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近午後,但明晃晃的太陽依舊高懸天邊,尤其是望向西邊來路的時候,刺眼的陽光讓眼前的一切都變得蒼白起來,耐心不斷流失,而煩躁卻不斷從體內滋生出來。
“匈奴人?這些胡狗要做什麽?”劉佑怒喝道,隻有這樣大聲的嘶吼才能宣泄出他心中的不滿。
仿佛為了回答他心中的疑問,此刻,遠遠傳來陣陣的嘶吼聲:“王大人被劉佑狗賊殺死了,殺死劉佑,為王大人報仇!”
“我們被陷害了,肯定是孫益之那狗賊做的好事!”劉佑暗罵一聲,此刻他已經知道自己陷入了圈套,但現在他也知道不是心慈手軟講道理的時機,就算王沈不死,那些匈奴人對自己這群人也沒什麽好印象,此刻兵馬衝來,就已經沒有了和平解決的可能。
而且劉佑心知,如果自己所猜測的沒錯,這隻是敵人圈套的一個環節,敵人很可能就在等著荊州軍與匈奴人馬拚個兩敗俱傷,但就算知道這個結果又怎樣?這就是一條赤~裸~裸的陽謀,現在如果派人去和匈奴人說這些,他們會聽麽?
劉佑也是殺伐果斷,喝道:“結方圓之陣,車隊成牆,盾牌在側,弓弩手在前,有靠近隊伍者殺無赦!”
命令被傳遞下去,這些荊州兵很快行動起來。
這次跟隨劉佑來蜀中結盟的荊州兵都是精銳,也是陶侃為了在氣勢上不輸給其他勢力。而且人馬之中的各級軍官也幾乎都是劉佑的親信,可以說是令行禁止。
而此刻,也算是天佑荊州軍,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一條三岔路口,麵積大約數百丈,而匈奴兵衝來的方向,也就是他們來時的道路,是一條寬約十來丈的黃土路,因此可以說在這裏結陣正適合迎接敵人的衝擊,敵人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全部人馬衝擊。但他們卻可以利用兩邊的地勢,穩固防守前方。
圓陣結好,後方匈奴的騎兵已經衝殺過來。
看著那一柄柄雪亮的馬刀,還有明晃晃的長矛,荊州軍的鼻翼下發出了沉重的喘息。這些人馬本來就是陶侃手下精銳。經曆過平反杜弢、爭奪荊湘等戰役,後來又常年跟隨劉佑在荊湘兩地與當地土著、盜匪作戰,也算的上是百戰精兵,可以說這樣一支人馬在水戰、乃至陸戰上都不遜色於北地士兵。他們的缺陷也很明顯,沒有和真正有衝擊力的騎兵交戰的經曆。
一千多匈奴騎兵論起來並不算多,可是在這樣並不算寬闊的道路上,馬蹄掀起的塵土卻足矣遮天蔽日,而那隆隆的鐵蹄聲更是震人心魄。
騎兵衝鋒帶來的衝擊力。這氣勢往往從戰鬥一開始就已經如刺在心,否則騎兵憑什麽被稱作冷兵器時代的王者呢?
先從意誌上摧垮敵人,再重進敵人的陣中,如屠戮羔羊一般的殺死敵人,這本就是草原騎兵所擅長的。
荊州軍鼻翼下的喘息聲越來越濃,甚至有些人已經發出了下意識的呻!吟聲,他們也是鐵血的士兵,但卻怎麽也散發不出這種驚人的氣勢。
尤其是敵人背對著陽光衝來,刺眼的光芒更讓他們下意識的閉上了眼睛。幾乎有一種想要睜開眼睛就可以脫離這該死煉獄的期望。
陣中的劉佑發現了手下兵馬慢慢滋生的緊張和慌亂,立刻斷喝道:“都不要慌,這裏地勢狹窄,他們衝不上來的,成國的兵馬馬上就會來;如果現在不聽指揮。我們今天都要死在這裏!”
此話一出,荊州軍似乎成為一個人一般,又似乎被一起電擊了一下,整個陣型猛的動了一下。但馬上就變得更加密集起來,置死地而後生。現在大家都是一條繩的螞蚱,拚命就是贏取活下來的機會。
見手下恢複了鎮定,劉佑再次以一擺手,手下立刻喊道:“弓箭手,前方八十步,準備,自由散射!”
數百支羽箭淩空射出,又被大地牽引著墜落下去,擊打在奔馳在道路上的肉身與鎧甲上。
因為地勢的原因,匈奴人的陣型很緊湊,這也造成了第一波的箭矢殺傷取得了豐碩成果,近百人慘叫著墜落馬下,匈奴人的氣勢頓時為之一頓。
但僅僅來得及射出一輪箭矢,匈奴人就已經衝到了五十步內,劉佑眼中一寒,再次怒吼:“長槍列陣,全體死守!”
密密麻麻的鋒銳從盾牌後伸出,一頭抵在地上,一頭直刺半空。
而趁著這個間隙,前排的弓箭手已經後撤到圓陣之中,被保護起來。
五十步不到的距離,匈奴騎兵幾乎是轉瞬既至,隨著一聲雜亂的轟鳴聲傳來,衝在最前的匈奴騎士的戰馬已經狠狠的撞擊在了荊州軍最前邊的盾牌之上。
但同時,他們的身體上也有了幾處血洞。
鮮血狂湧,慘叫聲四起,最前邊幾十騎的衝擊,讓荊州軍密集的陣型沒有什麽鬆動,這也似乎激勵起了荊州軍的鬥誌,有幾個長槍手甚至主動將手中的長矛刺出,而不在抵在大地上。
但隨即而來的衝擊卻讓他們叫苦不迭,戰馬加速產生的巨大衝力,根本不是普通人力可以抵消的,沒有了大地為基,長槍在反作用力下脫手而出,甚至直接到插進自己的身體。
這樣的場景在圓陣的多處出現,此刻劉佑也隻能徒勞的喊叫著,命令手下兵馬不要慌亂。
其實,劉佑很明白,對付匈奴騎兵這樣凶悍的衝擊,單純的固守原地絕對不是一個好辦法,最好的辦法是帶領一支同樣強勢的騎兵,發起反衝鋒!
以矛對矛,就像當日幽州之戰中,他率領五百鉄戟陷陣鐵騎衝擊匈奴騎兵本陣一樣。
可是,經曆了這麽多生死坎坷的劉佑,卻早已經沒了當日那種為建功勳親身冒險殺敵的悍勇……
這些話他自然不能對手下說,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在重重兵馬保護下,發號著一道道命令。
幸好,這裏的地勢並不適合騎兵大規模的衝鋒,否則匈奴騎兵隻要四麵衝擊,並且不斷用弓箭sāo擾,那這樣這些荊州兵將很快陷入崩潰。
但劉佑還是低估了這些匈奴騎兵的素質,第一波衝鋒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損失了大約百來騎後,這些匈奴騎兵不退反進,這日頭下紅的耀眼的鮮血刺激了他們的神經,天生嗜血的馬上民族這一刻發起了更加凶猛的衝鋒。
劉佑甚至隻來得及命令手下穩固防守,敵人的騎兵就已經再一次如驚濤駭浪般撞擊在盾牌之上。
骨折的聲音在這一刻聽起來頗有整齊劃一的韻律感,尖銳的慘叫和刀槍撞擊的聲音,更刺激的人想要隨著這韻律狂舞。
是的,不瘋狂,就死亡,在這樣的戰場上還能保持的冷靜的少之又少。
一個荊州軍士兵眼看著對麵的匈奴騎士衝來,先是巨大的馬身,接著是那雙閃著凶狠目光的眼睛,然後是一把狠狠刺出的長矛。
這士兵曾經也是手執利刃,殺人如麻的存在,此刻卻是嘶吼一聲,將身體死死抵在盾牌之後,剛剛他已經憑借這個辦法抵抗住了敵人的衝擊,陣前那還汩汩湧著鮮血的匈奴騎士的屍體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隨即,他隻覺得眼前一黑,一道黑影似乎從頭頂掠過,那個該死的匈奴騎士竟然縱馬直接越過了他的頭頂,然後順手用手中的長矛刺穿了他脆弱的脖頸。
他連呻吟都來不及就倒在了血泊中,而死死插在地麵上的盾牌卻依舊矗立著。
那個殺入荊州軍陣中的匈奴騎兵,狂笑著想要繼續衝鋒,但馬上就被陣內的亂槍捅成了血葫蘆。
但這些荊州軍還來不及鬆一口氣,又有一個匈奴騎士從那個剛剛被衝開的缺口衝了進來。
而其他類似的情景也不斷在陣前湧現。
說起來,十餘丈寬的前鋒放線真的不斷長,但在匈奴人如此悍不畏死的衝擊下,荊州軍的放線卻很快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如果不是陣型密集到令人發指,想必現在早已經被衝擊的支離破碎了。
指揮匈奴騎兵的顯然也是一位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將領,眼看荊州軍的圓陣有了缺口,一方麵組織人馬繼續衝擊缺口不斷擴大戰果,另一邊卻親自帶領人馬在外圍不斷射出冷箭,讓四周的荊州軍士兵無暇去彌補那個缺口。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何況是這戰陣前的的缺口,缺口很快就從一人寬變成了數人寬,接著,缺口兩邊的荊州軍士兵被分割出了圓陣的主體。
這些落了單的步兵,完全成了羔羊,慘叫著抵抗著,卻抵不住死亡的到來。
其餘尚在主陣中的荊州軍士兵卻無人敢出來營救,這個時候脫離陣型,就等於是送死,他們隻能眼看著自己的袍澤血染這道路。
黃土的官路很寬變得血紅起來,隨著烈日的灼烤,血紅又慢慢變成褐色,油淺及深,一層層似彩墨被潑灑在了地上,但點綴其間的卻不是悅目的山水,而是刺眼的殘肢斷臂與頭顱。
“頂住,成國的人馬就快來了,這些胡狗猖狂不了多久!”劉佑大聲嘶吼著,這樣的吼叫讓他的嗓子變得越來越幹,望著西邊似乎很久沒有移動過的烈日,他一陣頭暈目眩。
“難道我要死在這裏麽?”(未完待續。。。)
“匈奴人?這些胡狗要做什麽?”劉佑怒喝道,隻有這樣大聲的嘶吼才能宣泄出他心中的不滿。
仿佛為了回答他心中的疑問,此刻,遠遠傳來陣陣的嘶吼聲:“王大人被劉佑狗賊殺死了,殺死劉佑,為王大人報仇!”
“我們被陷害了,肯定是孫益之那狗賊做的好事!”劉佑暗罵一聲,此刻他已經知道自己陷入了圈套,但現在他也知道不是心慈手軟講道理的時機,就算王沈不死,那些匈奴人對自己這群人也沒什麽好印象,此刻兵馬衝來,就已經沒有了和平解決的可能。
而且劉佑心知,如果自己所猜測的沒錯,這隻是敵人圈套的一個環節,敵人很可能就在等著荊州軍與匈奴人馬拚個兩敗俱傷,但就算知道這個結果又怎樣?這就是一條赤~裸~裸的陽謀,現在如果派人去和匈奴人說這些,他們會聽麽?
劉佑也是殺伐果斷,喝道:“結方圓之陣,車隊成牆,盾牌在側,弓弩手在前,有靠近隊伍者殺無赦!”
命令被傳遞下去,這些荊州兵很快行動起來。
這次跟隨劉佑來蜀中結盟的荊州兵都是精銳,也是陶侃為了在氣勢上不輸給其他勢力。而且人馬之中的各級軍官也幾乎都是劉佑的親信,可以說是令行禁止。
而此刻,也算是天佑荊州軍,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一條三岔路口,麵積大約數百丈,而匈奴兵衝來的方向,也就是他們來時的道路,是一條寬約十來丈的黃土路,因此可以說在這裏結陣正適合迎接敵人的衝擊,敵人不可能一次性投入全部人馬衝擊。但他們卻可以利用兩邊的地勢,穩固防守前方。
圓陣結好,後方匈奴的騎兵已經衝殺過來。
看著那一柄柄雪亮的馬刀,還有明晃晃的長矛,荊州軍的鼻翼下發出了沉重的喘息。這些人馬本來就是陶侃手下精銳。經曆過平反杜弢、爭奪荊湘等戰役,後來又常年跟隨劉佑在荊湘兩地與當地土著、盜匪作戰,也算的上是百戰精兵,可以說這樣一支人馬在水戰、乃至陸戰上都不遜色於北地士兵。他們的缺陷也很明顯,沒有和真正有衝擊力的騎兵交戰的經曆。
一千多匈奴騎兵論起來並不算多,可是在這樣並不算寬闊的道路上,馬蹄掀起的塵土卻足矣遮天蔽日,而那隆隆的鐵蹄聲更是震人心魄。
騎兵衝鋒帶來的衝擊力。這氣勢往往從戰鬥一開始就已經如刺在心,否則騎兵憑什麽被稱作冷兵器時代的王者呢?
先從意誌上摧垮敵人,再重進敵人的陣中,如屠戮羔羊一般的殺死敵人,這本就是草原騎兵所擅長的。
荊州軍鼻翼下的喘息聲越來越濃,甚至有些人已經發出了下意識的呻!吟聲,他們也是鐵血的士兵,但卻怎麽也散發不出這種驚人的氣勢。
尤其是敵人背對著陽光衝來,刺眼的光芒更讓他們下意識的閉上了眼睛。幾乎有一種想要睜開眼睛就可以脫離這該死煉獄的期望。
陣中的劉佑發現了手下兵馬慢慢滋生的緊張和慌亂,立刻斷喝道:“都不要慌,這裏地勢狹窄,他們衝不上來的,成國的兵馬馬上就會來;如果現在不聽指揮。我們今天都要死在這裏!”
此話一出,荊州軍似乎成為一個人一般,又似乎被一起電擊了一下,整個陣型猛的動了一下。但馬上就變得更加密集起來,置死地而後生。現在大家都是一條繩的螞蚱,拚命就是贏取活下來的機會。
見手下恢複了鎮定,劉佑再次以一擺手,手下立刻喊道:“弓箭手,前方八十步,準備,自由散射!”
數百支羽箭淩空射出,又被大地牽引著墜落下去,擊打在奔馳在道路上的肉身與鎧甲上。
因為地勢的原因,匈奴人的陣型很緊湊,這也造成了第一波的箭矢殺傷取得了豐碩成果,近百人慘叫著墜落馬下,匈奴人的氣勢頓時為之一頓。
但僅僅來得及射出一輪箭矢,匈奴人就已經衝到了五十步內,劉佑眼中一寒,再次怒吼:“長槍列陣,全體死守!”
密密麻麻的鋒銳從盾牌後伸出,一頭抵在地上,一頭直刺半空。
而趁著這個間隙,前排的弓箭手已經後撤到圓陣之中,被保護起來。
五十步不到的距離,匈奴騎兵幾乎是轉瞬既至,隨著一聲雜亂的轟鳴聲傳來,衝在最前的匈奴騎士的戰馬已經狠狠的撞擊在了荊州軍最前邊的盾牌之上。
但同時,他們的身體上也有了幾處血洞。
鮮血狂湧,慘叫聲四起,最前邊幾十騎的衝擊,讓荊州軍密集的陣型沒有什麽鬆動,這也似乎激勵起了荊州軍的鬥誌,有幾個長槍手甚至主動將手中的長矛刺出,而不在抵在大地上。
但隨即而來的衝擊卻讓他們叫苦不迭,戰馬加速產生的巨大衝力,根本不是普通人力可以抵消的,沒有了大地為基,長槍在反作用力下脫手而出,甚至直接到插進自己的身體。
這樣的場景在圓陣的多處出現,此刻劉佑也隻能徒勞的喊叫著,命令手下兵馬不要慌亂。
其實,劉佑很明白,對付匈奴騎兵這樣凶悍的衝擊,單純的固守原地絕對不是一個好辦法,最好的辦法是帶領一支同樣強勢的騎兵,發起反衝鋒!
以矛對矛,就像當日幽州之戰中,他率領五百鉄戟陷陣鐵騎衝擊匈奴騎兵本陣一樣。
可是,經曆了這麽多生死坎坷的劉佑,卻早已經沒了當日那種為建功勳親身冒險殺敵的悍勇……
這些話他自然不能對手下說,他現在能做的就是在重重兵馬保護下,發號著一道道命令。
幸好,這裏的地勢並不適合騎兵大規模的衝鋒,否則匈奴騎兵隻要四麵衝擊,並且不斷用弓箭sāo擾,那這樣這些荊州兵將很快陷入崩潰。
但劉佑還是低估了這些匈奴騎兵的素質,第一波衝鋒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損失了大約百來騎後,這些匈奴騎兵不退反進,這日頭下紅的耀眼的鮮血刺激了他們的神經,天生嗜血的馬上民族這一刻發起了更加凶猛的衝鋒。
劉佑甚至隻來得及命令手下穩固防守,敵人的騎兵就已經再一次如驚濤駭浪般撞擊在盾牌之上。
骨折的聲音在這一刻聽起來頗有整齊劃一的韻律感,尖銳的慘叫和刀槍撞擊的聲音,更刺激的人想要隨著這韻律狂舞。
是的,不瘋狂,就死亡,在這樣的戰場上還能保持的冷靜的少之又少。
一個荊州軍士兵眼看著對麵的匈奴騎士衝來,先是巨大的馬身,接著是那雙閃著凶狠目光的眼睛,然後是一把狠狠刺出的長矛。
這士兵曾經也是手執利刃,殺人如麻的存在,此刻卻是嘶吼一聲,將身體死死抵在盾牌之後,剛剛他已經憑借這個辦法抵抗住了敵人的衝擊,陣前那還汩汩湧著鮮血的匈奴騎士的屍體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隨即,他隻覺得眼前一黑,一道黑影似乎從頭頂掠過,那個該死的匈奴騎士竟然縱馬直接越過了他的頭頂,然後順手用手中的長矛刺穿了他脆弱的脖頸。
他連呻吟都來不及就倒在了血泊中,而死死插在地麵上的盾牌卻依舊矗立著。
那個殺入荊州軍陣中的匈奴騎兵,狂笑著想要繼續衝鋒,但馬上就被陣內的亂槍捅成了血葫蘆。
但這些荊州軍還來不及鬆一口氣,又有一個匈奴騎士從那個剛剛被衝開的缺口衝了進來。
而其他類似的情景也不斷在陣前湧現。
說起來,十餘丈寬的前鋒放線真的不斷長,但在匈奴人如此悍不畏死的衝擊下,荊州軍的放線卻很快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如果不是陣型密集到令人發指,想必現在早已經被衝擊的支離破碎了。
指揮匈奴騎兵的顯然也是一位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將領,眼看荊州軍的圓陣有了缺口,一方麵組織人馬繼續衝擊缺口不斷擴大戰果,另一邊卻親自帶領人馬在外圍不斷射出冷箭,讓四周的荊州軍士兵無暇去彌補那個缺口。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何況是這戰陣前的的缺口,缺口很快就從一人寬變成了數人寬,接著,缺口兩邊的荊州軍士兵被分割出了圓陣的主體。
這些落了單的步兵,完全成了羔羊,慘叫著抵抗著,卻抵不住死亡的到來。
其餘尚在主陣中的荊州軍士兵卻無人敢出來營救,這個時候脫離陣型,就等於是送死,他們隻能眼看著自己的袍澤血染這道路。
黃土的官路很寬變得血紅起來,隨著烈日的灼烤,血紅又慢慢變成褐色,油淺及深,一層層似彩墨被潑灑在了地上,但點綴其間的卻不是悅目的山水,而是刺眼的殘肢斷臂與頭顱。
“頂住,成國的人馬就快來了,這些胡狗猖狂不了多久!”劉佑大聲嘶吼著,這樣的吼叫讓他的嗓子變得越來越幹,望著西邊似乎很久沒有移動過的烈日,他一陣頭暈目眩。
“難道我要死在這裏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