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梅是前排房子住著的楊家的二閨女,她姐姐秀萍比大妞大一歲,兩個人關係不錯經常走動。
前年楊家的大兒子說了門親事,女方模樣很不錯,楊家大兒自己相看過後很中意,可是女家開口就要十兩銀子的聘禮。
十兩銀子放在他們這樣的人家足可以娶兩回媳婦,楊家東挪西湊隻籌得六兩多點,對方父母怎麽也不鬆口,又提出實在沒有就換親,楊家有兩個女兒,可是秀萍和秀梅都不樂意嫁過去,那家的獨子是個傻子,聽說小時候燒壞了腦子,言行舉止跟六歲的孩童差不多,嫁這麽個人還有什麽盼頭,這時代的人都早熟得很,十來歲的孩子就明白婚姻對女子來說意味著什麽。
哥哥非得娶妹妹死也不嫁,楊家快鬧翻了天,不過做父母的畢竟是計較心疼能傳宗接代的兒子,秀萍被逼的沒辦法,提出把自己賣了去做丫鬟,拿回錢來給哥哥娶親。
這事倒便易,秀萍的大姑和姑父做的就是買人賣人的營生,是在這片區有名的牙紀,很多人家賣兒賣女經過這兩人的手,楊氏和她丈夫都為人尖酸刻薄,楊家為這事開口借錢,楊氏就拿出一兩三錢的銀子,還哭天抹淚的訴說這些年幫襯了娘家多少多少,賣起侄女卻是利落的很,秀萍的本意是隻賣身為婢幾年應對了這茬,等契約到了主家放出來回家再尋人嫁了,楊氏不知道是怎麽鼓搗的哥哥嫂子,楊家夫婦為了多得三兩銀子給二兒子備著娶妻,就將女兒簽了死契。
聽說秀萍被那家的夫人相中,進去就被放在大少爺的房裏伺候,現在已經開臉做了通房,要是能生下兒子來沒準還能抬成妾,這可是茂山縣數得著的大戶,就是做個姨娘也比平常富戶的正室體麵,這些話都是秀萍的大姑楊氏前些日子到鄭家來沾沾自喜地說起。(.)
秀萍離家後,大妞再沒去過楊家,楊家的其他人也沒上過鄭家的門,楊氏冷不著的來特意說上那些話,二妞心裏就有些警覺。
二妞對光明正大的人口販子沒一點好感,這兩人恨不得把西市口稍微長相過得去的小子閨女都賣了填自己荷包,很多人家本沒有這想法,被兩人三番五次巧舌彈簧地連哄帶騙後就心動了,夫妻兩人換到現代槍斃三回都不為過。這才沒過幾天今兒又來,黃鼠狼給雞拜年,安得什麽心思她用後腳跟都能想出來。
二妞掀開被子取過回來後脫下的薄襖,大妞早已經用火烘幹上邊的水汽,穿在身上暖呼呼的,下炕穿好鞋子,走到薑氏身邊坐下,摸出塊破布跟著擦拭,邊幹活邊問道。
“娘,楊婆子來說了些什麽?”
“沒別的,還是上回來的那些話,說得讓人心煩,又不好攆她。”薑氏手裏的活也沒停。
二妞“哦”一聲,想了想決定不再問下去,薑氏在以前要餓死人的時候都沒動過這種念頭,她應該對此放心才是,說出來反而不美。
探過身子去翻弄還放在筐子裏的豬大骨和內髒,心裏盤算怎麽煮好。
四郎就坐在她旁邊,眼巴巴看著二姐翻弄那些東西,五歲的孩子長得就跟小蘿卜頭似的,頭大身細,從不問母親或哥哥姐姐要這要那,給什麽吃什麽,還會幫著幹些活,聽話懂事得讓二妞心酸,對這個弟弟心裏最是疼愛。
朝四郎笑了笑,“等會讓母親用骨頭熬湯,喝著就跟吃肉似的,再蒸幾個玉米餅子,配著起吃,香得很。”
四郎想象著熬成的湯濃濃的還有肉香味,不禁吞了吞口水,高興著點點頭脆脆的應了聲“好”。三郎扭頭來看他,擠眉弄眼的說句“小饞貓兒”。說完自己想想也嘴巴裏泛出酸水,忍不住吞咽下去,聲音有些大,被緊挨著她的大郎二郎聽到,二郎比雙胞胎才大一歲,平時跟三郎兄弟兩人最喜打鬧,當然不放過這次機會,也開始笑話他。
歡聲笑語中把東西都清理幹淨,就剩那些豬下水,東西煮出來會有股怪味,鄭家以前家境好的時候薑氏也沒買過,不知道怎麽清理,看著這堆東西皺起眉心很為難。
二妞以前對豬雜雞雜鴨雜什麽就很偏愛,經常點上幾道嚐嚐,可也沒自己動手,好在看過的穿越小說裏有描述。
天冷了很多東西都是往屋裏堆放的,他們今天撿回來的這些也堆在東屋,想起豬大腸存儲的玩意她實在忍受不了,二妞又開始矯情,完全忘記自己剛剛才翻弄過這回事,指揮著幾個哥哥將東西拿到院子裏,把腸子什麽的都擠幹淨,又用溫水翻洗好幾遍,然後自己去廚房抓一戳堿泡成半碗水,麵粉鹽醋什麽金貴些的舍不得用,就堿最便宜。
把堿水遞給大郎讓他倒在上邊然後用手揉搓,看著搓下來的油水二妞突然覺得可惜,不過還是忍痛倒掉。
她也是個半調子,豬肚和大腸可以用堿水揉搓,粉腸就沒有必要,水洗即可,後來煮出來味道還好,就是粉腸嚼在嘴裏幹巴巴的沒記憶中的那般脆,當然這是後話。
二妞看著差不多了,讓哥哥幾個停手,連其它的都用水衝洗幹淨提到廚房裏,接下來就是薑氏和大妞的活,大郎幾個在院子裏忙活了半天,凍得鼻子耳朵通紅,這陣子雪已經不大但依然下著,幾人進了廚房沒出來,圍著早就升好火的灶台,下著雪也沒別的事情可做,就一邊烤火一邊看著薑氏把東西下鍋,四郎也跟進來,薑氏和大妞忙活,其他人圍坐成一圈,幸虧廚房也不算小,要不真轉不過身。
大妞添上一大鍋的水,將骨頭整個地放進去,本來薑氏要把骨頭拍成兩截的,被二妞阻止。等鍋裏的水燒開了,二妞抽出幾根柴火埋在灰裏熄滅掉,慢火熬出來的湯才好,這時候薑氏也把那堆下水切好放在板子上,又跟大妞收拾一番,洗了手也坐下,夜幕已經降臨,廚房裏沒有點燈,燒著火屋裏也算亮堂,一家人圍著灶台你言我語的說著話,火光映在臉上紅撲撲的,暖人心窩。
說了會子閑話,二郎提議母親再教幾個新字,上回教的大夥都已經讀寫熟練。
鄭二妞重生後就覺得薑氏不同一般,說話時條理清晰,行舉落落大方,端莊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完全沒有市井婦人的粗俗。
她說自己也是莊戶人家出身,幼時家鄉遭大旱,舉家逃難經過茂山縣時,父母實在養活不了幾個孩子,就把她送給鄭家做童養媳。
這些說辭鄭二妞半信半疑,隻她識得那麽多字還能背誦很多詩詞這項都很值得懷疑,薑氏說法是逃難前家境還過得去,父母送哥哥上過私塾,她是跟著哥哥習得些字。
二妞無意之中發現母親竟然識字,在她的軟磨硬泡下,薑氏才答應教給他們,作為母親,薑氏絕對算得上良母,甚至對孩子有些溺寵傾向,對於她識字卻不教給自己的兒女的做法,二妞百思不得其解,知識就是力量放在任何時空都是至理真言,特別在這個世道,識幾個字在廊坊間都能高人一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是道盡了讀書人的好處,通過科舉是平民百姓脫離社會底層的最好辦法,難道薑氏不想讓自己的兒子走仕途?
鄭家人都是在自家的院子裏教的教學的學,薑氏嚴詞禁令,不許幾個孩子對外講識字的事情,兩年多的功夫下來成效顯著。
二妞以前怎麽著也是本科畢業,放在這個時代就好比進士出身,簡體繁體對照認,速度自然要快許多,在大朗幾個眼裏二妞簡直就是過目不忘神乎其技的神童,薑氏教個一兩遍就忙別的去,記不住的由二妞做加強。
大妞可有可無的跟著一起學,比起家務和刺繡來,覺得識字不是特別重要,要不是二妞撒嬌耍賴還強迫著,可能就放棄了。
大郎認字就跟他的性子一樣很沉穩,先記在心裏,再一筆一劃的在地上寫上好幾遍,直到自己滿意。
二郎頗具天賦,比起二妞這個假神童,他天生就像是讀書的料,最有興趣,比二妞還勤快地催促母親教授新字,教過的詩都能倒背如流。
三郎性子脫跳,記得快也忘得快,不過跟二妞兩人基本形影不離,她時不時突擊考驗這個同胞哥哥,結果也差強人意。
四郎年紀太小,是個打醬油的,不過薑氏教過他的幾首簡單的詩,到是背得很牢,二妞還把一些兒歌說成自己編的教給他,也記住了,記憶力很不錯看來也是塊讀書的好材。
薑氏教給孩子十來個新字和詩經裏麵的一首詩歌,其實薑氏教的很多詩句說的什麽意思她早就遺忘,幾人死記硬背下來,有些二妞知道的就會裝作討論的樣子說給他人,今天這個她還真不明白,放在肚子裏自己理解去吧。
前年楊家的大兒子說了門親事,女方模樣很不錯,楊家大兒自己相看過後很中意,可是女家開口就要十兩銀子的聘禮。
十兩銀子放在他們這樣的人家足可以娶兩回媳婦,楊家東挪西湊隻籌得六兩多點,對方父母怎麽也不鬆口,又提出實在沒有就換親,楊家有兩個女兒,可是秀萍和秀梅都不樂意嫁過去,那家的獨子是個傻子,聽說小時候燒壞了腦子,言行舉止跟六歲的孩童差不多,嫁這麽個人還有什麽盼頭,這時代的人都早熟得很,十來歲的孩子就明白婚姻對女子來說意味著什麽。
哥哥非得娶妹妹死也不嫁,楊家快鬧翻了天,不過做父母的畢竟是計較心疼能傳宗接代的兒子,秀萍被逼的沒辦法,提出把自己賣了去做丫鬟,拿回錢來給哥哥娶親。
這事倒便易,秀萍的大姑和姑父做的就是買人賣人的營生,是在這片區有名的牙紀,很多人家賣兒賣女經過這兩人的手,楊氏和她丈夫都為人尖酸刻薄,楊家為這事開口借錢,楊氏就拿出一兩三錢的銀子,還哭天抹淚的訴說這些年幫襯了娘家多少多少,賣起侄女卻是利落的很,秀萍的本意是隻賣身為婢幾年應對了這茬,等契約到了主家放出來回家再尋人嫁了,楊氏不知道是怎麽鼓搗的哥哥嫂子,楊家夫婦為了多得三兩銀子給二兒子備著娶妻,就將女兒簽了死契。
聽說秀萍被那家的夫人相中,進去就被放在大少爺的房裏伺候,現在已經開臉做了通房,要是能生下兒子來沒準還能抬成妾,這可是茂山縣數得著的大戶,就是做個姨娘也比平常富戶的正室體麵,這些話都是秀萍的大姑楊氏前些日子到鄭家來沾沾自喜地說起。(.)
秀萍離家後,大妞再沒去過楊家,楊家的其他人也沒上過鄭家的門,楊氏冷不著的來特意說上那些話,二妞心裏就有些警覺。
二妞對光明正大的人口販子沒一點好感,這兩人恨不得把西市口稍微長相過得去的小子閨女都賣了填自己荷包,很多人家本沒有這想法,被兩人三番五次巧舌彈簧地連哄帶騙後就心動了,夫妻兩人換到現代槍斃三回都不為過。這才沒過幾天今兒又來,黃鼠狼給雞拜年,安得什麽心思她用後腳跟都能想出來。
二妞掀開被子取過回來後脫下的薄襖,大妞早已經用火烘幹上邊的水汽,穿在身上暖呼呼的,下炕穿好鞋子,走到薑氏身邊坐下,摸出塊破布跟著擦拭,邊幹活邊問道。
“娘,楊婆子來說了些什麽?”
“沒別的,還是上回來的那些話,說得讓人心煩,又不好攆她。”薑氏手裏的活也沒停。
二妞“哦”一聲,想了想決定不再問下去,薑氏在以前要餓死人的時候都沒動過這種念頭,她應該對此放心才是,說出來反而不美。
探過身子去翻弄還放在筐子裏的豬大骨和內髒,心裏盤算怎麽煮好。
四郎就坐在她旁邊,眼巴巴看著二姐翻弄那些東西,五歲的孩子長得就跟小蘿卜頭似的,頭大身細,從不問母親或哥哥姐姐要這要那,給什麽吃什麽,還會幫著幹些活,聽話懂事得讓二妞心酸,對這個弟弟心裏最是疼愛。
朝四郎笑了笑,“等會讓母親用骨頭熬湯,喝著就跟吃肉似的,再蒸幾個玉米餅子,配著起吃,香得很。”
四郎想象著熬成的湯濃濃的還有肉香味,不禁吞了吞口水,高興著點點頭脆脆的應了聲“好”。三郎扭頭來看他,擠眉弄眼的說句“小饞貓兒”。說完自己想想也嘴巴裏泛出酸水,忍不住吞咽下去,聲音有些大,被緊挨著她的大郎二郎聽到,二郎比雙胞胎才大一歲,平時跟三郎兄弟兩人最喜打鬧,當然不放過這次機會,也開始笑話他。
歡聲笑語中把東西都清理幹淨,就剩那些豬下水,東西煮出來會有股怪味,鄭家以前家境好的時候薑氏也沒買過,不知道怎麽清理,看著這堆東西皺起眉心很為難。
二妞以前對豬雜雞雜鴨雜什麽就很偏愛,經常點上幾道嚐嚐,可也沒自己動手,好在看過的穿越小說裏有描述。
天冷了很多東西都是往屋裏堆放的,他們今天撿回來的這些也堆在東屋,想起豬大腸存儲的玩意她實在忍受不了,二妞又開始矯情,完全忘記自己剛剛才翻弄過這回事,指揮著幾個哥哥將東西拿到院子裏,把腸子什麽的都擠幹淨,又用溫水翻洗好幾遍,然後自己去廚房抓一戳堿泡成半碗水,麵粉鹽醋什麽金貴些的舍不得用,就堿最便宜。
把堿水遞給大郎讓他倒在上邊然後用手揉搓,看著搓下來的油水二妞突然覺得可惜,不過還是忍痛倒掉。
她也是個半調子,豬肚和大腸可以用堿水揉搓,粉腸就沒有必要,水洗即可,後來煮出來味道還好,就是粉腸嚼在嘴裏幹巴巴的沒記憶中的那般脆,當然這是後話。
二妞看著差不多了,讓哥哥幾個停手,連其它的都用水衝洗幹淨提到廚房裏,接下來就是薑氏和大妞的活,大郎幾個在院子裏忙活了半天,凍得鼻子耳朵通紅,這陣子雪已經不大但依然下著,幾人進了廚房沒出來,圍著早就升好火的灶台,下著雪也沒別的事情可做,就一邊烤火一邊看著薑氏把東西下鍋,四郎也跟進來,薑氏和大妞忙活,其他人圍坐成一圈,幸虧廚房也不算小,要不真轉不過身。
大妞添上一大鍋的水,將骨頭整個地放進去,本來薑氏要把骨頭拍成兩截的,被二妞阻止。等鍋裏的水燒開了,二妞抽出幾根柴火埋在灰裏熄滅掉,慢火熬出來的湯才好,這時候薑氏也把那堆下水切好放在板子上,又跟大妞收拾一番,洗了手也坐下,夜幕已經降臨,廚房裏沒有點燈,燒著火屋裏也算亮堂,一家人圍著灶台你言我語的說著話,火光映在臉上紅撲撲的,暖人心窩。
說了會子閑話,二郎提議母親再教幾個新字,上回教的大夥都已經讀寫熟練。
鄭二妞重生後就覺得薑氏不同一般,說話時條理清晰,行舉落落大方,端莊又不失女性的柔美,完全沒有市井婦人的粗俗。
她說自己也是莊戶人家出身,幼時家鄉遭大旱,舉家逃難經過茂山縣時,父母實在養活不了幾個孩子,就把她送給鄭家做童養媳。
這些說辭鄭二妞半信半疑,隻她識得那麽多字還能背誦很多詩詞這項都很值得懷疑,薑氏說法是逃難前家境還過得去,父母送哥哥上過私塾,她是跟著哥哥習得些字。
二妞無意之中發現母親竟然識字,在她的軟磨硬泡下,薑氏才答應教給他們,作為母親,薑氏絕對算得上良母,甚至對孩子有些溺寵傾向,對於她識字卻不教給自己的兒女的做法,二妞百思不得其解,知識就是力量放在任何時空都是至理真言,特別在這個世道,識幾個字在廊坊間都能高人一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是道盡了讀書人的好處,通過科舉是平民百姓脫離社會底層的最好辦法,難道薑氏不想讓自己的兒子走仕途?
鄭家人都是在自家的院子裏教的教學的學,薑氏嚴詞禁令,不許幾個孩子對外講識字的事情,兩年多的功夫下來成效顯著。
二妞以前怎麽著也是本科畢業,放在這個時代就好比進士出身,簡體繁體對照認,速度自然要快許多,在大朗幾個眼裏二妞簡直就是過目不忘神乎其技的神童,薑氏教個一兩遍就忙別的去,記不住的由二妞做加強。
大妞可有可無的跟著一起學,比起家務和刺繡來,覺得識字不是特別重要,要不是二妞撒嬌耍賴還強迫著,可能就放棄了。
大郎認字就跟他的性子一樣很沉穩,先記在心裏,再一筆一劃的在地上寫上好幾遍,直到自己滿意。
二郎頗具天賦,比起二妞這個假神童,他天生就像是讀書的料,最有興趣,比二妞還勤快地催促母親教授新字,教過的詩都能倒背如流。
三郎性子脫跳,記得快也忘得快,不過跟二妞兩人基本形影不離,她時不時突擊考驗這個同胞哥哥,結果也差強人意。
四郎年紀太小,是個打醬油的,不過薑氏教過他的幾首簡單的詩,到是背得很牢,二妞還把一些兒歌說成自己編的教給他,也記住了,記憶力很不錯看來也是塊讀書的好材。
薑氏教給孩子十來個新字和詩經裏麵的一首詩歌,其實薑氏教的很多詩句說的什麽意思她早就遺忘,幾人死記硬背下來,有些二妞知道的就會裝作討論的樣子說給他人,今天這個她還真不明白,放在肚子裏自己理解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