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所部鑲藍旗精銳從複州北上,在蓋州城下擊敗了宣大總兵邱園所部,然後北上海州。[]從遼陽敗退的明軍在中途遇到了北上的阿敏所部鑲藍旗精銳部隊,再次遭到致命一擊。在遼河邊,一月前渡河北上的八萬明軍完全成了一盤散沙。宣大總兵官邱園等各路邊軍總兵在自己親信家丁護衛下,紛紛奪路狂奔,拋下了自己的部下。各路明軍隨即紛紛瓦解成了幾十人、十幾人一夥的散兵遊勇,蒙著頭向西逃命。阿敏趁機帶兵橫掃明軍潰兵,僅僅一天就俘虜了數萬明軍士兵。


    阿敏的兵力也不足以封堵住遼河渡河口,因此還是有成群集隊的明軍散兵逃過河去。


    從遼陽以南二十裏的鞍山驛戰場開始,一直蔓延到遼河渡口,沿途幾百裏到處可見明軍潰兵的屍體,大量的武器裝備、兵丁號衣、輜重物資丟棄在沿途各處。本來跟著大軍前來接受政權機關的文官也紛紛跟著明軍逃跑,然後大批的老百姓再也待不住了,遼陽以南的所有地方幾乎同時爆出了難民潮。


    遼東難民們向西、向南來年各個方向開始逃亡,大量的明軍潰兵也夾雜在難民隊伍中逃亡。


    中華軍金州衛防線長2o裏,從西北渤海邊金州灣開始到東南麵黃海大窯灣,由相隔數裏的幾處多棱堡壘構成,中心要塞是大黑山和金州衛兩處大型棱形堡壘,分別由第二師二團、一團駐守。


    金州衛中華軍的最北麵的前哨屯堡是三十裏堡,有第二師師屬騎兵營駐防。


    遼東難民潮的第一波人群已經出現在了三十裏堡。此地有兩處中華公司屯田堡寨,在一個月前鑲藍旗八旗騎兵逼近複州時,這兩處堡寨已經放棄,人員全都疏散到了金州。


    騎兵營的營長魯曉藝是山東人,魯石頭當響馬時的把兄弟之子,今年不過三十歲,加入中華軍已經有四年了。(.)他在中華軍軍官團體係中,和諸多出身北方響馬、馬賊的騎兵軍官一樣屬於另類的少數派。現任的騎兵旅副旅長少校李曉,乃是原遼東都司中屯守將、百戶李曉,尹峰去遼東考察時收留了他,更是中華軍中極少數的原明朝官軍成員,屬於少數派中的另類。


    現在這兩人都站在了三十裏堡的門樓上,皺著眉頭看著北麵大路上一群群的人潮正在向南湧來。


    三十裏堡橫亙在複州到金州的大路上,第二師騎兵營的弟兄們拉開警戒線,正在攔堵不斷湧來的難民。難民們在中華軍士兵你組織下,正在大路兩側就地歇息,等待中華軍的處置。當地屯田農莊的百姓已經動員起來,在為難民們送去吃喝物品。


    李曉歎了口氣:“魯上尉,我們擋不住他們的。人太多了,從早晨開始已經有一萬多人來到這裏了。”


    魯曉藝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這不成,如此多的難民,其中可能混有奸細,不能就這樣放他們過去。”


    “去金州衛的傳令兵還沒回來嗎?”


    “早晨就派去了,還沒回報。”


    李曉拍拍門樓垛口:“好吧,我是遼東人,熟悉本地民情,我這就下去巡察一下難民情況。魯兄弟,往北麵再派一些探馬,命令弟兄們做好戰鬥準備,提防八旗兵突然南下。”


    ……


    晚間,聚集在三十裏堡外的難民們更加多了,三三兩兩地火堆點了起來,在大路兩側星星點點往北麵蔓延。


    忽然,騎兵營傳令兵趕來了,跌跌撞撞地向魯曉藝報告道:“稟報營長!總統領來了!”


    魯曉藝嚇了一小跳:“什麽?船主大王來了?”


    他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一隊黑衣紅腰帶的尹峰親衛已經從南門進入三十裏堡城寨內。魯曉藝趕緊下了城門樓,剛好遇到尹峰騎著高大的安達盧西亞白馬來到城門樓下。


    “報告總統領,我是第二師師屬騎兵營營長魯曉藝,軍銜上尉……”


    尹峰跳下馬,立刻問道:“外頭有多少人了?”他看了看眼前這個高大的山東漢子:“你是魯大哥的子侄嗎?”


    “在下魯曉藝,是魯大掌櫃的侄兒。回總統領的話,今天一天之內,到達此處的難民已經過兩萬了。”


    “李曉在哪裏?”


    “李旅長帶著自己衛隊,親自去複州方向偵查情況了。”


    尹峰快步上了門樓,立刻看到了曠野上星星點點的火堆、影影綽綽的人影。


    和尹峰一起來的還有第二師師長楊大成、軍情部總管曾瑞、北方情報主管曾慶、中華軍後勤部副總管鄭東等人。一群人看到了麵前的景象,不由地議論紛紛:“這麽多人,難保有敵軍奸細在內,如何甄別啊!”


    “現在晚間天氣已經很冷,這麽多人露宿野外,會死人的!”


    “一天之內就有兩萬,沒幾天就會有十萬難民的。”


    “供應十萬難民的糧食應該是足夠,問題是我們哪裏有那麽多地方供他們住?”


    “軍隊要打仗,誰來管理難民?”


    “組織屯田農莊的人去維持秩序吧,把那些倭人勞工也用上。”


    “不成,那些倭人不可靠,……萬一有奸細混在難民當中怎麽辦?”


    尹峰看著眼前鋪天蓋地的難民,仿佛又看到了馬尼拉大屠殺時的逃難華僑們。他微微歎一口氣,剛要說什麽,卻看見魯曉藝在身後欲言又止的樣子。“魯上尉,你有什麽主意?


    魯曉藝看著一群中華公司的大人物在麵前,有點猶豫,想了想說道:“我的營中有一些遼東人,我想可以讓他們去組織難民撤往金州。他們熟悉本地民情,可以把難民們按地域分成團夥,選出一些難民領頭人,……”


    尹峰讚許地點點頭:“好,就按你說的辦。你來負責此事,……鄭東,你留在這裏,負責調度後勤物資,救濟難民,盡量不要死人。”


    魯曉藝心頭一熱,立正敬禮道:“屬下得令,我這就組織人手去辦。那李旅長的手下也有遼東人……”


    尹峰揮揮手道:“我會通知他配合你的。”


    ……


    三天後,聚集在三十裏堡的遼東難民已經達到十萬之眾,鋪天蓋地的臨時窩棚分布在方圓幾裏之內的地方,人聲鼎沸、烏煙瘴氣衝天。


    李曉帶著親衛風塵仆仆地從複州方向趕回來,立刻找到正在忙著安置難民的魯曉藝:“魯兄弟,趕緊把難民們轉移,八旗兵馬上就要過來了。複州在昨天已經被八旗兵占領了!”


    次日,難民開始向金州方向轉移。扶老攜幼、拖兒帶女的難民隊伍慢吞吞地走在大路上,綿延十幾裏長。中華軍騎兵旅全數派到了三十裏堡,幫助疏散難民,同時準備迎擊八旗兵。


    實際上,努爾哈赤本人並不想立刻與中華軍交戰。今年的遼東戰爭已經消耗了八旗兵太多的給養,士兵們也有些疲憊了。努爾哈赤的主力在奪取沈陽、遼陽後,一直追擊到了西寧堡。然後他就收兵回遼陽休整,同時命令依舊在遼河以西追擊明軍的阿敏所部回師海州。努爾哈赤畢竟有著政治頭腦:他認為中華軍和他一樣是反叛明朝的武裝,應該是可以爭取到自己這一邊的。


    熊廷弼多虧了秦良玉的白杆兵保護,才能渡河脫身逃到了西平堡。在這裏他遇到了同樣狼狽逃竄到此的楊鎬。熊廷弼的牛脾氣上了頭,把楊鎬破口大罵了一頓,差一點要拔劍斬了他。


    楊鎬把責任全推到了遼東都司張承基等人身上,連夜逃離了西平堡,準備回京師去和熊廷弼打筆墨官司;打仗他不行,動筆杆子他還是在行的。


    阿敏的鑲藍旗騎兵一直追擊到西平堡,熊廷弼在這裏收攏了5ooo明軍逃兵,知道根本無法抵抗,不得不也和楊鎬一樣逃離了西平堡,一直逃到了廣寧衛才穩住了陣腳。


    而阿敏接到努爾哈赤命令後,很是不滿。回到海州後,他估計了一下自己部隊的掠獲所得,更加不滿。努爾哈赤的八旗主力連下遼沈兩大城,收獲豐富,除了阿敏之外其他幾大貝勒的部隊都了大財。阿敏完全把自己違令南下,沒有參與圍攻遼陽的事忘記了,隻想著自己的收獲遠不如其他人。


    “對了,這金州衛的海寇軍還在那裏,他們可是有錢人啊!”阿敏靈機一動,對自己的戈什哈叫道:“快點傳令各部,連夜拔營出,南下金州!”


    阿敏二貝勒在自己的鑲藍旗中,向來是獨斷專行的,鑲藍旗的諸多將領無人敢質疑他的命令,隻好遵命出。不過,歸屬他指揮的正藍旗部隊被他留守在海州,隻有鑲藍旗的12ooo人出南下。


    阿敏所部南下到複州,收編了一部分明軍降兵後繼續向金州衛出。鑲藍旗大軍一路上燒殺搶掠、沿途村村過火,戶戶挨搶,無一遺漏,一路上留下的是一路煙火和遍地狼籍。無數難民爭先恐後地向南逃亡。


    中華軍開始轉移三十裏堡難民後,聚集在此的難民不減反增,被阿敏大軍嚇壞了的遼東百姓不顧一切地南下逃亡,轉眼間聚集在三十裏堡的難民又一次達到十萬之眾,而且很多人不再等著中華軍來安置,自顧自地徑直往金州衛方向走去。一時之間,中華軍騎兵部隊手忙腳亂,無法控製局麵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之海上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伊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伊先生並收藏龍之海上帝國最新章節