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自漢代以來就是一座經久不衰的名城。(.無彈窗廣告)到了本朝初年,洪武四年(1371年)元朝遼陽行省平章劉益以遼東州郡地圖及兵馬錢糧數目清冊交給明朝,表示投降,明太祖朱元璋高興地嘉獎了劉益,同時置遼東衛指揮使司,不久又改為定遼都衛指揮使司。這是明在遼陽設治之始。洪武八年,改定遼都衛為遼東都指揮使司,簡稱遼東都司。以後逐漸展,總轄遼東地區二十五衛,遼陽成了明朝統治遼東乃至全東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明朝在遼陽曆二百餘年的經營,其城周圍十六裏二百九十五步,居東北諸城之,城內人口眾多,街衢繁華。
楊鎬在遼陽多少還保有一點威信,李家將及遼東都司的一些人都把他看做擋箭牌,朝廷追究職責時他們會毫不猶豫把楊鎬推出去。而如今,他們明麵上還是把楊鎬當做遼陽守城主將。所有人無論戰守都沒有信心,都在打算突圍。
川軍秦良玉部先鋒部隊突擊到遼陽城下時,努爾哈赤的部隊剛剛開始從沈陽南下,還沒到達遼陽。此時如果遼陽明軍能出城接應,秦良玉部川軍至少能打進城內得到休整。
然後,遼陽明軍在覺圍城八旗兵都去城東方向阻擊川軍時,卻乘機從遼陽城西門突圍而出,跑了。
石砫土司軍的先鋒,副將秦邦屏、秦民屏兩兄弟突擊到太子河邊時,已經覺了包圍遼陽的八旗兵兵力並不多。他們很不明白為什麽在敵軍兵力空虛的情況下,遼陽明軍不出城接應,以為八旗兵另外有埋伏,加上天色已晚,一邊在太子河邊紮營,一邊派使者去遼陽聯係楊鎬所部明軍。
結果,川軍的軍使大驚失色地連夜跑了回來,報告說遼陽已是空城,3萬守城明軍不知去向。
秦家兄弟大驚,立刻傳令拔營撤退,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八旗兵包圍遼陽的部隊全數壓了上來,死死把川軍前鋒部隊拖在太子河邊。等到天光大亮,努爾哈赤的八旗主力部隊連夜急行軍,及時出現在了太子河北岸。川軍先鋒白杆兵部隊成了孤軍,在重圍中拚死抵抗,殺死八旗精銳數千人後,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滅,一萬川軍白杆兵戰士隻有百餘人逃脫了死局。
……
與此同時,朝鮮國平壤城西的大同江兩岸,中華軍步軍部隊正在準備登6。無數黑衣士兵大背著燧槍,攀著漁網般的繩網往下爬,換乘到小艇上,然後再向江岸上衝擊。這種登6作戰流程是中華軍十幾年來展成熟的,如今中華軍使用起來可謂熟門熟路。
數十艘吃水較淺的炮艦、快艦扯著風帆在大同江來回穿梭,不斷地用這些戰艦上總計2oo門以上的大炮不斷轟擊大同江兩岸,將稀稀拉拉的朝鮮軍隊不斷驅散。數百艘多槳蜈蚣艇鋪滿了大同江麵,水手6戰隊琉球總隊的2ooo名6戰隊員正在6續登上大同江北岸,作為登6前鋒部隊在大同江北岸開辟橋頭堡。不過,預料中的朝鮮軍反擊沒有生,沿江的朝鮮軍防禦幾乎等於零。
朝鮮人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會有人從海上打到這裏來。
載運著巨大臼炮的轟擊船次出現在戰場,中華軍改造了兩艘平底沙船,每艘船甲板上鋪滿沙子堆滿沙袋,加固了船體,在甲板上安放了巨大的震天雷臼炮。轟擊船到達炮擊陣位時,放倒了桅杆,甲板上清理一空,然後就開始以四分鍾一的度,用5oo斤到1ooo斤的重型鐵質爆炸開花彈轟擊平壤城南的朝鮮軍堡壘工事。
平壤城南的朝鮮軍幾處堡壘很快被中華軍水手6戰隊攻占,其餘的朝鮮軍沿江堡壘不是被轟擊船轟成了渣子,就是主動舉手投降。[]
中華軍朝鮮行軍總管是第一師師長趙鐵,此刻已經登上了大同江北岸,正在原先朝鮮軍把守的川洞堡上觀察著平壤方向。
“第五師師長顏思齊派人前來報告:第五師第二營已經占領了大同江以南的重要交通要道中和,並且無一傷亡。”
“水手6戰隊琉球總隊急報:6戰隊三個哨隊已經占領平壤城東的野院,與數千朝鮮平安道軍隊對峙,請求增派援軍……”
“第一師師屬騎兵營急報:本部已襲占平壤城城北十裏外的乾福山,沒有遭到任何抵抗。”
第一師監軍官曹泰替趙鐵接過報告,興奮地說:“趙大哥,我軍從突入大同江口開始,不過三天工夫就已經打到平壤城下,實在是太順利了!”
趙鐵放下望眼鏡,冷冷一笑:“這朝鮮藩**隊就是豆腐渣一般,我軍攻占大同江口的鎮南浦、鐵島和黃州,用了不過兩天時間,我軍隻損失了三人,受傷五十餘人,真不知道打從倭**隊撤離後,這二十年朝鮮軍隊到底在幹什麽。”
這時天色已晚,兩艘中華軍轟擊船剛剛在平壤南城大同門外渡口停泊,開始直接轟擊平壤城牆工事。其他還有十多艘炮艦也在大同門外渡口位置靠岸停泊,連續用大炮轟擊平壤城防係統。
整整一天的登6作戰,朝鮮軍隊沒有組織起一次像樣的反擊,中華軍各處登6場、橋頭堡都安然度過了這一天。
第二天早晨,炮兵旅的重炮團開始轟擊平壤城西的朱雀門。同時,顏思齊第五師主力經過一夜的急行軍,已經出現在了平壤城東七星門外,攻占了萁子廟。朝鮮國北方重鎮平壤城事實上已經被中華軍包圍了。
趙鐵正在平壤朱雀門外看著自己的部隊進行總攻的準備,忽然現大同江方向的水軍戰艦上騰起了一團團濃煙,無數霹靂火箭拖著煙火在江麵上騰空而起撲向平壤城。他立刻跺腳大罵:“他娘的範濤!水軍這幫海盜想要搶功!不是說好了由我們步軍來攻城的嗎?”
監軍曹泰倒是若無其事,笑著說:“趙大哥,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自己說的:6路主攻有步軍兄弟來幹,你可沒說不許從大同江麵上攻城啊!”
趙鐵聞言大怒:“屁話!範濤這小子不是要去江口防止龜船進攻嗎?他這是玩忽職守!傳令兵,命令李魁奇加緊炮擊,快點把那破城門轟掉!”
曹泰勸說道:“趙大哥,龜船艦隊在全羅道,即使立刻出,到大同江口也得十天功夫。第一艦隊主力就在江口,無論如何,平壤城得盡快攻占,範統領如此積極攻城,也是在幫助我們啊。”
趙鐵喘了口粗氣,他也知道自己擔任的朝鮮行軍總管一職對水軍艦隊沒有直接指揮的權力:“算了,水軍這幫海盜!”他大聲命令道:“傳令兵!命令第一師所師炮兵部隊全部展開,炮擊城牆!”
……
中華軍水軍的霹靂火箭大多是灌滿了油的燃燒性火箭,這一次一共射了一千餘枚,一陣亂射後在平壤城內造成了幾十處大火,最後引了全城性的大火災。水軍艦隊把大同江邊這一片城牆幾乎打成了無人區。從沒見過如此猛烈火力的朝鮮軍隊,基本上都潰散逃到城裏去了。水手6戰隊在晚間登上了大同門門樓,一直向北突進。同時,第一師部隊也攻入了朱雀門,長驅直入……
中華軍突入大同江後的第六天,平壤城落入了中華軍手中。
此刻,蝸居在朝鮮王京王宮內的光海君,剛剛才得知中華軍海寇突襲朝鮮北部的情報。
而這時,中華軍第五師的師屬騎兵營已經出現在了開城北麵。
整個朝鮮國被震驚了,而且是一時間被震得啞口無言、鴉雀無聲。
中華軍一進入大同江口,就到處散討伐朝鮮檄文,指責光海君及朝鮮國官府勾結後金,與努爾哈赤謀劃襲占明朝土地,為八旗兵供應糧草……言之鑿鑿,指名道姓點出了朝鮮國義州牧送糧給八旗兵的事實。
朝鮮國確實曾經與後金達成過協議,為努爾哈赤大軍供應糧草以換取薩爾滸之戰的被俘朝鮮火銃兵。這項私下贖回戰俘的秘密協議如今被公布於眾,讓朝鮮國君臣非常尷尬。
……
平壤城被包圍的這一天,熊廷弼帶領的明軍援遼大軍主力和努爾哈赤的八旗主力迎麵相遇。此地距離遼陽不過十幾裏,正是鞍山驛以北的千山。
八旗騎兵不惜代價衝擊列成大陣禦敵的明軍,先是衝垮了明軍右翼的浙兵火器部隊,然後從右翼反卷明軍中央戰線。明軍在熊廷弼指揮下拚死抵抗,激戰了整整一天後,明軍死傷慘重。
八旗兵夜襲了明軍軍營,雖然熊廷弼以人般的意誌穩住了局勢,但是明軍已經永遠失去了救援遼陽的機會。楊鎬所部明軍根本沒有向熊廷弼的部隊靠攏,而是沿著遼河一路南逃,打算一直逃到遼西去。
熊廷弼的援遼軍隊在會戰的第二天,一下子被打得土崩瓦解了。川兵秦良玉所部是一直在堅持戰鬥的,而薊兵、保定兵、寧夏兵、宣府兵、大同兵、固原兵、甘肅兵等各部領兵將領,紛紛在會戰的第二天掉頭逃跑了。幾家總兵官是率先逃跑的,隨後各部明軍相繼瓦解。秦良玉的白杆兵保護著熊廷弼且戰且走,在白杆兵傷亡過半後才撤退到了西寧堡。
明軍再次被努爾哈赤打敗,援遼明軍損失了所有的火器和彈藥,死傷兵丁兩萬餘,潰散的各部兵丁在遼西平原上到處都是
楊鎬在遼陽多少還保有一點威信,李家將及遼東都司的一些人都把他看做擋箭牌,朝廷追究職責時他們會毫不猶豫把楊鎬推出去。而如今,他們明麵上還是把楊鎬當做遼陽守城主將。所有人無論戰守都沒有信心,都在打算突圍。
川軍秦良玉部先鋒部隊突擊到遼陽城下時,努爾哈赤的部隊剛剛開始從沈陽南下,還沒到達遼陽。此時如果遼陽明軍能出城接應,秦良玉部川軍至少能打進城內得到休整。
然後,遼陽明軍在覺圍城八旗兵都去城東方向阻擊川軍時,卻乘機從遼陽城西門突圍而出,跑了。
石砫土司軍的先鋒,副將秦邦屏、秦民屏兩兄弟突擊到太子河邊時,已經覺了包圍遼陽的八旗兵兵力並不多。他們很不明白為什麽在敵軍兵力空虛的情況下,遼陽明軍不出城接應,以為八旗兵另外有埋伏,加上天色已晚,一邊在太子河邊紮營,一邊派使者去遼陽聯係楊鎬所部明軍。
結果,川軍的軍使大驚失色地連夜跑了回來,報告說遼陽已是空城,3萬守城明軍不知去向。
秦家兄弟大驚,立刻傳令拔營撤退,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八旗兵包圍遼陽的部隊全數壓了上來,死死把川軍前鋒部隊拖在太子河邊。等到天光大亮,努爾哈赤的八旗主力部隊連夜急行軍,及時出現在了太子河北岸。川軍先鋒白杆兵部隊成了孤軍,在重圍中拚死抵抗,殺死八旗精銳數千人後,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滅,一萬川軍白杆兵戰士隻有百餘人逃脫了死局。
……
與此同時,朝鮮國平壤城西的大同江兩岸,中華軍步軍部隊正在準備登6。無數黑衣士兵大背著燧槍,攀著漁網般的繩網往下爬,換乘到小艇上,然後再向江岸上衝擊。這種登6作戰流程是中華軍十幾年來展成熟的,如今中華軍使用起來可謂熟門熟路。
數十艘吃水較淺的炮艦、快艦扯著風帆在大同江來回穿梭,不斷地用這些戰艦上總計2oo門以上的大炮不斷轟擊大同江兩岸,將稀稀拉拉的朝鮮軍隊不斷驅散。數百艘多槳蜈蚣艇鋪滿了大同江麵,水手6戰隊琉球總隊的2ooo名6戰隊員正在6續登上大同江北岸,作為登6前鋒部隊在大同江北岸開辟橋頭堡。不過,預料中的朝鮮軍反擊沒有生,沿江的朝鮮軍防禦幾乎等於零。
朝鮮人無論如何都沒想到,會有人從海上打到這裏來。
載運著巨大臼炮的轟擊船次出現在戰場,中華軍改造了兩艘平底沙船,每艘船甲板上鋪滿沙子堆滿沙袋,加固了船體,在甲板上安放了巨大的震天雷臼炮。轟擊船到達炮擊陣位時,放倒了桅杆,甲板上清理一空,然後就開始以四分鍾一的度,用5oo斤到1ooo斤的重型鐵質爆炸開花彈轟擊平壤城南的朝鮮軍堡壘工事。
平壤城南的朝鮮軍幾處堡壘很快被中華軍水手6戰隊攻占,其餘的朝鮮軍沿江堡壘不是被轟擊船轟成了渣子,就是主動舉手投降。[]
中華軍朝鮮行軍總管是第一師師長趙鐵,此刻已經登上了大同江北岸,正在原先朝鮮軍把守的川洞堡上觀察著平壤方向。
“第五師師長顏思齊派人前來報告:第五師第二營已經占領了大同江以南的重要交通要道中和,並且無一傷亡。”
“水手6戰隊琉球總隊急報:6戰隊三個哨隊已經占領平壤城東的野院,與數千朝鮮平安道軍隊對峙,請求增派援軍……”
“第一師師屬騎兵營急報:本部已襲占平壤城城北十裏外的乾福山,沒有遭到任何抵抗。”
第一師監軍官曹泰替趙鐵接過報告,興奮地說:“趙大哥,我軍從突入大同江口開始,不過三天工夫就已經打到平壤城下,實在是太順利了!”
趙鐵放下望眼鏡,冷冷一笑:“這朝鮮藩**隊就是豆腐渣一般,我軍攻占大同江口的鎮南浦、鐵島和黃州,用了不過兩天時間,我軍隻損失了三人,受傷五十餘人,真不知道打從倭**隊撤離後,這二十年朝鮮軍隊到底在幹什麽。”
這時天色已晚,兩艘中華軍轟擊船剛剛在平壤南城大同門外渡口停泊,開始直接轟擊平壤城牆工事。其他還有十多艘炮艦也在大同門外渡口位置靠岸停泊,連續用大炮轟擊平壤城防係統。
整整一天的登6作戰,朝鮮軍隊沒有組織起一次像樣的反擊,中華軍各處登6場、橋頭堡都安然度過了這一天。
第二天早晨,炮兵旅的重炮團開始轟擊平壤城西的朱雀門。同時,顏思齊第五師主力經過一夜的急行軍,已經出現在了平壤城東七星門外,攻占了萁子廟。朝鮮國北方重鎮平壤城事實上已經被中華軍包圍了。
趙鐵正在平壤朱雀門外看著自己的部隊進行總攻的準備,忽然現大同江方向的水軍戰艦上騰起了一團團濃煙,無數霹靂火箭拖著煙火在江麵上騰空而起撲向平壤城。他立刻跺腳大罵:“他娘的範濤!水軍這幫海盜想要搶功!不是說好了由我們步軍來攻城的嗎?”
監軍曹泰倒是若無其事,笑著說:“趙大哥,這就是你的不是了。你自己說的:6路主攻有步軍兄弟來幹,你可沒說不許從大同江麵上攻城啊!”
趙鐵聞言大怒:“屁話!範濤這小子不是要去江口防止龜船進攻嗎?他這是玩忽職守!傳令兵,命令李魁奇加緊炮擊,快點把那破城門轟掉!”
曹泰勸說道:“趙大哥,龜船艦隊在全羅道,即使立刻出,到大同江口也得十天功夫。第一艦隊主力就在江口,無論如何,平壤城得盡快攻占,範統領如此積極攻城,也是在幫助我們啊。”
趙鐵喘了口粗氣,他也知道自己擔任的朝鮮行軍總管一職對水軍艦隊沒有直接指揮的權力:“算了,水軍這幫海盜!”他大聲命令道:“傳令兵!命令第一師所師炮兵部隊全部展開,炮擊城牆!”
……
中華軍水軍的霹靂火箭大多是灌滿了油的燃燒性火箭,這一次一共射了一千餘枚,一陣亂射後在平壤城內造成了幾十處大火,最後引了全城性的大火災。水軍艦隊把大同江邊這一片城牆幾乎打成了無人區。從沒見過如此猛烈火力的朝鮮軍隊,基本上都潰散逃到城裏去了。水手6戰隊在晚間登上了大同門門樓,一直向北突進。同時,第一師部隊也攻入了朱雀門,長驅直入……
中華軍突入大同江後的第六天,平壤城落入了中華軍手中。
此刻,蝸居在朝鮮王京王宮內的光海君,剛剛才得知中華軍海寇突襲朝鮮北部的情報。
而這時,中華軍第五師的師屬騎兵營已經出現在了開城北麵。
整個朝鮮國被震驚了,而且是一時間被震得啞口無言、鴉雀無聲。
中華軍一進入大同江口,就到處散討伐朝鮮檄文,指責光海君及朝鮮國官府勾結後金,與努爾哈赤謀劃襲占明朝土地,為八旗兵供應糧草……言之鑿鑿,指名道姓點出了朝鮮國義州牧送糧給八旗兵的事實。
朝鮮國確實曾經與後金達成過協議,為努爾哈赤大軍供應糧草以換取薩爾滸之戰的被俘朝鮮火銃兵。這項私下贖回戰俘的秘密協議如今被公布於眾,讓朝鮮國君臣非常尷尬。
……
平壤城被包圍的這一天,熊廷弼帶領的明軍援遼大軍主力和努爾哈赤的八旗主力迎麵相遇。此地距離遼陽不過十幾裏,正是鞍山驛以北的千山。
八旗騎兵不惜代價衝擊列成大陣禦敵的明軍,先是衝垮了明軍右翼的浙兵火器部隊,然後從右翼反卷明軍中央戰線。明軍在熊廷弼指揮下拚死抵抗,激戰了整整一天後,明軍死傷慘重。
八旗兵夜襲了明軍軍營,雖然熊廷弼以人般的意誌穩住了局勢,但是明軍已經永遠失去了救援遼陽的機會。楊鎬所部明軍根本沒有向熊廷弼的部隊靠攏,而是沿著遼河一路南逃,打算一直逃到遼西去。
熊廷弼的援遼軍隊在會戰的第二天,一下子被打得土崩瓦解了。川兵秦良玉所部是一直在堅持戰鬥的,而薊兵、保定兵、寧夏兵、宣府兵、大同兵、固原兵、甘肅兵等各部領兵將領,紛紛在會戰的第二天掉頭逃跑了。幾家總兵官是率先逃跑的,隨後各部明軍相繼瓦解。秦良玉的白杆兵保護著熊廷弼且戰且走,在白杆兵傷亡過半後才撤退到了西寧堡。
明軍再次被努爾哈赤打敗,援遼明軍損失了所有的火器和彈藥,死傷兵丁兩萬餘,潰散的各部兵丁在遼西平原上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