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三鼎甲


    整個三月,朱由校都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喜得貴子,後繼有人。更重要的是,在三月十五日舉行的殿試中,他又收獲了一大批人才,統治的基礎又厚了幾份。


    這次壬戌恩科的人數很多,共有四百人。這也是有明一來,單科錄取人數最多的一次。


    而在以前的曆史裏,最少的一次是五十餘人,最多的一次也不過二百八十多人。而天啟二年這一科,真正做到了大擴招。並且,還做到了開放性考題,考生可根據自己所長,自擇題目進行答卷。


    不過,此次錄取人數雖多,朱由校卻並沒有因此放鬆要求,還本著自己的意願,在殿試中加入了麵試環節。


    整個麵試從三月十六日開始的,考生們要按照事先排好的次序,一一入宮覲見。而麵試的過程,則是分兩步舉行。首先是考生做自我介紹,並扼要敘述自己所寫策略的要點。其次是朱由校就所關心問題進行發問,讓考生答辨。整個過程類似於後世的大學論文答辯,這也是朱由校針對明朝科舉製度的弊端所采取的小小改革。[.超多好看小說]


    有明一朝,科舉製度極其完善,完全能夠使有才能的人脫潁而出。可完備的製度,反而使明朝的士大夫產生一種誤解,認為自己能中進士,進而做官完全是因為自己的才華。他們可以感謝家族載培,恩師教誨,卻不認為自己受了皇恩。這種心態太平之時尚可,而到了動亂年代,大臣們便首尾兩端,坐視君難而不顧。明末的種種鬧局,便是因這種心態引起。


    朱由校認為,在殿試中加入麵試。一則是方便自己發現人才,二則是想讓新科進士沐浴皇恩,在心中能有一個感恩的種子,故此,他駁回了大臣勸阻的奏章,又拒絕了方從哲等人幫忙的建議,獨自完成這四百人麵試工作。


    不過,這考生有四百個,而麵試官隻有一個,任務量還是太大了。盡管朱由校起早貪黑,盡量延長工作時間,整個麵試還是整整進行了十天。到了三月二十六日,朝廷終於貼出皇榜,給期盼已久的士子一個滿意的交代。


    最終,江蘇廣信府士子王宜昊、廣東廣州府士子錢熙、南直隸常州府士子盧象升三人,分別獲得了本科壬戌科的狀元、榜眼、探花的桂冠。(.)


    這三人的折桂,體現了朱由校的一個用人準則。即重視經濟人才,提倡實用,同時還關注軍事……


    三人中,王宜昊主張發展對外貿易、重視工商業發展,又對國家收稅有著清醒的認識。這一切,都非常符合朱由校的主張。朱由校便把他點了狀元,即為重視人才,也為了進一步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態度。


    至於錢熙,才華雖好,可在對經濟理論的認識上,卻和王宜昊相差甚遠。有王宜昊在前,朱由校本不願點他為榜眼。而是想著,把榜眼這個名額讓給那些比較傳統的士子,以示平衡。然而,錢熙策論的內容卻幫了他大忙……


    錢熙出身廣州,離澳門極近,也曾多次和那些佛郎機人打交道。這錢熙倒也敢賭,見本次考試著重考察經濟,便把佛郎機人帶來的‘鷹洋’掂了過來。向皇帝提議,要廢兩改元,模仿鷹洋鑄造銀幣。


    這對錢熙來說,隻是一個權宜之計,完全是應付考試。而從考卷上看,他並不明白廢兩改元的重要性,一些關鍵的部分都沒有講透。可朱由校卻不一樣了,學過曆史的他,十分清楚廢兩改元的意義所在……


    傳統上,中國以銀子重量的‘兩’做衡量單位。在使用時需要剪切,極為不便,還會造成虛耗。而官府使用時,又必須要熔鑄,這給那些貪官汙吏創造了極大便利。可鑄成銀元就不一樣了,不需剪切,也不需熔鑄,少了很多麻煩。


    同時,朱由校還有更深的考慮。明朝中後期,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大量白銀流入中國。但可惜的是,這些財富隻是被少數人掠取,不是用來買房置地,就是裝入壇子埋入了地下,進入流通的隻是很少一部分。而廢兩改元後,朝廷可以通過禁止非貨幣白銀流通,促使這些銀子重新進入流通流域。而且,鑄造銀元時,朝廷也可獲得部分錢息,緩解朝廷財政……


    一念至此,朱由校便下了決心,點了錢熙為榜眼,為日後‘廢兩改元’造勢。


    至於盧象升,盧象升字建鬥,號九台,又字鬥瞻、介瞻。他生於萬曆二十八年,現年也不過二十二歲。論起文采來,少年得誌的盧象升並不十分出眾。但盧象升卻另有自己的優點所在……


    在策論中,盧象升並沒有去碰那些理財之道。而是用自己所長,來寫了一篇關於軍事的策論――《選用奇兵疏》。


    在這篇策論中,盧象升提出,要組建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特殊部隊,專門用來劫營和奇襲。這讓朱由校哈哈大笑的同時,也想起了這位明末的名將。


    而曆史上,盧象升也正是靠著自己精湛的武藝、高超的人格魅力,以及這長途奔襲,直搗黃龍的戰術思想。在鄖陽、洛陽、滁州等地,屢敗闖王李自成,立下了赫赫功勳。而在崇禎十一年,盧象升受製於人,不得不在兵少糧缺的情況下,放棄了機動靈活,和建虜死戰,以至於身死軍滅。


    既是前世史上留名之人,朱由校怎肯放過。大筆一揮,盧象升便撿了個便宜,成了新科探花郎。點了探花後,朱由校還不肯罷休,又多次召見,並賜予衣食,使盡收買人心的手段。


    可麵對盧象升的感恩戴德、誓死效忠,朱由校卻自認為自己撿了塊寶。這盧象升,允文允武,是大將之才不假。還赤膽忠心,被後人比作嶽飛。這樣的一個人才,自己往哪裏找去?至少,自己日後創辦特種部隊,或派遣海外軍團,這司令官是有了著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風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比較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比較多並收藏明風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