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海軍部陸軍部下


    在府中稍作梳洗,熊廷弼便換上朝服直奔皇宮。


    其實,這時候已經未申相交,入宮已經有點晚了。但是熊廷弼盤算著,自己這次自汙名聲已經讓朝野側目,若是真的再多個桀驁不馴目無聖上的罪名,那才是真的有口莫辯。因此,熊廷弼也不顧自己旅途勞累,硬是掙紮著到宮門口遞了求見的牌子。


    小黃門自去宮中通報,熊廷弼就坐在乾清門外的值房內等候。正等的心中煩躁的時候,值房的門簾一挑,一個人影走了進來,“芝岡公,你不是今天剛剛回來嗎?怎麽這麽快就來見駕?”


    熊廷弼聽得聲音耳熟,急忙抬頭看去,卻‘啊’的一聲站了起來,“孫閣老,你這也是入宮嗎?”一邊上前和孫如遊行禮,熊廷弼一邊解釋道,“下官負罪之身不敢有所耽擱,進城後就特意來向聖上請罪。”


    “芝岡公言重了,”孫如遊笑著擺了擺手,“朝廷召你回京是因為朝鮮已經無事,可不是因為你有罪在身。至於外麵的那些閑言碎語,芝岡公莫要放在心上,還要相信皇上自有聖斷才是。”


    “孫閣老仗義執言,下官感恩不盡。”熊廷弼急忙向孫如遊深深施了一禮,心中卻驚疑不定。不是說朝中反對自己最激烈的人是孫如遊嗎?怎麽今天這老兒換了種說法?


    熊廷弼正驚疑著,卻看到孫如遊一拱手,道了聲保重後便揚長而去,就好像進來就隻是和熊廷弼說上這兩句話似的。


    這下弄的熊廷弼,更是心中狐疑不定。


    不過這時,熊廷弼卻並沒有時間來推敲孫如遊此行的目的,報信的小黃門已經跑了回來,正要宣熊廷弼入宮覲見……


    禦書房內,朱由校似笑非笑的看著熊廷弼,隻等他行完了大禮,才語帶嘲諷的笑道,“熊大人最近可好?一路上可曾遇見什麽劫匪強盜?”


    “托皇上的福,如今天下太平,臣這一路上並沒有遇見宵小之徒。”熊廷弼不解皇上話中之意,遲疑了一下,如實答道。


    “真是幸運啊,整整五十車的財物,卻沒有遇到一個宵小。”朱由校的話更加刻毒,“難道那些好漢們都瞎了眼不成?”


    “皇上,臣該死。”熊廷弼的臉一下子就變得煞白,咕咚一聲就跪在了地上。


    “你確實該死,”朱由校惡狠狠的瞪著熊廷弼,“朕以軍國征伐大事托付與你,不求你如古之名將那樣,對士卒推食解衣,可你也不能對手下將士刻薄如此。你給朕說說,你帶回來的這些財物中,有多少是從手下將領中盤剝而來?”


    “皇上恕罪,皇上恕罪,”熊廷弼直嚇得臉色如土,在地上連連叩頭,“臣確實有失君望,但請皇上看在罪臣往日細功之上,饒了罪臣吧。”


    朱由校冷哼一聲,“若不是看在你往日功勞份上,你現在已經在天牢之中了。”


    “皇恩浩蕩,臣愧不敢當。”熊廷弼心裏一鬆,說話也流利了不少。


    其實,君臣二人心知肚明。這次熊廷弼故意違背軍中約定習俗的戰利品瓜分方案,還明目張膽的帶回京師,完全是因為熊廷弼畏譏懼讒,害怕自己功高震主沒個好下場,這才使出了這個苦肉計,以此來和遼東軍方割舍關係、劃清界限。想必從今之後,遼東軍方提起熊廷弼來,都會鄙夷其德行。而朝中大臣也不會因為熊廷弼兩次經略遼東而感到如臥針氈。


    “等會你將克扣軍將的財物列個單子出來,”朱由校想了想,讓熊廷弼站了起來,“朕從宮中給他們補上……”


    “皇上,罪臣願將這筆財物交納宮中……”聽皇上想給自己買單,熊廷弼不由得一陣臉紅,緊忙跪下奏道。


    “不用了,這筆財物就算是朕賞給你的吧。”朱由校笑著搖搖頭,“至於遼東那裏,朕這些年內庫還算充足,還掏得起。”


    “罪臣慚愧,做下如此醜事,竟讓君父為罪臣善後,真是罪該萬死。”熊廷弼知道皇上這是在收買遼東軍心,也就不再多做推讓。可在熊廷弼心裏,卻暗暗決定,等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借個明目將這筆錢財給皇上送來,也免得日後被人惦記。


    敲打了熊廷弼一番,朱由校才放緩了語氣,安排起熊廷弼日後的差事來,“英國公前不久因病辭去了軍校校長,以至於現在軍校群龍無首。朕想著你這些年來多經戰事,對軍事頗有體會,就想讓你去做這個軍校校長,不知你意下如何?”


    “臣領旨。”熊廷弼原本就正琢磨著如何向皇上開口毛遂自薦,卻沒想到皇上竟然直接點將,不由的喜出望外,急忙答應下來。


    “自國朝建國以來,軍隊狀況就每況日下,往往是在國家有事時才事急抱佛腳,耗費大量精力用銀子用人命堆出來一直強軍,但過個十年二十年卻人亡政息化為烏有。”想起明朝的曆史,朱由校頗為感歎,“朕建軍校教化軍中將士,是想著能薪火相傳給大明保留幾分軍中元氣。愛卿千萬不要僥幸怠慢,誤了大事。”說到最後,朱由校已經是聲色俱厲,看向熊廷弼的目光更是淩厲萬分。


    “微臣明白,”熊廷弼心中一凜,急忙躬身奏道,“微臣一定對軍校學生嚴加管教……”


    “你明白就好。”朱由校點了點頭。


    其實,軍校自成立以來,雖然給軍中培養了許多合格的中下層軍官,卻一直受到朝中文官勢力的攻訐排擠。文官們視軍校為洪水猛獸,認為長此以往將造成武將勢力重新抬頭,朱由校為此不得不作出妥協,選派文官進入軍校負責政治教育。


    可饒是如此,英國公張維賢在軍校的工作也是舉步維艱,設立文官主管軍校事務,讓武將隻做教官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而另一方麵,朝中武將卻是群情激昂,拚命想保住這塊武將的根據之地,文武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在這種情況下,選派熊廷弼到軍校任職,反而成了朝中文武雙方都能接受的選擇。


    而且,選派熊廷弼到軍校任職,還可以將其和新軍割舍開來,同時避免了兵部再次淪為熊廷弼和黃嘉善爭權奪利的場地。


    因此,朱由校在征求了朝中幾位重臣的意見後,最終敲定了此事。


    朱由校抬頭看了看天色,發現時間已經不早,就想讓熊廷弼告退。可熊廷弼卻猶豫了一下,抬頭問道,“皇上,既然臣奉命主管軍校,那水師軍官的培訓是不是也歸臣管轄?”


    朱由校愣了一下,隨即笑道,“水師的事情朕自有安排,日後自有旨意去組建水師學校。”


    熊廷弼一聽就明白了,看來這水師衙門十有**是要成立了。便笑著問道,“皇上,臣聽說黃本兵有意成立水師衙門?”


    朱由校點了點頭,“黃嘉善的奏章已經呈了上來,說是要在兵部屬下,仿新軍體製建立一個主管水師的新衙門。”朱由校低頭在禦案上翻了翻,將一本奏章遞給了熊廷弼。


    熊廷弼接過了奏章,卻沒有立即打開觀看,而是問道,“那皇上的意思是?”


    “朕答應了,”朱由校淡淡一笑,“朕準備將新軍衙門改為陸軍部,主管新軍。新成立一個海軍部,主管新組建的水師。陸軍部和海軍部、憲兵部、五軍都督府一起,受兵部尚書節製,但相對獨立。除了憲兵部尚書可以出任兵部尚書,由文臣擔任外,陸軍部和海軍部、五軍都督府的主官都有在籍軍人擔任,不得出任兵部尚書。”


    熊廷弼一驚,“皇上,武人飛揚跋扈不知禮儀,驟然授予重任,隻怕國家之福,還請皇上三思啊。”


    “愛卿言重了,”朱由校卻不以為然,“所謂陸軍部,所謂海軍部,都不過是個聽命辦差的地方,如沒有朕的虎符,任誰也難以調動一兵一卒。至於五軍都督府,”朱由校更是嗤之以鼻,“五軍都督府名義上主管天下衛所,但這些年來也隻是做個上情下達。總之,朝廷的軍略還是由兵部決定,武將隻是負責作戰而已,愛卿不必多慮。”


    朱由校說得輕鬆,熊廷弼卻聽得心中暗暗叫苦。


    原來,按照慣例,明朝的軍隊向來都是由文人和內臣控製的。每逢作戰,朝廷都會派出文臣領軍,內臣監軍。在作戰時,由文人製訂作戰方略,由內臣負責記功,由武將負責具體作戰。這種製度粗看上並沒有不妥,可到了實際運作的時候,那些地位最為低下武將往往會受到來自文臣和內臣的挾製。如遇上攬權心切的,武將往往會喪失所有的權利,隻剩下帶著兵衝陣的份。可到了戰敗的時候,武將卻會成為最終的替罪羊。


    而如今皇上這一改製,粗看上去還是文臣製訂方略計劃,與以前變化不大。但具體到了戰場上,卻是武將也有了戰場上的自主權。這點權利看似不起眼,卻可能是大明作戰體係的一項重大變化,很可能使得武將從文人的長期壓製下逃離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風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比較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比較多並收藏明風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