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時分,三輛馬車圍成一個三角形,尹峰和曾山、徐鴻基、陳衷紀等人在馬車陣內席地而臥,交談了一會,人人都對遼東局勢不看好。(.)東北地方的六月,晚上還是很冷的,因此馬車陣中央點起了一堆篝火。金掌櫃年紀大了,已經在馬車中睡熟了。
在他們外圍1裏範圍內,有1oo名特種營戰士潛伏在田間地頭、樹林和草叢等處,警惕著周圍一切動靜。
尹峰睡不著,出外巡視特種營的放哨情況,曾山陪著他。徐鴻基乘機問陳衷紀:“船主所立軍校,為何很少講孫子兵法?難道孫子不是兵法之宗嗎?”
陳衷紀笑了笑:“我也隻在軍校短期培訓了三個月,也不是十分了解軍校教了些什麽。軍校如今分為了初中高三級,還有軍官學校,設有步兵、水軍、炮兵、後勤工兵、指揮、參謀等專業,全部讀完得有四年時間;另設有少年啟蒙軍校,是為那些犧牲戰士遺孤準備的學校,若是從少年軍校開始讀,要畢業得八年。至今為止,由於軍校不斷在調整學製,因此還隻有一期畢業生,就是顏思齊那一批……哦,你還沒見過顏思齊顏振泉吧?”陳衷紀知道徐鴻基實際上還處在考察期,因此沒有對他說太多。
“聽說過,這是一員猛將。”
“所以,在我軍校學習的,現在大多是短期培訓班,三個月、半年或一年不等,主要學習一些具體的作戰戰術。船主說過,如趙括般熟讀兵書戰策,並不一定會打仗,而且對孫子兵法感悟因人而異;水無常形、兵無常法,因此對於戰略戰術的把握是要靠人自己來學習;而作戰時,更需要的是對細節的把握……”
“細節?”徐鴻基聽了一頭霧水。
陳衷紀嗬嗬一笑,轉了話題道:“如今朝廷的兵將,大多是世襲的軍戶,真正由底層一刀一槍搏命出來的人,實在是很少。這些將領凡是識字的,大多都讀過孫子兵法,那麽真正能戰的將領又有幾個?大軍作戰,行軍列隊、排兵布陣、後勤裝備,都需要專門人來負責,而且得是懂行的,那些朝廷軍將除了跟著家裏前輩在實際中摸索,在那些具體的事項上,根本沒有總結、融匯、提高的可能。所以,官兵雖然有火器,卻使用不得法;火器也不能根據戰場需要來進行改造……”
徐鴻基默然,點點頭歎口氣。
忽然,一個黑影忽地閃現在篝火堆邊,徐鴻基嚇了一跳,沒等他有所反應,陳衷紀已經出聲問了:“是特種營的弟兄嗎?怎麽回事?”
那黑衣黑褲,頭上還蒙著黑臉罩的特種營弟兄對陳衷紀一拱手道:“陳少校,船主何在?在下是在東麵放哨的,現在有一群人向河岸邊過來,我特來稟報……”
陳衷紀反應敏捷,迅提起身邊一個水罐,把水全澆在了篝火上,立刻滅了火光。同時,馬車上睡覺的親衛已經抽出武器,站了出來。
“怎麽回事!”尹峰正好查哨返回,立刻問道。
“稟船主,沈陽城方向過來一群人,為數五六十左右,不明身份,正向我們這裏過來。”
“有武器嗎?”羅阿泉不知什麽時候忽然出現了。徐鴻基現在知道,處理這種突情況自己完全無用,因此縮在一角,他覺得羅阿泉總是很神秘,總能莫名其妙地出場。
黑衣戰士搖頭:“老成正在監視,這夥人徒步行走,穿著看樣子不像官兵,但是有武器。”
“準備迎敵!”羅阿泉不等尹峰話,徑直令:“船主,你且待在此地,莫要出去。”
尹峰點點頭:“注意,能不動手就別動手。”
羅阿泉點點頭,迅消失在黑暗中。
沒有了篝火,周圍的一切全籠罩在黑暗中,所有人都默不作聲,隻有風吹過樹林的沙沙聲,身後遼河水輕微的流淌聲。(.好看的小說)
尹峰在黑暗中不斷回憶著自己從手提電腦抄錄的手稿內容,沒想起什麽具體的內容,隻是籠統地感覺到:在努爾哈赤反明之前,整個遼東都司都一直處在內部混亂中。自己已經親眼目睹了遼東日益凋敝的現實,自己這一趟考察,應該已經達到目的了。是否還要繼續在東北地方考察一下呢?他原計劃去邊關近距離看一下女真人的情況,現在看看遼東的混亂局麵,恐怕是去不了了。
忽然,馬車邊拴著的一匹馬稀溜溜地長鳴一聲,把眾人嚇了一跳。黑夜裏這馬鳴聲傳得很遠,一名親衛立刻抓住這匹馬的韁繩,順手拔了一把草塞進馬嘴。這些拉車馬是金掌櫃臨時在當地找來的,未經軍隊裏訓練,易受驚。
尹峰雙掌一擊:“遭了,這一下那夥人會覺我們了!”
不過,前方還是沒有什麽動靜,一直過了一個時辰,前方樹林邊緣才爆出短暫的打鬥聲。
……
這一次沈陽中衛官兵鬧餉兵變,牽扯進入一群明軍中下級軍官。在他們領頭下,近萬官兵分布在沈陽及周圍墩堡屯台各處,同時起事。
代遼東鎮總兵、廣寧總兵張承胤和李家將的代表李如梅的部隊都卷入了兵變,使得勢如水火的兩人不得不合作平叛。這一晚,沈陽城被投降的亂兵打開,平叛官兵和兵變士兵在各處街道上打成一團。
遼東邊軍擁有大批騎兵,有一部分騎兵是蒙古族人,部分是明初就投降了明軍被編入部隊中的軍戶,還有是曆年來從草原上投奔到明朝直接控製區的蒙古小部落。他們有些就成了將領們的家丁。參與此次兵變的沈陽以西中屯守軍校尉李曉不是李家一係,他的親兵家丁大多是蒙古族人。李曉也是軍戶子弟,十二歲就從軍打仗,如今四十歲,打過土蠻、參加過朝鮮抗倭、參與過剿滅女真人叛亂。雖然他立過戰功,但就因為不是李家人或者不會拍上司馬屁,所以還是個小校尉。
也正是由於他不是真正李家的一份子,所以他和部下已經一年沒拿到軍餉,這一次被迫帶著親兵一齊造反。不料,就在沈陽城被官兵攻入的這一晚,中屯內部有駐防兵丁向官兵投降,偷偷打開了寨門。
混戰中,李曉帶著自己的親兵家丁,隻來得及帶上兒子、女兒,連老婆都沒帶上,乘亂突出了屯堡,向西逃亡。
他的家丁頭目蒙古族騎兵巴裏海對他說:“老爺,如今我們是在此呆不下去了,還不如去草原上吧。”
李曉垂頭喪氣道:“哎,如今我們已經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你們當年逃荒來我這裏,如今又逃亡回草原,你們的部落頭人會怎麽說?能讓我們這些漢人弟兄留下嗎?
巴裏海擊掌道:“老爺,這草原上最歡迎英雄,我們這些弟兄都是能打仗的好漢,找一個大一些的部落落腳,總歸是個去處。大明朝廷的地方我們不能待了,天無絕人之路,老爺,去西邊草原落腳吧?”
李曉騎在馬上,還在猶豫中,殿後的家丁忽地衝了過來,急衝衝大喊:“官兵追來了!是騎兵!”
果然,背後黑夜之中,隆隆的馬蹄聲震動大地,追兵少說有上千。李曉和巴裏海對視一眼,跳下馬道:“弟兄們,我們的馬已經跑不動了,下馬,把馬趕走,躲起來。”
他們把馬向北麵趕去,自己躲在了附近河道草叢中。官兵騎兵打著火把追上來,有捉生探路的騎士現了馬蹄印,呼嘯一聲,大隊人馬向北追去,
李曉一行五十多號人等騎兵們走遠了,趕緊換上了老百姓的服裝,向西逃亡。
他們走近遼河邊時,忽然前方傳來一聲馬鳴。這就是嚇了尹峰等人一跳的馬鳴聲。
李曉等人也嚇一跳,一齊伏到在路邊草叢中,一動不敢動。
一名漢人親兵爬到李曉身邊道:“李哥,別是官兵已經在此地設下埋伏了吧?”
這名年紀不過16歲的親兵李青海是李曉的本家兄弟。李曉猛地伸手捂住他的嘴,黑夜中他的眼神冷厲可怕。常年在草原上和狼打交道的巴裏海伏在李青海耳邊,低聲道:“周圍不對頭,好像是有埋伏,不要動、不要出聲。”
羅阿泉慢慢挪到了一棵大樹後,埋伏在樹後的特種營第一哨哨長程老三伏在他耳邊耳語道:“對方不是一般百姓,有高手在內,好像已經覺我們了。”
羅阿泉不相信地眨眨眼,做了個手勢示意繼續潛伏,不要動。
在這5o多名不明身份者周圍,埋伏著的特種營戰士大約有7o餘人。
兩方人誰也不敢先動,就在那裏趴著,都在竭盡全力潛伏,比拚時間和耐力,等著對方先動。
羅阿泉一方占據了優勢:他們事先就已經埋伏在此,熟悉地形;而李曉這群人是逃亡者,大半夜疲於奔命,急於逃脫官兵,時間耗不起:天亮以後他們還不能渡過遼河,就很難逃脫官兵追殺了。當然,尹峰等人也不願意和官兵打交道,隻是李曉他們並不知道。李曉等人一直以為埋伏在此的就是官兵。
最終,失去耐心的李曉等人站起身,突然向林子外跑去。他們想著先逃出去,然後繞道渡河。但是,他們的後路也已被封住了。幾十名黑衣人突然毫無征兆從草地上暴起,手法狠辣,一陣棍棒和弩箭的襲擊,李曉等幾名領頭人措不及防、莫名其妙地被打翻在地。在羅阿泉命令下,特種營戰士的弩箭都沒往死裏打,多半是擊中了對方的腿腳等處。
巴裏海多少還抵抗了一陣,最後被四五名黑衣人一陣亂棍打暈。五十多名前明軍士兵,大多又累又餓,那裏是羅阿泉這7o名養精蓄銳半天的特種營隊員的對手。
在他們外圍1裏範圍內,有1oo名特種營戰士潛伏在田間地頭、樹林和草叢等處,警惕著周圍一切動靜。
尹峰睡不著,出外巡視特種營的放哨情況,曾山陪著他。徐鴻基乘機問陳衷紀:“船主所立軍校,為何很少講孫子兵法?難道孫子不是兵法之宗嗎?”
陳衷紀笑了笑:“我也隻在軍校短期培訓了三個月,也不是十分了解軍校教了些什麽。軍校如今分為了初中高三級,還有軍官學校,設有步兵、水軍、炮兵、後勤工兵、指揮、參謀等專業,全部讀完得有四年時間;另設有少年啟蒙軍校,是為那些犧牲戰士遺孤準備的學校,若是從少年軍校開始讀,要畢業得八年。至今為止,由於軍校不斷在調整學製,因此還隻有一期畢業生,就是顏思齊那一批……哦,你還沒見過顏思齊顏振泉吧?”陳衷紀知道徐鴻基實際上還處在考察期,因此沒有對他說太多。
“聽說過,這是一員猛將。”
“所以,在我軍校學習的,現在大多是短期培訓班,三個月、半年或一年不等,主要學習一些具體的作戰戰術。船主說過,如趙括般熟讀兵書戰策,並不一定會打仗,而且對孫子兵法感悟因人而異;水無常形、兵無常法,因此對於戰略戰術的把握是要靠人自己來學習;而作戰時,更需要的是對細節的把握……”
“細節?”徐鴻基聽了一頭霧水。
陳衷紀嗬嗬一笑,轉了話題道:“如今朝廷的兵將,大多是世襲的軍戶,真正由底層一刀一槍搏命出來的人,實在是很少。這些將領凡是識字的,大多都讀過孫子兵法,那麽真正能戰的將領又有幾個?大軍作戰,行軍列隊、排兵布陣、後勤裝備,都需要專門人來負責,而且得是懂行的,那些朝廷軍將除了跟著家裏前輩在實際中摸索,在那些具體的事項上,根本沒有總結、融匯、提高的可能。所以,官兵雖然有火器,卻使用不得法;火器也不能根據戰場需要來進行改造……”
徐鴻基默然,點點頭歎口氣。
忽然,一個黑影忽地閃現在篝火堆邊,徐鴻基嚇了一跳,沒等他有所反應,陳衷紀已經出聲問了:“是特種營的弟兄嗎?怎麽回事?”
那黑衣黑褲,頭上還蒙著黑臉罩的特種營弟兄對陳衷紀一拱手道:“陳少校,船主何在?在下是在東麵放哨的,現在有一群人向河岸邊過來,我特來稟報……”
陳衷紀反應敏捷,迅提起身邊一個水罐,把水全澆在了篝火上,立刻滅了火光。同時,馬車上睡覺的親衛已經抽出武器,站了出來。
“怎麽回事!”尹峰正好查哨返回,立刻問道。
“稟船主,沈陽城方向過來一群人,為數五六十左右,不明身份,正向我們這裏過來。”
“有武器嗎?”羅阿泉不知什麽時候忽然出現了。徐鴻基現在知道,處理這種突情況自己完全無用,因此縮在一角,他覺得羅阿泉總是很神秘,總能莫名其妙地出場。
黑衣戰士搖頭:“老成正在監視,這夥人徒步行走,穿著看樣子不像官兵,但是有武器。”
“準備迎敵!”羅阿泉不等尹峰話,徑直令:“船主,你且待在此地,莫要出去。”
尹峰點點頭:“注意,能不動手就別動手。”
羅阿泉點點頭,迅消失在黑暗中。
沒有了篝火,周圍的一切全籠罩在黑暗中,所有人都默不作聲,隻有風吹過樹林的沙沙聲,身後遼河水輕微的流淌聲。(.好看的小說)
尹峰在黑暗中不斷回憶著自己從手提電腦抄錄的手稿內容,沒想起什麽具體的內容,隻是籠統地感覺到:在努爾哈赤反明之前,整個遼東都司都一直處在內部混亂中。自己已經親眼目睹了遼東日益凋敝的現實,自己這一趟考察,應該已經達到目的了。是否還要繼續在東北地方考察一下呢?他原計劃去邊關近距離看一下女真人的情況,現在看看遼東的混亂局麵,恐怕是去不了了。
忽然,馬車邊拴著的一匹馬稀溜溜地長鳴一聲,把眾人嚇了一跳。黑夜裏這馬鳴聲傳得很遠,一名親衛立刻抓住這匹馬的韁繩,順手拔了一把草塞進馬嘴。這些拉車馬是金掌櫃臨時在當地找來的,未經軍隊裏訓練,易受驚。
尹峰雙掌一擊:“遭了,這一下那夥人會覺我們了!”
不過,前方還是沒有什麽動靜,一直過了一個時辰,前方樹林邊緣才爆出短暫的打鬥聲。
……
這一次沈陽中衛官兵鬧餉兵變,牽扯進入一群明軍中下級軍官。在他們領頭下,近萬官兵分布在沈陽及周圍墩堡屯台各處,同時起事。
代遼東鎮總兵、廣寧總兵張承胤和李家將的代表李如梅的部隊都卷入了兵變,使得勢如水火的兩人不得不合作平叛。這一晚,沈陽城被投降的亂兵打開,平叛官兵和兵變士兵在各處街道上打成一團。
遼東邊軍擁有大批騎兵,有一部分騎兵是蒙古族人,部分是明初就投降了明軍被編入部隊中的軍戶,還有是曆年來從草原上投奔到明朝直接控製區的蒙古小部落。他們有些就成了將領們的家丁。參與此次兵變的沈陽以西中屯守軍校尉李曉不是李家一係,他的親兵家丁大多是蒙古族人。李曉也是軍戶子弟,十二歲就從軍打仗,如今四十歲,打過土蠻、參加過朝鮮抗倭、參與過剿滅女真人叛亂。雖然他立過戰功,但就因為不是李家人或者不會拍上司馬屁,所以還是個小校尉。
也正是由於他不是真正李家的一份子,所以他和部下已經一年沒拿到軍餉,這一次被迫帶著親兵一齊造反。不料,就在沈陽城被官兵攻入的這一晚,中屯內部有駐防兵丁向官兵投降,偷偷打開了寨門。
混戰中,李曉帶著自己的親兵家丁,隻來得及帶上兒子、女兒,連老婆都沒帶上,乘亂突出了屯堡,向西逃亡。
他的家丁頭目蒙古族騎兵巴裏海對他說:“老爺,如今我們是在此呆不下去了,還不如去草原上吧。”
李曉垂頭喪氣道:“哎,如今我們已經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你們當年逃荒來我這裏,如今又逃亡回草原,你們的部落頭人會怎麽說?能讓我們這些漢人弟兄留下嗎?
巴裏海擊掌道:“老爺,這草原上最歡迎英雄,我們這些弟兄都是能打仗的好漢,找一個大一些的部落落腳,總歸是個去處。大明朝廷的地方我們不能待了,天無絕人之路,老爺,去西邊草原落腳吧?”
李曉騎在馬上,還在猶豫中,殿後的家丁忽地衝了過來,急衝衝大喊:“官兵追來了!是騎兵!”
果然,背後黑夜之中,隆隆的馬蹄聲震動大地,追兵少說有上千。李曉和巴裏海對視一眼,跳下馬道:“弟兄們,我們的馬已經跑不動了,下馬,把馬趕走,躲起來。”
他們把馬向北麵趕去,自己躲在了附近河道草叢中。官兵騎兵打著火把追上來,有捉生探路的騎士現了馬蹄印,呼嘯一聲,大隊人馬向北追去,
李曉一行五十多號人等騎兵們走遠了,趕緊換上了老百姓的服裝,向西逃亡。
他們走近遼河邊時,忽然前方傳來一聲馬鳴。這就是嚇了尹峰等人一跳的馬鳴聲。
李曉等人也嚇一跳,一齊伏到在路邊草叢中,一動不敢動。
一名漢人親兵爬到李曉身邊道:“李哥,別是官兵已經在此地設下埋伏了吧?”
這名年紀不過16歲的親兵李青海是李曉的本家兄弟。李曉猛地伸手捂住他的嘴,黑夜中他的眼神冷厲可怕。常年在草原上和狼打交道的巴裏海伏在李青海耳邊,低聲道:“周圍不對頭,好像是有埋伏,不要動、不要出聲。”
羅阿泉慢慢挪到了一棵大樹後,埋伏在樹後的特種營第一哨哨長程老三伏在他耳邊耳語道:“對方不是一般百姓,有高手在內,好像已經覺我們了。”
羅阿泉不相信地眨眨眼,做了個手勢示意繼續潛伏,不要動。
在這5o多名不明身份者周圍,埋伏著的特種營戰士大約有7o餘人。
兩方人誰也不敢先動,就在那裏趴著,都在竭盡全力潛伏,比拚時間和耐力,等著對方先動。
羅阿泉一方占據了優勢:他們事先就已經埋伏在此,熟悉地形;而李曉這群人是逃亡者,大半夜疲於奔命,急於逃脫官兵,時間耗不起:天亮以後他們還不能渡過遼河,就很難逃脫官兵追殺了。當然,尹峰等人也不願意和官兵打交道,隻是李曉他們並不知道。李曉等人一直以為埋伏在此的就是官兵。
最終,失去耐心的李曉等人站起身,突然向林子外跑去。他們想著先逃出去,然後繞道渡河。但是,他們的後路也已被封住了。幾十名黑衣人突然毫無征兆從草地上暴起,手法狠辣,一陣棍棒和弩箭的襲擊,李曉等幾名領頭人措不及防、莫名其妙地被打翻在地。在羅阿泉命令下,特種營戰士的弩箭都沒往死裏打,多半是擊中了對方的腿腳等處。
巴裏海多少還抵抗了一陣,最後被四五名黑衣人一陣亂棍打暈。五十多名前明軍士兵,大多又累又餓,那裏是羅阿泉這7o名養精蓄銳半天的特種營隊員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