守有還待要說話,一旁的張誠這時候開口了:“這個大明東印度公司能在這麽短時間內賺這麽多的銀子,確實都想不到,隻是這些銀子有限燙手!不好拿!‘
鄭月蟬一聽,趕忙問道:“公公怎麽了?咱們自己開公司賺得銀子怎麽就好拿了?”
“你們想想,這些銀子是怎麽來的?那些江南的,福廣的海商,他們難道會不知道嗎?這幾個月南洋都在咱們的控製之下,他們這才暫時放棄了南洋去了倭國。但是這麽厚的利,他們能舍得長期的放棄嗎?”張誠的眉頭此時皺的猶如大海上的波浪。[]
“啪!”得一聲。劉守有一拍身旁的小幾站了起來:“怕個毛毛!這以前老夫不知道其中的利潤,現在……老夫倒是要問問了,那些個海商個個都說海事艱難。要是這就是所謂的艱難,那朝廷這百年來過的日子算什麽?”
“所以,我才想要他們交稅!”鄭月蟬適時的插上去說道:“朝廷度日艱難。國庫空虛,皇帝也是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憑什麽他們一考上功名那就全免了?可以過著華屋美眷的日子?然後整天個說著仁義道德,對別人指手話腳的?”
說道這個,張誠和劉守有頓時便麵麵相覷了,張誠咳嗽了兩句這才說道:“這個……以後再說,鄭姑娘先說說這些銀子怎麽辦?”
鄭月蟬也知道想要士紳一起交稅這個問題,可不是一早一夕便能完成的,在歎了口氣之後。說道:“按著原來的約定,一半的利潤上繳大內,然後這百分之五是科瑞似特爾他們這些雇傭兵的,然後剩下的中一半是給陳璘的水師的,兩成是給錦衣衛的,還有剩下的是我們四個的。這我就不多說了,隻不過我要取出這總數的一成來,我要上稅收!”
這句話一出,張誠和劉守有頓時一愣!雖然說他們是想要收稅,但是這事顯然是要徐徐圖之的。張誠眉頭一皺問道:“鄭姑娘,會不會打草驚蛇,到時候反而不好辦呢?”
“無妨!”鄭月蟬嘿嘿一笑,說道:“這是大明呂宋義正王要交稅。關我們何事?”
“可是這全天下的人心裏多明白這大明呂宋義正王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到時候……”張誠的眉頭依舊沒有散開,這怪不得他小心,這個士紳納稅實在太過於敏感,一個不好說不定便會遺臭萬年了,張誠以前或許在宮裏的時候,沒什麽大的野心,隻想著要是能有機會踩上李文進為終身目標,但是隨著最近跟著鄭月蟬出來,他的眼界寬了,心也跟著大了,這時候李文進已經放在他的心裏了,現在想的和馮保有點差不離,這當年鄭和鄭公公沒當上過司禮監的掌印,但是人家照樣封侯,咱如今辦的這麽多事,隻要是辦漂亮了未必就不能封個爵位!
鄭月蟬當然不知道他那點小心思,說道:“這心裏知道是一回事隻要沒扯破臉皮那就沒事!要是他們往我們身上扯,咱們隻要有著這傀儡在,那些讀書人便拿我們沒辦法。(.無彈窗廣告)到時候我們隻要說,是那義真王自己要交稅,咱們還能攔著不成?再說他收的稅那是泰西人的……這大明東印度公司那可是在科瑞似特爾名下的,和我們沒半個永樂通寶的關係。然後我們還能在折子後麵加一句,這蠻夷都知道繳納稅收,難道我們還不懂嗎?所以也自請交稅!”
“用這來試試水,倒也是可行!”劉守有一臉鄭重的說道:“隻是真要是這麽做的話,最好我要在京城坐鎮!有我在那裏才能更清楚他們的反映,也能給他們一些威懾!”
張誠見他們兩個都同意了,便也不再糾纏在這方麵。當即便商量起來,具體怎麽個操作。經過他們一番商議,終於決定就等這些糧食豐收之後,到時候讓那些宗人寫上感恩折子,由劉守有帶著進京,順便帶上了義正王的請安折子,還有那大批的稅金!
這把稅金帶上那是鄭月蟬的主意,她倒是想看看戶部那群人在看到這麽多真金白銀之後,是不是還能忍住了跟著那群人一起抵製這稅收!這按著鄭月蟬前世曆史書上的記載,這時候的大明國庫雖然比嘉靖,隆慶年間要寬裕不少,但是依然是窮的連老鼠都不願過去,雖然不會真那麽誇張,但是銀子不多那是一定的。那大明東印度公司這一個季度盈利的十分之一是多少銀子?整整七十五萬兩銀子!
而現在整個大明,一年全部的稅收是多少?這個鄭月蟬心裏那可是真真的,有著張居正這樣的親戚,又有著朱翊鈞通風報信,大明一年的賦稅情況知道的那叫一個清楚。
在她來到大明這麽多年之後,她對大明有了長足的了解,再也不是像剛來那會子一樣,以為到了萬惡的舊社會!別的不說就說這大明朝的那些福利,還真是好!
這大明早在朱元璋那會子便設立了養濟院收無告者,月給糧。設立漏澤園專門收葬貧民。大明境內設立義塚,又行養老之政,平民八十以上者賜爵。
隻要是“查都城內外之老,疾,孤,貧者,籍其年以清”然後便能進去“每名口月給太倉米三鬥,歲給甲子庫布一匹”當然這些都是需要用銀子去支撐的,沒有銀子什麽事都做不了!
但是朝廷的稅收呢……
在明太祖之初那是農民“人給地十五畝,蔬地而畝.‘“新耕地地免租三年。”當時沒化肥,沒農藥,一畝地一季也就隻能產個兩三百斤也就是了,他們是十抽一!
建文二年詔曰:“江、浙賦獨重,而蘇、鬆準私租起科,特以懲一時頑民,豈可為定則以重困一方。宜悉與減免,畝不得過一鬥。”還是十抽一。
宣德五年二月詔:“舊額官田租,畝一鬥至四鬥者各減十之二,四鬥一升至一石以上者減十之三。著為令。”這時候農稅上升了!
再看看商稅。
明朝的商稅原先是30取1,也就是3.3%。後來明朝皇帝與內閣考慮減輕國用以減少百姓負擔,萬曆時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販、年營業額在40兩白銀也就是在營業額少於26432元以下的免稅。——這算是照顧弱勢群體嗎?農民稅在洪武初原先有三至四鬥,後來民田稅收減為每畝一鬥米,約18.9斤。官田為一至三鬥多一點。人民稅收少。鄭月蟬當時看到那些稅收之後,對此真是哭笑不得,便把上麵的幾句在給朱翊鈞的信上添了上去。這也太扯淡了!
鄭月蟬看事情的角度和這時代的人顯然是不同的,她這幾句話其實就如同是後世論壇上看帖的時候隨手回帖一般。但是卻引的朱翊鈞在看過她的信之後特地把張居正叫了過來,問他這稅收上的事情。當然這都是後話!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這大明六年全國一年的稅收而200萬兩銀子!別聽著好像不少,但是你要想到這是大明一年的賦稅,而不是一府一地收入!而是全國!十三個行政區的全部賦稅!通共就這麽點銀子,鄭月蟬真不知道張居正和王國光是怎麽憑著這麽點銀子維持著整個大明的運作的!在她看來這真是個奇跡!這七十五萬兩銀子過去就是要晃花戶部那些人的眼睛!
對此張誠和劉守有都是同意的!這樣日子又過去了一些時候,呂宋的第一批水稻終於收割了,而那些田地幾乎每畝都能產上三四百斤,這在大明的北方那是想多不敢想的,在那裏要是能有上兩百多斤那也是了不得的大事了。現在多了這麽多,宗人們都心滿意足了,雖然說這呂宋的義正王心有點黑,要收他們這些宗人們的稅收,但是看倒這麽好的收成……出門在外遠在海外,做事還是穩當點的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