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爹咋還不回來?”
睡過午覺起來,二妞拉著薑氏在樹蔭下做針線,繡半片花瓣,就到大門口去瞭一眼,這會日頭都打蔫了,還沒把人盼回來。(.)
“再等等,天黑前肯定能回來,家裏又不是沒油下鍋了,把你急成這樣”,薑氏看她一下午坐立難安的,不由的好笑,平時出去小丫頭這麽惦記過她爹的。
二妞撇嘴,她是迫切的想知道二十斤花生能榨出多少油來,娘不明白花生油這個產業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才心裏一點也不著急,眼瞅著西瓜就要不值錢了,家裏就靠寄養點心沒多大的收項,花生油沒準就是自家的第二桶金。
隻是這事還沒準,她沒誇大了講,免得空歡喜一場,她隻知道花生能榨油,可若是出油不多,也是白高興一場。
二妞低下頭有一針沒一針的繡著,忽聽大門外傳來熟悉的嘎吱聲,扔下手裏的東西就如雀兒般飛了出去。
“爹,您回來啦,娘和我等可久了。”
閨女這般熱情出門的相迎,鄭大虎差點就要受寵若驚,將掛在手指上的兩包點心給她,“囉,你要的小麻花,爹沒失言吧”,離開臨江縣城後,鄭大虎又轉回京裏,把送出去的小麻花和桃酥再買回來。
不過就是早上送爹出門的時候順口一提而已,她那裏就一心就惦記著小麻花了,在爹心裏她就是個吃貨不成。
二妞心裏一通抱怨,卻又搖晃小尾巴甜甜的道,“爹最好了。”
又見鄭大虎從車上抱下一個黝黑的罐子,就是家裏裝油常用的那種,頓時笑咧了嘴。“爹,是不是花生榨的油,有多少?”
“六斤多點。”
沒她想象中的多。隱隱有些失落,二妞嘀咕了句,“才六斤啊。”
“貪心的丫頭。十斤豆子才的一斤油,這你還嫌少。”
二妞跟在鄭大虎後頭深刻反省。自己真有那麽貪心嗎?
進到院裏,鄭大虎直接將油罐子放到薑氏和二妞做針線的桌子上。
“花生還真的能榨出的油來”,薑氏聽二妞說她在花生裏吃出了油味,當時還不大相信。
“我就說嚐出股油味來著,你還不信我。”
見小丫頭還委屈上了,薑氏打趣道,“信。咋不信了,別人能吃出五味來,我閨女的舌頭就能品出十味。”
二妞急著去掀油蓋子,隨她如何消遣,等把用蠟封了口的蓋子揭開,迫不及待的俯身下去,用小手扇了扇,鼻翼輕輕的翕動,唔!真香,就是這股味道。
“娘。你來聞聞,比咱們家用的豆油香多了。”
如今家裏葷油和素油都是常備的,一般用素油多些,隻有煮特別齋的綠葉菜之類的時候。才會用到葷油。
才榨出的油味道本來就厚,花生油把香味更濃些,薑氏就在桌旁坐著,豈會聞不到,不需要跟她似的,恨不得都把腦袋如油罐裏去了。
四郎正巧回來,二妞拉到個同盟。
鄭大虎給了胡有生些,拿回家的其實不夠六斤的,薑氏倒出兩斤左右的油準備給大妞送去,其它的抱回廚房,當晚就用它做了菜。
次日,鄭大虎就讓何林拿著銀子去把田家村的那個山坡地買了下來,那家人生得一口鋼牙,恨不得一文錢一文錢的往下降。
鄭大虎也懶得再與他們磨皮,讓何林不計多少,盡快把地弄到手就是。
按對方最後的要求,鄭家付了六十七兩的銀子買下這塊差不多八十來畝的坡地,當天就辦好了過戶手續。
“老爺,那塊地離吳家村比較近,不過卻是田家村的,田家村我打聽過了,整個村就一個姓,都是田氏族人,在此地居住有十來輩的人了,如今約一百來戶,在附近也算是個大村,各家各戶多多少少的都有些田產,在附近幾個村子裏頭,還算是比較可以的。”
何林將打聽到的消息,一一與鄭大虎說明。
田家村能主事的有兩個,一位是村子,另一位是田氏族長。
村長叫田大壯,四十來歲,家裏兄弟三個,他是老大,上頭還有一個老母,分家後是跟他過的,家裏有八畝良田,還有十幾畝的山林地,在村裏也算是好人家了。
族長如今已古稀之年,辦土地過戶的時候,隻要尋村長即可,何林還顧不上去族長那拜訪,不過據說此人讀過幾年私塾,隻是沒考上秀才,但為人卻有些儒酸刻板,這些都是從宋中人那得知的。
本來田家村的村子與族長是同一人,村長一職是在十多年前從現在族長挪到了田大壯父親的頭上,還是族長主動提出來的,這出讓賢戲具體緣由村裏人知情的很少,何林打聽不出來。
鄭大虎手指頭咚咚的敲打著桌麵,又是大村又是一個姓,這樣的村子一般都很排外,“明天下午你再去趟田家村,給村長和族長各拎上一條肉兩包家裏做的點心過去,你與村長說說,讓他出麵雇幾個村裏的人犁地,再問看村裏誰家有糞肥賣的,先緊著這村裏的買,順便探探他的口風,看能不能把水渠子改道從咱們那塊地通過去,在族長就不提這事,估計這事一個人也做不得主,這個田大壯還是得找族長的,就讓他們自己商量去,能辦成最好以後咱們也便宜,但也不強求。”
先打個小交道蹚蹚水再說,看看這村人是個什麽德行,別的都好說,隻要不找上門來惹事就行,真有那麽乖張的,就把大舅子的名號拿出來一用,又不是打家劫舍,鎮個宅還是可以的。
鄭大虎又道,“那邊地裏的事先由你張羅,常貴這裏也脫不開身,讓冬生過去先跟著過去照看地裏的活好了,需要雇多少人手,你們爺倆自個算計,在入冬前把地耕了把肥下了。”
何林耳根子輕輕跳動,果園裏是劉常貴在主事,老爺這是要把田家村那邊的地交給冬生來管了?
老爺話裏頭又提到劉常貴,看來以後地裏的活還是會由他來總主事,雖然買下了田家村那邊的地,但這邊的果園才是大頭。
能把新地交由兒子來管,總算是可以做些主,要不一直就是做粗活,萬事聽別人吩咐,總有些隔音,如此便是甚好,他們夫妻二人分擔了內外總管的名號,鄭家人雖不多,但總不能讓他一家獨大的,何況劉常貴在農事上頭,確實比自己的人精通。
鄭大虎眼中笑意閃過,他一直關注著何林臉皮底下的風湧雲動,細微之處盡收眼底,這老家夥都快成精了,給自家當管家還真是屈才,幹的盡是跑腿的活。(未完待續)
睡過午覺起來,二妞拉著薑氏在樹蔭下做針線,繡半片花瓣,就到大門口去瞭一眼,這會日頭都打蔫了,還沒把人盼回來。(.)
“再等等,天黑前肯定能回來,家裏又不是沒油下鍋了,把你急成這樣”,薑氏看她一下午坐立難安的,不由的好笑,平時出去小丫頭這麽惦記過她爹的。
二妞撇嘴,她是迫切的想知道二十斤花生能榨出多少油來,娘不明白花生油這個產業能帶來多大的經濟效益,才心裏一點也不著急,眼瞅著西瓜就要不值錢了,家裏就靠寄養點心沒多大的收項,花生油沒準就是自家的第二桶金。
隻是這事還沒準,她沒誇大了講,免得空歡喜一場,她隻知道花生能榨油,可若是出油不多,也是白高興一場。
二妞低下頭有一針沒一針的繡著,忽聽大門外傳來熟悉的嘎吱聲,扔下手裏的東西就如雀兒般飛了出去。
“爹,您回來啦,娘和我等可久了。”
閨女這般熱情出門的相迎,鄭大虎差點就要受寵若驚,將掛在手指上的兩包點心給她,“囉,你要的小麻花,爹沒失言吧”,離開臨江縣城後,鄭大虎又轉回京裏,把送出去的小麻花和桃酥再買回來。
不過就是早上送爹出門的時候順口一提而已,她那裏就一心就惦記著小麻花了,在爹心裏她就是個吃貨不成。
二妞心裏一通抱怨,卻又搖晃小尾巴甜甜的道,“爹最好了。”
又見鄭大虎從車上抱下一個黝黑的罐子,就是家裏裝油常用的那種,頓時笑咧了嘴。“爹,是不是花生榨的油,有多少?”
“六斤多點。”
沒她想象中的多。隱隱有些失落,二妞嘀咕了句,“才六斤啊。”
“貪心的丫頭。十斤豆子才的一斤油,這你還嫌少。”
二妞跟在鄭大虎後頭深刻反省。自己真有那麽貪心嗎?
進到院裏,鄭大虎直接將油罐子放到薑氏和二妞做針線的桌子上。
“花生還真的能榨出的油來”,薑氏聽二妞說她在花生裏吃出了油味,當時還不大相信。
“我就說嚐出股油味來著,你還不信我。”
見小丫頭還委屈上了,薑氏打趣道,“信。咋不信了,別人能吃出五味來,我閨女的舌頭就能品出十味。”
二妞急著去掀油蓋子,隨她如何消遣,等把用蠟封了口的蓋子揭開,迫不及待的俯身下去,用小手扇了扇,鼻翼輕輕的翕動,唔!真香,就是這股味道。
“娘。你來聞聞,比咱們家用的豆油香多了。”
如今家裏葷油和素油都是常備的,一般用素油多些,隻有煮特別齋的綠葉菜之類的時候。才會用到葷油。
才榨出的油味道本來就厚,花生油把香味更濃些,薑氏就在桌旁坐著,豈會聞不到,不需要跟她似的,恨不得都把腦袋如油罐裏去了。
四郎正巧回來,二妞拉到個同盟。
鄭大虎給了胡有生些,拿回家的其實不夠六斤的,薑氏倒出兩斤左右的油準備給大妞送去,其它的抱回廚房,當晚就用它做了菜。
次日,鄭大虎就讓何林拿著銀子去把田家村的那個山坡地買了下來,那家人生得一口鋼牙,恨不得一文錢一文錢的往下降。
鄭大虎也懶得再與他們磨皮,讓何林不計多少,盡快把地弄到手就是。
按對方最後的要求,鄭家付了六十七兩的銀子買下這塊差不多八十來畝的坡地,當天就辦好了過戶手續。
“老爺,那塊地離吳家村比較近,不過卻是田家村的,田家村我打聽過了,整個村就一個姓,都是田氏族人,在此地居住有十來輩的人了,如今約一百來戶,在附近也算是個大村,各家各戶多多少少的都有些田產,在附近幾個村子裏頭,還算是比較可以的。”
何林將打聽到的消息,一一與鄭大虎說明。
田家村能主事的有兩個,一位是村子,另一位是田氏族長。
村長叫田大壯,四十來歲,家裏兄弟三個,他是老大,上頭還有一個老母,分家後是跟他過的,家裏有八畝良田,還有十幾畝的山林地,在村裏也算是好人家了。
族長如今已古稀之年,辦土地過戶的時候,隻要尋村長即可,何林還顧不上去族長那拜訪,不過據說此人讀過幾年私塾,隻是沒考上秀才,但為人卻有些儒酸刻板,這些都是從宋中人那得知的。
本來田家村的村子與族長是同一人,村長一職是在十多年前從現在族長挪到了田大壯父親的頭上,還是族長主動提出來的,這出讓賢戲具體緣由村裏人知情的很少,何林打聽不出來。
鄭大虎手指頭咚咚的敲打著桌麵,又是大村又是一個姓,這樣的村子一般都很排外,“明天下午你再去趟田家村,給村長和族長各拎上一條肉兩包家裏做的點心過去,你與村長說說,讓他出麵雇幾個村裏的人犁地,再問看村裏誰家有糞肥賣的,先緊著這村裏的買,順便探探他的口風,看能不能把水渠子改道從咱們那塊地通過去,在族長就不提這事,估計這事一個人也做不得主,這個田大壯還是得找族長的,就讓他們自己商量去,能辦成最好以後咱們也便宜,但也不強求。”
先打個小交道蹚蹚水再說,看看這村人是個什麽德行,別的都好說,隻要不找上門來惹事就行,真有那麽乖張的,就把大舅子的名號拿出來一用,又不是打家劫舍,鎮個宅還是可以的。
鄭大虎又道,“那邊地裏的事先由你張羅,常貴這裏也脫不開身,讓冬生過去先跟著過去照看地裏的活好了,需要雇多少人手,你們爺倆自個算計,在入冬前把地耕了把肥下了。”
何林耳根子輕輕跳動,果園裏是劉常貴在主事,老爺這是要把田家村那邊的地交給冬生來管了?
老爺話裏頭又提到劉常貴,看來以後地裏的活還是會由他來總主事,雖然買下了田家村那邊的地,但這邊的果園才是大頭。
能把新地交由兒子來管,總算是可以做些主,要不一直就是做粗活,萬事聽別人吩咐,總有些隔音,如此便是甚好,他們夫妻二人分擔了內外總管的名號,鄭家人雖不多,但總不能讓他一家獨大的,何況劉常貴在農事上頭,確實比自己的人精通。
鄭大虎眼中笑意閃過,他一直關注著何林臉皮底下的風湧雲動,細微之處盡收眼底,這老家夥都快成精了,給自家當管家還真是屈才,幹的盡是跑腿的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