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利字當頭
弘德殿內,方從哲早已離去,可王安卻留了下來。君臣二人一邊閑談,一邊等著禦馬監掌印太監劉朝的到來。
功夫不大,劉朝便趕了過來。
“陛下,”劉朝躬身施禮,“不知召老奴來,有何吩咐?”
朱由校微微頷首,示意王安向劉朝解釋。
“是這樣的,”王安微微側身,向劉朝解釋道:“陛下剛才已經和方大人議定,要將海河河工分包出去,由民間組成商行,進行承建。”接著,又將商行設立的細節向劉朝一一講明。
劉朝的眼睛不由的一亮,試探道:“……陛下的意思是?讓宮內也入一份子?”
作為內廷的軍事和會計機構,禦馬監權責重大,幾乎可以與司禮監分庭抗禮。可遺憾的是,自朱由校登基以來,便大幅度削減宮中用度,禦馬監的權利也隨之大幅度縮水。
如今,見皇帝有意增加內廷收入,劉朝怎不喜出望外……
見劉朝意動,朱由校卻淡淡一笑,“……信王和三位皇妹也一天天長大了,朕也要為他們做些考慮了。”
每想到這個,朱由校便是一陣苦笑,沒想到自己前世是個孤兒,今世卻要為弟妹操心。[.超多好看小說]不過,朕卻如食甘飴。
“陛下愛護手足,真乃仁慈之君。”劉朝和王安連忙送上馬屁。
“朕隻是做應做之事而已,”朱由校卻不領情,斷了頓,又道:“……外朝的錢,不好要,朕也不想和他們磨嘴皮子,就想著在宮裏幫著他們籌備些。”說著,麵露不忍之色,“也免得他們日後受窮。”
“陛下仁慈。”王安和劉朝卻屢教不改,再次奉承。不過,這兩位宮內拔尖的人物,卻對皇帝的抱怨心有戚戚。
劉朝稍一思付,便主動問道:“陛下,既是為信王和三位公主籌集銀兩,老奴自當盡力。卻不知,陛下是何章程?”
朱由校微微一笑,“這次河工分包,朕把它分為三級。劉大伴不如端詳一下,看看承包那一級最好。”
“原來,陛下是想考校奴才。”劉朝笑了,卻張口而來,“縣一級需要控製大量民夫,勞心勞力不說,風險還最大,可利潤卻最為薄弱,不可取;府一級需要和方方麵麵的人打交道,極為招眼不過,也不可取;唯有省一級,隻需在工部接手一個項目,然後分包下去,既省力,也無需墊付資金。(.)”說著,劉朝微微一躬,“奴才以為,省一級最好,也最適合。”
朱由校聽得暗暗點頭,卻又問道:“那麽,你準備怎樣去操作呢?”
“如果陛下不想讓外朝知道的話,”劉朝偷偷看了看皇上臉色,卻沒有發現端倪,隻好接著說道:“……奴才想看看內閣和工部出台的具體措施再說。”
“滑頭。”朱由校暗自評價道,口中卻道:“……大伴還是先說說大概吧。”
“是,”劉朝無奈,隻好將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奴才以為,信王和三位公主不必擠在一起,以防外臣攻訐。”
“陛下雖有限製,三家子爵以上者,才能發起商行。可是,”劉朝微微一笑,“這大明夠得上這個標準的家族卻不少。到時候,必定會有一番爭執。”
“你的意思是……”朱由校似乎有點明白了。
“那些新成立的商行,並不是都能打通關節的……”劉朝剛要細講,卻被朱由校給打斷了。
“這次修繕海河,事關重大,朕不能容忍半點閃失,”朱由校盯著劉朝,一字一句的問道:“你可明白?”
“奴才該死。”劉朝心中大駭,連忙跪地請罪。
可朱由校卻微微一笑,起身離去。獨剩下劉朝跪在地上,不知所措。
“哎,”王安苦笑一聲,卻不得不站了出來,給皇帝擦屁股,“劉公公,還是起來吧。陛下已經走遠了……”
劉朝這才恍然醒悟,忙拉住眼前的這棵救命稻草,“王公公,陛下到底是何意思?”
“什麽意思?”王安樂了,“劉公公,你怎麽糊塗了?陛下已經不是說明白了嘛。”
“可是,”劉朝急了,剛要和王安爭辯,卻突然間靈機一動,驚訝道:“陛下的意思是……”
王安點點頭,拍了拍劉朝的肩膀,笑道:“劉公公一定要記得,挑一些實力強的商行,千萬不要誤了陛下的大事。”
劉朝鄭重的一抱拳,“王公公放心,哪怕是這次掙不到錢,劉某也不敢誤了陛下大事。”
“這就對了嘛,”王安滿意的笑了笑,“陛下已經下旨,讓各省申報項目,咱家以為,這些項目也會采取招募製。劉公公掙錢的機會,多著呢。”
“多謝王公公指點。”劉朝連忙向王安致謝。
“對了,”王安突然想起一事,指點道:“陛下已經擬好旨意,等娘娘臨盆之時,便冊封張國丈為太康伯。”
“太好了,”劉朝會意,連忙喜道:“若是那家商行找不到三家發起人,正好請太康伯出麵……”
王安淡淡一笑,“那就有煩劉公公操心了。”
被王安強行塞過來一個張國紀,劉朝隻覺得一陣惡心,卻不敢得罪皇後娘娘。無奈之下,劉朝隻好四處奔波,幫著信王等五位貴人找掛靠的商行。
可仔細一打聽,劉朝便傻了眼。工部是把工程分了十餘份,可也架不住僧多粥少啊。
勳貴那邊的英國公、成國公等等,外朝的方從哲、沈飀等等,就連宮內,也有王安等人,或大張旗鼓,或隱居身後,都是想在海河河工中搶塊肥肉。
無奈之下,劉朝隻好串家走戶,連續和眾人進行磋商。在許下眾多承諾後,才最終達成協議。可是,原計劃的五家商行,卻削減成兩家,三位公主一家,信王則和太康伯一家。卻總算在海河河工中,獵取一份利益。
可是,當劉朝向皇帝匯報自己的辛苦時,卻看到皇帝一臉戲謔的看著自己,“……難道,你就沒有想著給自己留一份?”
劉朝一陣無語,卻追悔莫及。最後,還是皇帝仁慈為懷,在信王和太康伯的份額裏,給他留了一份,才安慰了他受傷的心靈……
弘德殿內,方從哲早已離去,可王安卻留了下來。君臣二人一邊閑談,一邊等著禦馬監掌印太監劉朝的到來。
功夫不大,劉朝便趕了過來。
“陛下,”劉朝躬身施禮,“不知召老奴來,有何吩咐?”
朱由校微微頷首,示意王安向劉朝解釋。
“是這樣的,”王安微微側身,向劉朝解釋道:“陛下剛才已經和方大人議定,要將海河河工分包出去,由民間組成商行,進行承建。”接著,又將商行設立的細節向劉朝一一講明。
劉朝的眼睛不由的一亮,試探道:“……陛下的意思是?讓宮內也入一份子?”
作為內廷的軍事和會計機構,禦馬監權責重大,幾乎可以與司禮監分庭抗禮。可遺憾的是,自朱由校登基以來,便大幅度削減宮中用度,禦馬監的權利也隨之大幅度縮水。
如今,見皇帝有意增加內廷收入,劉朝怎不喜出望外……
見劉朝意動,朱由校卻淡淡一笑,“……信王和三位皇妹也一天天長大了,朕也要為他們做些考慮了。”
每想到這個,朱由校便是一陣苦笑,沒想到自己前世是個孤兒,今世卻要為弟妹操心。[.超多好看小說]不過,朕卻如食甘飴。
“陛下愛護手足,真乃仁慈之君。”劉朝和王安連忙送上馬屁。
“朕隻是做應做之事而已,”朱由校卻不領情,斷了頓,又道:“……外朝的錢,不好要,朕也不想和他們磨嘴皮子,就想著在宮裏幫著他們籌備些。”說著,麵露不忍之色,“也免得他們日後受窮。”
“陛下仁慈。”王安和劉朝卻屢教不改,再次奉承。不過,這兩位宮內拔尖的人物,卻對皇帝的抱怨心有戚戚。
劉朝稍一思付,便主動問道:“陛下,既是為信王和三位公主籌集銀兩,老奴自當盡力。卻不知,陛下是何章程?”
朱由校微微一笑,“這次河工分包,朕把它分為三級。劉大伴不如端詳一下,看看承包那一級最好。”
“原來,陛下是想考校奴才。”劉朝笑了,卻張口而來,“縣一級需要控製大量民夫,勞心勞力不說,風險還最大,可利潤卻最為薄弱,不可取;府一級需要和方方麵麵的人打交道,極為招眼不過,也不可取;唯有省一級,隻需在工部接手一個項目,然後分包下去,既省力,也無需墊付資金。(.)”說著,劉朝微微一躬,“奴才以為,省一級最好,也最適合。”
朱由校聽得暗暗點頭,卻又問道:“那麽,你準備怎樣去操作呢?”
“如果陛下不想讓外朝知道的話,”劉朝偷偷看了看皇上臉色,卻沒有發現端倪,隻好接著說道:“……奴才想看看內閣和工部出台的具體措施再說。”
“滑頭。”朱由校暗自評價道,口中卻道:“……大伴還是先說說大概吧。”
“是,”劉朝無奈,隻好將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奴才以為,信王和三位公主不必擠在一起,以防外臣攻訐。”
“陛下雖有限製,三家子爵以上者,才能發起商行。可是,”劉朝微微一笑,“這大明夠得上這個標準的家族卻不少。到時候,必定會有一番爭執。”
“你的意思是……”朱由校似乎有點明白了。
“那些新成立的商行,並不是都能打通關節的……”劉朝剛要細講,卻被朱由校給打斷了。
“這次修繕海河,事關重大,朕不能容忍半點閃失,”朱由校盯著劉朝,一字一句的問道:“你可明白?”
“奴才該死。”劉朝心中大駭,連忙跪地請罪。
可朱由校卻微微一笑,起身離去。獨剩下劉朝跪在地上,不知所措。
“哎,”王安苦笑一聲,卻不得不站了出來,給皇帝擦屁股,“劉公公,還是起來吧。陛下已經走遠了……”
劉朝這才恍然醒悟,忙拉住眼前的這棵救命稻草,“王公公,陛下到底是何意思?”
“什麽意思?”王安樂了,“劉公公,你怎麽糊塗了?陛下已經不是說明白了嘛。”
“可是,”劉朝急了,剛要和王安爭辯,卻突然間靈機一動,驚訝道:“陛下的意思是……”
王安點點頭,拍了拍劉朝的肩膀,笑道:“劉公公一定要記得,挑一些實力強的商行,千萬不要誤了陛下的大事。”
劉朝鄭重的一抱拳,“王公公放心,哪怕是這次掙不到錢,劉某也不敢誤了陛下大事。”
“這就對了嘛,”王安滿意的笑了笑,“陛下已經下旨,讓各省申報項目,咱家以為,這些項目也會采取招募製。劉公公掙錢的機會,多著呢。”
“多謝王公公指點。”劉朝連忙向王安致謝。
“對了,”王安突然想起一事,指點道:“陛下已經擬好旨意,等娘娘臨盆之時,便冊封張國丈為太康伯。”
“太好了,”劉朝會意,連忙喜道:“若是那家商行找不到三家發起人,正好請太康伯出麵……”
王安淡淡一笑,“那就有煩劉公公操心了。”
被王安強行塞過來一個張國紀,劉朝隻覺得一陣惡心,卻不敢得罪皇後娘娘。無奈之下,劉朝隻好四處奔波,幫著信王等五位貴人找掛靠的商行。
可仔細一打聽,劉朝便傻了眼。工部是把工程分了十餘份,可也架不住僧多粥少啊。
勳貴那邊的英國公、成國公等等,外朝的方從哲、沈飀等等,就連宮內,也有王安等人,或大張旗鼓,或隱居身後,都是想在海河河工中搶塊肥肉。
無奈之下,劉朝隻好串家走戶,連續和眾人進行磋商。在許下眾多承諾後,才最終達成協議。可是,原計劃的五家商行,卻削減成兩家,三位公主一家,信王則和太康伯一家。卻總算在海河河工中,獵取一份利益。
可是,當劉朝向皇帝匯報自己的辛苦時,卻看到皇帝一臉戲謔的看著自己,“……難道,你就沒有想著給自己留一份?”
劉朝一陣無語,卻追悔莫及。最後,還是皇帝仁慈為懷,在信王和太康伯的份額裏,給他留了一份,才安慰了他受傷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