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太子
又拖延了幾日,到了三月初一,內閣終於行文天下。[.超多好看小說]諭令天下士子,學習《為什麽交稅》一文。並嚴令各省官吏,務必將此文曉諭天下臣民,如有延誤推諉者,務必嚴懲。
此後,京中各大報房紛紛設立專欄,請知名學者粉墨登場。講述納稅對朝廷的重要性,以及對臣民自身的好處。
一時間,納稅成了大明最流行的話語。納稅光榮,成了大明百姓家喻戶曉的口號。而同日頒布的,成立護航艦隊,為大明納稅船隻護航的消息,更是給‘納稅光榮’添加了一個強有力的注釋。
然而,就在外界熙熙攘攘、熱議紛紛的時候,這場風暴的中心――紫禁城內,卻異常的平靜。
朱由校自己扯了一把椅子,找了個角落躲在那裏,看著麵前宮人的手忙腳亂,靜靜地等待。這裏是坤寧宮西跨院,時間是三月初三。而在西跨院的正房裏,皇後張嫣正在緊張的分娩……
前一段日子,在禦醫、以及接生婆婆強烈的要求下,皇後張嫣終於搬離了弘德殿,住到了自己本該住的地方。可眾人卻萬萬沒想到,皇帝卻也跟著住了過來。
眾人一陣無語,隻好求到王安麵前。讓這位宮裏的老祖宗出麵,勸阻皇帝,請皇帝不要到坤寧宮添亂。可皇帝是不往這裏住了,卻每日按時前來拜訪。
這讓那些禦醫、穩婆擔心受怕的同時,卻不得不暗歎皇後受寵之深……
朱由校輕輕地歎了口氣,想起來活動活動發麻的身子,卻又恐嚇壞了那些宮人,惹出麻煩。(.好看的小說)無奈之下,朱由校隻得換了換坐姿,繼續焦急的等待。隨侍一旁的王安見了,忙出言勸道:“……娘娘福澤深厚,必能產下龍子。”
朱由校聞言,苦笑一聲,卻沒有心情回答。
正在這時,從產房中傳出了一聲尖叫,令人心顫。朱由校再也按捺不住,跳起來就想往產房裏闖,唬的王安連忙一把攔住。
一個擔心孩子老婆,要闖;一個遵循禮製,不依,兩人便爭執起來。正爭執間,卻又聽見產房內傳來一聲高呼,“生了,生了,皇後產下龍子了……”
產房外,眾人一愣,卻紛紛向皇帝叩首,“奴才(奴婢)恭賀陛下,大明後繼有人……”
朱由校也反應過來,忙鬆開王安的手,笑道:“同喜,同喜。”又吩咐王安,“賞!”
王安領命,忙掏出大把的銀錁子灑了下去……朱由校卻拉過一個宮女,吩咐她進產房看看,皇後狀況如何。
……皇後產下嫡子,母子平安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內閣,在此等候的閣臣們也紛紛鬆了口氣。
任何一個社會團體,繼承人問題都是重中之重。而封建社會裏,這一問題更是至關重要。在中國曆史上,因皇位繼承出現問題,造成朝局動亂、國祚危覆的並不罕見。就連本朝,赫赫有名的大禮儀事件也是因武宗皇帝無嗣造成的。
而前些時,宮中隱約傳出風聲,有貴人產下皇子,但皇子生母不受皇帝重視,皇子也未昭告天下。為此,方從哲等閣臣都暗自緊張,生怕國本之爭再度上演。
但萬幸的是,皇後一舉得男,皇位繼承問題迎刃而解。
方從哲站起身來,對著諸位同僚環拱一周,“……天子有後,我輩大臣自當前去祝賀。我等不如寫好賀表,一起前去。”
眾人連忙稱善,方從哲便從左邊袖子裏取出一份賀表,交予眾人聯名。而又趁眾人不注意,從右邊袖子裏掏出了一份賀表,細細的撕了。這才和眾人一起,入宮麵聖。
坤寧宮內,快手快腳的宮人早已將皇後和皇子收拾停當,另行找了一個房間安置下來。此時,朱由校正一臉喜悅的,守在張嫣的床邊。而張嫣,產後勞乏,早已昏昏睡去。在張嫣的身邊,正躺著剛剛出生的嬰兒。
朱由校低頭看著兒子,用手指輕輕地在額頭上點了一下,卻引起一陣啼哭。無奈之下,朱由校忙笨手笨腳的去哄兒子,卻不料兒子越哭越大聲。急的朱由校滿頭大汗,卻無計可施。忙亂間,朱由校突然發現皇後已經醒來,正一臉笑意的看著自己。
“喏,這個孩子不聽話,把你給鬧醒了。”朱由校一臉尷尬的看著妻子。
張嫣一陣輕笑,嗔道:“……怕是皇帝故意逗的吧。”
“這個……”朱由校一陣尷尬,剛想找個話題,緩解尷尬,卻聽到宮人來報。
“啟奏陛下,內閣方大人、沈大人、解大人、孫大人、徐大人聯袂求見……”
朱由校一喜,忙借機脫身,“想必是聽到宮內消息,這些人才一起來的。我去見他們一見,稍後再來陪你說話……”也不等張嫣反應,便一溜煙的跑了。
“恭喜陛下喜得皇子,大明江山後繼有人。”一見到朱由校,方從哲等人便齊聲道賀。把皇後產下嫡子這事捧得老高,讓朱由校心中一陣嘀咕,至於嗎?也就是生個孩子。大不了,我多努點力,一年生一個,哦,不,一年生倆……
也難怪方從哲等人興奮。前些年,因為國本之爭,朝廷大臣們把福王朱常洵批得狗屁不是,硬生生的攪了人家的皇位。可偏偏泰昌帝又不爭氣,隻留下兩個兒子便撒手西去。也就是說,在朱由校沒有皇子前,福王朱常洵便是名正言順的第二繼承人,僅僅排在信王朱由檢之後,這怎不讓大臣們擔心。而曆史上,也正是因為朱由校、朱由檢兄弟絕嗣,皇位又傳到了朱常洵兒子的手中。
不過,現在好了。皇帝已經產下龍子,還是先後生了兩個,朱常洵的排名順序又向後推了兩位。遠離了福王即位的危險,大臣們怎不開心。
朱由校卻不明白大臣們的想法,他由著自己的本意,徐徐說道:“前些日子,趙選侍也曾生下皇子。如今,朕已經有兩個兒子了。”
大臣們忙裝出一番初次聽說的樣子,再次向皇帝道賀。
如此鬧了一陣,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孫如遊才奏道:“陛下既然喜得兩子,亦當昭告天下,令臣民共慶。”
朱由校微微一笑,“愛卿所言有理,便依了愛卿之見。”稍頓一下,又道:“二皇子是嫡子,為中宮所出,朕有意立為太子,如何?”
方從哲等人對視一眼,卻一起上前奏道:“陛下聖斷,臣等自當奉旨。”
“好,好,”朱由校大喜,忙又說道:“孫愛卿執掌禮部,一切禮儀均由愛卿主持,不可有誤。”
“臣遵旨。”孫如遊連忙應允下來。可又一想,孫如遊又覺得不對,忙奏道:“還請陛下示下皇子名諱,也好昭告天下,令臣民避諱。”
朱由校一愣,連忙應道:“大皇子是正月十五出生的,朕給他起名為朱慈燃;二皇子是三月初三,名字叫朱慈煜……”
“朱慈燃,朱慈煜,”孫如遊心中默念兩遍,“燃為點燃,有引火之意;煜為照耀,有普照天下之意。而兩位皇子一嫡一庶,庶子為兄長,取名為燃,既有謙讓之意,又有引導兄弟之意。而嫡子為太子,日後要承繼大統,正是要普照天下……”
“這兩個名字取得好。”孫如遊暗讚一聲,忙領了旨意。
朱由校卻覺得意猶未盡,又道:“朱慈燃為朕長子,朕甚愛他。但祖宗有法度,朕不能因偏愛而誤了國家大事。”說著,便轉向孫如遊,“禮部當立下規矩,除太子外,皇子初封為十五歲。屆時,禮部可寫下奏章,向朕請封。”
孫如遊一愣,卻知道為了尊崇太子地位,也隻好如此。忙記錄下來,準備寫入聖旨,明發天下。
又拖延了幾日,到了三月初一,內閣終於行文天下。[.超多好看小說]諭令天下士子,學習《為什麽交稅》一文。並嚴令各省官吏,務必將此文曉諭天下臣民,如有延誤推諉者,務必嚴懲。
此後,京中各大報房紛紛設立專欄,請知名學者粉墨登場。講述納稅對朝廷的重要性,以及對臣民自身的好處。
一時間,納稅成了大明最流行的話語。納稅光榮,成了大明百姓家喻戶曉的口號。而同日頒布的,成立護航艦隊,為大明納稅船隻護航的消息,更是給‘納稅光榮’添加了一個強有力的注釋。
然而,就在外界熙熙攘攘、熱議紛紛的時候,這場風暴的中心――紫禁城內,卻異常的平靜。
朱由校自己扯了一把椅子,找了個角落躲在那裏,看著麵前宮人的手忙腳亂,靜靜地等待。這裏是坤寧宮西跨院,時間是三月初三。而在西跨院的正房裏,皇後張嫣正在緊張的分娩……
前一段日子,在禦醫、以及接生婆婆強烈的要求下,皇後張嫣終於搬離了弘德殿,住到了自己本該住的地方。可眾人卻萬萬沒想到,皇帝卻也跟著住了過來。
眾人一陣無語,隻好求到王安麵前。讓這位宮裏的老祖宗出麵,勸阻皇帝,請皇帝不要到坤寧宮添亂。可皇帝是不往這裏住了,卻每日按時前來拜訪。
這讓那些禦醫、穩婆擔心受怕的同時,卻不得不暗歎皇後受寵之深……
朱由校輕輕地歎了口氣,想起來活動活動發麻的身子,卻又恐嚇壞了那些宮人,惹出麻煩。(.好看的小說)無奈之下,朱由校隻得換了換坐姿,繼續焦急的等待。隨侍一旁的王安見了,忙出言勸道:“……娘娘福澤深厚,必能產下龍子。”
朱由校聞言,苦笑一聲,卻沒有心情回答。
正在這時,從產房中傳出了一聲尖叫,令人心顫。朱由校再也按捺不住,跳起來就想往產房裏闖,唬的王安連忙一把攔住。
一個擔心孩子老婆,要闖;一個遵循禮製,不依,兩人便爭執起來。正爭執間,卻又聽見產房內傳來一聲高呼,“生了,生了,皇後產下龍子了……”
產房外,眾人一愣,卻紛紛向皇帝叩首,“奴才(奴婢)恭賀陛下,大明後繼有人……”
朱由校也反應過來,忙鬆開王安的手,笑道:“同喜,同喜。”又吩咐王安,“賞!”
王安領命,忙掏出大把的銀錁子灑了下去……朱由校卻拉過一個宮女,吩咐她進產房看看,皇後狀況如何。
……皇後產下嫡子,母子平安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內閣,在此等候的閣臣們也紛紛鬆了口氣。
任何一個社會團體,繼承人問題都是重中之重。而封建社會裏,這一問題更是至關重要。在中國曆史上,因皇位繼承出現問題,造成朝局動亂、國祚危覆的並不罕見。就連本朝,赫赫有名的大禮儀事件也是因武宗皇帝無嗣造成的。
而前些時,宮中隱約傳出風聲,有貴人產下皇子,但皇子生母不受皇帝重視,皇子也未昭告天下。為此,方從哲等閣臣都暗自緊張,生怕國本之爭再度上演。
但萬幸的是,皇後一舉得男,皇位繼承問題迎刃而解。
方從哲站起身來,對著諸位同僚環拱一周,“……天子有後,我輩大臣自當前去祝賀。我等不如寫好賀表,一起前去。”
眾人連忙稱善,方從哲便從左邊袖子裏取出一份賀表,交予眾人聯名。而又趁眾人不注意,從右邊袖子裏掏出了一份賀表,細細的撕了。這才和眾人一起,入宮麵聖。
坤寧宮內,快手快腳的宮人早已將皇後和皇子收拾停當,另行找了一個房間安置下來。此時,朱由校正一臉喜悅的,守在張嫣的床邊。而張嫣,產後勞乏,早已昏昏睡去。在張嫣的身邊,正躺著剛剛出生的嬰兒。
朱由校低頭看著兒子,用手指輕輕地在額頭上點了一下,卻引起一陣啼哭。無奈之下,朱由校忙笨手笨腳的去哄兒子,卻不料兒子越哭越大聲。急的朱由校滿頭大汗,卻無計可施。忙亂間,朱由校突然發現皇後已經醒來,正一臉笑意的看著自己。
“喏,這個孩子不聽話,把你給鬧醒了。”朱由校一臉尷尬的看著妻子。
張嫣一陣輕笑,嗔道:“……怕是皇帝故意逗的吧。”
“這個……”朱由校一陣尷尬,剛想找個話題,緩解尷尬,卻聽到宮人來報。
“啟奏陛下,內閣方大人、沈大人、解大人、孫大人、徐大人聯袂求見……”
朱由校一喜,忙借機脫身,“想必是聽到宮內消息,這些人才一起來的。我去見他們一見,稍後再來陪你說話……”也不等張嫣反應,便一溜煙的跑了。
“恭喜陛下喜得皇子,大明江山後繼有人。”一見到朱由校,方從哲等人便齊聲道賀。把皇後產下嫡子這事捧得老高,讓朱由校心中一陣嘀咕,至於嗎?也就是生個孩子。大不了,我多努點力,一年生一個,哦,不,一年生倆……
也難怪方從哲等人興奮。前些年,因為國本之爭,朝廷大臣們把福王朱常洵批得狗屁不是,硬生生的攪了人家的皇位。可偏偏泰昌帝又不爭氣,隻留下兩個兒子便撒手西去。也就是說,在朱由校沒有皇子前,福王朱常洵便是名正言順的第二繼承人,僅僅排在信王朱由檢之後,這怎不讓大臣們擔心。而曆史上,也正是因為朱由校、朱由檢兄弟絕嗣,皇位又傳到了朱常洵兒子的手中。
不過,現在好了。皇帝已經產下龍子,還是先後生了兩個,朱常洵的排名順序又向後推了兩位。遠離了福王即位的危險,大臣們怎不開心。
朱由校卻不明白大臣們的想法,他由著自己的本意,徐徐說道:“前些日子,趙選侍也曾生下皇子。如今,朕已經有兩個兒子了。”
大臣們忙裝出一番初次聽說的樣子,再次向皇帝道賀。
如此鬧了一陣,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孫如遊才奏道:“陛下既然喜得兩子,亦當昭告天下,令臣民共慶。”
朱由校微微一笑,“愛卿所言有理,便依了愛卿之見。”稍頓一下,又道:“二皇子是嫡子,為中宮所出,朕有意立為太子,如何?”
方從哲等人對視一眼,卻一起上前奏道:“陛下聖斷,臣等自當奉旨。”
“好,好,”朱由校大喜,忙又說道:“孫愛卿執掌禮部,一切禮儀均由愛卿主持,不可有誤。”
“臣遵旨。”孫如遊連忙應允下來。可又一想,孫如遊又覺得不對,忙奏道:“還請陛下示下皇子名諱,也好昭告天下,令臣民避諱。”
朱由校一愣,連忙應道:“大皇子是正月十五出生的,朕給他起名為朱慈燃;二皇子是三月初三,名字叫朱慈煜……”
“朱慈燃,朱慈煜,”孫如遊心中默念兩遍,“燃為點燃,有引火之意;煜為照耀,有普照天下之意。而兩位皇子一嫡一庶,庶子為兄長,取名為燃,既有謙讓之意,又有引導兄弟之意。而嫡子為太子,日後要承繼大統,正是要普照天下……”
“這兩個名字取得好。”孫如遊暗讚一聲,忙領了旨意。
朱由校卻覺得意猶未盡,又道:“朱慈燃為朕長子,朕甚愛他。但祖宗有法度,朕不能因偏愛而誤了國家大事。”說著,便轉向孫如遊,“禮部當立下規矩,除太子外,皇子初封為十五歲。屆時,禮部可寫下奏章,向朕請封。”
孫如遊一愣,卻知道為了尊崇太子地位,也隻好如此。忙記錄下來,準備寫入聖旨,明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