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喧接過看了看,認真的對李珍說道:“這兩樣東西珍兒要好好保存著,以後等綰姨回來的時候,你給她看,綰姨會很高興的。[]”
李珍點了點頭,靠在喧喧身邊沒說話,隻是將東西又小心的收起來了。
看著喧喧眉頭也不眨的喝了碗裏的苦藥,李珍拿起小桌上的糕點喂了過去,“喧姨吃口糕點吧,壓壓苦味也是好的。”
喧喧笑著就著李珍的手吃了糕點,摸了摸李珍的小腦袋,“喧姨給珍兒講故事吧,以後呀,說不定聽到這個故事珍兒也能想起喧姨來……。”
李珍靠著喧喧安靜的聽著,一個講的用心,一個聽的入迷,纓姐站在門口,靜靜的看著、聽著,不想打擾此刻的溫馨。以前她也常這樣跟綰綰和喧喧講故事,兩個小丫頭也是這樣靠著她,認真的聽她講從書裏看到或者客人那裏聽來的有趣的事情,這都多少年了,那樣無憂的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不可避免的,喧喧的情況越來越糟糕,李珍和纓姐下午基本就呆在那裏陪著喧喧了,誰也沒提病情的事情,每天隻是在一起說說話,看看話本,要不就是靜靜的靠在一起。
這天李珍跟纓姐分手後,照列往喧喧的居所走去,遠遠就見幾個婆子拿著喧喧的衣物、書籍什麽的,柳琴也扶著喧喧正打算往西邊走,李珍忙跑過去,對著幾個婆子問道;“這是怎麽了,你們要喧姨去哪裏,她現在身體不好,換個環境不適宜怎麽辦。”
喧喧對著李珍搖搖頭,“珍兒不要亂說話,喧姨這是去安靜的院子裏養病,你在這等會,等安置好了我讓柳琴過來接你。”
李珍紅著眼睛搖搖頭,沒想到這人都快不行了,還讓搬出去,不用想肯定是條件不好的地方,喧姨現在的身子本就是在托時間,換了環境,隻怕會更快…,不要不能搬,“你們等著,我去找王媽媽,我去找瀞婆母,你們把東西放回去,琴姐姐,你把喧姨扶回去,我沒回來之前不能搬走。”說完不等人回話,轉身就向青竹院跑去。
順著大門進去,李珍帶著哭聲的叫到:“王媽媽,你幫幫喧姨吧,讓她們不要讓喧姨搬走,不要讓喧姨搬走……。”
王媽媽抱起情緒不穩的李珍,輕輕的拍著李珍的後背,等李珍安靜下來才開口說道;“這是園裏的規矩,過氣又贖不了身的官賤籍都要搬到西院去的,不隻是喧喧這樣。”
李珍搖了搖頭,不死心的說道;“可是喧姨的身體,沒好的環境住著,沒人仔細的照顧,會經不住的…。”
王媽媽看著李珍歎了口氣,“好吧,我帶你去鴇母哪裏說說吧,看能換個好點的地方不,最好是能在竹院,我也能幫著照看下。”說著放下李珍,從鎖著的抽屜裏拿了一隻金鐲子出來。
剛出門,就見纓姐臉色焦急的跑過來,見了李珍和王媽媽,停下來噓了口氣,對著王媽媽抱歉的說道;“珍兒不懂事,還跑來媽媽這了,到是麻煩媽媽了,珍兒,過來,娘帶你去找瀞婆母。”
王媽媽沒什麽表情的說道;“我已經答應珍兒幫她跟鴇母說話了,這就一起去吧,別耽誤了時間,一會挪來挪去的對病人可不好。”
雖然纓姐不知道為什麽一向萬事不管的王媽媽肯幫這個忙,但是她能去幫著說情最起碼不用搬去西院了,幹脆的點了點頭,跟在了王媽媽身後。
“我們來幹什麽你想必也知道吧,這支玉簪讓喧喧換到竹院我隔壁吧,反正也是空著的,耽誤不了什麽。”王媽媽一進屋落坐就對著瀞姨開門見山的說道,並把纓姐剛剛摘下來的玉簪遞過去。
瀞姨沒接過遞過來的玉簪,靜靜的看了看王媽媽,又看了看頭發還散開的纓姐和眼睛有些紅腫的李珍,開口到;“不是我不想幫忙,喧喧的情況你們也是知道的,園裏的規矩這病死過人的屋子,最少也的空置三年才能再住人,免得沾了晦氣,這園裏除了西院,再找不出更好的地方安置了。”
纓姐聽了,不假思索的說道;“那讓喧喧悄悄搬出去跟我一起住吧,等人去了後再搬回西院讓官府的人來檢查。”
瀞姨聞言看了看纓姐:“規矩你是知道的,到時候不要讓我難做。”
纓姐聞言忙點頭保證,見王媽媽沒有要走的意思,想著也許兩人有話要說,便帶著李珍告辭離開了。
望著纓姐離開的背影,瀞姨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王媽媽說,“如果當年我沒做那件事,我倆現在也不會這樣吧,你定是還怨恨著我的,二十多年了,第一次來找我居然是拿錢找我辦事。”
王媽媽沒有說話,隻看著手裏的玉簪,一動不動,好像也陷入了回憶中。
瀞姨也不管王媽媽是不是在聽她講,接著說道;“怎麽,現在連你也認為我愛錢如命,隻要拿錢來,沒有辦不了的事。”
王媽媽聞言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對最是善於衡量利弊的你來說,怎麽可能冒著位置不保的危險,對區區一根玉簪動心,我知道你是在補償我,我今天要是不來,任纓纓再多的東西也不可能讓你破例,給人這麽大一根小辮子抓。”
瀞姨自嘲的笑了笑,“你不是看破世俗,對什麽都不上心了嘛,怎麽為了個小孩求到我這,我不同意能成嗎?與其讓喧喧住其他地方這麽明顯的把柄,還不如讓她住到外麵去,反正西院無人,也不會有人特意關注,我果真善於衡量利弊。”
王媽媽收起手裏的玉簪,“沒事來我屋裏喝茶吧,這麽多年了,是怨是恨我自己都不知道了,說不定以後我倆還要靠對方幫忙收屍,還惦記著過去折磨著自己幹嘛。”
瀞姨有些不可置信的看著王媽媽,激動的說道;“你可是說真的,你肯原諒我了,這麽多年了,你終於肯原諒我了,肯……。”
看著這座和久香園格格不入的小院,高高的院牆,低矮的房屋,四周雜草叢生,處處顯現著蕭條破敗,李珍不能想象,要是喧姨住在這樣的地方,還能挺多久。
見喧喧一人半躺在床上,房屋倒是打掃的還算幹淨,東西也歸放好了,纓姐放下李珍,“有什麽特別需要帶的嘛,等晚點我們偷偷從後門出去,郭剛那會留著門,你這段時間就住我那吧。”
喧喧有些不可置信,“鴇母那怎麽可能會同意,她莫不是魔怔了。”
纓姐笑著搖了搖頭,“是王媽媽帶著去的,還是瀞姨提醒我接你出去,雖不知道到底為什麽,但你能去我那,這就是最好的了。”
喧喧也很高興,本以為要一個人待在這蕭條的地方等死,現在臨死之前還能去外麵,跟纓姐、珍兒待在一起。以前覺得自己早就準備好迎接死亡的到來,最好能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死去,不給親近之人帶來麻煩。但是等現在真的快不行了,她才知道自己多麽渴望溫暖,她不想孤零零的一個人死去,她想纓姐、綰綰、珍兒陪著她,想她們記住自己。
李珍抹了抹臉,笑眯眯的跑到喧喧身邊,“以後喧姨就可以跟我們一起住了,耶,這真是太棒了,我們快點打包東西吧,我都等不及想回家了。”
喧喧摸了摸李珍的小臉,“到是沒什麽特別要帶的,衣物帶兩件就行,其它就留在這吧,我想既然鴇母能答應,定是能做好安排的。”
纓姐拿出兩套衣物,想了想,又放了幾本書進去,“嗯,我那到是不缺什麽,有需要的到時候再去買也行。”
還好隔壁的院子夠大,房屋也多兩間,纓姐把張樹和李諾趕去同刑天他們一起住,收拾了一下,換上新的被褥,準備自己帶著李珍住這裏,自己的房間就讓給喧喧住了,畢竟那裏東西齊全些,也方便一點。
“喧姨,喝藥了,喝完藥再午睡吧,今天這藥是我熬的,我還拿了剛買的冰糖,喝了藥吃這個最好了,甜甜的。”李珍說著還把嘴裏的冰糖露出來,讓李諾將藥碗放下。
“確實挺甜的,看我們珍兒這小臉花的,快讓你二哥帶你去洗洗吧,洗好了就回屋去午睡吧,下午喧姨再跟珍兒念書,我們還講昨兒的《曾三娘三救其子》。”
“謂一身備有三窮:用世頗殷,乃窮於遇;待人頗恕,乃窮於交;反身頗嚴,乃窮於行;……,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人的這一生時常會遭遇三種困頓,千古有之,孩子,要做好心理準備:擁有強烈的用世才華,卻遇不到好的機遇;以一顆誠摯寬厚的心待人,卻沒有交到值得交的好朋友;對自己嚴格要求、時常反省,卻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纓姐一邊讀著內容,一邊跟幾個孩子做著解釋,希望在最後的這段時光裏,能幫纓姐一點是一點。
八個孩子或坐在桌邊,或倚在榻上,都專心的聽著喧姨的故事,或有所了悟或若有所思或還處於一片迷茫,但都沒有不耐煩和打岔,都想知道三娘最後是怎樣教育好她失散多年不學無術的孩子的。
李珍點了點頭,靠在喧喧身邊沒說話,隻是將東西又小心的收起來了。
看著喧喧眉頭也不眨的喝了碗裏的苦藥,李珍拿起小桌上的糕點喂了過去,“喧姨吃口糕點吧,壓壓苦味也是好的。”
喧喧笑著就著李珍的手吃了糕點,摸了摸李珍的小腦袋,“喧姨給珍兒講故事吧,以後呀,說不定聽到這個故事珍兒也能想起喧姨來……。”
李珍靠著喧喧安靜的聽著,一個講的用心,一個聽的入迷,纓姐站在門口,靜靜的看著、聽著,不想打擾此刻的溫馨。以前她也常這樣跟綰綰和喧喧講故事,兩個小丫頭也是這樣靠著她,認真的聽她講從書裏看到或者客人那裏聽來的有趣的事情,這都多少年了,那樣無憂的時光再也回不去了。
不可避免的,喧喧的情況越來越糟糕,李珍和纓姐下午基本就呆在那裏陪著喧喧了,誰也沒提病情的事情,每天隻是在一起說說話,看看話本,要不就是靜靜的靠在一起。
這天李珍跟纓姐分手後,照列往喧喧的居所走去,遠遠就見幾個婆子拿著喧喧的衣物、書籍什麽的,柳琴也扶著喧喧正打算往西邊走,李珍忙跑過去,對著幾個婆子問道;“這是怎麽了,你們要喧姨去哪裏,她現在身體不好,換個環境不適宜怎麽辦。”
喧喧對著李珍搖搖頭,“珍兒不要亂說話,喧姨這是去安靜的院子裏養病,你在這等會,等安置好了我讓柳琴過來接你。”
李珍紅著眼睛搖搖頭,沒想到這人都快不行了,還讓搬出去,不用想肯定是條件不好的地方,喧姨現在的身子本就是在托時間,換了環境,隻怕會更快…,不要不能搬,“你們等著,我去找王媽媽,我去找瀞婆母,你們把東西放回去,琴姐姐,你把喧姨扶回去,我沒回來之前不能搬走。”說完不等人回話,轉身就向青竹院跑去。
順著大門進去,李珍帶著哭聲的叫到:“王媽媽,你幫幫喧姨吧,讓她們不要讓喧姨搬走,不要讓喧姨搬走……。”
王媽媽抱起情緒不穩的李珍,輕輕的拍著李珍的後背,等李珍安靜下來才開口說道;“這是園裏的規矩,過氣又贖不了身的官賤籍都要搬到西院去的,不隻是喧喧這樣。”
李珍搖了搖頭,不死心的說道;“可是喧姨的身體,沒好的環境住著,沒人仔細的照顧,會經不住的…。”
王媽媽看著李珍歎了口氣,“好吧,我帶你去鴇母哪裏說說吧,看能換個好點的地方不,最好是能在竹院,我也能幫著照看下。”說著放下李珍,從鎖著的抽屜裏拿了一隻金鐲子出來。
剛出門,就見纓姐臉色焦急的跑過來,見了李珍和王媽媽,停下來噓了口氣,對著王媽媽抱歉的說道;“珍兒不懂事,還跑來媽媽這了,到是麻煩媽媽了,珍兒,過來,娘帶你去找瀞婆母。”
王媽媽沒什麽表情的說道;“我已經答應珍兒幫她跟鴇母說話了,這就一起去吧,別耽誤了時間,一會挪來挪去的對病人可不好。”
雖然纓姐不知道為什麽一向萬事不管的王媽媽肯幫這個忙,但是她能去幫著說情最起碼不用搬去西院了,幹脆的點了點頭,跟在了王媽媽身後。
“我們來幹什麽你想必也知道吧,這支玉簪讓喧喧換到竹院我隔壁吧,反正也是空著的,耽誤不了什麽。”王媽媽一進屋落坐就對著瀞姨開門見山的說道,並把纓姐剛剛摘下來的玉簪遞過去。
瀞姨沒接過遞過來的玉簪,靜靜的看了看王媽媽,又看了看頭發還散開的纓姐和眼睛有些紅腫的李珍,開口到;“不是我不想幫忙,喧喧的情況你們也是知道的,園裏的規矩這病死過人的屋子,最少也的空置三年才能再住人,免得沾了晦氣,這園裏除了西院,再找不出更好的地方安置了。”
纓姐聽了,不假思索的說道;“那讓喧喧悄悄搬出去跟我一起住吧,等人去了後再搬回西院讓官府的人來檢查。”
瀞姨聞言看了看纓姐:“規矩你是知道的,到時候不要讓我難做。”
纓姐聞言忙點頭保證,見王媽媽沒有要走的意思,想著也許兩人有話要說,便帶著李珍告辭離開了。
望著纓姐離開的背影,瀞姨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王媽媽說,“如果當年我沒做那件事,我倆現在也不會這樣吧,你定是還怨恨著我的,二十多年了,第一次來找我居然是拿錢找我辦事。”
王媽媽沒有說話,隻看著手裏的玉簪,一動不動,好像也陷入了回憶中。
瀞姨也不管王媽媽是不是在聽她講,接著說道;“怎麽,現在連你也認為我愛錢如命,隻要拿錢來,沒有辦不了的事。”
王媽媽聞言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對最是善於衡量利弊的你來說,怎麽可能冒著位置不保的危險,對區區一根玉簪動心,我知道你是在補償我,我今天要是不來,任纓纓再多的東西也不可能讓你破例,給人這麽大一根小辮子抓。”
瀞姨自嘲的笑了笑,“你不是看破世俗,對什麽都不上心了嘛,怎麽為了個小孩求到我這,我不同意能成嗎?與其讓喧喧住其他地方這麽明顯的把柄,還不如讓她住到外麵去,反正西院無人,也不會有人特意關注,我果真善於衡量利弊。”
王媽媽收起手裏的玉簪,“沒事來我屋裏喝茶吧,這麽多年了,是怨是恨我自己都不知道了,說不定以後我倆還要靠對方幫忙收屍,還惦記著過去折磨著自己幹嘛。”
瀞姨有些不可置信的看著王媽媽,激動的說道;“你可是說真的,你肯原諒我了,這麽多年了,你終於肯原諒我了,肯……。”
看著這座和久香園格格不入的小院,高高的院牆,低矮的房屋,四周雜草叢生,處處顯現著蕭條破敗,李珍不能想象,要是喧姨住在這樣的地方,還能挺多久。
見喧喧一人半躺在床上,房屋倒是打掃的還算幹淨,東西也歸放好了,纓姐放下李珍,“有什麽特別需要帶的嘛,等晚點我們偷偷從後門出去,郭剛那會留著門,你這段時間就住我那吧。”
喧喧有些不可置信,“鴇母那怎麽可能會同意,她莫不是魔怔了。”
纓姐笑著搖了搖頭,“是王媽媽帶著去的,還是瀞姨提醒我接你出去,雖不知道到底為什麽,但你能去我那,這就是最好的了。”
喧喧也很高興,本以為要一個人待在這蕭條的地方等死,現在臨死之前還能去外麵,跟纓姐、珍兒待在一起。以前覺得自己早就準備好迎接死亡的到來,最好能一個人安安靜靜的死去,不給親近之人帶來麻煩。但是等現在真的快不行了,她才知道自己多麽渴望溫暖,她不想孤零零的一個人死去,她想纓姐、綰綰、珍兒陪著她,想她們記住自己。
李珍抹了抹臉,笑眯眯的跑到喧喧身邊,“以後喧姨就可以跟我們一起住了,耶,這真是太棒了,我們快點打包東西吧,我都等不及想回家了。”
喧喧摸了摸李珍的小臉,“到是沒什麽特別要帶的,衣物帶兩件就行,其它就留在這吧,我想既然鴇母能答應,定是能做好安排的。”
纓姐拿出兩套衣物,想了想,又放了幾本書進去,“嗯,我那到是不缺什麽,有需要的到時候再去買也行。”
還好隔壁的院子夠大,房屋也多兩間,纓姐把張樹和李諾趕去同刑天他們一起住,收拾了一下,換上新的被褥,準備自己帶著李珍住這裏,自己的房間就讓給喧喧住了,畢竟那裏東西齊全些,也方便一點。
“喧姨,喝藥了,喝完藥再午睡吧,今天這藥是我熬的,我還拿了剛買的冰糖,喝了藥吃這個最好了,甜甜的。”李珍說著還把嘴裏的冰糖露出來,讓李諾將藥碗放下。
“確實挺甜的,看我們珍兒這小臉花的,快讓你二哥帶你去洗洗吧,洗好了就回屋去午睡吧,下午喧姨再跟珍兒念書,我們還講昨兒的《曾三娘三救其子》。”
“謂一身備有三窮:用世頗殷,乃窮於遇;待人頗恕,乃窮於交;反身頗嚴,乃窮於行;……,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人的這一生時常會遭遇三種困頓,千古有之,孩子,要做好心理準備:擁有強烈的用世才華,卻遇不到好的機遇;以一顆誠摯寬厚的心待人,卻沒有交到值得交的好朋友;對自己嚴格要求、時常反省,卻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活;……。”纓姐一邊讀著內容,一邊跟幾個孩子做著解釋,希望在最後的這段時光裏,能幫纓姐一點是一點。
八個孩子或坐在桌邊,或倚在榻上,都專心的聽著喧姨的故事,或有所了悟或若有所思或還處於一片迷茫,但都沒有不耐煩和打岔,都想知道三娘最後是怎樣教育好她失散多年不學無術的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