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定了在山上種西瓜的主意,次日恰逢官學沐休的日子,鄭大虎決定明日就開土動工。


    山穀裏雜草叢生,才曆經寒冬,一眼望去,枯草碧連天,刀耕火種自古就有,鄭家人照本宣科,在最東邊的位置點起火來,劈裏啪啦的燒到晌午才是停下來,一把火燒了個幹幹淨淨,沒有草蔓的牽絆,再挖土的時候就省便了許多。


    山穀有七八畝大,用不了這麽寬的地方,鄭大虎挑了個的土質還算鬆軟,石子也不太多的地方開墾,隻打算開出個兩畝地來。


    鄭家的人去年挖葛根時使用過鋤頭鏟子這些家什,做起來倒也像模像樣,可沒這般長時間勞作過,鄭大虎手上盡是繭子,皮厚肉糙的倒也耐得住,可大郎三人年紀小,細皮嫩肉的,雖然鄭大虎時不時讓三個兒子輪換著做揀石子敲土塊的活,手上還是都打出了水泡甚至血泡。


    晚上回到家裏,薑氏含著淚用針將兒子手上的泡一一刺破,擠出裏頭的血水後再塗抹上獾油,聽說是能治傷的,當時就沒全賣出去,留了小半罐子在家裏,也不知道得用不得用。


    大妞二妞兩人下不去手,隻是在一旁幹站著看,看得也是淚眼朦朧。


    第二天大郎他們要去上學,鄭大虎準備一個人上山,二妞怕他忙不過來,非跟著一道去,最後還帶上了四郎,為了趕腳程,依舊是由鄭大虎背上山去,兩人撿了一天的石子。


    這樣的忙碌日子過了大半個月,開出來的荒地有沒有兩畝倒也沒去丈量過,看了看差不多是夠用了的。


    茂山縣的地表水缺乏,農民種地是靠天吃飯的多。在這個山穀裏種西瓜,最便利的就是離水源近,依靠著那條隻顯露半日真麵目的底下暗河。每天澆水也能供給上西瓜的生長。


    水的問題好解決,施肥卻是個大難題,這年頭種地用的可是貨真價實的有機肥。難道要挑著糞水上山不成,還真是不大可能做到。


    二妞建議用樹林子裏的那些漚得爛熟的枯葉來替代。這東西在山上應有盡有,掏起來很方便。


    這是頭回種地,鄭家人沒有各種條條框框的牽絆,不受傳統種植之術的束縛,每個人都有些奇思妙想,對於二妞的說法沒多做考慮就采納接受了,總比什麽肥都不施的好。


    真是天公作美。在做完這些事情後,淅淅瀝瀝連下了七八天的春雨,所有的泥土都潤濕透了。


    雨過天晴,人們紛紛在自家的地裏忙開了,每年都是在等降下雨後才開始播種,鄭家人見狀,連忙湊在這幾天,在開出來的地裏,挖出一條條整齊的淺溝,將攢下的西瓜籽播撒下去在覆上細土。


    院子開出來的菜畦地比往年的都要寬。從雜物房一直到南牆腳下,二妞隻用了一小快來種菜,其它的地方都種上西瓜,山上種的不能天天守著。在院子裏種一些就可以方隨時觀察,二妞想做個西瓜的生長日記出來,便於總結經驗,明年提高產量,她還要做幾個實驗呢。


    一切就緒,就隻等著新芽萌發。


    鄭大虎依舊每日上山打獵,一天不拉的進山穀裏去瞅瞅,二妞對著院子裏的那塊巴掌之地,也是日日望著夜夜盼著。


    清明節那天,鄭大虎租了一輛馬車,領上一家子的人回鄉掃墓,可惜母女三人是不能至墳前祭奠。


    薑氏對逝去的公公婆婆素來敬重又心懷感激,他們拿她如親骨肉般看待,可惜早早就下世了,沒能給她更多的盡孝道的機會,薑氏很多年沒回過鄭家溝,總想著要到墳前去上柱香,今日借機遠遠的瞭上一眼,也算是聊表心意。[.超多好看小說]


    大妞幼年之時回過鄭家溝的,不過沒什麽記憶,二妞則完全是第一次,去的路上探頭探腦的充滿了好奇,另類的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這回沒在鄭家溝留宿,當天就趕了回來,一家人如同春遊一般,心裏頭很是歡快。


    清明節後沒過幾日,西瓜開始出芽,情況不大順當,出芽率很低,按二妞的統計的出芽率隻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當然對其他人的說法是種十顆籽才長出三根苗來,好在隻要是長出了芽,瓜苗的長勢還是不錯,最後能開花結果的數了數,有二百九十多棵,山穀那地方很封閉,鄭家人又時常進出,裏邊的野兔什麽的,即使還有也是不多,沒造成禍害。


    等到七月,第一批西瓜已經成熟,大郎三個要上學,鄭家人手不夠,便請了陳家父子三人將西瓜弄回來。


    熟了的西瓜還是賣給洪府,這事早在年前已經談妥,洪府再大,人再多,也吃不了這麽些西瓜,自是要拿去賺錢的。


    二妞後來才知道,洪記書鋪的東家就是這個洪府,書鋪裏的活計洪大寶曾經跟她提過的,洪府在城裏的鋪子也是多了去了。


    這回的西瓜不需要再送到洪府上去,而是那邊派人來取,主事的自然是被二妞幾個合夥戲弄過的李三安李大管事。


    李管事是個管不著自個嘴巴子的人,又喜歡炫耀,從他口裏得知,洪府是要把西瓜運到京城裏去的,看來,洪府的生意也不隻是在茅山縣做做。


    西瓜要賣至何處賣給何人,鄭家可管不了,西瓜是按照一百文一斤的價賣給洪府,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按這個價算,比去年賣給洪府的西瓜便宜了許多,洪府賺的錢也許會比自家還多,鄭家人也是清楚的,可現在不能去計較這個問題,鄭家如今還沒有能力將西瓜運出茂山縣去,隻在本地方賣給平民百姓,那就更不值錢了,隻得讓洪府撿這個大便宜。


    上山的西瓜是由著它自由生長的,除了拔草,澆水,別的事不管。


    院子裏種的這些,二妞卻是做了不同的處理,靠著腦子裏那點少得可憐的栽培學知識,她將瓜苗分成好幾個對照組,從一棵苗留幾根滕到一根藤上留幾個瓜,二妞都做了標記,每日記錄生長情況,結出的西瓜也是個個稱得精準,記錄下的日記裝訂起來,比家裏的任何一本藏書都厚,字也順帶長進了不少去。


    九月初,從山上摘回了最後的一批西瓜成熟,沒過幾日,瓜藤枯死殆盡,一齊枯萎的還有些沒有長成的西瓜,二妞種在院子裏的多支撐了十來天。


    薑氏拿出六十兩銀子去了陳家,這是給陳家父子的工錢,山上的西瓜是一直由他們幫著弄回來的。


    “你這是做什麽,不過是幫了幾天的忙,就是要算工錢,也不值當這麽銀子,你快拿回去。”


    陳嬸知道鄭家賺了不少錢,也是羨慕的,可今天要是收了這些錢,她心裏頭不會踏實,也過意不去。


    “嫂子,錢你得收下,今年為了我家的事,陳大哥他們沒少操持,西瓜又精貴,按這來算,給的這點工錢不算多。”


    無論薑氏如何說,陳嬸就是不要。


    “嫂子,你聽我說,咱們今年種的西瓜是去年在山裏頭看見的,今天是第一回種,開始時不知道能不能成,所以也跟你們說,既然已經是成了,自是還要種下去的,今兒這錢你得收下,拿去買些地,明年咱兩家一道種,說實話,西瓜我以前在京城是見過的,隻是不容易得,所以賣得貴著呢,沒想到在咱這地方能種成去,這事沒準那天就傳出去。”


    鄭大虎早就提過明年兩家一道種西瓜的事,陳嬸也聽大河說過,哪有不樂意的,恨不得日子過得再快些,可家裏沒那麽多錢置地,老家倒是有地,回去了隻會便宜小叔一家子,就是種不成她也不願去的,為籌錢買地的事,家裏也愁著呢,最後沒法子估計也是要跟鄭家借去的,聽薑氏這麽一說,心有些動鬆動。


    薑氏不是個巧舌彈簧的人,話說到這份上也不知道還能再說些什麽,隻好拉過陳嬸的手,把用布包著的銀錢放進她手裏,“嫂子,收下吧,再說別的就生分了。”


    陳嬸一咬牙,“好,今天這錢我先收下,不過得算是借的,等明年再還,到時候你也不要推遲,要不然這錢我是真不能收的。”


    薑氏含笑的點了點頭,要是不應下她,錢就真的要再拿回去了,往來這麽多年,彼此的脾性都了解的很。


    這三個月賣西瓜賺了九百八十三兩的銀子,加上以前的存銀和其它的收入,家裏已積攢下一千二百多兩,這麽多銀子放在家裏哪能安全,鄭大虎早就換成了百兩一張的銀票藏起來,具體藏在哪二妞都不知道,不能時時瞻仰一下,她深為遺憾,不過也知道輕重。


    西瓜的事隱瞞的很深,洪家都運至外地去了,沒在茂山縣出售過,鄭家去年在西市裏賣過的那幾塊,估計也被人遺忘了,西瓜搬進搬出,有街坊鄰裏看見了,會好奇的瞄上幾眼,不過也不知道所以然。


    鄭家的境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表麵上卻並不顯出來,平時過的啥日子,依然如此過著,大郎三個還是在官學裏讀書,鄭大虎也常常進山裏狩獵,大妞每天繡著自己的嫁妝,隻是薑氏不再接外邊的繡活,其他人怕她把眼睛熬損的過了,於是百般的勸阻。(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蓬戶生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金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金娘並收藏蓬戶生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